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1:03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对照材料 >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

发布时间:2020-11-30 09:12:32 浏览数:

【编辑按】“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制定是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识型”民主的显著优势。…小编为您整理了《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五中全会党课讲稿    学习五中全会发言稿       五中全会思想汇报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法治中国)  

  全社会共同努力,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文章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国不可无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全局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法治建设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法治”永驻每个人心中。

  在全社会树牢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法治社会的灵魂和基石。树牢法治观念,是提高依法办事能力的前提。要强化规则观、权利观、公平观、伦理观等符合法治要求的观念,培养法治认同之心,增强法治思维的自觉性。要坚持法律至上,明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始终坚持依法办事、唯法是从,遵从法律、依法办事。要破除与法治观念格格不入的人治观念、官本位思想,尽快实现由“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破除法制化进程中的观念桎梏。

  在全社会推进法治实践。“法者,治之端也。”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弘扬法治精神,重在坚持依法办事,做到全民守法、全民用法。要全面加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是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行使不能恣意、任性,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由法律说了算。公民要守法和用法。要坚持遇到事情、解决问题找法,通过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全社会建设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培养全民法治信仰的基础性工作。要深入持久开展法治教育,使人们形成与法治相适应的思维意识、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牢固确立法的权威不容挑战、法的地位不容置疑、法的作用不容削弱的思想,使法律成为制约人们言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要丰富法治文化载体,建设和利用法治新媒体、网络平台、大数据、案例库等,更好把握和引领网络时代的法治文化动向,增强法治文化创建实效。

  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法治蓝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将不断开创新局面,法治蓝图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中国之治)  

  “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未来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以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中国未来发展勾画了新图景。翻开历史的画卷,可以发现,中国已经制定并顺利实施了12个五年规划(计划),第13个五年规划也即将如期完成。以五年规划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凸显着政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第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党的历史使命导引下,坚持最高纲领与阶段性纲领相统一,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制定出国家发展的现代化目标和战略规划,全面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我国发展始终在社会主义轨道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就提出了国家发展的现代化议题;改革开放时期,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行了全面描绘;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强国的蓝图愈加丰满。以百年计、以三十年计、以十五年计、以五年计,国家发展的目标日益清晰,五年规划正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对党的宏观目标体系的具体化、对党的长期战略步骤的具体化。党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制定规划、全国人民审议通过规划,规划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五年一个规划,五年一个台阶,五年规划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性的引导,引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方向上呈现出接力式、积累式、跃升式的发展。这种中国式的目标规划,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管方向、定战略、谋长远的能力。正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标题指出的,“一些国家还在为下周工作安排冥思苦想,中国已敲定未来15年发展规划”。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保持着持续性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节奏,这与一些投机者执政下国家发展的无序状态、短期主义、长期停滞形成鲜明比对。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构建中国“共识型”民主的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治理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在编制五年规划过程中会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制定是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识型”民主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亲自领导“十四五”规划编制。他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了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对编制工作做出多次重要指示,强调要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先后主持召开7场问计座谈会,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意见和建议。编制工作开展网上征求意见,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101.8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余条建议。建议稿在征求党内意见、听取党外意见基础上,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366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546条。“十四五”规划编制充分吸收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实现了党的意志与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形成国家治理的“中国之智”。这种坚持上下汇聚、内外贯通的决策方式,能真正做到集中智慧办好事。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为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多数人造福,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价值观的根本标准,也是辨别一个社会形态性质的根本尺度。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人民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主体、共享主体、评判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纵览13个五年规划的历程,从让人民吃饱穿暖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贯穿其中,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十四五”规划印刻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规划《建议》中,“人民”一词出现了46次,成为发展规划的核心表达。在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规划《建议》以党的全会文件形式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目标。《建议》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写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之一。《建议》在“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为此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五年规划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科学解答了“发展为了谁”这一根本命题,让人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受益者,从而全面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发展“见物不见人”、多数人被剥削而少数人获益的资本主义发展逻辑,从根本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大的优越性。

  全会应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针对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制定出了一份高水平的规划建议,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国一定能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构建起新发展格局,使目标规划不断转化为客观现实,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民生)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释放了更多高含金量的民生红利。

  “十四五”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这表明,未来五年,我国将加力补齐民生短板,在收入分配改革、教育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民生领域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更高水平收入、更完善社保体系,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四五”规划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来,并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具体部署。发展为了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直面民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将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作为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目标任务加以推进,尽快补齐民生短板,加快优化制度安排,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力补齐民生短板,要坚持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医疗卫生及相关服务是民生重要诉求。民生涉及的领域众多,要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要针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防治污染等问题发力,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制度更加公平、普惠和可持续,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大、制度碎片化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要通过继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发展。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2035)  

  2035年,不仅仅是憧憬和期待

  “2035年,我就XX岁了!”许多民众、特别是中青年,一边计算着届时自己的年龄,一边分享对15年后生活的憧憬和期待。一位00后大学生说,“2035年我就33岁了。希望15年后我们不再被国外卡脖子’。”一位90后媒体工作者说,“2035年我就41岁了,我也关注创新。”一位80后通信企业员工则表示,“到2035年我已经48岁了。我对国家未来是比较有信心的,中国GDP超越美国是大概率事件。而对于我自己,未来想同时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收入可观的副业。”

  人们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憧憬和期待,多彩纷呈,无比美好,还有如“希望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一员”、“希望健康中国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希望文化强国人人文明有礼”等等,希望满满,有对自我工作生活的希望,也有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希望,希望中彰显着担当,也启示我们:梦想在于行动,奋斗创造辉煌,对“2035年远景目标”,不仅仅是憧憬和期待,更重要的还在于奋斗。

  奋斗需明确目标。人无目标,何以前进。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个人梦,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是全党全民族的目标,也就是全体人民共同的目标。当然,人各有志,社会分工也不尽相同,但崇高理想总是相通的,诚如上述人们所希望,让国家强大不被“卡脖子”,让中国GDP超越美国,这些看似宏大,却与每个平凡之“我”的贡献密不可分,对每个人来说,关键在于以国家强大为最高理想,变个人美好憧憬与期待为奋斗目标,并融入国家大理想、大目标。这样,有目标,也才能有奋斗前进的动力。

  奋斗需脚踏实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还是那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不来,再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最后还需用奋斗的行动去实现。远且不说,只言党的十八大、特别“十三五”规划实施五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九千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世界绝无仅有的奇迹就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拼搏奋斗出来的,很多扶贫工作者并为此付出了生命。所以,即将实现的全面小康社会,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现2035年愿景目标亦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面对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奋斗不止。

  奋斗需高度自觉。归根结底,实现目标不能等、不能靠,唯有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当知,2035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时代,在世界充满激烈竞争的今天,无论于国家和个人,一切都是瞬息万变,机遇把握不好很容易失去。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任何慢待时间者,无异于将机遇拱手让人。更何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没有积极奋斗的高度自觉,再美好的憧憬和期待也等不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再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是一个循序奋斗的过程,向着2035年的美好远景目标出发,马不停蹄,奋斗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一刻不能停。(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理论建设)  

  掌握“系统观念”蕴涵的世界观方法论

  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中,明确提出“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将“坚持系统观念”列入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中。

  系统观念,强调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是体现马克思主义要求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缺乏系统观念,忽视系统的整体性、各组成部分的关联性,后果必然严重。在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系统观念”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认为,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组合方式发生变化,系统将会产生出新的性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此要求下,创新成为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只在几个环节或局部推进改革是不够的,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保持创新系统的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各类市场主体才能保持自己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坚持创新发展,既要坚持全面系统的观点,又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认为,作为具有内部结构功能和外部环境功能的系统整体的存在,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可循的,而是按照一定的阶梯,有层次、有规律发展的。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以谋划,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要想开好局、起好步,化危机、育新机,最终顺利完成关键期的五年规划,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认识发展特征、把握发展规律、谋划发展大局,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党建引领)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要发挥三个作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推进小区治理实践,通过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多方协同共治,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各种新建小区院落拔地而起,来自天南海北的人汇聚到一起。如何让小区治理更规范,如何激发各方面的活力,单靠物业管理或者是居民自治显然不够。一些地方针对小区管理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探索建立小区院落党组织,对符合条件的小区全覆盖单独组建党组织,对暂不符合条件的小区,按照派驻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通过党群社团服务体系,先后成立院落党支部,形成了小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小区广大党员积极协助、小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把党组织建在小区院落中,建在网格上,激发了小区院落党员的动力活力,也为小区院落管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

  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建立健全小区党组织关键要让更多的党员干部主动站出来,示范带头参与小区院落管理。针对小区群众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短板,小区党组织积极组织小区党员干部,开展党群连心服务活动。让党员主动参与小区矛盾纠纷调解,关心关注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通过党员带头示范,让网格员担任小区群众代办员,不仅要负责信息采集,更要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同时,通过基层党组织进行对接帮助,积极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不断拓展党员服务空间。通过党员的示范引领,涌动了一股治理活力,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增强基层治理内动力。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组织引领,党员示范,更需要群众参与。小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事情,单靠党组织和党员显然难以形成良性互动局面。唯有让更多的小区群众全面参与到小区管理实务中来,才能激发基层治理的内动力。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全覆盖成立业委会,提升业主自治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动居民共建院落自治组织和院落自管委,设置“环境和物业”等社区专委会,孵化党员义工队等社团等,让群众也主动参与到小区服务和院落治理中来。大家齐心协力,小区治理才能规范有序,才能卓有成效。

     司法局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心得[7篇](党的领导)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五个坚持”原则,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原则位居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精髓所在,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根本方针,是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功能作用,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党的领导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对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同志曾经作出高度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那么,实现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是什么?理论和实践都表明,那就是坚持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从成立伊始,就在党纲中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规定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从而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此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坚守了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从未动摇过、懈怠过。建党近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在这个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党的性质、宗旨与社会主义本质表现出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和有机统一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进一步夯实了社会主义的主体条件和价值立场;依靠亿万人民创造伟大事业,从根本上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进一步明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从根本上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和美好前景。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制度建构、优势发挥提供了根本性的方向指引和政治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构起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在这一基本制度框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共同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提出协商建议和监督意见。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国家宪法和党内法规形式把党的领导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作用和功能职责予以制度化、规范化、定型化,从而构成“中国之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时代推进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本依据。

  党的领导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型发展中国家,要创造性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美章节,必须以更大力度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纷至沓来,各种各样的危机隐患风雨交织,各种各样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或隐或现,越是遇到关键时刻和走到重大关口,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时刻保持团结统一,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时刻保持从容应对。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内涵

  ●本质在坚持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关键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根本在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动力在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目的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本质在坚持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中得出“两个必然”的伟大结论,同时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是建立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由此奠立了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党的鲜明特色和政治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刀阔斧抓全面深化改革、刀刃向内抓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统一起来,明确提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系列重大论断,全面推进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党的政治领导力和执政权威大大增强,经过革命性锻造和历史性变革,党更加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近代以来,政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先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后有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总是站在时代潮头,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重大抉择。从历史纵向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既是对党的奋斗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党长期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带有鲜明的方向性、实践性、人民性特征,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横向看,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体现为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全覆盖。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在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是一条宝贵政治经验,体现了全党在革命性锻造和重塑中形成的普遍共识和共同意志,展示了维护对象的内在一致性及其与党的根本宗旨的逻辑统一性,是新时代对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科学运用和成果结晶。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就是在深刻理解“两个维护”极端重要性和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用实际行动和政治实践坚定践行好“两个维护”。需要强调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践行“两个维护”就要把增强“四个意识”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一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不断用人民群众真实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检验“两个维护”的落实状况和实践伟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动力在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二者相互促进构成党的领导始终充满活力的内在机制。那么,新时代如何改善党的领导?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来说,一个重要切口就是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勇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毋庸讳言,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更没有特殊利益,其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决定了自我革命是本身固有的政治品格。因此,共产党人必须始终表现出一种顽强的奋斗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反省检视自己,不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实现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从而不断增强政治免疫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政治风险,这个过程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也是不断改善从而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实践过程。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目的在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关键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从政治设计和制度建设上塑造党的政治领导力。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确保党的领导坚强有力的根本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化保障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二是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党的中央组织是中枢,要确保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确保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地方组织是主力军,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各个地方贯彻有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基石,要确保每一个党员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得到强化,当好党的肌体的活力细胞。三是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以突出政治功能为抓手,在加强政治领导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在创新组织体系中塑造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力,在推动改革发展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助推力,在锻造过硬队伍中巩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战斗力,在团结带领群众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切实筑牢基层党建阵地,夯实基层执政根基,赢得基层民意民心。

  切实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最高位置,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内容、根本性特征、质的规定性,是立国之根、兴国之本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内容、根本性特征、质的规定性,是立国之根、兴国之本,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最高位置。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紧要的是切实把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内核,主要解决政治立场和信仰信念问题。主要包括: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制度,确保全党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这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最高原则和检验标准,主要解决的是政治忠诚和党的团结统一问题。主要包括: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为基础,健全并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等。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这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主抓手,主要解决的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核心的政治关系制度化问题。主要包括:党领导各类组织的制度,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制度等。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这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根本方式和基本路径,主要解决的是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动力来源和活力保障问题。主要包括:保证国家治理中人民主体地位的各项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群团工作制度等。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这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主要解决的是执政党的执政本领和能力水平问题。主要包括: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健全决策机制的制度,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制度,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制度等。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这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根本保障和长期课题,主要解决的是从严管党、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系统化问题。主要包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制度,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监督执纪制度,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等。

    党员感悟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5篇]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5篇]公务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5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汇报[5篇]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思想汇报[5篇]学习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受(脱贫扶贫)学习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受(人民至上)学习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感受(科技强国)

    推荐访问:司法局 宣讲 九届 党员 五中全会精神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