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5:44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英文 从普洛斯彼罗看莎士比亚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发布时间:2019-05-31 06:55:56 浏览数:

  摘 要:作为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戏剧的主人公,普洛斯彼罗的形象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多年以来,人们对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有学者认为他是莎士比亚的本人形象,有学者从后殖民主义角度提出他是殖民者。笔者认为他是莎士比亚塑造出的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并从剧作本身出发,探讨普洛斯彼罗身上体现出的莎士比亚晚期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普洛斯彼罗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一、上帝还是莎翁
  在《暴风雨》中,主人公普洛斯彼罗显示出了操控魔法的强大能力,他能未卜先知,呼风唤雨,能任意实现自己的意志。在这个孤岛上,他类似一个全知全能又掌控一切的存在。因此,有评论家将他等同于上帝。然而,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说法存在不妥之处。首先,剧本中实际存在两个普洛斯彼罗,即十二年前的公爵和现在的岛主,而年轻时身在米兰的普洛斯彼罗并没有表现出掌控一切的实力。再者,普洛斯彼罗在经历人生的厄运后思想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上帝是全知的、自信的、不会改变的。最后,普洛斯彼罗在教育米兰达和教化凯列班时期望达到的目的,并不是上帝的理想,而更像人文主义者的诉求。所以,笔者认为,将普洛斯彼罗当做上帝固然有其象征意义上的合理性,但也明显有些牵强。除了这个观点之外,还有人说普洛斯彼罗就是莎士比亚本人的象征,因为正像莎士比亚本人一样,“他也能控制莎士比亚创造出的戏剧中的世界”,而且他在收场诗中的陈述像极了莎士比亚决心退出戏剧舞台的最后告白。然而普洛斯彼罗离开后是要重新成为米兰公爵,而莎士比亚却要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并且两者在身份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莎士比亚怎么可能奢望普洛斯彼罗那样的高贵出身。所以,尽管普洛斯彼罗身上有着莎翁的影子,却不是莎翁一丝不差的翻版。
  那么,究竟该怎样定位普洛斯彼罗呢?笔者认为,他是莎翁塑造的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形象,是包括莎翁在内的一代人文主义者的缩影。他热爱人类,热爱自由和生命,怀揣教化改造人类的理想,具备一个人文主义者所应当具有的品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认为,从普洛斯彼罗的身上,可以管窥到莎翁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二、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演变
  普洛斯彼罗年轻时“是一位有权势的王爷”,并且受到人民的爱戴。后来他被魔法所吸引,不再理会政事。那么魔法在剧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普洛斯彼罗在登岛后用魔法解救了被女巫西考拉克斯妖术困住的空气精灵爱丽儿,妖术是中世纪的代表,那么在欧洲历史上,是什么战胜了妖术?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很自然的想到,普洛斯彼罗所醉心的魔法,其实就是科学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普洛斯彼罗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年轻时的他其实就是一位渴求知识同时对人类怀有单纯幻想的人文主义者。最终,弟弟的背叛打破了他的幻想。然而遭受打击的他,仍然对书籍有着一如既往的热爱。他在诉说贡扎罗给他们父女的恩情时,着重说道“他又知道我爱好书籍,特意从我的书斋里把那些我看得比一个公国更宝贵的书给我带了来”。
  在幼小的米兰达的鼓励下,在上天的眷顾下,普洛斯彼罗幸运的来到了这个孤岛,并且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在岛上有两个生活重心:一是继续研究魔法,二是抚养女儿长大成人。魔法方面,他学有所成,已经有了让西考拉克斯所礼拜的神明都听从他指挥的强大能力。抚养女儿方面,他悉心教导米兰达,给她“别的公主小姐们都不曾受过的教育”。 与此同时,他也着手改造凯列班,不过结果令人失望。有的评论者认为,普洛斯彼罗耐心改造凯列班,而凯列班却冥顽不化,这直接导致了普洛斯彼罗改造人类理想的破灭。然而就笔者的阅读经历来说,从普洛斯彼罗对待凯列班的态度来看,他似乎一开始就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只是“看你样子可怜才辛辛苦苦教你说话”, 本来就是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而凯列班的恶劣行径更加印证了普洛斯彼罗关于他是个下流坯的认识,“一个魔鬼,一个天生的魔鬼,教养也改不过他的天性来”。从而使普洛斯彼罗延续着头脑中的血统思想,估计这也是他非要为米兰达安排一位王子做夫君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这里,笔者所持的观点是,普洛斯彼罗的失望,不是怀着极大热情去做一件事而遭受突然打击(凯列班意欲强奸米兰达)后的瞬间失望,而是本来就没有抱多大希望,现实只是加剧了自己的失望而已。这样来看,普洛斯彼罗的心中,其实存在着对人性深深的失望,和一种一步步加深的悲哀。所以,他最后决定抛弃自己的魔法,只保留那剩余的属于自己的微弱力量。然而他又不是绝望的,因为他已经用尽心血培养出了美好的未来,也就是自己的女儿米兰达。
  三、莎士比亚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在简要分析了主人公普洛斯彼罗的思想发展轨迹之后,我们就看一看莎翁通过这个人物向我们透漏了他晚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哪些信息。
  莎翁创作《暴风雨》的时候,正是詹姆士一世在位时期,国家混乱,民不聊生,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可能性被冰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面对现实中的矛盾,身为剧作家的莎翁有没有妥协退让呢?我们从普洛斯彼罗对待仇敌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面对那些曾经迫害过自己的人,普洛斯彼罗说:“要是他们已经悔过,我的唯一的目的也就达到终点,不再对他们更有一点怨恨。”这时候的莎翁,已经不是那个曾经与仇敌争个你死我活的莎翁了。现在的他,主张宽恕与和解。
  我们再看普洛斯彼罗置身的这个孤岛,只有在这个孤岛上,他才是绝对的权威。然而它只是一个乌托邦,是一个没有现实纷争的地方。而且,普洛斯彼罗用以复仇的工具——魔法,也是在现实中不会出现的。在一个虚构的场合用虚构的方式来完成复仇,完成对罪恶的救赎,完成双方的和解,从中可以看出莎翁的无奈和一厢情愿。
  从剧本第一幕第二场普洛斯彼罗与爱丽儿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如下信息:解救出爱丽儿后,普洛斯彼罗就与之约定了十三年左右的服务期限。另外,第一幕中普洛斯彼罗对米兰达说自己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她打算。在第四幕第一场中,普洛斯彼罗又重申到“我是为了她(米兰达)才活着的”。在综合了普洛斯彼罗的预言能力以及对周边一切的掌控程度后,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他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且来到岛上不久之后,他就已经想到了每一步该怎么走。但如果就此说普洛斯彼罗是条老谋深算的狐狸,那就显得不妥了,因为他的动机中没有恶的因素。除了使自己恢复米兰公爵的合法身份,他的其他心思都在米兰达身上。我们暂且不讨论他对米兰达的疼爱的客观效果,仅从他的主观角度来讲,他希望米兰达能健康成长,不受到俗世的污染,他煞费苦心的为米兰达提供一桩美满的婚姻,给她一个幸福的将来。普洛斯彼罗的这种做法,正是莎士比亚晚年思想的写照。莎翁正是把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上一代人罪孽重重,把社会搞得一团糟,而如果下一代人纯洁善良,心地美好,那么社会在他们手中自然会变得合理起来”,这正是莎翁心中的期盼。剧本以阿隆佐和普洛斯彼罗都认可并极力促成的儿女婚姻结束,是有着特殊含义的,这象征着爱对恨的胜利,和人文主义者所向往的新生活的开始。
  最后,我们需要谈谈普洛斯彼罗为什么选择恢复自己米兰公爵的身份,有人认为普洛斯彼罗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爵位,这种说法虽然难以被完全驳倒。但笔者认为理解这一行为应从它的象征意义入手。在社会矛盾尖锐,人文主义者普遍失落、逃避,甚至麻木的时代,莎士比亚让自己的主人公重返社会,不正意味着让人文主义者重新鼓起勇气面对残酷的现实么?再者,普洛斯彼罗做公爵,所施行的政策方略应当比安东尼奥那样的人所制定的更有利于社会安定、民众幸福吧。纵然社会现实令人无奈,我们还是要勇敢面对,并且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应当是莎翁希望向世人传达的思想。
  四、结语
  作为莎士比亚最后剧作的主人公,普洛斯彼罗身上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一生都在倡导人性解放和理想主义,然而残酷的现实给人文主义以极大地打击,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莎士比亚没有一味的逃避。他在最后仍然试图通过宽恕与和解来消除矛盾和仇恨,并且给了人类的未来一个美好的期许。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方平译.莎士比亚喜剧五种.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张泗洋等.莎士比亚引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3]张泗洋等.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
  [4]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莎士比亚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1984
  [5]张淳.莎士比亚《暴风雨》寓意浅析.2003.
  [6]闫晶,孙冉颖.《暴风雨》的人文主义解读.2009.
  [7]张占军.论莎剧《暴风雨》中普洛斯彼罗的矛盾性与复杂性.2008.

推荐访问: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晚期 思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