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9:42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短篇美文 >

我国公共服务的现状 我国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现状及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04 06:47:53 浏览数:

  【摘要】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公共医疗、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地区之间、城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面临突出问题,并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对我国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现状及原因分析问题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分析得出我国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以期加快我国西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
  【关键词】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原因分析
  “十一五”以来,西部地区由政府主导的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已初具雏形。但受西部地广人稀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化进展相对缓慢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总量的严重不足等条件的限制,致使这一地区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严重不平衡。本文将对我国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现状及原因分析问题做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分析得出我国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以期加快我国西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步伐。
  一、我国西部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现状
  1、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差距
  城乡之间在社会保障的种类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城镇户籍的居民享有多种保障,而农村户籍的居民只享有少数的几种保险。具体而言,2007年底,我国城镇已普遍建立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制度,低保、灾害救助、社会互助、流动乞讨人员救助等社会救济制度,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廉价住房等住房保障制度,以及优抚安置等,基本涵盖了社会保障的所有项目。而农村社会保障仅包括养老、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五保供养、低保、特困户基本生活救助等社会救济制度,以及优抚安置等项目,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保障及不少社会福利项目没有或基本没有。
  2、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现状
  自从户口登记制度将中国社会人为割裂开以来,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就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基础教育也是如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瓦解,农村的基础教育发展面临较大的困境,城乡基础教育不公平、发展差距大等问题逐渐显现。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支出差距悬殊。义务教育支出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源丰裕程度上存在着较大差距,基于地方政府办学积极性而建立的“分级办学”制度,必然造成城乡之间基础教育资金投入上的差距。
  城乡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农村。师资的数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西部地区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数量、质量、稳定性三个方面。(1)数量上教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偏远农村地区教师缺编严重 (2)质量上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分布极不均衡 (3)稳定性方面农村教师工作变动频繁,稳定性较差。
  3、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现状
  近几年,政府加快了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尤其是在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加强传染病控制、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但是,从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质量和数量上看,城乡之间还存在明显差距。1990到2006年期间,虽然城乡人均卫生费用都有较大增长,但城乡人均卫生费用之间的差距却在扩大。2006年,中国人均卫生总费用城市为1145.1元,农村为442.4元,城市为农村的2.59倍。
  二、我国西部城乡差距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现有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来看,我国城乡差距的发展表现出以下趋势。
  1、城乡差距在广度上有扩展、在深度上有加深的趋势
  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返贫现象加速了城乡差距拉大尤其值得重视。多年存在的部分“怪圈”现象至今也没有得到根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公共物品在品种上更加丰富,在质和量上也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启动了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但还只是一个开端。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在基础设施、卫生饮水、清洁燃料等生产生活条件方面都还存在巨大差距,城乡差距有向全方位、纵深度拓展的态势。
  2、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交织在一起,统筹发展难度加大
  我国最大的区域差距是东西部地区差距,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六年来,东西部地区差距不是缩小而是在继续扩大。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效果看,缩小地区差距要靠落后地区的加速度,获得与先进地区的对比优势才能达到目的。而东部地区现阶段正处于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近期东西差距拉大的趋势几乎不可逆转。但即使在更小的区域内,地区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地区差距与城乡差距交织在一起且都有扩大深化的趋势,统筹发展的难度也随之加大。
  三、我国西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原因分析
  1、城市偏向的发展战略致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拉大
  随着改革开放和体制转型,中国城市偏向的政策形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转型时期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性质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偏向政策手段。中国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也一直是实行城市偏向型的非均衡供给制度:一方面,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分担与收益分享不对称。中国农村居民的相对税费负担高于城市居民,但除国防、外交等公共产品能够大致在城乡居民间均衡分享外,广大农民对其余的众多公共产品享受并不均等。另一方面,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造成了公共产品无效供给过大,导致有限财政资源严重浪费。
  2、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不合理是城乡差距拉大的重要诱因
  中国公共服务制度供给实行二元供给的模式:城市的公共服务基本上由政府提供,而农村的公共服务主要通过制度外供给,需要农民自行解决。以义务教育为例,在前几年,城市的中小学经费全部由财政统一拨款,农村则需要农民自筹相当一部分资金。在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也是如此,财政供给远远不足。
  3、社会均等化价值观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作用下,整个社会过分的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略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带来了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混乱和偏差,使得部分人片面追求金钱和商品消费,忽视道德自律和精神追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冲击,在社会中形成了“价值虚无、无所适从”的状况,造成了价值失范、目标缺失的现象。这样的社会文化显然不利于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4、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导致无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随着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日益成为中国社会中的弱势阶层。农民群体缺少自己的专门利益表达组织。在我国,社会的不同群体大都有自己的专门利益表达组织,现阶段作为农村村民自治性组织——村民委员会表达农民的利益作用有限。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有权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乡镇政府在对村委员会行使领导权时往往仍把它作为下属机构对待,忽视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质,相互间的关系仍然表现为命令—服从关系,造成农民利益表达缺位。
  参考文献:
  [1]常修泽.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
  [2]迟福林,方栓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
  [3]钱凯.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讨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7,(42).
  [4]中国财政学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58).
  [5]陈昌盛、蔡跃洲.《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3 页.

推荐访问:均等 城乡 公共服务 现状及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