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22:1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如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4-30 06:43:28 浏览数:

  摘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创新能力;学生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45-01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课程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需要,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创设情境来激趣质疑。
  学生在愉快高兴的气氛中以极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并能够长期保持获取知识的注意力,这就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五年级下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新课导入时,让学生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动画片,大多数学生笑了,教师问大家笑什么?学生说:“儿子小,可是头那么大;爸爸大,可是头那么小。”教师问:“儿子小,爸爸大。这里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学生说:“这里的"大小"指的是年龄的大小,爸爸的年龄大,儿子的年龄小。”教师又问:“头大头小这里的"大小"又指的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答案:重量、面积、表面积、体积等等。教师赞赏,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并指出:“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通过学习相信同学们会理解得更清楚。”用幽默的动画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
  3.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动力
  “自信是成功的阶梯”。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认知和数学实践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1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有必要的。比如学习《图形的密铺》后,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2进行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和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不错! ”“真行!太棒了”等;在作业错误的地方下面画线,并批注引起学生注意;单元测试采用师评与自评,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借分”,但必须“双倍偿还”;也可以申请补考,进行“延迟评价”。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3.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那些课程将会是学生乐于接受的礼物。”因此,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欲望。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我让学生随意出几个数字,师生开展竞赛,看谁先判断出那个数是3的倍数。学生怀着好奇又好胜的心情,迅速用除法进行计算,但都不如老师快。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了探求知识的兴趣。我适时提出问题,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再引导学生把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看一看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讨论、验证。马上得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可见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学生成了解决问题的主人,这种热烈,平等的气氛中,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
  4.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须臾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有多高?用什么作单位?身体有多重?用什么作单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想一想,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的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

推荐访问: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 教学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