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3日 20:31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大豆芽和小豆芽 [小豆芽,,大难题]

发布时间:2019-02-03 06:22:24 浏览数:

  “豆芽真的快黄了!用东北人话说,就是黄了,完了!” 绿原野负责人张建平这样总结自己持续5个月的“豆芽战役”。   绿原野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碧园街,距离市区大约40分钟车程。简陋的大门,低矮的院落,很少有人会想到这里是哈尔滨仅有的两家“放心豆芽”生产企业之一。
  
  “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
  “去年,一场围剿小作坊豆芽的战役让我动了心。”说起建厂的初衷,张建平回忆起轰动一时的沈阳“毒豆芽”事件,“做正规豆芽不仅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还是商机。”
  自2011年9月4日开工,租厂房、买设备、跑手续……绿原野目前已投入三百多万元,并引进了日产量近10万斤的豆芽机。在这“大手笔”的背后,是专业公司深入哈尔滨各地的实际调研,调查报告显示,哈尔滨一天能消耗15万斤豆芽。
  “工厂开工第一天,生产了1000斤豆芽,只卖了五六百斤,剩了一半全都扔了。”
  5个月过去了,大大出乎张建平意料的是,“正规军”干不过“小作坊”。分析原因,“放心豆芽”在成本、保存、渠道等方面均存在劣势。
  张建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作坊生产的豆芽为了好看、生长快、产量大,会加入去根剂、生长激素、抗生素等五六种添加剂,甚至非法添加剂。只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一斤豆子4元钱,能生出13斤豆芽,按每斤0.8元计算,能卖10.4元。
  而标准化生产,1斤绿豆最多出11斤豆芽,培育的时间最少要6天,还要去除水电费和人工费,以同样每斤0.8元计算,利润几乎为零。
  为了打开市场,哈尔滨小饭店上货较为集中的道里区朝阳大市场、香坊区横道市场,以及各大早市、菜市场、饭店、美食广场,都成为张建平和业务员推销的对象。
  “小作坊给经销商提供的豆芽价格低,中间商可以从中获利,再加上常年合作的利益关系,经销商一般都不会断了‘老关系’,转接正规豆芽厂的‘新货’。”
  直到目前,绿原野在哈尔滨各农贸市场的份额只有几千斤。
  另一家正规豆芽生产企业――哈尔滨金银雅豆业有限公司与绿原野同年成立,经理王平的遭遇与张建平差不多,他们自嘲地互称“难兄难弟”。
  业内人士透露,哈尔滨约有七八十家豆芽生产作坊,分布于城乡结合部地带,基本上自产自销,供应哈尔滨95%以上的豆芽销售量。
  这一数据与一些媒体的调查数据吻合。近年来,为了使豆芽达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国内一些豆制品生产厂商已开始涉足豆芽的智能机械化生产,但比例很低,市场份额尚不到5%。
  “哈尔滨超市不卖豆芽”
  “小作坊豆芽一天不除,正规豆芽就很难挤进市场。”采访中,张建平多次提到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
  记者走访中发现,无论是各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还是企事业单位食堂、大小餐饮企业,在进货时都没有要求供货方提供任何出厂手续或证明,至于生产车间和环境如何,更无人问津。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管理不力、几同一纸空文的技术规程是致使小作坊豆芽牢牢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偌大的哈尔滨,没有一家超市卖豆芽。”由于小作坊豆芽充斥市场,无法保证食品安全,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多年来已放弃豆芽销售业务。
  面对豆芽市场的乱象、百姓的不安、企业的质疑,哈尔滨农委食品监管处处长刘国洲多少有些无奈。
  据他介绍,自2011年4月沈阳“毒豆芽”案发后,哈尔滨也展开了一次由农委、公安、工商、质检4部门联动的清剿行动,查处了一批小作坊,建立了以农委牵头的芽菜市场全程监管模式。而明确牵头部门,是为了避免出现各部门相互“踢皮球”。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月芳说,豆芽是以大豆和绿豆为原料、经制发生长的黄豆芽和绿豆芽的总称,介于蔬菜和加工食品的“边界”。在现行和正在修订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豆芽的归类是不一致的。
  现行的《豆芽卫生标准》(GB22556-2008),正在征求意见的《食品中2,4-滴等19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及各地的地方性生产标准规范,分别把豆芽定位为“加工食品分类”、“芽菜蔬菜”、“豆类制品”、“豆制食品类别”。
  由于豆芽的类别不明晰,监管归属不明确,似乎哪个部门都能管,又不归哪个具体部门管,出现了监管盲区。
  沈阳的“毒豆芽”事件就是一则典型案例。事件曝光之初,工商部门称不能因毒豆芽“无证生产”而否定食品领域无证生产事实,这种情况下只能归质监部门管;质监部门称“毒豆芽”应归农业主管部门监管,而农业主管部门说豆芽菜不是初级农产品,是初级农产品加工品,不应由农业行政部门负责。
  然而,即使“有权在握”,在农委下设的综合执法支队实际工作中,刘国洲也底气不足,“要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我们才能进入相关的厂家。农委抓不了人,没有处罚力度。而且一家一户生产,都比较隐蔽。黑作坊查一处,换个地方,屡禁不止。”
  
  “没有统一标准,我们没抓头啊”
   “我这儿的豆芽和市场上卖的有啥区别?”张建平打开育苗箱,抓了一把豆芽,示意记者尝尝,“这得细看,颜色没那么鲜亮,带着少许淡黄色,入口有明显的豆味儿,长相虽一般,但口感好。”
  在张建平向记者出示的“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报告中,苄氨基嘌呤(俗称“无根剂”)、赤霉酸等常用添加物均在合格标准内。
  2011年12月中旬,《哈尔滨市种芽菜生产技术规程》正式发布实施,对于种芽菜生产环境、生产设备、标识与包装、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贮存及运输等都做出了一系列详细规定。
  “国家没有专门针对豆芽的统一强制性标准,也没有生产规范。”刘国洲解释道,“这是我们参照其他食品检测标准定的地方规程。”
  各地被查获的有害有毒豆芽中,常用的添加物是恩诺沙星、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苄氨基嘌呤、和赤霉酸。
  在这些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中,哪些不能使用?专家给出这样的解释:恩诺沙星属于兽药,豆芽无论作为农产品还是食品都禁止对其使用和添加。
  在最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中,连二亚硫酸钠作为漂白剂可用于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干制蔬菜等中,但其中并未包含豆芽。
  《食品中2,4-滴等19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征求意见稿中,对以豆芽为代表的芽菜类蔬菜的农药残留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经过对标准文本的查找,并没有发现目前豆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长调节剂名单。
  而在该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发布的《豁免制订食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名单》中,苄氨基嘌呤和赤霉酸则暂被列入名单。
  有关豆芽各项添加物错综复杂的“标准”,散见于不同的“使用标准”或“征求意见稿”中交叉、重复、矛盾的细则,对很多豆芽生产者,甚至监管者造成困扰。
  “国家对豆芽生产并没有具体标准,缺少法律法规约束。”面对实际工作,刘国洲感叹道,“光出地方的生产技术规范是不行的,我们没抓头啊。”
  业内人士分析,豆芽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是不需要使用药物和添加剂的。但一些不法商贩为过度追求生产的高效和豆芽的美观,违规使用添加剂。同时,由于豆芽产品尚未形成市场准入和缺乏监管,使不法商贩有机可乘。
  值得注意的是,自哈尔滨地方规程出台后,虽然只有绿原野、金银雅两家企业通过验收,但大量小作坊依旧照常经营,占领市场。
  从踌躇满志到黯然神伤,王平的金银雅豆业有限公司因销路不畅、资金运转困难,春节后已经停止生产。
  而在2012年哈尔滨“两会”上,小小的一颗豆芽进入了代表和委员的议案、提案中,芽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式提上议程。哈尔滨农委亦将其纳入2012年重点工作计划,欲建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形成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
  百姓的期待、舆论的监督、政府的承诺,哈尔滨豆芽的“春天”似乎已经不远,也许基于这样的考虑,张建平还在温热的育苗箱间徘徊、坚持。

推荐访问:豆芽 难题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