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18日 11:58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返璞归真 摒弃热闹,返璞归真

发布时间:2019-01-21 06:31:05 浏览数:

  摘要:如今的课堂已经少了些热闹的情景导入,更趋向于真实,不否认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是其他任何一种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但只有好的板书和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认真备好学生才能让课堂绽放出独特的光芒,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应该掌握的内容印象深刻,理解全面,记忆持久。让自己的课堂简单起来、简洁起来,让课堂回归于一种真实,让学生在宁静中感受到一种进步的力量,在真实的课堂中得到有效发展。
  关键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课堂教学有效性
  回顾近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发现曾经“风靡一时”的“热闹的课堂”淡化了,现在老师逐步走出对新理念的膜拜,多了些冷观默察的思考,实践中多了些理性的思考。课改,转了一个圈后,似又有回到起点的感觉,但这个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体现。
  一、片段回放
  曾有一时,教学一开场,教师利用情境导入群情激扬,不惜血本,精心制作课件,其色彩艳丽、画面迷人、声音动听,使整堂课不失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壮观场面。下面的老师看得眼花缭乱,当然也从中欣赏到了不少不曾见过的“美景”。一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什么形式都得用上,若没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就无法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于是往往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制作多媒体,但制作课件的意义何在?它只是充当了小黑板的“替身”,而你劳神打造的课件只是教材的翻版,有的因课件的包罗万象而忽略了教材;有的因课件搞得五彩缤纷,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的因为课件的强大功能代替了教师的作用,使教师成为课堂上一道“不起眼”的风景线。难道我们费尽心血制作的课件所期望达到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吗?这样的课堂成了教师先进手段的展示会,难觅传统数学的踪影,难免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
  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学会了些什么?除了一些有趣的,丰富的画面,真正达到效果的数学内容又有多少?
  二、探究返璞归真的有效课堂
  (一)情境更简,“动”得更有效
  1.创设有趣乐学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动力的重要手段,不能忽略“情境创设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的内在本质。若造成生活味太浓,数学味不足,就偏离了数学教学的宗旨。因此情境创设应该走出花哨的外在,返璞归真,力求简约、实在、有效,体现情境创设的初衷与价值。
  过多的非数学化内容会淹没数学问题的本身,这就要对情境内容适度地“瘦身”,摒弃一些非数学化内容,以简约的情境突显数学问题。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钟的认识》在教学时,一位老师对于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是这样设计的。
  师制作的六个钟,做得很别致,并且颜色丰富,在钟面上面分别标示了1:00,3:00,6:00,11:00,12:00。
  1.提问
  师:1:00这个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请在自己的钟上拨一拨。
  师:3:00你看到的是什么时间?是怎么看的?相互在钟上拨一拨。
  师:6:00这个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你在自己的钟上拨一拨。
  师:11:00这个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在钟上拨一拨给同桌看。
  师:12:00这个表示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拨一拨给同桌看。
  2.观察钟面
  老师又利用电脑出示了一些钟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钟面上都有12个数。
  生2:分针都指着12。
  请同学们归纳方法:如何看整时。
  师总结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练习
  师报时针、分针分别所指的数字,学生看后想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把结果说给同桌听。
  同桌间练习:说一说,一个报时针,一个报分针所在位置,另一同学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这个环节之后老师让学生做书本上的练习,认识钟上表示的整点。检查时,有6人次错了。原来是这些同学会说,但不会用数字表示时间,把4:00写成12:04的人数不少。
  反观以上的教学环节,学生是“动”了起来,动手拨一拨,同桌相互说一说,形式多样,老师的道具又很齐全,然而这样的“动”并未触及学生的思维,手和脑没有并用,没有书写的练习,之后也没有反馈到练习中,学生自然就错了。6个钟认识的环节太机械化,学生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一个个按顺序念。其实可以取其中有特征的3个时间练习便可,在教学这个环节的时候就可以插入书写的注意点,或者让孩子在桌上比划比划,让其中一个学生说说如何书写,这样就不会出现因忙于活动而忽略了书写。所以学生就出现了案例中最后练习时的情况。
  为此,笔者认为,学生操作了、交流了,并不意味着他就真动起来了,只有在加入学生自己想法的同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义才能体现,学习才能有效。新课程不拒绝活动,活动没有错,而是看把握得好不好,我们需要以课标为指导,以新教材为依托,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成。教学中,如果形式太复杂使学生忙于操作,忙于动手,忙于练习,忙于交流,在活动中没有加入自己的想法活动就结束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静不下心来思考,反而被一些接二连三的活动所累。所以动只是一种手段,它需要学生的思想加入其中,才能发挥他的作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返璞归真是新课程对数学课堂回归本质的热切期盼,而化繁为简则是通往数学课堂教学原生态的最佳途径。让我们的实践多些理性,追求简约、崇尚真实,以创造出课改实践的有效天地。
  (二)适时体验,建构有灵性的有效课堂
  课改最热门的时候,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用的是新教材,行动却是老一套,怕活动不好调控存在不愿意让学生进行活动体验的现象,在那时课堂是安静了,我们的三维目标却很难实现。例如在很多的平常课中,为了能在一节课中学完相应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一些大家能在短时间内理解的公式老师直接就把结论告诉学生,或者由于学生已经在书上预习过此内容,而这内容又比较容易记忆,就会出现有些老师没有给足学生动手体验的时间,自己验证结论,草草了事,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公平的。回归返璞归真的教学,少了排场的热闹,剩下的就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数学知识。
  教育要触及孩子的灵魂,不能担心浪费时间和空间而节省孩子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我们应该以多样化的活动来营造动态的课堂,让孩子们快乐地体验,尽管活动多了一些,时间耽误了一些,但活动生动有趣,对孩子的体验有极大的益处,是很有价值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省略孩子的体验过程,我们的课堂需要活动,需要真实快乐的体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成,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构建富有灵性的动态课堂。知识是能够传递的,不能传递的是“体验”,任何体验都是个性化的,且很难通过语言传递给别人。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某个结论,但如果这个结论缺乏相关经验的支持,那只能是一个外部嵌入的结构,因为它仅仅是一个相对的孤立体,缺乏与原有认知结构的有机联系,因而难以将其与新知识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无法将它作为继续学习的材料。在小学数学中,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精心设置各种数学活动,提供学生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积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过程及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等内容,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得对知识和意义的理解和建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三)学习方式回归有效教学深入人心
  以往的公开课上得比较热闹,动不动就是小组合作。记得前不久听特级教师柏老师《植树问题》《鸡兔同笼》的课,印象特别深刻,为什么柏老师只需简简单单的课件、一块黑板,就能把数学知识梳理得那么透彻,尽管她的课中也很少有合作解决问题,却给予了学生更多独立解题的机会,让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多,教师也敢于介入,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引导,这样的课就显得比较简约、大气,却又扎实有效。
  她在执教《植树问题》一课时,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从数出发,而是让学生欢迎她的到来,在拍手的过程中感悟到掌上有间隔,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空就是间隔,形象生动地让学生立刻理解了间隔,让学生在经历、感受中提升认识。比如她教学的一个片段:
  师:五指之间有几空?
  生:4个。
  师: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间隔。
  师:4个间隔几个手指?
  生:5个。
  师:手指数与间隔数谁多谁少?相差几?
  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手指数-1=间隔数
  谁能像这样给株树、间隔写个关系式?
  听课者不禁赞叹柏老师的信心来,几个精悍的语言,几个问题,就轻而易举地把手指数和间隔数的关系理清了,随带问的“谁能像这样给株树、间隔写个关系式”又让株树和间隔明朗化。
  体会柏老师这样的功底,相信只有在学好、钻深、读懂、悟透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使用教材,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
  柏老师备课前已经把握住了学生已有的知识,那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偏离航标,抓好教学主线,落实好有效教学。简洁的语言、简约的教学形式依然能打动在场的老师,未尝不是一堂好课?回到过去的一板、一师,其实只需要我们的老师多些关注,多些思考,多些深层理论知识作为铺垫。
  (四)备自己的学生实现有效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只有真正备透自己的学生,而不是参照别人的认定。能够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而不是仅仅将学生视为一个接纳的容器,教学才能够准确地驶向既定的目标。
  教师在备学生的时候,是借用别人的眼光来估计自己的学生,看参考书上怎么说的,教参说这时的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经验,教师便坚信自己的学生也一定是如此了。没有或者很少考虑到虽然是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但还有诸多不同的因素。然而,在现实中,经常能遇到些飘缈虚幻的“假、大、空”目标。
  如有个教师上《设计校园》的课时,制订了如下的目标:
  (1)通过校园设计,综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提出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乍一看,这些飘缈、游离的目标,就是用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未必能够达成,何况是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再说,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表述,对课堂教学活动失去了指引、失去了支柱。其实一节课的基本目标主要是双基,只要灵活把握生成目标,积极精心演绎就可以了,其余的目标又渗透于双基目标的落实过程中,又何必写很多套用“课标、参考”呢?我们不能盲目地求全责备,而应让教学目标简明些、切实些。
  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这种精心设计不仅体现在整体的教学流程上,更体现在那些具体的教学细节上,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来讲,设计较为合理的教学流程常常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要使每一个教学细节都能设计得比较到位和精妙,就往往比较欠缺,在这一点上也特别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力。而构成这种教学功力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应该努力在这两方面不断地加强锻炼。
  如何使自己的课堂简单起来、简洁起来,扔掉一些为了展示理念的包袱,让课堂更好地回归于一种真实,让学生在宁静中感受一种进步的力量,在真实的课堂中得到有效发展。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推荐访问:返璞归真 摒弃 热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