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2:3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发布时间:2019-05-11 06:37:51 浏览数:

  摘要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正确的自学方法,激发他们的自学欲望,提升他们的自学效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收获引导学生自学的成果,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关键词 小学生 自学能力 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现代人适应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比较强,是培养学生学习品质与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最佳时期。
  一、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要求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只布置自学内容,不进行适当的指导,是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的。许多学生自学时,往往是大致浏览,随便看看,完成老师任务而已。在初始阶段,教师应该在上课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教会学生正确自学的方法。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读书,教会学生什么时候动手画画、圈圈、点点知识点,需要标记什么知识;告诉学生要多问“为什么?”反复的强化,并形成意识;教师还可以出示启发性的自学要求提示学生等,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逐步具备自学能力,就可以把一些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前移到课前自学,为探究新的知识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提供更加宽裕的探究和体验的时间。
  要求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要求学生思考:用割补法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与拼出的长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没有其他的割补方法?这类问题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将会有很大的好处。引导学生自学,还应鼓励学生尝试弄懂例题。明白例题讲什么,阅读后在例题中知道什么,什么地方不明白,什么地方做标记,什么地方需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等等,然后再尝试完成“做一做”,依照例题尝试练习,先会做,再到课堂上去搞明白为什么这样做。
  二、运用各种方式,激发自学欲望
  自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让学生尝试找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把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再回归生活,将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师辅以激励性的表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学习《循环小数》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帮助学生了解循环的涵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欲望才会被激发出来。
  三、组织合作交流,提升自学效果
  合作交流是新课标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善于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为学生创设机会。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合作交流创造机会,用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前进,这样教学效果将会大幅提升。
  教学《步测、目测》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向操场,让学生亲身实践测量。但是学生既要保持步伐的大小一致,又要记住步数,“一心二用”,效果不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合作,一人走,另一人一边数一边记录。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依据班级学生情况,在班级建立学习小组,人数以4~6名为宜,便于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小组内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后,要提高小组合作效率。教师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要进行适当、适时的引导,切实提高合作的效率。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成员轮流做小组内的各个角色,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组织、发言、记录的机会,还可以安排学生做好“小组学习记录”,教师经常检查,纠正错误,推广好的做法,表扬优秀小组,勉励还需改进的小组,通过这些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断提高。
  四、放手探究学习,收获自学成果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去认识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要帮助学生获取成功喜悦的体验,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还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进行自主探究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既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还可以增强其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自学时,学生已不像开始阶段那样,只是简单、粗略地看书,已经学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开展学习活动,进行探究思考。学生学会了在教材上用笔记录自己需要思考的问题:“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在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够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进行自学的时候就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自学的检测结果表明,学生的自学活动是十分有效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合作交流去验证这个计算公式,帮助他们更透彻的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实践的能力,形成了强烈的自学意识,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夯实了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自学,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教学效果 自学能力 提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