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9日 15:51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2022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心得(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2-09-22 19:20:09 浏览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心得(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心得(精选文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心得4篇

【篇1】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改革开放

摘 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理论路线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改革。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 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形成的前提和实践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引导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和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坚持改革开放,就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我们认定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我们强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个“永远铭记”告诉我们,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把三代领导集体和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曾讲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他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后来人们又加上发展于江泽民。现在我们党又有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新成果。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作了全面、准确的阐述,“三个铭记”充分肯定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理论体系形成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在第一代领导集体“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这个概括十分科学和准确。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这条道路,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个理论既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更是质的飞跃和发展,具有创新和革命的性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虽然各有其阶段性的特点,但都为一条红线所贯穿,都是一脉相承、不能割裂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产生的,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相结合产生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要从体系上讲,他们都属于同一科学体系,那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从更大的范畴讲,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系,所以不能把它们孤立起来、割裂开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段话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中国革命胜利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任何否定中国革命和选择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历史必然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紧地联系起来

理论与实践是互动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又反过来给实践以深刻的影响。我们的实践不是盲目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成果,必将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作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作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领会和宣传,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使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成为更加自觉的实践。

三十多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进" .在生产发展同时 要实事求是,立足于该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中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篇2】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心得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

1.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所谓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而历史证明了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是强国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背景

此时国内情况混乱,由文化大革命产生的错误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
而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例如在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中国都是采用计划经济,它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4]? 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人民依然贫苦,技术也比较落后,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并且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更关键的是,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想要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此时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认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也是决定当代中国的命运的关键抉择。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achievement

在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可以看到四个方面的变化引导着潮流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现代化进程

第一,指导思想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第二,政治环境的转变。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包括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政治方面的改革内容广泛,不仅起到为经济方面的改革清扫道路的作用,也使国家的治理朝着民主法制方向发展。

第三,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方面的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采取渐进方式,根据实践不断调整思路。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第四,对外政策的转变。改革开放启动之后,中国明确了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和平环境。邓小平确定的对外战略和政策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国际形势做出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
二是明确了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向“全方位”发展;
三是重新解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实践开辟的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三.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是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早在二十多年前, 邓小平就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 。这种革命虽然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 但它却是对旧体制、旧机制的根本变革,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必然会引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 必然会引起人们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必然会触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调整。正是从改革所必然引起的社会变革的角度, 我们才将其称之为一场革命。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特殊国情的决定, 我国的社会制度和体制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 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从总体上基本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但是处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对于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也会形成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不适应就有矛盾, 有矛盾就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调整和变革, 使之更加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是开放的制度, 它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条件, 也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进行拨乱反正,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果断地停止了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及时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们党之所以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 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正如邓小平所说,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 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 是一个混乱状态; 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 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 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 从外部环境看,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通过改革开放, 才能带领人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使社会主义的中国尽快 
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到今天, 可以说是中国生产力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国力增强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推进改革开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 
第一, 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立足我国基本国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第二, 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实践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仍需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第三, 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 
第四, 推进改革开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 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当前,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 增强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 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努力把新时期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篇3】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八四○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篇4】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有关抗战的史实,理解歌词的寓意,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3.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和演唱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2每周一,小朋友们都要举行什么仪式?都要唱什么歌?你知道歌中的含
  2义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师板书,生齐
  2读)
  师阐述国歌产生的背景(参照题解).生激昂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血肉国歌奴隶中华民族
  长城吼声炮火万众一心
  2.教师检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血肉国歌奴隶中华民族
  长城吼声炮火万众一心
  (2)指名解词.
  血肉:本文指代身躯.
  国歌:见自学课文.
  奴隶:见自学课文.
  中华民族:民族,指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生理特点及共同生活
  习惯的人群.中华民族,本文泛指中国国土上的中国人民.
  长城:本文指中国劳苦大众为赶走侵略者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吼声:本文表示因看清敌人的本质而强烈不满.
  炮火:这里泛指敌人的疯狂进攻.
  万众一心:本文指中国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外国侵略者.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奴的左边写法,隶的下边写法,族的左右笔顺.
  教育学生注意坐势四决:头摆正,身挺直,腿放平,脚踩实.
  三.理清脉络
  1.看图.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一,二部分分别讲的是哪一个镜头.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讲的是镜头一;第二部分讲的是镜头二.
  四.精度第一部分
  1.导读.
  第一部分哪一个词语最能代表劳苦大众的心声?
  2.讲读.
  比较: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①②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板书:起来血肉筑成长城(思想得觉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组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齐读第一部分.
  随着音乐伴奏,齐唱第一部分.
  4.过渡:要想真正解放我们的国家,解放我们的劳苦大众,除了要有一定的思想
  觉悟,还要在行动上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提醒学生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话的意思.
  2.课后作业
  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哥()奴()诚()众()吼()
  歌()怒()城()从()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指导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读第一部分.
  3.第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呢?那么在斗争中该怎样做呢?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第二部分那个
  2.理解课文内容.
  (1)听这部分课文配乐朗诵录音,完成原文与含义的连线练习.
  万众一心亿万民众不屈不扰顽强战斗,直至
  胜利
  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惜牺牲生命
  前进!前进!前进!进!联合起来,团结抗敌
  (2)讨论:上述习题中,左右意思一样,课文为何不用右边的?
  (4)想象在前进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曲折.
  [板书:前进万众冒着炮火(战争终胜利)]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男女生分内容读.
  指名两学生分内容读
  指名读
  齐读
  随着音乐伴奏,齐唱第二部分.
  分组唱一,二部分.
  齐唱>
  三.总结全文
  全文用凝炼形象的语言摄取了哪些镜头?文章的目的何在?我们今天的幸
  生活是后来人创造的,但归根到底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唱>.
  (2)阅读一个有关中华民族受苦受难,奋起反抗,艰苦斗争或勇往直前的历史故
  事,读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附板书:
  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奋起抗争:起来血肉筑成长城(思想得觉悟)
  勇往直前:前进万众冒着炮火(战争终胜利)

推荐访问:简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心得 新中国改革开放史和社会发展心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