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6:41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紧扣时代脉搏什么意思_紧扣时代脉搏创造共赢舆论场

发布时间:2019-02-04 06:23:22 浏览数:

  如何让主题报道紧扣时代需求,吸引读者?武汉晚报通过深入“走基层”,践行“三贴近”,胸怀全局,与我们生活的城市血脉相连,紧贴民心,创新思路,围绕重要主题报道,策划选题,增强主题报道和活动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收到成效。
  一、贴近实际,巧设议题,挖掘鼓劲、解惑报道引导舆论
  生活是新闻的源头活水.基层是新闻的富矿沃土。记者深入基层,潜入现场,可以发现取之不尽的值得报道的新闻素材。今年2月以来,武汉晚报响应市委宣传部、市新协发起的“千名记者走基层”号召,“走基层、促跨越、探民生”。推动采编人员进一步沉下去“接地气”。在主题性报道的操作中,及时梳理记者了解到的各方面信息,与时代脉搏和宣传要求比对,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作为阶段性主题性报道的方向和选题。集中力量进行深度报道:根据一些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巧设议题,策划渐近式或进程式的报道,长期跟踪,将“媒介”的沟通功能用好、用足。
  1.扣住百姓心头之痒。缓解城建带来的阵痛。近几年,武汉进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投资多、规模大、任务重,架桥、修路、建地铁,到处开花的工地给城市交通、市民生活等方面带来的“阵痛”不可避免。武汉晚报围绕重点工程、重大民生话题等热点,精心组织采访,深入现场.采撷工程进展的鲜活素材.感受生活真情实感。推出一系列重点工程报道,展示武汉城市建设成就,描摹城市未来的绚丽画面,为百姓提气、鼓劲。同时,有针对性地解析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向市民作科学解释,以博得大众的谅解。今年以来,武汉晚报紧贴民心.进行三个方面的专题采访报道。
  一是展示愿景。通过采访规划、城建等部门.重点锁定武汉的民航、高铁、动车等快速交通,桥梁、隧道等过江通道,以及市内快速环线等工程,推出了《看我快速交通连接两江三镇》、《武汉:“立体交通时代”就要到来》等大篇幅报道,率先在媒体中采用立体交通的新境界,展示了武汉规模宏大的交通建设画卷和美好未来。
  二是聚焦细节。组织经济报道记者沉到重点工地.采访拍摄阶段性变化。报纸开设《武汉城建天天看》专栏,每天在显著版位,以一篇消息外加一至两幅图片的规模.对武汉在建的重点工程,抓住亮点,逐个加以报道,以近鉴远,赢得施工单位的赞许和广大市民的期待。派出政法报道记者访交警,探路况。积极配合交管部门,采用“一天一张图”的形式,解读交管新措施。图文并重,直观、形象地指点改道车辆迂回分流,缓解因工程施工造成的交通拥堵。
  三是缓释阵痛。把握分寸,积极稳妥推进城建交通报道,从工程破土至竣工,讲进展又说困难,循序渐进,扣住市民心头之痒。如在武汉大道徐东高架桥段和东湖路改造、水果湖隧道等工程开通之前.不仅对隧道开挖、桥梁合龙.路面的铺装,验收检测,收尾试车等作进程式的跟踪报道;还对工程如何减少扰民。交通格局、交通管制的变化等进行了不厌其烦的疏导性报道。用来之不易的成果展现城市建设带来的好处,在沟通中缓释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阵痛。
  2.沟通上下听民意.平心探讨释疑难。武汉晚报目光向下,深入社会,关注民生,切中难题,搭建平台,围绕重要话题,在与市民面对面的交流之中,把政府决策和举措的“普通话”与老百姓朴实个性的“地方话”进行碰撞和融合。从而推动解决问题的进程。
  “整治占道摊点先听民意”报道,消解整治占道障碍。治疗违法占道是“城市顽疾”,事关民生,涉及面广,诉求复杂。3月8日.市城管委委托武汉晚报向市民征集的良方,利用晚报媒介平台,公开征集市民意见,拟给一些民生类占道摊点以合法身份。报社组织记者深入采访.集中大规模推出连续报道,开通三条热线,邀请市城管局局长李纪泽等官员,接听市民电话。3月12日和16日,报社还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举行两场座谈会,广纳民智。经统计,通过报纸、网络收集各类意见6171条,其中4707条要求取缔违法占道,473条要求保留占道市场,991条为其他合理化建议。帮助政府与百姓之间搭桥,寻求群众理解支持,消解下一步整治过程的矛盾和障碍。5月24日,市城管委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各种建议后.开展违法占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在我市首次给予51个占道市场合法身份。这一活动沟通上下,广纳民意,助推整治方案的出台和实施。
  二、胸怀大局,贴近读者,创意活动报道凸现主题策划
  以创新指导新闻实践.让重大主题报道常做常新。重大主题报道内容重要,政策性、引导性强。需要在内容选择和形式操作上不断创新。创新就是追求独家,追求影响力。武汉晚报胸怀大局,关注大事,对一段时间重要主题性报道,努力做到心领神会,创意为先。在考量重大主题报道选题之时,主动寻找抓手,精心研究选题,策划出独到的活动,刷新报道手法,增强互动,采写了一批议题独特、视角新颖、采访点不同寻常的报道,提高主题报道在百姓中的贴近性和影响力。
  1.“关爱免费自行车”,活动报道助推为民办实事。今年武汉“两会”上,市政府把“再投放公共自行车2万辆”为市民办的实事之一。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武汉发展租赁公共自行车的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表示要长期坚持下去,使自行车成为公共产品,让市民感觉到城市的温暖。武汉晚报经过分析后认为,租赁公共自行车事关老百姓“两型”生活,上下关注,媒体有义务助推绿色交通。3月221日,报社几经策划组织,联手市文明办、城管局、鑫飞达公司等相关单位。发起“捐车”、“寻车”、“文明租车”三大护车倡议,号召市民呵护免费自行车,倡导全社会扶助关爱公共自行车,文明借车、用车。并从建设性的角度对公共自行车租车难、管理欠缺的问题进行深度报道.批评少数市民租车、用车中霸车、损车的不良行为。活动和相关报道得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的赞赏。并要求市委办公厅带头参与.到捐车、护车行动中来。此项活动、报道持续了两个月,湖北中烟公司等198家企事业单位集中捐赠了11536辆便民自行车。6月9日.市委、市政府在汉口江滩市政广场上举办企事业单位捐赠便民自行车仪式,我市便民自行车系统实现大增容。此项活动有力地推动惠民、环保的公共自行车健康发展。
  2.命名“武汉晚报辛亥旅游首义号”,架起汉台旅游虹桥。武汉晚报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年为契机,以首义精神为纽带,策划组织采用武汉晚报品牌命名武汉一台湾直航包机活动,抢占武汉媒体纪念辛亥首义百年活动与报道的先机。3月30日,武汉晚报、台湾中华两岸旅行协会、台湾复兴航空公司、湖北新航线国际旅行社签署合作协议。5月7日晚7时,台湾复兴航空公司“武汉晚报辛亥旅游首义号”汉台包机直航首飞航班抵达台 北松山机场。从而启动“武汉一台湾包机直航万人对飞游”活动.为武汉市民赴台游开启方便之门。武汉晚报还利用这个活动平台,与相关单位联手邀请10位辛亥后裔乘坐“首义号”免费赴台交流和旅游。此活动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为湖北台湾两地旅游文化交流、弘扬首义精神搭建一座桥梁,方便了汉台两地的游客。
  3寻访汶川百张笑脸.“绽放”画板赠送博物馆。今年是汶川地震3周年。武汉晚报精心策划了“重回汶川・100张笑脸”采访活动,以平凡人由衷的表情,反映全国人民援助重建的新汶川。武汉晚报记者金文兵从4月27日出发,由成都至都江堰。再到震源地――映秀,然后走汶川,穿茂县。至5月10日采访结束.总计行程2200公里,历时14天,重访灾区寻找并拍摄100张灾区群众笑脸,采访记录素材3万字,讲述人像后面的故事,记录灾区重建和心理重建的历程。尔后,武汉晚报推出富有创意的回访灾区系列报道,用一张张各具特色的笑脸,来讲述灾区的新变化,展示灾后恢复重建的新风貌。地震3年后,汶川人的笑脸,朴实平易,亲切感人,情景交融的瞬间和平凡感人的故事,引发读者的共鸣和社会广泛关注。新浪、网易、凤凰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灾后重建网等,对此次报道活动给予了关注,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转载。5月22日,武汉晚报制作了一幅以四川省地图形状为背景,缀满100张“笑脸”的画板,赠送给汶川。这幅名为“绽放”的画板.将安置于筹建中的“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博物馆。
  4.“由近到远、三重聚焦”.建党90周年三大特刊显特色。今年以来。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和报道逐步升温,武汉晚报不仅积极完成规定动作,还紧扣接近性,鼎力策划有特色的“白选”动作,如与市委党史办联手,贴近武汉读者的心理.重点谋划“由近到远、三重聚焦”三大特刊。报社组织三个专班,派出精兵强将,体验式采访,从本市、本省到国内,采访事关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重要红色纪念地.追寻十位革命先驱的武汉足迹.通过寻找红色记忆,回顾党的光荣历史,感受革命激情,展现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抽调5路记者扫描武汉:中共五大会议会址、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会址、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珞珈山十八栋、中共中央长江局旧址、现中共武汉市委等有代表性的场所和对武汉党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十位革命先驱:派出4位记者寻访湖北革命根据地:红安七里坪、麻城乘马岗、洪湖湘鄂西革命烈士陵园、阳新红军街、咸宁汀泗桥、大悟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特遣11位记者重走革命路:从上海到嘉兴,从南昌、文家市到井冈山,从瑞金、遵义到毛儿盖、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6月11日、6月21日和7月1日,武汉晚报先后精心制作推出《建党90周年光荣之旅》三个特刊:《武汉的红色记忆》、《星火耀荆楚》和《阔步前进
  本报记者重走革命路》。三大特刊串起中国革命重要节点和事件.由近及远,高潮叠起,相互映衬,勾勒出中国共产党90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轨迹和光荣的发展历程。
  武汉晚报高度重视主题报道.紧扣时代脉搏,主动跟进,紧贴民情民意,创新操作,策划贯穿始终,丰富主题报道的表现形式,做活做强主题报道和活动,增强主题报道的贴近性和感染力,推动党和政府在媒体上营造的舆论场与民问口头舆论场的对接,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得到读者和市场的肯定,受到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好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成国在武汉晚报的内部资料《武晚报人》161期上批示:“武汉晚报把走基层活动同出新闻精品紧密结合,思路和效果俱佳。”)
  10月11日,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召开第26届年会,大会特请武汉晚报作题为“植根基层胸怀全局.主题报道引领舆论”的报告,向全国晚报界推介了在“走转改”工作中的创新探索和经验成果。

推荐访问:紧扣 脉搏 舆论 共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