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7日 11: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军事理论课论文3000字 [有关军事理论方面3000字以上论文]

发布时间:2018-09-05 06:04:03 浏览数: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国防能力,激发爱国主义热情,提高民族自豪感,为大学生参与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知识支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军事理论方面3000字以上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军事理论方面3000字以上论文篇一

  《再论邓小平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

  摘 要:邓小平的和平发展思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出深刻的战略思维,具有非凡的世界眼光。不仅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和平发展;时代特点;战略思维;世界眼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4-0006-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和平作为社会主义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以此来处理内政外交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和平发展的具体观点和主张。

  一、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7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局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日益凸现。邓小平果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正确论断,以取代”战争与革命“的旧的时代主题观。20世纪前半个世纪,战争与革命彼此交织,成为影响世界未来前途和命运的主要问题。由于历史和思维的惯性,二战结束后的人民不能不受此影响。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就带有这一历史和思维的惯性。”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勇敢地打破历史和思维的惯性,冷静深刻地分析了当代世界的重大问题,于80年代初率先果断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同时指出这是一个大时代,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制订方针政策必须以这个为基本依据,而不能超越时代,脱离实际。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制定和执行外交战略、维护世界和平的最根本依据。

  据此,邓小平在做出把工作的中心转向经济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后,更加强调要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外交的根本任务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的研判,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政策,提出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论亲疏,广交朋友,但心中有数等政策主张,并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作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阐述。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1]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大为处理一切国家关系的准则,并倡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富有时代气息和特点的国际新秩序。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种种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邓小平和平发展思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继续获得和平稳定的良好国际环境。邓小平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在深刻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站在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高度,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的巨大理论贡献,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

  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多极化的愈益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但时代的主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邓小平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把它庄严写进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决议中。

  二、体现出深刻的战略思维

  邓小平在深刻把握中国实际和深入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分三步走的和平发展战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的对内对外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和一系列具体措施。

  在邓小平的思想与主张中,和平与发展的思想主张,是邓小平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邓小平深刻战略思维的具体体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特别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和平与发展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邓小平把和平与发展,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具有最高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强调指出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有利保障。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贡献。

  就中国而言,中国需要利用和平来建设中国、发展中国,以达到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这是邓小平的和平战略思想的出发点。邓小平一直极为重视和平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强调国内的和平、稳定与国际的和平环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早在1975年时邓小平就曾指出,“我们这个国家还很落后。……人均国民收入还是很低的。……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建设我们的国家”。 [2]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 [3]和平发展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他反复强调,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为当代中国确立了新的国际战略,指明了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和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并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毛泽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事不对国,谁搞霸权就反对谁,谁搞战争就反对谁;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邓小平适时提出韬光养晦的战略方针,为我国的外交指明了方向。

  三、具有非凡的世界眼光

  首先,体现在邓小平对世界主题的正确研判上。7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世界局势的缓和,和平与发展问题愈益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对世界各种矛盾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率先果断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的新论断。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3]并把它形象地概括为东西南北。东西问题是和平问题,南北问题是发展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力。

  其次,体现在邓小平反霸维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世界战略主张上。中国外交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是促进世界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此,邓小平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项长期的方针贯彻中国外交实践中,提出了崭新的国际新秩序主张,“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与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精神相一致的,已经成为今天国际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而且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和平概念,赋予和平新的内涵,即和平的经济含义:“平等互利”,从而为世界的持久和平提供了基本动力。针对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剥削、掠夺为特征的国际旧秩序,邓小平高瞻远瞩,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发展。

  再次,体现在邓小平把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和平发展联系起来。邓小平把中国的和平发展放在世界的高度分析,赋予了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为亚洲和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本身就是对亚洲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作为维护亚太稳定和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中国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方面实际上也发挥着建设性的重要作用。作为拥有占世界人口的22%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对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亚太地区和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两者是同步互动和密切相连的。二战以来,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经济联系愈加密切,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邓小平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把自身发展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结合起来,中国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和平;中国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中国不会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更不会通过战争掠夺别国来发展自己。这就是中国和平发展的要义所在。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而且也是世界人民的福址。邓小平说:“如果十亿人口的中国不坚持和平政策,不反对霸权主义,那对世界也是一个灾难,也是历史的倒退”[5]“十亿人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十亿人的中国坚持和平政策,做到这两条,我们的路就走对了,就可能对人类有比较大的贡献。” [6]因此,中国对内坚持发展生产力,对外坚持和平主张,两个方面密切联系、有机统一,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发展的世界,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了积极的因素。

  如何维护和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是当代中国和平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的中心问题或根本问题。围绕这个问题,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7]同时尊重别国的利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坚持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安全,积极争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的和平环境;同时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把和平建设放在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首位。即使在60-70年代国际安全环境异常险恶、国内“左”的思想膨胀的时期,仍然努力争取和平的局面,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果断地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提出外交的根本任务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强调要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思想,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十六大”后,党中央继续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提出科学发展观,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的世界,为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崛起进行和平的谋划。在时代背景和时代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形势下,体现时代性、战略性和世界性的邓小平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承前启后,必将对于21世纪中国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4][6][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6,105,158,330

  [2][5] 《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412.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16-41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军事理论方面3000字以上论文 

推荐访问: 有关军事理论方面3000字以上论文 军事理论课论文3000字 军事理论论文1500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