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4日 19:51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追寻风的足迹 [足迹遍中华风范扬神州]

发布时间:2019-05-26 06:41:44 浏览数:

  朱德的一生,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革命历程紧密相连,血肉与共。  朱德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抱着救国救民的夙愿,投笔从戎。驰骋疆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创建人民的幸福生活,栉风沐雨,旰食霄衣,身经百战,履难蹈险,不屈不挠地奋战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他不知辛劳,七十年风风雨雨,出生入死。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立下了许多丰功伟绩,树立了巍巍丰碑,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民领袖。三军总司令,元帅之首。
  朱德1886年12月1日[冬月初六],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琳琅山下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生长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苦难深渊的年代。他9岁这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2岁时,戊戌变法失败,一批维新救国的仁人志士惨遭杀害;1900年,朱德刚14岁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失败,火焚了圆明园,1901年以《辛丑条约》将“庚子赔款”的4亿5千万两白银的债务分摊在痛苦不堪的中国老百姓身上。再加上外国列强的侵略掠夺,清廷的腐败黑暗,官吏差役的敲诈勒索。地主豪绅的剥削、搜刮,逼得人民走投无路,无家可归,妻离子散。特别是1900年前后,四川连年旱灾,人民饥饿,成群结队乞讨要饭,有时还遭到地主恶霸,官兵凶杀毒打。血溅几十里远,哭喊声震天,朱德的家也不例外,大年除夕被威胁退佃、逼租、搬家。在这惨无人睹的情况下,一家人在这除夕之夜骨肉分离,风餐露宿,而地主豪绅重演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这些像重锤一样击打着少年朱德的心,使他的忧愤与日俱增,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报国、救国的意志。朱德的这种心境,主要反映在他20岁那年(1905年)仪陇这穷乡僻壤的私塾满足不了朱德求学的欲望,于当年去了顺庆府中学堂学习。1906年。离别顺庆府中学堂时,曾赠与同窗好友的一首诗中写到:
  骊歌一典思无穷。今古兴亡记忆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
  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转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年轻的朱德。尽管血气方刚有“冲天壮志”,但却是报国无门。他1908年从成都高师毕业后,回到家乡仪陇县新办的小学堂教了一年书,可当地守旧势力反对新式教育,对朱德教授“体育课让学生穿运动服”,视为“有伤风化”。而竭力污蔑诽难。在这一年,他与恶势力的争斗中,感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就愤然辞去教职,徒步千里奔赴云南昆明,投身军旅。行前,他写下了《赠诸友》一诗:
  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1909年,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时。秘密地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讲武堂毕业不久,就参加了推翻清朝廷的云南“重九起义”;辛亥革命后。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响应了孙中山号召的护法战争,成为声名赫赫的滇军名将。1916年至1920年,朱德驻守泸州期间,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强烈影响,深感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不能解除中国人民的苦难。只有寻找中国人民的真正出路,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于是乎,他放弃滇军旅长之职和月薪收入1200块大洋的待遇,可谓高官厚禄。但是,他不甘于个人享有荣华富贵,却不满社会黑暗的现实,中国依然被列强宰割。人民仍然处在水深火热贫困潦倒的苦难深渊之中,他认识到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救国救民的任务,自己陷入苦闷、彷徨之中,思考着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自己应该怎么办?这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看到了希望和未来,有了这种感悟、觉醒,他毫不可惜地把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弃如敝屣,要弃暗投明,追求新路,开始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于1922年去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留学,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05年又去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天回国,投身于革命军事运动,在漫长而艰苦的战斗岁月里。不知辛劳和疲倦,一步一个脚印,实践他的人生誓言:“投笔从戎,刷新旧国风”。
  1927年7月,朱德同志参加领导了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他和陈毅同志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湘粤赣边境,在孤立无援、士气低落、思想混乱、人心涣散的复杂情况下,朱德在天心圩进行了著名的“赣南三整”。通过这次整顿,提高了士气,加强了纪律,使部队摆脱了困境,不仅保存了这支革命武装,而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于1928年初胜利地发动了湘南起义,4月率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井冈山,创建了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
  1930年10月后。开始了五次反“围剿”战争。朱德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又和周恩来一起指挥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虽然朱德也奔波在前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支撑局面,在李德抱病消极后,他亲自指挥红军取得了这次反“围剿”中唯一一次胜利——温坊大捷,并为保存红军实力,准备战略转移创造了条件。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开始了长征,一路征战。如剧烈的湘江之战,遵义会议之后的土城之战,四渡赤水之战等等。朱德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团结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同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罪恶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朱德立场坚定,是非分明,有高度的原则性,维护了党和红军的统一,为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为夺取长征的最后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1936年底,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后,国内形势发生了逆转。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的疯狂侵犯,妄想灭我中国。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朱德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和彭德怀同志率领八路军总部挺进华北敌后。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友军,亲临战场,指挥各个战役战斗。他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日夜辛劳,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中国并未因此而平静。1946年6月。蒋介石再次发动内战。对此,朱德和毛泽东发表声明,我军坚决采取自卫手段。朱德及时将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追击的各个阶段,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战役作战的谋划和指挥,特别是1947年11月,部署了石家庄战役,以阵地战夺取第一个大城市,为“最后夺取城市”胜利开了先例。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从此,人民获得了新生。   1949年10月1日(星期六),新中国正式诞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任命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为领导全国的执政党。党的队伍面临着新的考验:能不能保持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继续保持实事求是,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人民幸福生活的伟大重任。因此,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月,中共中央就作出《关于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决定》。决定由朱德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朱德在兼任纪委书记的5年零7个月中,处理了近30万起案件。在同党内哪些违规、违纪的事件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秉公正直,处处以身作则,清廉自律,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尊严。克服党内各种不良倾向,为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维护党的执政权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倾注了许多心血。为党员干部树立了表率和公仆风范。
  1954年9月,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朱德身为国家副主席,任重道远,虽已是年近古稀,但他仍不辞劳苦,每年都抽2至3个月或更多时间到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农村、工厂第一线,与当地领导干部、专家和工人、农民进行交谈,调查研究,交换意见,然后给中央写报告,反映真实情况,提出建议,积极参与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种重大决策。他在作副主席的5年时间里,跑遍了全国(除台湾、西藏、宁夏外)的省、市、自治区及天涯海角,从东海之滨到西北高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建国初期,朱德为了我国的经济与发展,主张在坚持自力更生方针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国际经济与文化交往,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利用国际上的一切有利条件,走出去、请进来,互助交流。朱德亲自帅代表团日夜起程,访问了苏联,东欧五国和蒙古。1955年12月10日起至1956年4月2日止,出访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在国外进行了114天的友好访问。回京后,并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了出访报告,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改进的办法。从此,朱德同志更是毫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在进步的繁忙工作之中。
  1959年4月,朱德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他连任三届。在任职的17年里,组织召开了170多次人大常委会议,制定了几十项重要法令,听取并讨论各部门的工作报告,批阅签署文件上千份。朱德不顾年事已高,又于1959年10月至11月的2个月时间内,视察了北京石景山钢铁厂等30多个工厂企业。1960年又先后视察了10多个省市的工厂企业和人民公社及综合农场。1964年1月至4月6日,他已77岁高龄,又在近100天里行程上万里,连续视察了13个省市自治区。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具有卓越成效的建设性意见。并亲自向党中央毛主席起草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还先后写出了几十份调查报告,这对中央制定各项政策,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德为了能使更多的老同志身体健康,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发挥晚年余热,他还总结出了一套长寿经:一是粗茶淡饭,清廉自律过一生。二是胸襟宽广,善制怒,淡名利。三是酷爱书法,热心收藏,他晚年时,坚持每天中午练半个小时毛笔字。实在好处之多,古人有诗云:“作字原凭体与心,挥毫换气见精神。自强不息天行健,福寿同归百岁人。”四是坚持锻炼,每天散步雷打不动。他50多岁时,在延安还坚持打篮球。在北京时,他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爬香山,一直到1975年,89岁还喜欢爬山。朱德一生历经沙场,风云激荡,却能泰然自若,坦然面对,是党内外公认的高寿之人,隆福之人。而医生们总结的朱德养生三法是:
  性情超脱,善制怒。
  书法棋蕊,调气血。
  酷爱运动。养体魄。
  他的这套长寿经,在许多老同志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了他们为国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的爱国之心。
  朱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88岁高龄时。还最后一次到秦皇岛海军基地视察工作,次年89岁还最后一次主持召开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1976年,寿高90岁时,又最后一次接见外国使节递交的国书和签署文件,并前往人民大会堂会见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来华访问。
  朱德一生高风亮节,襟怀坦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坚持革命到底。他从不自居,永远是那样谦虚,并把一切功劳归于群众,归于党,归于党的其他领导。他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简朴廉洁,这种高尚的人格风范和革命作风,将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推荐访问:中华 风范 神州 足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