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8:3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2022年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发布时间:2022-08-17 20:10:05 浏览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4篇

【篇1】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农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调查分析
作者:苏文苹 倪峰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3期

        [摘要]作为培养边疆农业高等人才的农业高校来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问题,更是承担着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团结稳定的重任。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找出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做出努力。

        [关键词]边疆农业高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学习能力等与一般大学生存在差异。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出现学习困难,难以完成学业等问题。因此为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需要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征,深挖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探索边疆农业高校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特殊路径。

        1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分析

        1.1 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周边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有26种民族成分,16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15种世居独有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文字并存的边疆省份,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校人数也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据教育事业统计,2013年、2014年、2015年,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分别占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的33.75%、34.30%和34.88%,并且少数民族大学生多集中于学费收入水平略低的民族院校、师范院校和农林类院校。

【篇2】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章 雪

【摘 要】摘 要:由于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呈现出显而易见的差异性。同内地其他大学生相比,他们存在着学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生活困难和择业困难。本文针对这些困难,从教育管理理念、教育管理方法、教育管理内容等方面提出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17)002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内容;
教育管理方法

0 引言

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状况、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形以及经济发展和文化异同等各种因素纷繁交织的影响,在专业学习、文化交流、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了许多适应性问题。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和缓解,极易造成他们价值观的混乱,进而导致学风上的浮躁、情感上的苦闷、意志上的颓废、性格上的脆弱、人际关系上的淡漠等。如何有针对性、创新性地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之与其他民族学生融洽相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消除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问题的缘起与界定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由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中国虽然民族众多,且各民族间的差异也比较大,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多元文化中,各文化主体在价值取向方面呈现多样性和异质性,这种异质文化在同一社会中平等共存且构成文化交流互动体系。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中,我国各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一起进入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但由于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固有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也同内地产生较大的差异。”[1]这种差异性也毫无例外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上有所体现:1)宗教信仰的差异。土生土长于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背景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保留或拥有原来的民族宗教信仰。2)生活习俗的差异。由于生长环境和宗教信仰的差别,在生活习惯、饮食习俗上,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3)民族语言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小学大多是在民族小学学习,从小接触的基本上都是本民族的语言,汉语学习接触得比较晚,汉语基础弱,表达能力差,交流上存在语言障碍。4)民族性格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自尊心强,对涉及自身利益和民族地位、权利等方面关注较多,易产生过激行为;
性格大多较为豪爽开朗、淳朴直率、刚烈偏执、重情重义、好恶分明。5)区域经济的差异。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来自闭塞、偏远的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庭经济困难。6)教育背景的差异。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在边疆接受的基础教育与内地学生相差较大,大部分没有接受过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的系统学习,此外,由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较差,在学习高等数学、计算机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

【篇3】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
作者:郑燕玲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32期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本文以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宁夏高校 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学生为例,通过分析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针对现在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措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预科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具体措施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
教育管理;
实践探索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是指当年学生被录取后须进行预科培训一年,成绩合格后,转入当年考入的高等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是党和国家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的特殊政策措施,认真做好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管理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突出特点

        1、家庭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笔者所在的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名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有50%以上的学生来自经济落后的偏远农村、高寒地区等老、少、边、穷地区,生活相对贫困。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是要根据学校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的标准全额缴纳学费的,不能享受其他的优惠政策。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学生随着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迷茫状态,他们在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观上都表现出多视角、多样性。

        2、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普遍民族意识较强

        以宁夏大学民族预科学院为例,学院现有42个少数民族。由于多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一起,民族特点在对比中表现突出。从进校开始,随着学生文化层次及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民族意识也明显增强,尤其对本民族的政治地位极为关心。这种民族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自己民族的语言、传统习俗、宗教、饮食、生活习惯等是否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如被忽视就会表现出反感情绪。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在别人看来是容易忽视的小事,他们却会认为是自己权益和人格得不到尊重,引起不满而在思想上出现较大的波动,有时候还会诱发恶性事件。

【篇4】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经自治区教科所立项的兴安盟民族教育重点课题《少数民族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在各基地学校领导、老师的重视和努力下,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总课题组于4月11-5月6日,组织相关人员对基地学校进行了检查评估验收,较为全面地了解掌握了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下
面就课题开题以来的研究工作做一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一课题、课题立项及开题
本课题从2008年秋季开始酝酿,经过多次研讨,于2009年春季形成《蒙古族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名称,并在乌兰浩特、科右前旗等一些学校召集讨论会,广泛倾听学校领导、老师、教研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课题内容;
同时成立《蒙古族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兴安盟专家组,成员包括资深的教研工作者、高校专业教师、明星校长、学科业务骨干等十余名。专家组也召开两次会议,专题讨论课题内涵、课题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步骤、成果物化等涉及
课题的具体问题,最终形成广泛的共识。
1.基本概念:
学困生就是学习困难学生。
所谓学习困难学生,主要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态
学习过程中,难以或无。法完成学业任务要求的学生。
2.基本内涵:
①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

②学困生数量是集体(班级)中的相对少数;

③学困生的智力正常;

④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暂时处于落后状态。
3.基本目标:
①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
②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有持续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④没有或基本没有厌学倾向
⑤特定时间段的学习,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学业任务
⑥不出现知识断层,基础扎实牢固⑦情绪和性格稳定,人际交往和谐⑧有是非观念,活泼好动但遵守纪律

⑨有持续学习的知识基础,初步具备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知识能力
4.研究方法:①文献法②调查法③行动研究法等
为了切实开展研究工作,又对“实施办法”和“研究步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由盟教育局主管局长领衔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下设盟总课题组,旗县市成立分课题组,学校成立研究小组,意在研究工作不走过
场。
作为研究课题,能否有高度和深度,还需要专家引领,因此,课题组还成立了兴安盟课题指导专家组,另搭建了高层研究平台——即聘请了杨惠良(教育厅民教处),毕力格图(教育厅教研室),孟根其
其格(教育厅教科所),王风雷(内师大教授)等四位特聘专家,参与我们的课题研究。学困生是从所谓的差生、双差生等概念衍生而来,而差生、双差生带有标签性质,对学生从人格上有一种否定意味,因此,本课题除了廓清认识上的这一误区以外,特别要求,所有涉及学困生个人的资料必须明确注明是“蒙古族学生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字样,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是名副其实的正本清源。
当《蒙古族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完全成型以后,总课题组向自治区教科所申请课题立
项,自治区教科所于2009年6月2日批复立项,立项文号为2009MGH—061。
盟教育局在确定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以后,向各旗县市教育局和相关学校以“兴教民字2009”号文件形式下发了课题研究方案,同时上报自治区教育厅民教处。值得指出的是,民教处领导非常赞赏这一课题,除了对课题方案的严谨全面予以肯定以外,对课题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民教处杨惠良处长又特别指出,课题名称冠以“少数民族”则其涵盖面更广,而研究内容增加“女童问题”研究则现实意义更大,鉴于特聘专家同志的认识高度和所提建议的正确性,课题名称最终确定为《少数民族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另增加了女童问题研究内容。即①家长的性别观念与女童教育;
②自我性别观念与学困关系研究;

民族文化与女童教育的研究等。
课题组在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为了便于处在不同空间状态的研究者能够及时交流沟通,于2009年5月21日开通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少数民族学困生课题研究博客,这一研究平台的搭建,
在百度空间中,还未见到一个地区的课题研究以此类方式开展的先例。
当《少数民族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的所有基础性工作完成以后,在盟教育局的主持下,2009年8月26日,召开了隆重而热烈的兴安盟《少数民族学困生学困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课题开题会,
自此,随着新学年的开学,学困生研究工作也步入了正轨。
总之,2009年上半年的课题确立,课题立项和课题开题等各项工作,是在盟教育局的全力支持和指
导下,有序有效,严肃严谨的顺利完成了。

二课题开展研究的过程回顾
2009年9月,各基地学校均成立了学困生研究小组并首先确定了年段学困生,课题负责人和小组成员制定了学校、学科研究方案或计划,组织教师学习总课题组方案;
9月末,课题组召集各学校课题负责
人就学困生确定这一环节进行经验交流,会上,前旗勿布林中心校等作了典型发言。

10月份,总课题组约请兴安盟专家组成员撰写了研究指导材料,分别是沈明杰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困生研究》;
涂秋燕的《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学困生的基本类型及表现》;
赛兴嘎的《数学学困生类型、特点及教育对策》;
高力布的《蒙语学科学困生的学困特点及转化策略》;
李金山的《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
另外,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提供了课题研究后的第一个个案调查《学困生成因个案分析》。作者为课题负责人李鸿雁。无论是专家指导材料还是个案调查,都对后续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11月份,总课题组深入扎旗课题基地学校了解课题实施情况,并与各学校领导老师进行研讨,解答并指导疑难问题;
还组织专家组成员,应约到乌兰浩特乌兰哈达中心校作了学困生及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
12月份,总课题组为了给基地学校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于博客上转载了十来篇关于学困生研究的文章供大家学习交流;
12月27日召开学困生研究期末总结会,会上总课题组就“学困及学困生教育的几点思考”为题,从学困类型、学困导致的后果、学困研究的认识、学困生教育的观点、学困生研究应注意的问
题以及下学期工作重点等方面作了专题讲座;
另有七所基地学校做经验交流。
2010年1月,总课题组约请一些基地学校校长就学困生教育和研究撰写了若干篇日志,在博客的“校
长论坛”上发表。
2月下旬,阴历虎年春节初九,总课题组深入前旗满族屯苏木的两个满族牧民家庭,调查了解牧民的家庭生活,同时进行了两个家庭的儿子(13岁),女儿(12岁)——(二人均为满族屯学校小学生)的
个案调查,两篇日志都发表在博客上。
3月份,总课题组请示盟教育局同意,组织基地学校课题负责人、旗县市分课题负责人约40人赴长春市的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学习学困生工作经验。该校是改革开放后较早直面学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取得显著效果的学校之一。其“小角度、反复抓、抓反复”的学困生工作经验,给予我们很多启发。在长春期间,一行约40人又分别听取省二宋戈校长和东北师大刘晓中教授的专题讲座。这是课题实施以来的第一
次学习取经活动,本次活动对学困生课题研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长春之行结束后,各校课题负责人均写了一篇感想或收获,这些感想、收获都发表在课题博客上。4月份,课题组分别在扎旗音六中、前旗察尔森中心校、中旗教研室、乌兰浩特蒙小组织召开学困生课题座谈会,听取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意见、建议,并根据意见、建议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工作要求。主要是各校建立学校与个人博客,怎样利用博客开展研究等规定了时间表。此后,学校博客和个人博客纷纷建立
起来。
另外,课题组邀请专家组成员沈明杰、高景连、巴特尔深入前旗基地学校了解研究工作,针对研究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专家针对性地进行了指导。
5月21日,通过较长时间的准备,组织开展了前旗察尔森中学少年军校观摩活动。正如课题研究方案所述“成立少年军校,开展延伸研究,配合课题成立少年军校,为研究创设一些活动项目,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独立、自信、坚强的个性品质,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块基地”。察尔森少年军校基于这样的理念成为课题基地学校,而观摩少年军校活动,意在探索多样化的转化途径。观摩结束以后,每位与会人员也依然撰写了感想、收获,全部上传到课题博客,成为共享资源。在观摩活动的总结会上,兴安盟课题指导专家组成员沈明杰就上传博客日志的质量,作了具体的点评,并作了专题讲座,受到与会人员好评。
5月份的另一项活动是课题组组织部分基地学校课题负责人到乌兰浩特朝鲜族小学研讨学困生工
作,切身感受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家对朝鲜族学校充满了新奇,通过了解,都深受启发,这些“启
发”也都成为博客共享资源。
6月份,经盟教育局同意,总课题组组织了一次重要的考察学习活动——6月21日赴柳州市考察学习学困生研究工作。柳州市是全国学困生研究工作先进地区,自学困生课题课题以来,柳州市教育局每年

投入50万元开展研究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全部参与课题研究,另与北师大携手搭建研究高层平台,研究工作从起步开始就规范科学,首先进行学困生前测。单是前测量表等各种研究资料的引进就投入十余万元。柳州之行使我们大开眼界,同时感到研究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感觉压力很大。考察者均撰写了
考察报告上传博客以外,总课题组也向盟教育局专题上报了考察报告。


推荐访问:实证 少数民族 举措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证分析与应对举措 浅析少数民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