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0日 12:28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如何激发孩子潜能2018 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发布时间:2019-01-21 06:31:29 浏览数: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被极大地激发起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阅读情境、开展阅读竞赛、电教媒体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教学《军神》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首诗歌《赞军神》:“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并请课前指导好的一位学生当堂进行配乐朗诵,铿锵有力的诗歌、激情澎湃的背景乐曲激起了学生对刘伯承“军神”之名的好奇之心,虽然还并不怎么了解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但是这样一种情境的创设已经将学生带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诗歌的感染之下,怀着敬佩之情,深刻体会刘伯承将军这次惊心动魄的手术,体会刘伯承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前所未有,展现出了超常的智慧。
  学生的兴趣往往维持不久,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但也难以维持稳定,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的兴趣逐步趋于稳定。比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讲课要尽可能用儿童语言,做到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易于接受,或者结合课文教材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争论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讨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加强句段的训练
  阅读教学还要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只有理解了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也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加强学生的语句训练就要将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使用中加深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应数量的词语造句,或者安排多种形式的小练笔训练,诸如选词写话、模仿句式写话等等。《桂林山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文,文中可以用来进行句式训练的点也非常多,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如下小练笔:(1)小露珠真美丽啊,一颗颗__________,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像__________。(2)公园的花真多啊,多得__________;公园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____;公园的花真美啊,美得仿佛__________。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提高阅读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课后的小练笔,比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学完后,我设计了《再遇小红马》的课后小练笔,让学生思考一下:假如小骆驼再遇到小红马,它们还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小骆驼还会感到难为情吗?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小红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进行想象。不少学生写出的小短文相当精彩。
  当然句段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总的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练习方法,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进行一些自主的词语和句段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懂得准确地遣词造句,提高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也很重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才能勤于提出问题,也才会善于提出问题,因此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要引导学生质疑,上课之前,教师就要充分研读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习惯等,预先了解有哪些地方学生可能不太明白,明白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才能在教学中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质疑,减少无效劳动。
  一般来说,学生开始质疑时,基本上都是提“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我不太明白”等一些简单的问题,那么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从题目入手质疑。学生一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接触的就是文章的题目,抓住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往往能起到总揽全局的特殊作用。比如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就问: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为什么题目要加上引号?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呢?最后有没有放掉这条鱼呢?这几个问题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些问题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就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谁来解疑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比如在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越王勾践打了败仗,为什么非要向吴王求和?难道是他贪生怕死吗?”我首先肯定他这个问题提得好,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越王勾践到底是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如果他不求和,他的国家就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他求和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结论:勾践求和是为了暂时保全自己的国家不被灭国,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暂时向吴国臣服,这样才能再图日后的东山再起。这一问题的解决为接下来理解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同时学生的解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支柱,只有加强阅读,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推荐访问:阅读 激发 兴趣 能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