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7日 12:20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经典语句 >

浅析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维稳机制|维稳机制

发布时间:2019-05-25 06:51:16 浏览数:

  一、压力维稳机制的主要弊端  目前,面对社会上突现的各种矛盾,我国政府推行的压力维稳机制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一)重视事后处理胜于源头预防。尽管中央文件再三强调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但在实践中一些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发生,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做好源头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二)政绩考核影响实际工作。在中国,上级对下级的政绩考核是官员任免和升迁的重要指标。政绩考核项目繁多,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各方面。为了完成重大任务,地方官员往往会采取“人民战争”、“群众动员”的方式,这就造成了真正的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但却为了应付“一票否决”的事项整天忙得焦头烂额。
  (三)目标局限于短期利益。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思想对中国影响颇深,维稳无条件的成为一切工作的重心。政府在此指导思想下。往往采取简单化、绝对化的工作方法。而这种做法给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甚至是负面影响。这种压力维稳仅仅基于现实的考虑,而不考虑中长期的利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简单机械的推行“稳定压倒一切”之思想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处于转型期、社会差异不断涌现的中国社会。处理当下的社会冲突与矛盾,需要一种从体制上入手、基于长期目标进行考量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治本之道。
  二、维稳的治本之道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认同,集中表现在制度层面的认同、绩效层面的认同和价值层面的认同。这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治本之道。这三个层面具体表现为:
  (一)建构秩序的合法性,增进人们对社会秩序的制度认同。经典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将世界上的统治类型分为传统型、卡利斯马型(即魅力型)和法理型。法理型统治即依照非人格化的法律典则来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相对而言最高的正义性和合法性。而在现代国家,合法性的最好来源就是民主法治。合法性的建构过程,实际上就是推行民主法治这一思想的过程。如果一个国家的既定秩序的支持力在广泛性和持久性两个方面出现严重耗散,即产生合法性危机,整个社会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克服合法性危机的关键在于政府要真正成为民意代表者的角色,致力于回应民意需求和维护公共利益。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要求和愿望总是首先在民众之中产生,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应当随时随地发现民意的流向。并把这种民意转化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动力,这样才能赢得广泛而持久的支持。
  (二)建构秩序的有效性,增进人们对社会秩序的绩效认同。一个有着较高绩效的国家,相对而言更有条件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大众的福利,进而得到大部分成员的认同。而保持有效性,主要包括政府的绩效和政府镇压反抗的能力两大因素。政府的绩效集中体现为经济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解决好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等涉及大多数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政府镇压反抗能力,则主要指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等突发性社会冲突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中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因此不能片面的理解秩序有效性这一指标——过分的强调有效性会导致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而忽略了社会成员其他方面的需求。
  (三)建构秩序的道德性,增进人们对社会秩序的价值认同。道德指的是人的德性修养和精神品质。在现代社会,增进秩序的道德性,核心是要建立一种得到多数人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人们在真正信奉并自觉实践这种价值观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获得了幸福的体验,稳定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构建共同价值观,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文化建设、挖掘传统资源。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而且在共同价值观尚未形成时能够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三、小结
  综上所述,以往政府一直采用的压力维稳机制已经难以适应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点。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新时期中国社会所出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需要一套维护稳定的治本之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将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统筹起来,才能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社会的稳定,顺利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黄顺康,夏俊毅.“维稳”的机制设计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1,(03).
  [2]沈殿忠.论社会稳定在中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2).
  [3]杜旭宇.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动员机制分析[J].求实,2010,(09).
  [4]陈云.突发群体性事件冲突源头阻断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推荐访问:转型期 浅析 中国社会 机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