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3日 20:52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杂文文章 >

略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取向 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5-06 06:49:23 浏览数:

  摘要:文章针对地方高校如何确定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问题,结合鲁东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144—02
  作为一所地方院校的新建学院,要解决好人才的“应用型”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比较多,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因流溯源——讲究专业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的针对性
  对于任何一个专业培养定位的确定,显然所在学校都可能在制定过程中,对国家相关文件及很多其他学校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广泛的参照。但有一个现实性的问题往往都被忽略掉了,那就是如何才能够突出特色的问题。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的新建专业,必须一切从最基础的领域抓起。但软硬件包含的内容,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堂教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及实验设施设备,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对这一专业可靠地驾驭,特别是教学实验设备及时配套到位问题更为突出。我们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要达到这一工科专业教学实验设备与设施的基本完善配套、成规模,没有近千万元的设备投入显然无从谈起。与此同时,高学历教师的引进与消化以及教师对设备的掌握和运用设备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完成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因此,必须对专业定位问题进行切实的研究,制定出具有本院校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再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这一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工科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计划安排蓝本的教育部专业教学大纲成为实施专业教学的主要指导性文件,由此带来的效果是,课程的安排和教材的选择基本成为大纲所制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诠释,教师按照教材实施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接受专业知识,一切实验和实习活动也基本因此展开。然而这样的教学活动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教师与学生对专业教学培养人才目标的渺茫感。鲁东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从事食品及相关学科的教学、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然而,从教学内容来看,无论是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虽然都与食品相关,但又缺乏围绕人才培养方向的针对性设置,大都涉及的是本专业所必须了解的一些专业技术性的知识,如“肉食品科学与技术”、“食品工艺学”、“食品酶学”之类课程等,学科基本理论性内容构成了主体。不仅如此,像“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与卫生”之类知识普及性内容也成为教学重要课程。其实,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一些食品专业的教材与教学,确实提供了作为食品专业人才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一些基本性专业技术和知识内容,但作为以“应用型”的专业的“高级人才”来对照,其“应用型”的特点又太牵强。出现了专业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游离状态,缺乏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特征。
  二、因势利导——追求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现实性
  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如:鲁东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开办于2007年,其创办是基于这样的几个重要现实:首先,鲁东大学是属于地方性综合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其办学宗旨之一。因此,开办食品工程专业就必须以此为重要前提。其次,学校所在的山东烟台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不仅是水产品之乡、果蔬之乡(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鲁菜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食品工业是全市支柱行业,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食品资源丰富,食品产业种类齐全,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和重要的渔业基地,苹果和水产品被列入全国优势产业区,苹果、粉丝和葡萄酒被国家认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农业产业化程度高,科研能力强,有各种基础完备的食品种植、养殖基地),而且还是日本、韩国等外资食品企业聚集之地,有着海杰食品、加宝食品等几十家食品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食品专业人才。再次,发展食品企业是烟台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之一。早在2003年,烟台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食品名城”,充分发挥烟台市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食品工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鲁东大学申请开办了食品专业。
  地方高校开办的工科专业培养工科人才,不仅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和学科建设的完善,而且需要将人才培养建立在开放性办学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让所育人才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鲁东大学的食品专业,为了促进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建设的深度结合,先后与烟台的食品企业联合,建立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假期到实习基地打工,另一个是在专业实习期间,一般是3—5个月,在企业生产一线实习)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在从事企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增强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这些措施,在提高学生对食品企业生产了解的基础上,也增强了学生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聘请食品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对学生进行讲座形式的授课,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三、因材施教一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专业社会需求结合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关于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所培养的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的定位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作为地方院校的本科专业,大多数毕业生都必须面临企业基层一线就业这个很难回避的两难选择问题,作为父母十多年辛勤供养读书的学子,在传统意识里,应该从事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里文员的工作;而作为企业来看,这些毕业生基本是理论大于能力需要从一线基层岗位做起,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整个产品生产流程。由此,就呈现出一个基本的状态,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毕业生构成了企业生产一线的主要生产力量。而这与工科专业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目标并不十分吻合。以鲁东大学食品专业为例,自2009年以来,所培养的几届专科毕业生数百人基本都处于食品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岗位,其中,只有很少的毕业生走上管理岗位。虽然大学毕业生从事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工作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职业院校、技校毕业生比较起来,丧失了其特色和优势。这显然并不符合地方高校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再做深入探究。近年来,很多地方高校都把工科专业学生考研究生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和主攻方向,学生入校后接受的是考研究生的动员,而对于专业能力和技能方面的培养只成为教材和教学计划必须完成的项目,没有特色和专攻,学生只是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即可。这样一来,学生在毕业面临社会选择之际,竞争力就不强。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在毕业生就业率中,占主要成分的是考研率,其他成分的比例很少。地方院校成为考研的中转站,而完全丧失了其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这一状况不尽快改变,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乃至整个办学就很难拥有可持续性。为此,笔者认为,促进工科专业与社会需求的深度结合,找到地方院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的最佳切入点。首先,要分析好本院校工科专业培养人才能够突出什么样的特色。如食品专业,虽然很多院校都在办,有的可以在突出加工方面,有的可以突出检测方面,尤其是食品安全方面的检测。其次,要讲究多样化。地方院校与“211”、“985”院校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方面不具备可比性,那么,就应该为学生多方设计,可多目标分类设置、分层培养和多方突破,可以分研究生人才——将来的研究型人才;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文员人才——未来管理型专业人才;基层技术人员——未来基层技术型人才等多个方面人才培养类型和目标进行分类培养,面向不同的培养目标。如食品专业,可以让毕业生进行考取其他高层次院校食品类和其他专业类型的研究生、食品检测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以及食品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应按照学生兴趣和追求来分类组织培养,使之具备了初步的能力、素质和水平,从而在毕业时,接受社会的多元化的选择。

推荐访问:略论 工科 人才培养 取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