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23:56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生生不息上一句是什么_谢云生,让绿色文化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19-03-01 06:22:37 浏览数:

  不久前,在中国绿色能源发展基金会启动仪式上,著名书画大师谢云生两米长的书法作品“倡导绿色文化,领引绿色经济”在会场上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他在讲话中提出的“绿富天下”的概念,更是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对弘扬绿色文化,影响力是非常空前的。这位外表看似文弱,话语并不冗长的老者,只有当你真正走进他并了解他时,才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艺术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和波澜壮阔。
  新时代的艺术奇葩
  谢云生多艺博学、为人谦和、做事低调、不事张扬。多年来埋头潜心艺术,擅长人物画、书法和金石篆刻。观其作品,人物画个性张显、爱憎分明;静物画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魏碑雄浑厚重、气势峻拔;隶书结体讲究、圆润自然;篆刻笔势端庄、刚健婀娜。
  魏碑书体,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魏盛行碑文,隶楷错变,无体不备,称得上是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备魏》中把魏碑归纳为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深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认为这些石刻“备众美、通古今,极正变,足为书家极则者。”所以至今为止,魏碑仍然备受人们的喜爱。
  谢云生的魏碑书法,功力深厚,用笔考究,给人以峻美的艺术视觉效果。上世纪60年代,谢云生师从天津书法家张骞先生,数十年笔耕不辍,广临众帖。从北碑碑帖、张猛龙到龙门诸品等,均为谢云生的研习之帖。之后,谢云生对《始平公碑》情有独钟,又开始用心研习临摹,练其字、修其心、悟其道。
  谢云生的隶书,风格迥异。有的神韵飘逸,洒脱自如;有的遒劲古朴,生动周密;有的则奇丽多姿,富有感染力。谢云生曾师从天津史学家姒兼山先生,从《琊台刻石》学起,后学临《曹全碑》,较早时期作品曾在《曹雪芹生平展览》中崭露头角;上世纪80年代起,遍临汉隶名碑,《乙瑛》、《礼器》等碑;90年代初开始临《石门颂》等帖,后逐渐形成了飘逸流畅、雄浑方劲、结体柔美、取势自然的个性书风。进入新世纪之后,谢云生的书风自成一家,被大家称为“谢体”,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谢云生创作的《广祈多福》、《春晓》、《舒情》等作品,运用丰富多彩的笔法,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无论是中锋、侧锋、藏锋、露锋、折笔、使转,或是提按等,运笔的轻重、快慢、偏正、曲直,都体现出“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的艺术效果。从作品的章法上看,不管是每个字的结构“小章法”,还是把各字连辍、排列的“大章法”,通遍的布局,大小参差、左呼右应、疏密合理,自然妙趣,都给观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此外,谢云生的钟馗画系列和宗教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追求真、善、美,弘扬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了画家的高尚精神境界和长期从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情怀。谢云生曾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著名的战斗英雄董存瑞纪念馆担任馆长工作多年,对描绘创作英雄人物极为推崇。所以,在他的画作里频繁出现的钟馗,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艺术经典题材之一,是一个特殊的“神”的化身的艺术形象,其象征意义已远远超越绘画的本身。
  从魏碑书体到隶书,再到钟馗画和宗教人物画系列,谢云生从艺四十五载,静心修慧,遍学百家之长,深受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上世纪80年代就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被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外展馆收藏,并被授予当代百名儒学书画艺术家,中国书协授予“文人书画百强”等称号。这些荣誉,却从未阻止过谢云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获过多次大奖的谢云生拥有国际、国内诸多荣耀,但他最倾心、最看重、认为最该做好的事情,却是尽自己平生所能宣传舍身奉献精神,教育后人。他告诉记者:“爱国热情贯穿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整个人生。”
  割舍不掉的爱国情怀
  和那个时代的人一样,谢云生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教育”中成长起来。十年浩劫,由于成分不好,又是教师,批斗和打骂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不白之冤、皮肉之痛、身心摧残,对于人们来说最难忘怀、最易记恨于心。然而谢云生却说:“我们学校的党支部书记、校长都挨打了,我挨打也很正常,更何况打我们的学生也还是孩子。”几十年过后,回想起来,虽尚心有余悸,但每每谈及,谢云生倒是神情淡然,津津还有些乐道,居然没有记恨起谁来。
  在河北省承德的董存瑞纪念馆,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这个题词就是谢云生亲自镌刻的。
  那时的谢云生每逢国内的大型社会精神文明宣传活动,都是首当其冲被要求参加。他说:“比起董存瑞来,我还有什么不能奉献给这方热土的呢?”从此,董存瑞的奉献精神就时刻鞭策着谢云生。当初在基层工作时候,他热心为驻军、为残疾人服务,存瑞纪念碑朱德委员长题词及中央民政部赠送隆化的17米高的汉白玉碑座碑文的镌刻都出自他手。当爱国之情扎根心底,当爱国行动成为一种习惯,谢云生没有犹豫,他的爱国之情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流动在他的书画艺术之中。
  “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爱国之心非常重要。”谢云生经常这么说。也因此,他创作的中国名士人物画系列,陆续在推出古代的先贤圣人:孔子,老子,孟子,书圣,商圣,医圣,诗圣,药圣……从历史人物到那些为了祖国而奉献生命的当代英烈,以及这个时代的精英,都是他创作的主题。这类主题作品,很多已被作为国礼送出国门。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魏碑书法作品《中国印摩崖石刻记》,是谢云生为2008年奥运会创作的,堪称他书法的扛鼎作。还有钓鱼台等国家场馆的巨幅山水作品,更是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喜爱。
  不断探索与创新创作技艺,也是谢云生先生所孜孜追求的。他常常以中国画为基础,创新技法,不断推出精品代表作,以服务于他那永恒不变的爱国主题。谢云生认为,真正的艺术家,不是为某个人的收藏而创作的。他说:“书画艺术家也应该怀抱高度的社会责任,坚持艺术创作的动力来源于人民,创作出让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从而给观众以教育以启迪。”
  谢云生一生都奉献给了英雄。为了坚持弘扬董存瑞的英雄精神,虽是国家机关六级伤残工作人员依然无畏工作四十余年,遍身伤病而无悔,以孺子牛的精神执着奉献,努力工作,被宣传部、民政部誉为“化作尘泥为中华,执着然就晚霞红”的模范。他倾六十年笔耕之功力,创作了大量的英雄主题作品,包括了书法,美术,连环画,壁画,雕塑,碑刻等,获得了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平凡之星,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诸多光荣称号。虽然未曾过多接触传统文化,但笔者依旧被谢云生那番浓得化不开的爱国热情所深深感染。
  真情倡导绿色文化
  谈及绿色,谈到中国的生态与环境治理,谢云生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杨善洲同志,“绿化是需要执着奉献精神的,是他的爱心,诚心、苦心培植的颗颗青松,片片绿林,唤醒了人们对‘植树造林’的热爱,从而彰显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一位曾在领导岗位,退而不休的老人忧国、忧民、忧世的风采,他的奉献精神呼唤着人们,从我做起,让家园更加幸福美丽,让大地充满生机。”
  杨善洲的事迹使得谢云生对绿色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关注。今年,谢云生成为中国绿化基金、绿色能源基金的文化大使,并第一次提出了“绿富天下”的概念。他认为,只有绿色的财富,才能在能源危机四起的经济发展中真正拥有生生不息的经济源泉,并希望藉此把“发展绿色文化,引领绿色经济”在人们心目中提到另一个高度和广度。“这是我们艺术家的责任,通过画笔来唤醒人们的慈善公益之心,人人都可以争作环保卫士。”
  谢云生对绿色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02年。2002年,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主办的“环保世纪行中国美术书法大展”中,谢云生就曾经书写了一段人类环境宣言的节目录: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空前繁荣,但其负面效应,资源,能源,气候环境却给人类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加强全球全人类的生态治理成为日益的客观必然。谢云生说:“在推进中国经济低碳的进程中,我们国家不断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植树造林依旧是最为根本的措施和趋势,应当说是绿在当代,富在千秋的举措。”
  谢云生认为,绿化的功绩贵在包容,一棵树,一片林,包容着水、土、空气,造福环境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需求。这些理念在谢云生的艺术创作中,都有意识地成了体系。“我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唤醒人们对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的意识。通过我的艺术影响,呼吁更多的艺术家一起加入到为绿色生命创作的队伍中来。”
  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之间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绿色文化的积极倡导着,谢云生将继续用他的那满腔的热情关注环境,关注地球,用“艺术能源” 去点燃低碳发展前进的火炬。

推荐访问:生生不息 文化 谢云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