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4:32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遵义地区【遵义地区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真实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9-01-19 06:19:47 浏览数:

  【摘 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具体体现,语言交际教学思路已日益成为外语教学的主流,而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路的一种发展形态。本文将以本地区本土红色文化作为任务设计的基点之一,对任务、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及任务型教学原则进行简要的阐述,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交际能力 真实性 言语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2-0097-0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has widely accepted. This task-oriented teaching approach should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such factors as task formation, task design and the impact on the class teaching from task-designing environment. The authenticity of task design ranks high as the key-note among all these factors. An universal point has been reached by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that task design should be based on authentic materials from real daily life. And the local culture in Zunyi may be regarded as one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authentic materials here.
  【Key words】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uthenticity Speech quality
  
  近年来在我国,作为外语教学主流之一的语言交际教学思路已被广泛接受。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思路是近20年来交际教学思路的一种发展形态,但从任务组成、任务设计编排以及任务环境等因素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影响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条主线,即任务设计的真实性问题。外语教学研究者普遍强调课堂任务设计应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形式及环境。
  一、语言交际功能及交际教学法
  交际功能是语言的主要功能之一,这一功能时刻在语言交际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交际活动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集中体现在语言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过程。无论是口语形式还是书面形式的语言交际都既是语言沟通情境的行为,又是人们相互间心理活动的反映。幽默可以充分展示交际者的语言心理,在交际过程中也是言语交际的艺术之一,得体使用幽默也是一个人的言语素养的体现。它的使用可以获取“言语得体,言语委婉以及谚语诙谐之功效,是语言交际功能的具体体现,言语既是交际心理现象,展现交际心理过程,就必须做到说话得体,恰如其分。任何夸大其词,或是不看对象,词不达意,都会影响交际心理的展现,妨碍相互间的交流。”言语得体也是出于真诚,话说得恰到好处,不含虚假成分,能说不真吗?然而真诚还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过于客套,过分地粉饰雕琢,失去心理的纯真自然。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语艺术,还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讳,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语言技巧。言语委婉有高度的语言修养,这一点在英语实际语言交际中通过修辞委婉语的得体使用从交际者的字里行间体现出来。交际意识是学生基于他对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的认识而敢于和善于参与目标语交际活动的心态和素质,是否具有强烈的交际意识往往是语言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人的语言能力就是他的交际能力。
  交际教学法又称功能法,产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其中心是英国。八十年代中期其研究与实践达到高峰,是人们对实用而有效的外语教学途径进行积极探索的结果。交际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理论基础:①语言交际理论:语言是由其基本单位组成的系统;语言的最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结构反映功能和交际用法;语言的基本单位并非仅是语法和结构特征,而是体现在话语中的功能和交际意义中的范畴。②学习理论:交际原则,真正涉及交际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任务原则,语言用来完成任务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意义原则,学习者感兴趣的语言材料,加快学习过程。由此可见,交际法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的核心原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点,即:以课文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及以教师为导向。交际教学法提倡在语言的形式、使用及交际中求得平衡并将语言点与充满意义的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法教学活动有三个基本要素:给学生的信息输入(input)、操练(practice)和学生的语言输出(output)。下面将提及的任务型语言教学之一的“互动性原则”与“任务原则”就关联着这一教学方法。“互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用语言交际,互动性是语言的核心,因为真正的交际必然是双向或多向的,正是交际各方的互动才创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使理解与表达相辅相成。互动也使交际各方从他人的反馈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语言,学会运用交际策略、合作原则与他人进行交际。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这一原则对改革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性传统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为英语课堂中语言学习内容及信息输入,不应是教师方的单向流动,而应是由师生互动、学生互动而构成的双向或多向交流,由此可见互动性原则应成为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这一原则可以通过“任务”的完成体现出来。
  二、任务及任务型教学原则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灵魂。所谓“任务”就是有明确目的的交际活动。任务型教学是活动教学理念的一种实践。活动贯穿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任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如何用语言沟通信息,进行有实质意义的交际,而不强调使用任何语言形式的任务具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作为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Nunan表述了蕴含着任务型教学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其中包括:交互性原则、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过程性原则、重视学习者个人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原则和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使用相关性原则。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改变以往只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传统化教育方式;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确实有效地进行课外活动的目的,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地利条件来为学生设计课外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达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任务的基本含义。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做的事情细分为若干非常具体的“任务”,并把培养学生具备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地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程度。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如何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上述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正好体现了语言教学的交际性,在我们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相辅相成,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遵义地区中小学英语交际教学中任务设计的真实性
  外语教学研究者普遍强调课堂任务设计应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形式及环境。真实性是任务设计的重要理据之一(Nunan, 1989)。如果把交际教学活动看作一个整体,从广义上讲,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可以包括输入材料的真实性、课堂任务形式的真实性以及课堂环境的真实性。这些与上面提到的、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原则紧密相连。在任务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自信、学习目的、学习速度、已具备的语言能力等因素与输入材料的相互作用。基于外语教学所遵循原则之一的“文化原则”,语言及语言使用的各个层面,包括词汇结构、语义结构和词汇搭配无不打上该语言社团文化的烙印,词汇中的一些特殊部分包括成语、典故、谚语等,更是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中句子结构、话语结构、篇章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本地区本土红色文化是任务设计真实性的根据之一。本地区的红色文化根源要基于1935年一月中国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为了挽救红军、挽救党,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到遵义举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从此遵义便冠以了红色文化城之美名,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这一红色文化的烙印随处可见,也体现到了遵义地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成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语源之一。遵义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除了有重大的革命意义外,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极为深厚,更为难得的是从明以来,到遵义的名人有皇室帝胄、盖世英雄、国共两党元老、科技文化先驱等,数量之多,涉面之广,全国数以千百计的城市难有几个得此殊荣,给本来就人文荟萃的古城锦上添花。由此产生了以下与之相关的语言表达式,这些语言表达式所蕴含的语义概念已深扎在本区人民的心里,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取之用之,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并在其较为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The red army 红军
  The Red-army Mountain 红军山
  The scripture of the red army men on the Red-army Mountains 红军山红军烈士雕像
  The Red-army Men Street 红军街
  The Site of Zunyi Meeting 遵义会议会址
  The Dewelling Place of Mao Zedong 毛泽东故居
  语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重要构成,是最灵活而最具影响力的交际媒体,它为人类认知世界提供了必要条件。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地区的本土红色文化环境是任务设计的地利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任务设计的重要语源之一。可以说任务与真实生活中的活动要有相似之处,要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习环境,把学生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之中,师生双方应注意和发挥各自所拥有的角色,教师角色:学习的计划者和组织者;学习方向、指导和资源的提供者;言语和与语言相关的行为的示范者;开展活动的协作者;探索知识、开发学习技能和策略、享受成功的指导者和同伴;为学习者提供恰当反馈的评估者和记录者。学生的角色是:参与者、监控者和探险者。
  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课堂也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控制学生情感因素、协调学生学习行为、保证语言输入质量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获得主要的可理解的目的语输入,如教材内容、教师语、同伴语等。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语言知识和实现交际法教学活动三个基本要素:给学生的信息输入(input),操练(practice)和学生的语言输出(output)的主要阵地之一。教材是学生信息输入的基本语料源。交际教学法中,教师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课堂教学视为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思想和情感的过程,创造有利于学生语言信息输入与操练的良好师生关系及情感氛围,这样有利于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操作中运用、发现、掌握语言规则。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实践交往的频繁性,学生对外语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通过不断重复练习来实现的,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学生需要课外活动来加强、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中所输入的教学内容。但是课外活动的组织一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也要考虑其有效性,其实适应具有相应的地利基础及时利基础,而这一切均可在任务上体现出来。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语言实践与语言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Nicholas认为,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语言意识的三个层面:词汇―语法(lexico-grammatical)意识、交际(interaction)意识、语用―语言(pragma-linguistic)意识。语言意识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性质、结构、功能和意义的意识。语言意识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在交际中所需要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语言创造性、认知能力等都离不开语言意识。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本土红色文化为文化意识教育的基调,将这三个层面交融其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意识的必要训练。遵义本土红色文化可以为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任务的设计提供一些现成而必要的语库资料。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次年1月至遵义,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的领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遵义因此而驰名中外,历史造就的这次机遇使中央领导人云集遵义:①毛泽东:遵义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毛泽东一生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与毛泽东紧紧相连,遵义会议战胜了左倾路线,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或在党的会议上,多次论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及其伟大意义。②刘少奇:刘少奇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从事工人运动和白区工作,红军长征开始时,他被任命为中共驻八军团党代表,并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和全国总工会委员长身份,出席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刘少奇成为毛泽东必不可少的“参谋”和在党内的坚强后盾。③周恩来:红军长征经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为组织开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日夜操劳。④邓小平:邓小平是到遵义次数最多的中央领导人之一。1935年1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入遵,以中央秘书长和《红星报》主编的身份参加了遵义会议并作会议记录;1958年11月3日,邓小平与杨尚昆第二次从贵阳到遵,同月6日晨离遵,住遵义宾馆,他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视察了铁合金厂,游览了共青湖,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观看文艺演出,在老城豆花面馆品尝豆花面,还在丁字口华海大酒店的刘家粉馆品尝羊肉粉。1965年10月20日,邓小平第三次到遵义是乘火车从重庆来,因宾馆侧湘江,流水声影响休息,邓小平住在专列上。他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在宾馆和列车上听地市领导汇报,去文化宫参观了展览,第二天去贵阳。⑤董必武: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1935年1月红军入遵时任红军休养连的党支部书记,率领老少伤病和中央领导家属住进十一中。2月底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后,董必武听取了相关遵义会议精神;隔了两天,红军队伍撤出城市北上,在遵义城外的一座小庙里,董老向休养连的党、团员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⑥谢觉哉: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期间,谢觉哉患疾就住在遵义会议会址养病,他非常关心楼上发生的事情,会议结果他很快就知道了,病中的谢老兴奋地告诉周围的人:“毛主席出来领导长征,事情就好办了。”1935年1月中旬,遵义会议后红军挥师北上,谢觉哉随干部休养连离开遵义,经过娄山关时,他心情舒畅,见崇山峻岭奇峰凸起,很是险要,便不禁赞叹道:“娄山关、娄山关,遵义到娄山十八弯,名不虚传天下第一关!”⑦陆定一:1935年1月,中央红军到遵义的时候,陆定一在中央二纵队的后勤机关,因部队损失大缩编,陆没有任职,遵义会议后,他才接替邓小平任《红星报》主编,他住在总政治部所在地天主堂。1982年4月初,陆定一重访遵义,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地。⑧茅以升: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于1937年设计和领导建设了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即著名的钱塘江大桥而闻名海内外。茅以升在杭州建钱塘江大桥时,就与浙大校长竺可桢相识。1940年2月浙江大学历时两年多辗转到遵义。1941年4月,茅以升亦到遵义,他到遵时恰逢浙江大学全体师生在播州电影院(今丁字口遵义电影院)举行纪念周活动,应竺可桢邀请,茅在会上讲话,他的讲话题目是《大时代之青年》,主要内容是要坚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在对词语的文化象征意义进行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比喻和联想对词的象征引申意义起着重要作用,颜色类词汇更不例外:汉语中红色具有褒义,象征“光明、温然、喜庆、胜利、成功、革命”等抽象意义,而英语中“红色”一词往往含有贬,含有“愤怒、残暴、复仇”等象征意义,如:like a red rag to a bull(刺激公牛发怒的红布,能激起愤怒或强烈感情的事物)。古罗马奴隶起义时,用的标志是“红色的旗帜”,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人们联想到,要斗争,就要出现战火,就要流血牺牲,所以才用“红色”作为斗争的标志。此后的革命斗争,也多采用红色的标志,通过这种联想,red就获得了revolution和struggle的象征意义。由此可见,语言不断地折射出文化的光彩,因此在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尤其注重本土和地方文化特色,使文化规范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以便在语言学习中习得必要的文化规范,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兼备。
  四、结束语
  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含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印记。”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心态。这诸多文化因素势必要在各自的语言上有所体现,因为人们的一切言行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其语言结构、交际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束定芳,1996)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文化无处不在,我们的外语教学要做好语言与文化相结合,选择一些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的教材,因为这样的好教材是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前提,交际能力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包括坚实的语言能力基础和丰富的文化知识,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是相互依存的。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交际才能自然得体。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运用的相关性原则以任务设计为基础,体现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理念,能使交际真实化、课堂社会化,同时,课堂学习与课外运用的相关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任务型语言教学围绕任务组织课堂教学,借助任务创造接近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把创造语言输入、输出、交流互动和意义协商的机会视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从“学”的角度设计课堂活动,通过人人参与完成交际任务,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传统的语言课堂普遍存在的信息流向单一、意义协商匮乏的状况。而红色文化正是本地区地方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现成的融语言与文化为一体的好教材,是我们随时可取用的语料库之一。也是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牢记祖国历史,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与家乡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整个遵义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本土红色文化为出发点,从各个方面注意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加强学生语言交际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应有的语言交际能力,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融入世界各地,同时也将本土红色文化传播于世界各地。让他们真正成为传播不同民族间文化与友谊的使者。
  参考文献
  1 庄恩平.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与研究[J].外语界,1997(1)
  2 吕必松.关于语言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
  3 陈少敏.亦谈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J].山东外语教学,1989(4)
  4 刘精忠.有关交际法的若干误解[J].国外外语教学,1996(4)
  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6 王福祥.文化与语言[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7 关世杰.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推荐访问:遵义 交际 真实性 探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