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6:00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黔阳古城 旅游人类学视角下的黔阳古城旅游开发模式初步探讨

发布时间:2019-05-01 06:47:08 浏览数:

  摘要:黔阳古城位于湘西沅水上游,是中国现存街巷格局与整体风貌最为完好的古城,现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开发一直是众人津津乐道的问题之一,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需要将其优势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配以合理的广告宣传,将它做成一个旅游的品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不仅是欣赏当地的风景,更多的是感受当地的文化。旅游开发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当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 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同时旅游的发展应注重旅游当地社区的权益, 为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服务。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黔阳古城;旅游开发模式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旅游是一种以生活中剩余的财政计划为前提,以自愿为原则,以休闲娱乐或积累不同经验为主要目标,到异地或“异文化”人群中去体验的行为。[8]从传统的“中产阶级”、“休闲阶层”的专属性活动转变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旅游逐渐成为社会文化变迁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它对当地的经济、政治、环境、资源、就业、文化交流、管理以及全球化等问题都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来尝试探讨黔阳古城的旅游开发模式问题。
  一. 黔阳古城的由来
  黔阳古城(简称黔城)位于湘西南部中断,地理位置东京109°10’,北纬27°10’,地处清江、潕水和沅水三河交汇之处,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古城三面环水,一面环山,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称。比云南丽江大研古镇早1400年,较湖南省内的凤凰古城早900年[7]。
  黔城镇属建制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战国属楚地,秦为黔中郡地。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县治在黔城。东晋义熙年间(405一418年)废镡成並入舞阳县,舞阳(今芷江)县治迁黔城,並改为镡城。南北朝齐建元元年(479年),舞阳改为潕阳。梁改潕阳为龙檦县。唐贞观八年(634年)龙檦改为龙标县,属巫州,州治设龙标,天宝元年(742年),巫州改称潭阳郡。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更名叙州。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置黔江城,元丰三年(1080年),改置黔阳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黔城是“湘西绥靖处”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机关所在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划为九个行政督察区,黔阳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仍设黔城。1949年黔阳解放,县治搬迁安江,黔城改为乡级镇,1960年改为建制镇。1997年国务院批准原黔阳县与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设黔城镇。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镇与黔城乡合并,设立新的黔城镇。[7]
  古城历史城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原有五个城门,今尚存四门遗址,其中西门又称中正门,其城门及门楼保存完好,门上“中正门”三字系民国时期戴笠所书。黔阳古城民族融合,宗教昌盛。唐代“诗家天子”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经典诗句写就于该城芙蓉楼前。
  二. 黔阳古城的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黔阳古城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尤为重要,目前黔城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定位,洪江市旅游局欲将其打造成“中国官道文化名城”。黔城目前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有明清时期的南正街、钟鼓楼、万寿宫、状元桥、老县衙、宝山书院、龙王庙、老爷巷、赤峰塔以及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等40多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黔城古城有8大景观,分别是龙标耸翠、赤宝晴霞、狮滩渔网、鸬鹚春限、蟠龙晓霁、虎山夜月、牛坡樵唱、柳溪烟雨。
  古城有着自身的优势资源,如三面环水的秀丽风景带,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之称的芙蓉楼,历代黔阳官宦名人遗址,黔城侗汉文化博物馆群等,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黔城的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存在着一些待以解决的问题,如旅游景点过于集中,并未进行合理的整合;未与周边城市的景点联合开发;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够等,从而导致旅游人次不多,旅游收入较低,经济效益低的不良现象发生。
  (二)黔阳古城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旅游景点过于集中
  目前黔城保存下来的文物古迹多达29处,旅游景点比较多,由于古城的面积不大,景点显得过于集中(如间隔不到200米的地段,就有然翔园和芙蓉楼两个景点)。然而,目前的旅游开发并没有将如此多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至于旅游景区的主题并不鲜明,给人留下的印象亦非深刻。
  2.旅游业收入水平较低
  黔阳古城的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旅游开发力度欠佳,尤其在打造旅游品牌及宣传攻势上,投入较小,致使旅游品牌效应小,旅游客源不多,旅游业的收入水平较低。目前没有获得官方统计数据,但旅游富民的水平是远远没有达到的。
  3.当地居民的积极性不够
  当地居民的旅游开发意识淡薄,不愿意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去。大多数当地居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家乡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并不深,年轻一代又常年在外打工,居民参与性较低。
  4.交通不便
  黔城离中心城市怀化约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外地没有直达黔城的火车,需在怀化中转;长途大巴需在怀化、长沙中转;距离芷江机场有40公里路程。交通的不便利,大大降低了游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宣传力度不够
  俗语有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这样的说法已然与当今时代的现象不符了。再好的商品都要靠包装,旅游品牌当然不例外。再者,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市场。那么如何扩大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除了要将旅游景点的特色突出,打造旅游品牌之外,广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黔阳古城的旅游品牌虽然已经有所包装,但是宣传的力度远远不够,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打响黔城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6.人才匮乏
  当地居民所获经济效益较低,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不愿在当地发展旅游业;旅游经济收入低,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缺乏动力,加之当地居民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淡薄,虽然设立的景点多,但导游匮乏,导致旅游发展较缓慢。如文化博物馆的馆长(开创者)长期不在,大多数自助游的游客,光靠自己游览并不能了解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因而少了许多乐趣,只是匆匆而过,印象不深。即使是芙蓉楼(当地品牌象征景点)的导游给人感觉也是照本宣读,缺乏生动的故事情节,文化旅游的重点是让人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可导游们却知之甚少。
  三. 黔阳古城的旅游开发模式初步探析
  (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是以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为主的旅游模式。黔阳古城可以利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使游客们在历史文化审美上获得身心愉悦。每种民俗文化均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深度挖掘该文化的独特性,打造成独特的品牌。现可将民俗文化划分为几个片区来打造:
  黔城的历史源远流长,官道文化是其中的一道特色,可作为民俗文化旅游的第一个板块—官道文化区(王家大屋、芙蓉楼等景点);古城是汉族与侗族文化交融的良好典范,可将其作为民俗文化旅游的第二板块—汉侗文化交融区(现有以然翔园为首的侗族文化博物馆群,汉族文化的代表有博雅居、灶王庙、节孝坊等);历史上黔城不仅民族融合且宗教昌盛,可将其作为民俗文化旅游的第三板块—宗教文化区(黔城古庙宇众多,今尚存的有万寿宫、先龙坛、文庙等,新建三宝寺讲堂)。这样就可将集中的景点按其特色分片区进行归类开发及管理,达到散而不乱的效果。
  (二)生态旅游与体验型开发模式
  生态旅游不仅指所有观光自然景观的旅行,而且更注重被览的景物不能受到损失。生态旅游是旅游者以自然和(/或)人文生态环境为吸引物,既满足其旅游需求,又尽量减少对自然和(/或)人文生态环境破坏,并对旅游地生态恢复保护做出贡献的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形式[5]。黔城有着丰富的人文生态环境,如古碑刻文化—芙蓉楼内建有碑廊厅,刊有颜真卿、黄庭坚、米芾、岳飞、赵孟北页、陈梅仙等历代碑刻一百多块,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蔚为壮观,适合研究人员和对碑文、书法感兴趣的人士参观与研究。
  黔城有其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如目连戏、傩戏、阳戏,其中集艺术、民俗、宗教于一体的黔城目连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可惜的是目前这种戏剧的传承与演出并非常见,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并且付诸行动,这样不仅可以将先辈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继承,可也将其打造成当地旅游的一个品牌,使景点增加亮点,从而提高景区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
  (三)休闲生活旅游开发模式
  现代都市人群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都比较大,打造一个休闲生活旅游的景点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在黔城,游客既可观赏古城风光,又能体验民俗风情。黔阳古城已经形成了一些当地特色小吃品牌,如福源小吃的“绿豆面”、蛋卷;游氏兄弟的春卷;老爷巷的小笼包等,在此基础上更应加强对饮食文化的挖掘,打造自己独特的餐饮品牌,创造出可口佳肴系列,用当地特色食品招待游客。因此,根据都市消费者的要求,打造黔阳特色饮食品牌,有助于休闲生活旅游满意度的提高和旅游业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大了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四)旅游(交通)线路周边景点开发模式
  旅游(交通)线路周边景观开发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为了使游客在旅行过程中获得最佳感受,达到最大效果,将若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串珠”状旅游景观。[4]旅游线路应着重时空关系,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几个旅游点的旅游,因此,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中应根据旅游区特色,形成从起点到终点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串珠”旅游路线,并打造出区域线路的品牌和特色。黔城旅游景点较多,且集中,因此在旅游景点之间、交通线路之间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与周边城市(如洪江古商城、安江农校袁隆平旧居、托口大坝与十里画廊、雪峰山户外运动等)的旅游景点可共同打造一条特色精品的旅游路线,为游客的旅途带来更多的收获和享受。
  四. 结语
  旅游人类学所要研究的现代旅游,即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和社会现象的大规模群众旅游,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若我们将旅游行为、现象及其文化都置于现代社会之中进行探讨,那么就必须将其与现代意识和现代价值观、现代社会的工作生活方式等相联系。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地球村”的出现、“全球化”的加速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等,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很难限制于一个稳定不变的工作场地,许多工作的完成和生活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必要的旅行活动。旅游时代正在到来,黔阳古城的旅游开发亦不甘落后,这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城,要如何赢得游客的满意度,归根结底在于确立黔阳古城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且围绕该形象,构建丰富多样的特色旅游产品,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打造出特色的旅游品牌,增加游客体验内容,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旅游道路。于此同时,旅游开发的目的是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 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使旅游发展推动整个地区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威廉·A ·哈维兰. 文化人类学[M]. 瞿铁鹏、张钰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 招子明 陈刚主编. 人类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马波. 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J]. 旅游学刊, 2007(12).
  [4] 曹端波.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 保山师专学报,2008(7).
  [5] 庞林. 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 成都理工大学,2007.
  [6] 张丹宇. 进一步开发云南旅游商品的若干思考[J]. 经济问题探索, 2007(8).
  [7] 黔阳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 黔阳县志[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8] 彭兆荣. 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J].旅游学刊,2004(6).
  作者简介:姚蕾,女,湖南省怀化市,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区域发展研究。

推荐访问:人类学 视角 古城 旅游开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