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7日 03:19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生态观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建构策略探究]课题 整体建构 小学数学

发布时间:2019-06-05 07:02:33 浏览数:

  教育生态学理论研究认为:“对课堂的审视不能仅仅从教师或学生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着眼于未来发展,使课堂成为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因此,教师要自觉把生态意识整合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着力构建一种开放的、多样的、和谐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教学形态,有效协调生态主体、生态信息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渗透影响的动态平衡关系,发挥生态因子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彰显师生主体生命的本真、凸显个性生命的灵动,以启悟学生的灵思、发挥智慧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在与数学世界进行意义上的对话与沟通中,真切地经历、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实现对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自我健康、主动、可持续的发展。
  一、生态数学课堂的内涵分析
  生态数学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构成的且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信息交换的动态和开放系统。这一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学生、知识、环境等各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进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共同完成课堂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因此,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数学课堂更加突出动态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氛围”的浸润,更加注重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环境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依存与沟通,更加拓展张扬个性和理性精神发展的空间,更加赋予数学学习过程以生命的意义。把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看成是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更看成是师生在本真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心灵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与情感的融通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认识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乃至教师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舞台,时时闪现出生命的灵性与活力,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可持续的发展。
  二、生态数学课堂的价值透视
  数学生态课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凸现生态群体互动性,尊重个体差异和生命价值,平衡认知与情感,保证教学信息流动、传递、被分享、被生成,最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1.凸现群体互动性,焕发课堂生机与活力。数学生态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关系,所有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传递、流动和深化中形成良性循环。生态数学课堂中这种生态群体的互动意味着师生对话、合作交流与理性的交融。它不仅存在于数学活动的具体过程,更弥漫于教学情境、数学文化以及理性精神氛围之中,使数学课堂更加凸现人本主义精神,焕发课堂生机与活力。
  2.尊重个体差异性,实现本真生命的成长。《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生态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加尊重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方式、数学认知风格、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及其生命价值,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所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更加顺应学生内在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激励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丰富数学学习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愉悦的成长。
  3.平衡认知与情感,促进生命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信息接受过程,而是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因此,生态数学课堂不仅重视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基本能力,更注重作为“有生命的人”的情感交流与心灵的体验,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体验、感悟和内化中培养应有的态度与行为,健全人格,形成一定的思维品质、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实现自身数学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生态数学课堂的生成策略
  1.创设生态课堂环境,构建和谐发展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生态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细胞,是组成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学习共同体”。因此,生态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彰显科学性和人文性,通过创设生态课堂环境,为教师主导性的充分发挥和学生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师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态课堂上能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有益的意见和见解,使师生在生态课堂环境中共振共生、共同成长、整体提升。如,“分数的意义”教学时,我先让小组合作探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以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过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单位“1”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教师适时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整个课堂彰显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呼应,使课堂呈现了极其自然而又生动的学习场景,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
  2.智慧运用生成策略,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生态化数学教学观认为:“数学知识不应被视为纯粹的客观性或静止的已经被构造好独立于个体而存在的知识,而是形成于人们在应付挑战或者解决问题时形成于数学模型过程之中的富有动态的、可创作的结论或操作未知。”因此,教师应智慧运用生成性策略,巧妙捕捉动态生成的火花,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动态化教学和安排任务和评价,使课堂教学过程呈现出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形序列,走向灵动生成。如,“圆锥的认识”教学时,学生观察、交流中提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三角形。”面对学生的错误“发现”,我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引导学生来展开辨析:“圆锥侧面展开如果是三角形,应该是什么三角形?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可以用事实来说话。有人剪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但怎么也围不出圆锥,缺了好大一块!有人用纸将圆锥的侧面蒙住,沿着边剪下一个图形展开,哇,居然是扇形!这样,教师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绝妙的教学契机,演绎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精彩,促进学生认识的多维拓展。
  3.实施差异性教学,构建多元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方式。差异教学是指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的差别,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生态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特性及学习差异,构建多元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实施人性化的多元层次教学,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增长知识、发展潜质、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学习“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层次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基础层次较低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中等生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层级较高的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归纳,向其他学生讲解结论和方法。这样,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化分工合作,有效发展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度、成功、和谐地发展。
  4.注重评价的多元性,构建和谐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构建生态数学课堂,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要多带一份情感、多用一双欣赏的目光去欣赏身边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多一份希望,发现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建立自信,实现生态主体生命的升华。如,在练习“化简比”时,一名学生将3/8∶3/11的化简结果写成了“3/8∶3/11=8∶11”。同学们看了都哄堂大笑,并传来“反过来了”的议论声。我示意学生不要笑,而是鼓励他说:“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那位学生低声地说:“我发现前项和后项的分子相同……”话没说完,他突然改口说: “老师,刚才我写错了,只要将3/8∶3/11这个比的前后项的分母调换位置,写成11∶8,就是3/8∶3/11的最简整数比了。”这样,教师对学生进行充满热情的、鼓励性的评价,并适时进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激活灵性,开拓了个性化思维,实现对自我的激励和超越。
  总之,还原数学教学的真实的生态面貌,构建开放、多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的必然诉求。教师应以实现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努力创设多维互动、情智共生的数学课堂,让师生在弥漫、充盈着生机与智慧的生态数学课堂中各自绽放生命姿态,获得对知识和精神生命的整体提升。

推荐访问:建构 探究 小学数学 视角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