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8:07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对于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思考: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2019-05-17 06:34:35 浏览数: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多种类型中间服务的行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各环节。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本文拟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出一定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结构升级 服务外包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50-02
  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1.1 内涵
  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了一个服务经济时代,而信息技术革命更是加快了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使其重要作用不断显现。毋庸置疑,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而生产性服务业却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部分,是发展的重点与突破口。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别指出要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综合多种观点,概括来讲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现代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多种类型中间服务的行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它是一种中间投入,即以知识和人力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是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生产性服务也可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市场化或外部化,即企业内部的服务项目不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性的生产性服务行业。这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深化分工以提高生产效率与企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
  1.2 重要作用
  1.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是整个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较高的创新性、渗透性与较强的产业关联性特点,它与其他产业的联系十分紧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产业结构中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它已经成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驱动力。具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经济助推器,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可以归纳为:由于其归属于第三产业,所以首先能直接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使其内部结构更加协调、有序,并不断优化;其次,要推进农业现代化,也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服务能够改善农业的生产要素条件,通过金融服务、信息咨询、市场研究、流通网络体系建设等渠道协调并解决分散的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而带动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此外,还可以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所具有的高水平研发与营销能力,可以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向“微笑曲线”附加值较高的两端演进,从而获取较高利润。
  1.2.2 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是从企业原来的一些服务职能部门,如研发、咨询、物流、营销等当中分离出来的。这种逐渐出现的“外部化”趋势也是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可使社会生产效率提升,但分工层级的增加也使得交易次数增多,交换商品的总规模增大,由此也会带来各种交易费用的增加,这样一来分工所致的利益成果将被抵消。因此,要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由某种中介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性服务来帮助降低各种成本,这也就体现了生产性服务业最本质的特点。就企业来讲,当交易成本低于其内部管理成本时,企业就会认为从市场上外购某些中间产品更为经济,从而倾向于将内部相关职能分离出去,动态地配置自身的功能与服务。业务“外包”同时也克服了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欠缺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1.2.3 有助于增强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经济的内生增长机制
  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要集成各类创新资源,使创新成为一种内在动力,而生产性服务业将提升创新对各行业领域的促进作用。首先,生产性服务业本身就是典型的创新型产业,它以高技术含量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能够有效地创新理念、知识与技术,并将其不断转化为实际的生产能力与创新成果。通过信息、咨询、研发等一系列的生产性服务,将有助于提高城市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的形成;通过金融、保险服务等各种生产性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与资金保障。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将一个城市的优质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强有力的聚集、辐射、服务功能。从而能够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2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2.1 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现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其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张,与之相关的政策环境也日臻完善。这些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显著提升,三次产业比例不断调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第三产业有了迅猛发展,其中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十分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2 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服务外包既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因,也是生产性服务业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外包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层次逐步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开始快速增长。相较而言,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市场环境也有待完善。但近些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服务外包业已步入快速成长期。同时依托各自资源优势,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未来,政府部门还将进一步从政策、人才、资金、平台等多方面给予服务外包业支持,以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
  2.3 集群化趋势加强,集聚效应显现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群化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的要求,企业须通过与外部环境的广泛合作来获得资金、信息、人才、新知识等要素。一个组织或群体越是能够相互吸引、团结协作,就越是能够积聚知识资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专业化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形成了共生互补的企业群体,这种集群化模式能够不断激发出新的产品和思想,培育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更提高了产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也更加重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建设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引导企业资源向集聚区集中。一些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特色日益明显。但对比而言,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度仍较低,与其相关的产业规划制定、配套条件改善等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做好。   2.4发展呈现总体不平衡,分布不均匀的特点
  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加值来看,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等传统行业一直以来占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大。而一些新兴业态如技术服务、商务咨询等所占比重仍然比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其产生最终生产价值的周期较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内生需求的变化,行业之间的协调平衡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分布不均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主要聚集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服务经济特色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与创新的源泉。而广大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则相对较低。
  2.5 服务水平与服务需求有待提高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存在着服务的技术含量不高、专业化程度较低、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等问题。一方面,总体看我国还处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导致技术成熟度、发展水平还较低;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对其的中间需求也有限。一直以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在我国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贴牌生产成为许多地区的发展主业,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导致企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不旺。
  3 有效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3.1 充分了解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深化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创新能力。就我国来讲,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发展目标与重点,克服困难、改善发展条件,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3.2 推动集群化发展,培育优质项目
  产业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决定了企业在一定区域内的聚集具有集聚的竞争优势。当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和特色时,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品牌效应,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同,提高区域竞争优势。而产业集群则是地域化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因此未来要努力完善产业配套措施,制定政策推动条件适合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首先引导其向主要产业园区集聚,逐步形成专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对已有的产业集群要提高其总体技术水平、进一步突出特色,不断培育其竞争能力;此外,要引导集群内部的企业加强协作、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服务企业之间、服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之间有效合作、互惠发展。要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积极发展中、高端项目,以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不断提高服务的技术水平,培育好有代表性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3.3 努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1)培育环境,完善政策。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需要长期的努力,更需要各方形成合力。要积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在政策制定与执行、环境的培育与改善等方面给予大的扶持。应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与生存环境,例如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其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建立好与之相联系的市场准入、金融信贷、税费征收、资金支持、土地等政策扶持体系,对重点领域和关键项目还应有更进一步的政策倾斜。完善包括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统计体系和其他有利于产业长足发展的制度安排。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动态掌握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效益、运行情况,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健康的发展。
  (2)应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状况。合理释放,不断挖掘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市场;量质并举,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主体。引导企业在明确界定外包范围、合理选择与评估外包供给方的基础上,将企业部分非核心业务实行服务外包,以促进自身的优势资源不断集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承接服务外包,加快国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升级,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要使各类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向高端、专业化方向发展。
  (3)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高于其他产业,还应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形成科学化、多层次的人才开发、培育、考核、激励体系。鼓励人才柔性流动,不断吸引有着良好专业素养的人员进入到生产性服务业,同时还要在生产性服务的创新活动中积极培养与使用人才,加快形成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2] 来有为.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趋势[J].对外经贸实务,2009(04)
  [3] 王岩.浅议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J].消费导刊,2010(3).

推荐访问:提升 水平 思考 服务业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