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16:09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师生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06-03 06:50:01 浏览数:

  【摘 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一对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以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师生各自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人们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当代青年,更应该特别关注师生关系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师生关系 对策研究
  师生关系是人际间最亲密的关系之一,中国又是拥有悠久尊师传统的国家,因此,师生关系在各个时期的总体状况都是比较和谐的,主流是融洽的。近些年,由于社会转型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因素,带来了师生关系的一些新情况和问题。
  1.师生之间情感关系淡漠
  交往是师生关系得以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一般而言,人际交往的亲密程度与交往水平成正比,而交往水平可以通过交往的主动性、交往的频率、交往中的情绪体验等来衡量。交往越主动、交往频率越高、交往中的情绪体验越积极,交往主体彼此的关系就越密切。现在大多数高校师生都普遍感到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淡化,彼此疏远了,教育交往成为即时性的“露水式”交往。
  2.师生之间道德关系弱化
  学校是传播知识的场所、培养人才的基地。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主要是知识、思想和感情,而不是物质利益或其他。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师生之间交往的功利性和庸俗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大学生人际关系趋向经济化成为当前形势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出现的新特征。物质利益的驱使导致师生关系庸俗化,给纯洁的师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应该为人师表,但是,这样的关系严重损坏了教师的形象,影响了学生的思想。
  3.师生之间文化价值观冲突
  老师是主流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代表,而此时有些学生在多元文化中接受的价值与校规是冲突和排斥的,在双重或多元的价值观及各种道德标准之间的差别影响下,引发了高校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冲突,以及对社会主流道德体系的认同危机,引发师生冲突,加上少数一些接受了西方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高校教师,他们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往往会使他们带着一种浮躁的情绪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选择,这会使现今极富个性的学生迷惑,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师生间的冲突便由此产生。
  4.师生之间生活方式的差异
  师生各自成长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落差,每一代人的成长经历都面临着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大学时代是青年学生完成角色转型、树立个人形象的时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新新人类的大学生紧随时代潮流,在社会的变化中思索、选择、追求和成长。
  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应该具有全面性与科学性,从理论研究到实践部署都要有一定的逻辑性,注重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最重要的是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对待突出问题要有变通性和灵活性。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是:呼唤学生成为主体,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并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双方都能享受其中的快乐,具体表现为:
  首先,高校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这是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建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双方共同参与为主线”的全新教育模式,打破原有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实施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其次,高校教师要把爱的理念贯穿在教育的过程中。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教师把爱作为与学生沟通的跳板,以关爱学生为本,通过爱的钥匙开启学生的心扉。
  再次,高校师生树立平等互动的教育观念。师生之间平等交往、双向交流、互动共生,使学生转变原来的唯师命是从、被动接受教育的观念。师生观念都转变了才能有良好的心态促进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2.重新塑造教师权威观,增强大学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只要是作为一种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就仍然需要教师的权威。但是教师权威的性质和作用方式需要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新的时期必须重新塑造教师权威观。美国学者R·克里弗顿和L·罗伯特参照韦伯对权威的经典分类理论,把教师权威分为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制度权威主要是有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赋予教师的法定权限决定的,称为权势权威;个人权威主要是由教师的个人学识和人格魅力决定的,称为权能权威。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 所谓的榜样源自教师的人格魅力,它是吸引学生的主要磁场。教师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特殊并重要影响的人,这必然要求教师在知识、品行、人格、素养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追溯根源就是指具有真正的人格魅力。真正的人格魅力是高尚的。高尚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通过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善于挖掘学生的情商,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用善良的慈爱温暖着每一位学生,这些能起到榜样的作用的优良品质会使学生的性格受到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
  3.建立多层次的交流方式,塑造立体交往渠道
  和谐的师生关系式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建立起来的,沟通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目前,高校师生之间存在的交流危机要求高校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拓展师生交往渠道,塑造实现师生课堂内外交流以及现实交流与网络交流相结合的立体交往渠道。
  为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加强师生课堂内外的交流和接触。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打破“满堂灌”的做法,在课堂上穿插运用一些问答、讨论、学生试授课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教师要给学生平等参与教学的机会和足够的自由活动时间,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要敢于迎接挑战,欢迎学生质疑,实现教学双向交流,让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4.强化大学生的尊师意识,发挥主动与教师沟通的自觉性
  研究者们认为:成功的教与学过程,其核心在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交往是和谐师生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条件和途径。但是由于新时期高校师生交往渠道的狭隘致使师生交往受阻,严重影响了师生关系,使他们的关系日益生疏和陌生。所以现代大学生需要发挥主动与教师交流的自觉性,要相信教师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到重要作用的角色;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学术上的受益,而且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有莫大的作用。学生在平时请教教师和与教师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以外的知识,学习教师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方法,甚至可帮助教师做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工作,进一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和谐师生关系。
  5.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健全以生为本的管理机制
  高校的职责是培养人才,所以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便成为了评价一个学校及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当然,对于目前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不能单单算在教师身上,关键在于这种制度和评价体系是谁制定的,谁更喜欢这种片面的评价指标。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单单在科研方面强,同时在教学和培养人上更强。
  其次要改进评价体制,就目前我校的评价体系来说,很多时候停留在形式上,学生的评价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重视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个评价体系全面发挥作用的体现。如:教师的教学是否吸引学生、是否愿意帮助学生答疑解难、是否鼓励学生前来咨询等等,该成绩都应该作为未来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绝对不是走过场的一种形式。
  建立科学的考核和管理制度,倡导在教学改革中教师与学生交流交往的良好风尚和良性交流机制。形成一种学生成长成才不单单由思想政治辅导员统统保管,而是教辅结合,这样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邓伟秀. 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J]. 现代教育科学,2007(1).
  [3](德)雅思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 北京:生活·读书·求知三联书店.

推荐访问:视角 思想政治教育 师生关系 高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