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2:31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形容左膀右臂的成语 贺龙的左膀右臂卢冬生

发布时间:2019-02-07 06:18:06 浏览数:

  陈赓家的小长工,追随陈赓参加革命   卢冬生,190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七都一甲,一个贫穷而风景秀丽的山村。卢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父亲背井离乡下窑当窑工,母亲租了几亩薄地,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几年内母亲又连续生下了两个弟弟,生活更加艰难。为了糊口,卢冬生7岁就到湘乡二都柳树做了牧童。
  卢冬生的主人家姓陈,陈家的二少爷就是后来成为解放军大将的陈赓。陈赓比卢冬生大5岁,此时正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受民主平等的新思潮影响,十分同情牧童,使卢冬生得到了兄长般的温暖。
  1917年,14岁的陈赓偷偷离家出走,到军阀鲁涤平的部队当了一名士兵。这在陈家引起轩然大波,也给卢冬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25年春节后,卢冬生告别了父母、兄嫂和弟弟,只身来到衡阳,参加了湘军第四师。
  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受广东国民革命的影响,于1926年2月举兵进攻长沙,反对军阀赵恒惕。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后,唐生智宣布接受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的领导,将第四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参加北伐战争。
  卢冬生成了国民革命军一名战士,一直打到武汉。在这里,他遇到了家乡的亲人陈赓。这时陈赓已是有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第八军担任特务营营长。陈赓知道卢冬生出身苦,为人憨厚老实,就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当警卫员。
  当时武汉地区国民党右派活动越来越猖獗,风声越来越紧,陈赓被迫离开军队。卢冬生义无反顾和陈赓一起离开军队,退到武昌。7月下旬,他追随周恩来、陈赓到了南昌,参加了八一起义。
  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后,卢冬生随陈赓到了贺龙领导的二十军三师六团一营,陈赓任营长,卢冬生任副官。1927年12月7日,经陈赓、王根英夫妇介绍,卢冬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人生揭开了新的一页。
  护送贺龙、周逸群回湘鄂西创建根据地,担任中央与湘鄂西之间的交通员
  不久,贺龙辗转来到上海,周恩来闻讯后,派卢冬生把贺龙接到党中央机关来。
  当时党中央要派贺龙到苏联留学,贺龙和周逸群向周恩来要求回湘鄂边组织红军,创建根据地。党中央再三考虑后批准了这个要求。可是贺龙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怎样才能通过敌人的层层关卡,安全到达湘西呢?必须派一个可靠而机警的人护送。卢冬生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既熟悉湖南、湖北的情况,又深得周逸群、贺龙信任。卢冬生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告别了周恩来、陈赓、王根英,于1927年12月底踏上征途。
  到武汉后,湖北省委书记郭亮留贺龙在武汉领导暴动。因计划泄露,敌人大肆搜捕,贺龙、周逸群、卢冬生等一行乘船离开武汉。
  1928年1月18日,船过观音洲。贺龙早已打听好了洲上只有十几个团丁,决定夺取他们的武器。船徐徐靠岸,卢冬生等簇拥着贺龙上了岸。贺龙身穿皮大衣,围着围巾,戴着墨镜,一副阔商打扮。他一上岸就说:“去拜客。”团防队长见贺龙气宇轩昂,不同一般,急忙迎了上来。
  “我是贺龙!”,贺龙威风凛凛,声如洪钟。
  队长一惊,忙不迭地敬礼:报告,贺军长……
  贺龙一把抓住队长的手,威严地说:今天有件事麻烦你,特地来借枪用用!
  队长吓得魂不附体,不知该说什么好。
  卢冬生站在贺龙身旁,看见一个团丁神态异样。这个团丁刚要举枪,说时迟那时快,卢冬生已掏出枪,一扬手,枪响了,团丁像麻袋似地倒在地上。其他团丁见此阵势,六神无主,惊恐万分。大家一拥而上,夺过了枪支。事已至此,队长只能顺水推舟,将子弹、枪支全部交出。贺龙痛痛快快地给他们打了一张收条。
  他们一下子得到了十几支枪,200发子弹,真是如虎添翼。1960年贺龙回顾红二方面军的历史时,还深情地说:“冬生这一枪打得好,立了一功,这一功可不小啊!”
  从此,贺龙更加信任卢冬生。部队分散行动时,贺龙常常把卢冬生留在身边,同行同住形影不离。卢冬生当了贺龙的警卫员。
  船又走了一天一夜,在监利与贺锦斋领导的部队会合。在下车湾,贺龙找到了石首中心县委,召开了会议,传达了中央的指示,决定举行年关暴动。年关暴动后,起义军发展到五六百人,但是打监利城的战斗失败了。1928年2月,贺龙、周逸群总结教训,认识到在鄂西建立碉堡、搞寨子的办法行不通,不如依山建军,再向平原发展。2月底,贺龙、周逸群、卢冬生等7人回到贺龙的家乡桑植洪家关,成立了中共湘鄂边前委,周逸群任书记。由于贺龙在当地德高望重,很快拉起了3000人的队伍,占领了桑植县城,震动了湘西。刚刚拉起来的队伍,不少人是贺龙的亲属、旧部,是投奔贺龙而来的。还未来得及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立党组织,国民党反动派就发动了进攻。部队一战即溃,周逸群过长江到宜昌开辟工作,贺龙和卢冬生等十几个人退到洪家关。
  贺龙、卢冬生等在桑植、鹤峰边界的高山峻岭中坚持斗争,集合了数百名失散人员。贺龙从这次失败中认识到光依靠个人号召、家族亲属、旧部下而没有党的组织不成。他和前委书记失去了联系,如何建立根据地,如何建立军队,急需得到中央的指示。环顾四周,只有卢冬生熟悉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情况,并且忠实可靠,贺龙决定派卢冬生到上海和党中央联系。
  部队十分困难,贺龙筹不到去上海的路费,只找出6个铜板。卢冬生拿着这6个铜板便上了路。他一路上打短工,睡屋檐,住牛棚,风餐露宿,千里跋涉,终于到了上海,找到了党中央。当时交通阻隔,无论是党中央还是湘鄂西都没有电台,中央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零星地了解到一些情况。中央听完卢冬生的汇报,马上作了指示,派人送去。
  这时,中央又获悉湖南省委遭到破坏,考虑到卢冬生是湖南人,熟悉情况,决定派他先到湖南帮助重建省委机关,然后再回湘西。当时,湖南一片白色恐怖。卢冬生到湖南后,省委见他工作得力,就留他在省委工作,不让他去湘西。7月,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卢冬生虎口脱险后再次回到上海。
  在这几个月内,中央几次派人给湘西送信,都未成功。卢冬生回到上海,中央这才找到了去湘西的最合适人选。
  8月8日,中央特地给湖南省委写了指示信。信中说:为传递此信,中央特派卢冬生前去。信中指示湖南省委和贺龙:要扩大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宣传;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起来斗争,发展党组织实行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以求得革命的深入和扩大苏区。同时指出,依靠小股土匪实行土地革命是一种幻想。
  卢冬生身藏机密文件,历尽千难万险,于1928年9月在鹤峰的大山里找到 了贺龙。此时贺龙两次拉起队伍两次失败,军参谋长黄鳌、师长贺锦斋牺牲,部队只剩下91人,72支枪。在最艰难的时刻,得到了中央的指示,大家都欢呼雀跃。
  不久,贺龙又派卢冬生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中央立即进行研究,并于11月4日写了指示信。信中指示:党的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规定我党总的政治路线是争取群众,宣传武装暴动。湘西的工作是一种农民的游击战争,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第一,即实现农民斗争的口号,没收地主土地,建立乡村苏维埃;第二,建立红军游击队,扩大成为工农革命红军;第三,削弱反动派的力量。
  中央将这封指示信和六大的文件交给了卢冬生。卢冬生不辱使命,安全回到湘鄂西。
  贺龙得到中央的指示,特别是党的六大文件,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灯塔。贺龙按照中央的指示开展斗争,红四军很快发展起来,到1929年夏天发展到4000多人。
  贺龙十分喜爱卢冬生,把他留在司令部手枪连当班长。1929年3月1日,贺龙给中央的报告里特别提到了留下卢冬生。中央在6月15日回信中,同意卢冬生不再担任交通员,留红军工作。
  坚持游击战争,壮大部队,与贺龙会师
  卢冬生在手枪连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1930年手枪连扩充为警卫营,卢冬生任营长。警卫营的任务有三项:一、保卫司令部的安全;二、送信,传达命令;三、打起仗来是总预备队,哪里战斗激烈就出现在哪里。
  1930年7月,红四军和红六军会合成立了红二军团,红四军改称为红二军。12月,司令部和十六师驻公安杨林市。敌人从两面进攻杨林市,直冲到司令部的前面,情况万分危急。卢冬生率警卫营坚守司令部,顽强作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转危为安。
  部队从杨林市撤到鹤峰的走马坪一带休整。贺龙的姐姐贺英送信去,说甘占元等3000多人到鹤峰附近活动,他们自称“共产军”,但是纪律松散,骚扰群众。当时在走马坪只有司令部和卢冬生的警卫营,加起来不过三四百人。要硬打,红军势单力薄;不打,红军在鹤峰将站不住脚。贺龙决定用计消灭这股部队。
  过了几天,贺龙以接风为名宴请甘占元等人。酒席摆在总指挥部的前厅,卢冬生和十几个精明强悍的战士藏在厅堂的两厢,以贺龙起身离席为号。甘占元毫无防备应邀赴宴。贺龙安排座位时有意把甘占元的人分开。酒过三巡,酒酣耳热,贺龙借口上厕所向后院走去。卢冬生一声令下,战士们如猛虎扑食冲向甘占元等人,甘占元顿时成了阶下囚。
  贺龙刚到后院还未坐定,卢冬生提着手枪兴冲冲地跟来,高兴地说:“总指挥,全部解决了,一个没跑!请下令让二、六军迅速动作。”红二、六军接到命令后,将“共产军”的3000多人包围、收编,部队得到扩大和补充。
  不久,卢冬生调到红二军七师当营长,随后升任二十团团长。1932年7月,担任独立师政委,年仅24岁。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军队对洪湖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贺龙提出把主力转移到外线去,逼近应城,威胁武汉,敌人主力必然驰援武汉,这样敌人对根据地的包围就解除了。可是,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坚持要“寸土必争”,筑碉堡在洪湖内部打,反对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争论的结果,贺龙带一部分兵力到外线活动,夏曦率独立师等部队在洪湖地区坚持斗争。
  分兵的结果,没有打破敌人的“围剿”,根据地日益缩小。9月,夏曦决定突围,洪湖根据地丧失殆尽。部队转移到江陵三柴湾,受到敌人的袭击,被拦腰截为两段。夏曦、王炳南率独立师第一团在浩子口过了西荆河,不久与贺龙的部队会师。卢冬生和第二团未能过河,浴血苦战,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突围出几百人。卢冬生收集残部退到荆门、当阳、远安、兴山一带坚持斗争。
  战败之师,又远离主力,人困马乏,给养不足。卢冬生采取游击战术,碰上大股敌人打不赢就走,碰上小股敌人则坚决予以消灭,连打了几个胜仗之后,士气大振。卢冬生找到了地方的党组织,会合了当地的独立团,部队扩充为1000多人,仍用独立师的番号活动。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独立师每到一地就发动群众打土豪,使部队站稳了脚跟,得到了休整。卢冬生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在他的领导下全师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卢冬生独当一面,充分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
  1933年初,卢冬生从敌人的报纸上知道红三军经河南、陕西、四川,长途跋涉七千里回到鹤峰,马上率独立师到鹤峰走马坪和红三军会师。此时,红三军由于长途行军,连续作战,再加上肃反扩大化减员很多,由原一万四五千人减到9000人。贺龙已有半年没有听到卢冬生的消息了,大家都认为他是凶多吉少,没想到他突然回来了,更没有想到他带回一支兵强马壮的部队,给红三军增添了有生力量。卢冬生还带回来几万块大洋和一些布匹,解决了红三军的很大困难。
  会师后独立师改编为教导团,卢冬生任团长,负责训练干部。7月,调到红三军主力师当师长。
  贺龙的左膀右臂,夏曦不得不对卢冬生敬畏三分
  1931年3月,中央候补委员夏曦为贯彻王明路线来到湘鄂西,担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他将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1932年5月又发动“肃反”,杀害了一大批好干部。1933年初,卢冬生和贺龙在走马坪会师后,夏曦继续坚持推行错误路线,在红军中进行第三次、第四次“肃反”,将段德昌、王炳南、王一鸣等创建根据地的领导人杀害,以致部队由上万人锐减为3000人。革命事业受到巨大损失,夏曦仍执迷不悟,不顾大家反对,1933年3月悍然解散了红三军党组织。一时间红三军只剩下4个党员:夏曦、关向应、贺龙、卢冬生。前三人是军里的领导,卢冬生因为是在上海入党的,又是中央派来的交通员,工人出身,党内的很多事情不许他参与,他只能算半个党员。红三军人人自危。夏曦两次想整贺龙,都被贺龙顶了回去。他也想整卢冬生,只是抓不到把柄。
  卢冬生对“肃反”的认识有个过程。在洪湖周老嘴(或周鲁嘴)时,夏曦下令抓的“改组派”、“反革命”送到他的警卫营关押。他心有疑虑,但要执行命令。1933年春,他刚回到走马坪,夏曦就亲自带人到独立师抓人,卢冬生很不满意。随着夏曦的错误一步步暴露,卢冬生的态度也越来越明朗。特别是夏曦解散党组织,他对此非常气氛。在段德昌、王炳南、王一鸣等人被迫害致死后,他成了红三军主力七师师长,是贺龙的左膀右臂,得力的助手。他坚定地站在贺龙这一边。
  1933年7月,红三军七、九两个师分开行动。贺龙和九师在一起,夏曦以为自己和卢冬生都是湖南同乡,提出和七师一起行动。卢 冬生早就对夏曦不讲民主的霸道作风,解散政治机关,乱抓人、杀人等不满,他不相信夏曦。
  七师在石门一带活动,碰上保安队,打了一场恶战。卢冬生要夏曦赶快率非战斗人员过河向西斋、磨盘洲方向撤,他率部队在后面顶着。夏曦到了河边,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一筹莫展。第二天,卢冬生率部队赶到后,看夏曦率领的人仍停在河边,顿时火冒三丈,指着夏曦大骂:你为什么没有过河,你的本事哪里去了?你把那些创建苏区的同志都杀了……现在你还没有过河,你算什么党员!……夏曦自知理亏,连声说:“我的好同志,昨天我一夜未睡觉,急得我……”卢冬生很快指挥部队过了河。从此,夏曦才知道没有卢冬生,他指挥不了部队,对卢冬生敬畏三分。
  1934年7月,交通员带来了中共中央指示信,批评、纠正“肃反”扩大化的错误。从此夏曦态度消极。贺龙、关向应支撑着全军的工作,卢冬生在前线指挥部队作战。
  多次掩护主力转移,屡立奇功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命令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和红二军团(即红三军)会师。10月,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在贵州印江木黄会师。会师后,红三军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红二、六军团由任弼时、贺龙、关向应指挥。红二军团七、九师分别改为四、六师,卢冬生任四师师长。
  会师时,红二、六军团各有三四千人,3000多支枪,每支枪平均不过10发子弹。贺龙在会师大会上风趣地说:六军团的同志问我们的根据地在哪里,根据地就在我们的脚板下。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决定创建根据地,首先要消灭湘西军阀陈渠珍。陈渠珍部有3万多人,总部决定诱敌深入歼灭之。
  11月13日,红二、六军团主动退出永顺,向北转移。卢冬生率四师留在最后和敌人保持接触,且战且退,引敌人上钩。16日,四师退到永顺城北90里的十万坪地区。十万坪是狭长谷地,两侧山上是参天大树,二、六军团早已埋伏好,以逸待劳。
  敌人大摇大摆进入埋伏圈。黄昏,敌人准备在龙家寨一带宿营。乘敌不备,红军突然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向敌人发起攻击,经过两小时激烈战斗,歼敌两个旅的大部,占领永顺。这一仗给陈渠珍以歼灭性打击,建立了以永顺、桑植、大庸为中心的湘鄂川黔根据地,牵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龙家寨战斗后,任弼时等人留在后方开辟和发展根据地,贺龙率主力南下。
  12月17日,在桃源浯溪河打了一仗,一开始卢冬生率领的四师消灭了驻防的一团敌人,敌速派两个团增援,把四师压了下去。卢冬生见部队后撤,眼睛都瞪圆了,马上组织反冲锋,他身先士卒冲入敌人阵地。浯溪河战役后,二、六军团占领了桃源,包围了常德,吸引了敌人六七个师的兵力,有力地支持了中央红军向贵州转移。
  敌人为阻止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会合,派十余个师包围湘鄂川黔根据地,包围圈一天天缩小。此时红二、六军团虽已发展到两万来人,仍寡不敌众。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转移,四师担任前卫。
  为了迷惑敌人,卢冬生派一个团北渡乌江吸引敌人,掩护主力西进。同时,四师还派了100多名身强力壮的侦察员,急行军120里,强占鸭池河的渡口,保证主力顺利西进。主力渡过鸭池河后占领了黔西、大定、毕节等县城,开辟新的根据地。
  之后,张国焘以红军总部名义几次命令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几经讨论,红二、六军团于1936年3月决定北上。
  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之后,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原红九军团)组成红二方面军。部队继续北上,红二方面军计划从六盘山的南山脚下直奔洪德、环县。突然遇到敌人骑兵,总部决定四师留在南山脚下阻击敌人,掩护全军转移。
  卢冬生亲临前沿阵地,观察地形。他对营连干部交代任务:“咱们一个师只不过1000多人,而敌人有两个军,上有飞机支援,下有骑兵,任务艰巨。但这是关系到全军的一战,必须打好。”
  正说着,敌机呼啸着从头上掠过,卢冬生马上命令各就各位,进入阵地。一场恶战开始了。在飞机的掩护下,敌人的骑兵出动了。卢冬生命令炮兵集中火力打敌骑兵,一颗颗炮弹在敌群中开花,受惊的战马四处乱跑,敌人抱头鼠窜。第一次进攻被打垮了,敌人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卢冬生鼓励战士:沉住气,骑兵的目标大,越近越好打,坚持到天黑就有办法了。战士们奋勇杀敌,血战了两天,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守住了阵地,掩护主力安全地过了六盘山。任务完成了,卢冬生率领部队撤出阵地。夜色笼罩着大地,战士们越过无数的坑坑坎坎,拨开丛生的小树,忍着寒冷、饥饿、口渴和疲劳,绕过敌人的封锁线。第二天遇到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的部队,大家高兴地拥抱、欢呼。
  在河连湾,卢冬生见到了久别的周恩来,见到了革命的引路人陈赓。此时,陈赓是红一方面军的师长。
  血洒松花江畔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0师,卢冬生任三五八旅旅长。部队开拔前夕,中央决定张宗逊接任三五八旅旅长,调卢冬生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底,中央决定从抗大、党校选一批身体不好的干部到苏联边养病边学习,其中有卢冬生。学校分军事班和政治班,卢冬生在军事班学习。
  1941年9月,卢冬生在特别班毕业。因苏德战争爆发,回国的交通断绝,卢冬生和刘亚楼一起被派到远东地区正在筹建的八十八旅工作。卢冬生成为一名苏联红军上尉军官。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9月初,卢冬生和周保中一起回国,先到长春,然后从长春到哈尔滨。当时各地秩序很乱。12月13日,陈云到哈尔滨,连夜召开会议,研究东北工作,会上决定卢冬生到松江军区任司令员。会议开到次日凌晨结束。因陈云的行李在离会场几百米外的地方,考虑到安全问题,大家请陈云不要回住所。卢冬生自告奋勇为陈云去取行李。他带了一个警卫员扛着行李,在回来的路上,碰上几个行为不轨的苏军战士。他们利用夜深人静,依仗人多势众拦路抢劫。卢冬生十分气恼,批评他们,并拿出苏联红军军官证。这几个人自知闯了大祸,为了逃避处罚,起了歹心。他们把卢冬生和警卫员押到僻静的铁路边。卢冬生没有提防,中弹牺牲。警卫员乘这几个苏兵不备跳下路基,逃了回来。卢冬生遇难时只有37岁。
  贺龙得知卢冬生牺牲的消息后,悲痛地说:“正当党和人民需要他做更多工作的时候,他却不幸与世长辞了。这是党和人民的一个重大损失。作为卢冬生的一个同艰苦共患难的战友,我深切知道这一损失的沉重。”

推荐访问:左膀右臂 贺龙 卢冬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