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01:45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赤峰 赤峰最富裕的小区

发布时间:2019-02-08 06:26:13 浏览数: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赤峰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7.2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居内蒙古自治区第3位;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20.6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区第3位。全市经济保持了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同步、快速增长,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农牧业,着力实施以集约节水高效为重点的农牧业“1571”工程,即到“十二五”期末,完成玉米膜下滴灌500万亩,谷子滴灌、设施农业、节水人工种草、节水马铃薯、节水大地蔬菜、高效节水经济林各100万亩,出栏优质肉牛100万头。2011年,完成玉米膜下滴灌108万亩、高效节水经济林22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71万亩,占全区的二分之一;粮食增产16亿斤,总产达到87亿斤;牧业年度家畜存栏1720万头只,连续6年保持全区第一。工业,着力实施以重点园区、产业、企业建设为核心的“双千双百亿”工程。全市已建成赤峰经济开发区、喀喇沁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3家百亿元园区。2011年,金剑铜业、远联钢铁率先成为百亿元企业,冶金产业基本实现千亿元产业目标;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增速分别达到88.1%和48.8%。第三产业,着力推动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红山物流园区实现交易额150亿元,晋升为自治区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实现翻番增长,23个投资超亿元的大型商贸项目启动建设,新增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全市接待游客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8亿元,观光、休闲、体验、文化等特色旅游业蓬勃发展;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6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37亿元,增长17.3%,贷款余额565亿元,增长23%,企业上市工作和要素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2011年,赤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6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138元,分别增长16.4%和22.5%,增速居全区第1位和第2位。全市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46.5%。新增城镇就业2.36万人,落实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就业1.3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9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70.8万人。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发放农牧业补贴资金14亿元以上,其中草原生态奖补资金4.31亿元。扶持贫困人口9万余人,解决了农村牧区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大到6个旗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日益完善。出台《赤峰市老年人优惠优待暂行规定》并在全区推广,老年人享受了免费乘坐公交车、免景区首道门票费、免普通挂号费等优待政策。一批综合福利中心项目投入使用,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连续举办九届的内蒙古(赤峰)农博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搭建了中国北方农业新科技博览交流、转化应用的新平台;内蒙古蒙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落户赤峰,昭乌达肉羊新品种通过农业部验收命名,填补了我国草原型肉羊育种工作的空白。校安工程三年规划任务基本完成,竣工率居全区前列。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双高普九”各项指标大幅提高,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惠及7.2万名学生,高考本科上线率高出自治区10.3个百分点。松山区职教中心成为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升格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学院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工作进展顺利。新建改造市县两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189个,疾病防控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成功举办了第六届红山文化节。新建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草原书屋723个,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向公众开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加快实施,辽代大遗址群列入自治区申遗名单。全区第十三届运动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生态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2011年,全市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44.7%。积极推进了中心城区改老城、扩新区、修环路、保安居工程,老城区百万平米老旧小区改造完工,1.3万户居民从中受益;红山桥北、松北新城、小新地等城市组团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总人口达到85万人;环城高速公路建成并实现免费通行,全长31.2公里的中环路启动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45万套,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中心城区环卫、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复审。旗县城关镇开发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小城镇承载和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重点生态工程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营造林32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6.4万亩,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积8539万亩;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交通建设完成投资61.2亿元,赤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赤承高速公路、赤凌一级路加紧建设,又有124个嘎查村通油路;铁路在建规模472公里,赤锦铁路、林白铁路进展较快;民航航线增加到9条,客运量首次突破30万人次;水利、电力建设完成投资25.8亿元,一批农村牧区水利工程及输变电项目投入使用。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企业改革迈出新步伐,兴业集团成功重组富龙热电。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累计确权4206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9.4%。全市实施“一事一议”项目1225项,总投资5.99亿元,均居全区首位。启动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任务,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与国电、大唐、中色、山东黄金、铜陵有色等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不断深化,京赤对口帮扶合作取得实效,承接产业转移和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全市实施引资项目478项,引进国内区外资金62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675万美元。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2.2亿美元,增长15%。
   社会和谐稳定呈现新气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进入提名城市行列。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治理,政府机关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阿旗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经验在全区推广,社区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改扩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62个,新增自治区级和谐社区8个。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信访总量大幅下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完善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积极支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地共建再创佳绩,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市要紧紧把握国家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京赤对口帮扶合作、内蒙古自治区统筹东西部盟市加快发展等良好机遇,务实创新,埋头苦干,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让全市各族人民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在经济发展方面,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重点提高“三个比重”:一是提高资源深加工和非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推进有色金属、农畜产品深加工,提高新型化工、新型能源比重;加快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非资源型产业,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9%以上。二是提高节水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新增玉米膜下滴灌100万亩、高效节水经济林20万亩、设施农业10万亩、节水牧草35万亩,大力培育绿色、有机优质农畜产品品牌。三是提高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业在三产中的比重。开工建设万达广场、蒙东云计算中心、国际陆港等大项目,提升红山物流园、松山物流园、和美工贸园区发展水平;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7家,力争完成2―3家企业上市融资,全年信贷投放增长20%以上;加快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全年接待游客720万人次,实现收入110亿元。
   在社会建设方面,紧紧围绕和着眼群众当前所需、长远所盼,加大民生投入,突出抓好民生重点工程,把改善民生落实到真金白银上。重点实施“三个工程”:一是实施富民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启动新一轮扶贫攻坚,扶持8.5万人稳定脱贫。二是实施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全市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实现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嘎查村草原书屋全覆盖,继续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积极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努力让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三是实施安民工程。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让人民吃得放心、用药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紧紧扭住交通和能源通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求突破,统筹城乡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重点增强“三个能力”:一是增强发展保障能力。推进赤承高速、赤凌一级路、赤锦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气化赤峰”工程,完成赤峰至北京、朝阳至赤峰城区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实现全社会全面节水。二是增强统筹发展能力。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新建通村油路1000公里,解决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加强各领域人才引进,推进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煤化工、非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技术攻关,扶持骨干企业加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
   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要确保实现“四个翻番”增长和“五地一屏两中心”建设的奋斗目标,即到2015年,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要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新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草原文化旅游胜地,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蒙冀辽区域性物流中心,蒙东地区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推荐访问:赤峰 富裕 加快建设 民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