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6:14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什么_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9 06:40:11 浏览数:

  【内容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文章从构建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出发,提出了高校设计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培养平台,促进了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现。
  【关键词】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按照“宽基础、重实践、多方向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改进”的教学理念,以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挖掘校内外资源,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教育为主线,创建“13431”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平台+学生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运行教学互动、校内外结合的管理模式和质量监控机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新理念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深化改革的先导。落后的、过时的观念,传统的千人一面、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些观念往往强调基础知识的简单传授,弱化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智能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打破传统的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新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因此,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突破旧的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科研机构合作、课内与课外相互渗透、理论与实践相互衔接等多种培养模式,是当下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方向。
  1.树立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倡导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理念,革新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交流合作的问题式学习模式,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人才,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2.树立学生自主、创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转变教师的身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智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模式,形成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大力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设计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直接接触科研前沿,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教师指导、学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探索的能力。
  3.倡导综合培养观念。加强设计学生综合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外,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开展创新教育辅导,不定期举办科技创新讲座,确保大部分学生接受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坚持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实践能力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建“13431”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依托“湖南省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围绕创新型高素质专门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积累、总结经验,突破专业界限,科学分类实践课程,整体设计实践方案,分类实施实践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建并实施了“1目标3层次4平台3模式1贯通”的“13431”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创新等3个层次的实践;依托实验、实训、实践、创新4个平台;采取理论与实践相互衔接、课内与课外相互渗透、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3种模式,实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创新;1贯通即循序渐进贯通本科教学全过程,形成了与理论教学既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立构体系的内涵:科学分类实践课程,整体设计实践方案,分类实施实践计划,使之互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立构体系的构架核心:实现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实践课程教学形式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循序渐进,保持4年一以贯之,贯通四4年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3.实践教学立构体系的构架:实践环节4年共安排32—41周时间。针对人才需求应具备的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创新能力三大类构成。
  基础技能实践,主要依托实训课、实验课、艺术实践课等课程来完成,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能力。它注重横向联系,依据课程设置要求,实现教学形式单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专业技能实践,主要依托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调研等课程来完成,主要提高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基本的研究能力。它注重纵向联系,实现能力培养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综合创新能力实践,主要依托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各类专业竞赛以及其他的素质拓展竞赛、毕业设计等课程 来完成,主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它注重开放的发展理念,融多重活动载体,实现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
  “13431”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其创新之处在于面向社会,将原来形式单一的、以专业实习为主的实践课程发展成形式多样、内容多样、多能并举的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多重性,实训、实验、见习、实习、考察、调研相结合,4年一贯,让学生反复接触、熟悉市场,及早培养职业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13431”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构建“创新平台+学生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
  构建创新平台,积极组织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自身特长选择课外实践类型,在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和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课内与课外教学,让学生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科研训练。我们将示范教学中心的部分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安排在课外,并制定了《美术学院课外实践创新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办法》。我们将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内容纳入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安排,设置了10个科技创新学分,该制度明确支持和奖励参加学科考赛和科技创新的学生。对于参加学科考赛和科技创新的学生,除了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和获奖奖励外,还给予相应的奖励学分和冲抵学分。这样不仅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激发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的实践,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普遍得到提高。近年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2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10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湖南省高校优秀设计作品展金奖8项、银奖13项、铜奖18项、优秀奖83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计划竞赛项目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通过各项学科考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过程对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直接的锻炼和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一般很难单独完成,而需要一个团队来共同完成。因此,学生创新团队的成立便因时而生。根据客观情况,我们组建多个实践创新团队。实践创新团队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管理、流动学习的模式,形成“传、帮、带”的创新梯队,由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依托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组织大二、大三和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并不断吸收校外设计项目作为实践对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创新团队的创新活动采取项目管理方式,实行自由组合、自主申请、教师指导的运行机制,并利用实践中心全天开放的优势,学生课外可以在实践中心完成项目。
  “创新平台+学生创新团队”的培养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智能,拓宽和深化了实践教学,促进了教师的科研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教育的能动性,使企业从被动接收学生实习转化为主动邀请,有效地改善了实践教学环境,明显地提升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催生了多项科研成果,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形成了良性循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结语
  总之,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是高校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当下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升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深化教学改革,开创中国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对于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注:本文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93;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B041)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徐高明,张红霞.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0(6).
  [3]左铁镛.以素质教育为平台,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3(5).
  [4]洪琪,秦宏.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艺术教育,2012(9).
  [5] .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J].艺术教育,2012(5).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推荐访问:培养目标 能力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