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05:28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经济技术与战争关系探究]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发布时间:2019-03-01 06:26:43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经济技术的发展可能导致战争,战争可能会促进经济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经济技术为战争胜利准备了重要条件,但并非一定能够打赢战争,落后的一方同样拥有胜利的机会。
  关键词:经济技术战争胜利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人们主观意志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但战争与革命却亦与之如影随形、相生相伴,经历了人类历史的漫长历程。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人们厌恶战争、诅咒战争、拒绝战争,但又无法彻底避免战争,对它的不时光临苦无良策,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讨论战争、研究战争,无论是人们主观上的自愿或是客观上的需要,都是不可回避的永久话题。既然战争难以避免,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取得战争的胜利,使人类尽快告别战争,便是人们对战争思考的一个焦点。究竟有多少因素引起战争、影响战争,战争又会对多少方面产生作用、作用的力度有多大,都是人们思考的问题。经济技术是社会构成的要素之一,它在和平时期会得到充分发展,而它的充分发展是否会导致战争、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的影响又会如何,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当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之后,我们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人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分割成历史人和当代人两个角色,而不同角色对战争相关问题的评价截然不同:作为历史人,即旁观者,会对以前的战争作出更为客观的评价,会从社会制度的落后、官场风气的糜烂、百姓人心的向背等敏感的角度去加以探讨,从而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作为当代人,即当局者,出于种种顾虑,不便或者不敢从政治腐败、指挥无能等层面去加以总结,便习惯于从经济技术等客观因素的角度去探寻战争失败的原因,把经济技术落后作为挡箭牌,把它归纳为失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理由。比如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影响中国同时也是影响世界的大事件,它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人民长期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中国背负了百年屈辱,却给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充足的资金,加速了其快速发展。中国人民在饱受摧残和蹂躏之后开始深思这场战争,在探究这么一个曾经如此灿烂辉煌、对世界科技文化有过如此突出贡献,令众多国际友人魂牵梦绕、不惜漂洋过海拜师求道的国度怎么忽然间弱不禁风,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历史人的评价是: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政治腐败、将帅无能、人心涣散、经济技术落后等。而当代人的评价是:经济实力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军事装备不济等。二者的结论显然差距很大,但又有一个共性,即都试图从经济技术角度去探讨。本人也凑个热闹,来谈谈经济技术与战争。
  一、 经济技术与战争的互动作用
  在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各个国家在经济史上的地位不断发生着变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垄断经济排名的好名次,各国实力因为不同的原因在座次表上更换着自己的位置:古代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但不知几何起,雄风不再;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地跨欧亚非的超级大国曾经扬鞭催马、占地据城,实在是威风凛凛,终究被历史湮没;中世纪末期西班牙、荷兰、英国等都曾战船云集、雄霸海上,堪称为海上蛟龙,但最终都成为往日的辉煌;近代史上英、法、德、都曾找到过如日中天的感觉,但又不得不让出老大的位子;现代史上美国、苏联作为两极世界的霸主也曾豪情万丈、雄心勃勃,最终苏联成为过眼云烟,美国也找不到二战后富甲天下、高处不胜寒的感觉。通过对以往历史的考证,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一个国家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发达之后,便会染上恃财傲世的通病,认为自己鸟大笼小、大材小用,试图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当自己的要求当然是无理要求遭到拒绝之后,往往不惜对他国诉诸武力发动战争,以满足自己的贪欲。如英国对荷兰海上霸权的挑战;英国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及对其它国家的殖民侵略;美国对朝鲜、越南、利比亚、巴拿马、南联盟、阿富汗、伊拉克等的武装干涉;前苏联对阿富汗的军事占领等,这是一个人们不愿意承认但又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之所以会如此,首先是这些国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其次是因为拥有比较雄厚的经济后盾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有恃无恐,于是便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但如果因此就下出结论,认为经济技术的发展必然发生战争,那无疑是武断的,是不负责任的,可是如果我们彻底否认它,又无疑是闭目塞听,在歪曲着历史。经济实力不仅可能导致战争,而且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战争的残酷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付出的战争成本越来越大,这似乎是对经济技术发展的一大讽刺,事物就是如此的矛盾,如此的怪异。
  反过来,历史也同样证明战争促进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首先瞧到的是战争的直接后果:满目疮痍、百孔千疮、生灵涂炭,但如果将战争从空间上将其半径适当放大,从时间上将其线段适当延长,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技术发明在战争中才得到真正重视,比如指南针、火药、电报、机动船等,进而在和平利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些技术发明本身就是战争的产物战后将其效能放大,同样为和平利用做出了贡献,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发明就为战后重机器如挖掘机、压路机、大吊车的充分使用开辟了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v1、v2导弹的发明就为战后火箭技术的长足进步,使外空间的开发受益无穷,我们才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光顾了嫦娥的故乡,才对千万里之外的火星有了初步的认识;二战中原子弹的爆炸为战后和平利用核能开辟了先河,为人类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动力和崭新的能源。战争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相当明显,比如,美国正是充分的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大发战争财,才真正成为了世界首富;日本经过二战的洗礼,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使其经济水平达到其历史巅峰;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反干涉战争,意识到新生政权面临的艰难处境而大力发展经济,短短时间摘掉落后帽子,一举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又在二战考验后,突飞猛进,成为世界两级之一;中国在经过近代百年蹂躏之后,独立自主、改革开放,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尖端科技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令世人刮目相看,也站在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
  二、 先进经济技术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拥有深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无疑会在战争中取得先机,处于有利地位。鸦片战争时,英国在先进的政治前提下,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中大机器对手工劳动的取代,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使其像按上了腾飞的翅膀,经济气象生机勃勃,各行各业生龙活虎、突飞猛进,腰包迅速鼓了起来。但产品变成商品必需的买卖条件,需要广阔的销售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市场潜力不言而喻,而中国却长期以泱泱大国自居,我行我素、闭关锁国,拒绝与他国交流,进行正常的贸易,甚至闭目塞听,不愿接受任何新的信息。英国对中国的正常贸易无法开展,便采取了非常手段――向中国源源不断地输入鸦片并由此发动了鸦片战争,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两国相比,英国经济实力更为雄厚,科学技术更为发达,这在战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胜利的天平自然倾斜于英国,逼迫中国签定了城下之盟,接受屈辱的条件,给那些沉迷于大唐盛世,醉心于奢谈四大发明的中国人当头棒喝。英国用胜利验证了先进的经济技术的威力,也给让清政府注射了一剂清醒剂,使其如梦初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依靠商鞅变法壮大了实力,逐次灭掉其它六国,实现了统一的梦想;西汉王朝在统一之初,不得不忍气吞声,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当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养精蓄锐而实力增强之后,毅然决然地派卫青、霍去病进行北伐,一雪前耻;日本在19世纪50年代被美国的四艘军舰所威吓,不得不与之签订《神奈川条约》,满足其无理要求,而当日本在60年代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实力大增,不仅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并且把手伸到了海外;拿破仑依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依托其资本主义集聚起来的财富与技术,不仅打败了欧洲联盟的武装干涉,而且将战场延伸到其它国家,其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大陆;俄国在十月革命之前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环节,虽然它在欺负中国、波兰等落后国家的时候出尽了风头,但他在与日本于1905年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德国的交锋中,面对两线作战的德军仍然技不如人落了下风。但在苏联时期,经过了集体农庄和工业化之后,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面对驰骋欧洲,被时人誉为“天下无敌”的希特勒时,毫无惧色、针锋相对,不仅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彻底击败了德国,而且对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例子一次次地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先进的经济技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为自己在战场上的凯旋而归准备了坚实的基础,它是锋利的矛,又是坚固的盾。
  三、 先进的经济技术并非意味战争必胜
  战争的取胜有诸多因素,有宏观的,有微观的,有自然的,有人为的,有社会的,有个人的,有必然的,有偶然的,每一种因素都可能对战争的结果产生影响,而经济技术只是其中之一,因此,虽然它为胜利准备了一把利剑,但并非意味着战争的唯一走向,也可能因为其它因素而导致战争结果的不可收拾。美国独立战争时,英属13个殖民地与其宗主国英国相比,不啻于天壤之别,但他们不畏强暴,揭竿而起,以劣势的装备让骄傲的英国人低下桀骜的头颅,最终为自己赢得了自由,建立起崭新的美利坚合众国;拿破仑,作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曾经在欧洲所向披靡,其军旅铁蹄几乎踏遍整个欧洲,使多少人顶礼膜拜、使多少国家闻风丧胆,却在落后的俄国止住了前进的步伐,被冰天雪地葬送了前程。这一战,不仅自己被凄凉流放,也葬送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中法战争中,面对手持西洋利器来势汹汹的法国大军,70多岁的老将冯子材一声狮吼,跃入敌阵,以个人魅力带动全军,反败为胜,直把法军打得落花流水、一溃千里,法国茹费里内阁也不得不引咎辞职;抗美援朝战争时,中美之间的差距有目共睹,人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中国是以卵击石、必败无疑,连铁人斯大林闻悉中国将单独出兵时都留下了眼泪,但中国却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并以骄人的战绩给了世人一个意外的答案,迫使美国在唯一一次没有取得胜利的文件书上签字。实际上当时美国的一些比较清醒的人就曾努力避免同中国开战,比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就认为:如果与中国作战,“将使我们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可见他对当时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是不敢小觑的;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不可谓不大,但结局是:共产党在大陆上完成了统一,而不可一世、骄横一时的国民党却背井离乡、漂洋过海,仅立足于孤岛台湾,徒然望洋兴叹;越南战争时,越南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越南人民用不屈的大山、用惊人的意志,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殊死博斗,在经历了15年战火蔓延之后,逼迫美军不得不“光荣的撤退”,任使越南完成了祖国统一。往事如烟,却又历历在目,无数个铁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道理:仅仅依靠先进的经济技术,而藐视其它因素如天时、地利、人和等,很可能最终品尝失败的苦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人们朝思夜盼的理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战争则由于其极大地破坏性为人们所不齿,但由于政治腐败、争强好胜、资源匮乏、经济危机、人口膨胀、民族矛盾等诸多原因,在某个具体时间、因为某个具体原因,哪怕一个火星都可能引发熊熊大火,因此从长期来看,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人们要做的就是,以客观的精神对待历史,以平静的心态对待战争,以经济技术遏制战争,尽量地避免战争,战争来临时也不必惧怕,因为战争毕竟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插曲,或许还会为新一轮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第二版.
  [2]世界现代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3]新编世界近代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4]当代世界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
  [5]中国古代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M],1982年7月第一版.
  [6]大河文摘报.
  
  作者简介:
  康国政,男,1965年出生,198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新乡学院社科部副教授。
  
  
  

推荐访问:探究 经济技术 战争 关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