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18:31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双高”,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8 17:05:03 浏览数:

苏鹏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推进,产业学校应运而生,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形态。产业学校作为典型的企业产教融合的教育机构,是学校与企业互相联系和嵌入的利益共同体。无论是在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还是运行机制上,都是对一般松散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质性突破,可以促进或解决企业人员投资积极性不足的状况,但校企合作易产生稳定性较差、教学质量不理想以及无法推动企业产教融合等深层次问题,本文基于“双高”建设背景,对产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只有夯实“卓越”的根基,并且强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和完善产业学院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才能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双高建设;产业学院;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3-0121-04

目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我国经济正在不断地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但由于技术创新的迅速增长,发展周期难以预测。因此,企业对技能型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人才需求,行业协会也从注重规模扩张到加强内容建设转变。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明确指出,“双高”建设可以支持人才培养,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企业人才培养问题。因此,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双高”建设的内涵

(一)专业集群打造一流品牌

“专业集群”是指同一区域内的一个行业、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由若干个专业群体组成,每个专业群体由若干个相似的专业组成,形成一个专业集群结构。专业集群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产业聚集“集约化”和“一体化”的理念。建立学科集群是现代产业院校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与地方产业发展密切互动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过去学科集群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科群、学科群和专业群、学科群和专业群三级资源的整合和集约管理,逐步建立和发展一批与集团内其他学科相协调的高质量品牌学科,提高学科群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产教结合推进教学机制改革

产学结合是由课程本身特点决定的,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产业院校的“双高”建设也需要努力实现产业与教育的结合,从深化产教结合入手,将产教结合融入“双高”建设全过程,以产教结合为主线推进,产业院校教育体制和机制的转型与发展。工教结合还必须建立适应现代产业特点的教育标准体系,使先进的生产技能、现代产业服务理念、“工匠精神”和产业发展贯穿于“双高”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工教院校教育体制的进一步转型。

(三)挖掘潜力,实现国际化发展

“双高”建设背景下,要努力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校和专业群体。我国产业需要高素质、高水准的技术型人才支撑,以此确保我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产业院校是为我国提供高素质、高水准的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实现高素质高层次技能人才的输出,通过“参与制定国际教育标准”增强我国高校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话语权,并积极促进各领域先进技术教育示范成果的引进与普及,而这些成果也将促进我国高校与全球之间沟通和协作的更加深入发展,进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

(四)更新观念,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教育理念是現代产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主线,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双高计划”提出“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推进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双高”建设的重要理念,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1]。随着“双高”建设的逐步推进,我国需要丰富产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包容、现代、开放观念的人才,以适应产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为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动力。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培养人才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产业学院将成为国家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中心,对国家职业教育的品质与水准产生深远影响。首先,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可推动学校和产业的互动,便于学校教师提高对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的认识,为企业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提供新工作思路,推动学校专业建设质量的整体提升。二是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既可衔接学校教育课程标准与学科专业规范,以增强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标准和学科专业规范的统一性,也可培养学校学生对实际工作内容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产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行业院校高等教育水准的提高。最后,在“双高”建设的大背景下,也可以更进一步地把学校的实践专业教育过程和合作公司的服务产品过程联系起来,让学校的教育活动切实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产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全面发展[2]。

(二)有助于学院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培养产业学院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丰富基本专业知识,了解学校专业的具体实施模式,从而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这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合作企业提供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设备的研究是产业合作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期准备,合作企业普遍具备一定的教学实践条件,对学生职业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合作企业提供的实践教育环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践性和职业道德的必要性,从而提高我国产业院校产学结合的质量。最后,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3]。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学校基本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知识的培养,而且还包括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对学校专业发展起着关键影响。

三、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立德树人,以职兴城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理念。职业教育的目标则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以职业教育兴市,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服务和带动区域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一是增加人力资源供给,吸引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并大力为民营企业培养人员。二是坚持开放式教育,围绕行业调整课程链,按照课程链构建教学内容链,利用课程链培养人才链,主动对接当地的新兴产业,着重设置工程、冶金、人工智能等新专业,重点发展飞机维修和跨境电商等。

(二)开门办学,共建共赢

坚持“校内”和“校外”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和企业两大教育主体,打破校园的“围墙”和边界,把学校变成企业,把专业领域变成产业链,把教室变成车间,让校园像工厂、车间像校园,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政府、院校、企业的利润链、情感链、价值链。

(三)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活力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深化产教融合,密切校企合作”自然成为学院长期建设的主要目标。所谓深化产教融合,也是实现企业校、产、教一体化的综合功能,向教育课堂产教一体化转变,逐步完善校内校外企业整合功能,将生产车间作为教学课堂,将生产活动转化为课堂教学项目,将生产活动转化为课堂教学项目,密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校企管理的综合效应,形成“校企协同、双师互聘、师生共存”的校企联动长效管理机制。

(四)打造优质师资,实现一体三能

职业教师资格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同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也是“双高计划”的重要建设任务之一。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职业学校教师的门槛,规定应当具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且不再接收应届毕业生。根据“双高计划”的国际化、可比性、等效性等建设目标,产业学院的师资水平也将更高,包括了至少可以担当学校的管理工作、讲授综合学科,以及进行教育、研发、社会培训等三大功能业务。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从企业一线员工中引进合格的专兼职教师,培养名师、技能大师,建设一支“一人三能”的教育团队。

(五)开发校本教材,践行学做一体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产业学校的主要课程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实践”课程,除学习领域与应用的变化之外,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融合也从区域产业布局、工艺流程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模拟企业。产业学校所用的课件也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按照院校与企业的需要共同开发培训计划,通过聘请产业专家、企业师傅和高校老师组建的课程研发队伍,以现实工厂生产任务与实际企业生产活动为载体,做到学校教育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之间的有序衔接,并遵循企业老师课堂和学校学员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改造后的校本实践课程项目体系。

四、“双高”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策略

(一)夯实“卓越”的根基

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高校应以试点为载体,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用互认渠道、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对接,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学术学习和指导方式、竞赛项目、综合评价,完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机制。

打造“产学研训创”一体化实训基地。进一步探索物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入校等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强化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产学研训创”融合功能,引进先进标准、流程,将行业企业制度文化融入培训基地建设,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真实的职业培训环境。

(二)強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清晰的管理理念。相关院校应重视工学结合、岗位实践,要注重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贯彻教育教学规律和生产劳动、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顺应学校发展规律与学生技能养成的基本规律,以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其次,健全保障机制。相关院校要明确校领导是学校工学结合的第一责任人,设有专门机构主管校内全面管理,并设置有经验的带队教师24小时驻厂。学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形成工学结合教育与工作实施中的各项管理制度,还应逐步深化管理制度细则,并向各部门进行宣传,从而为学生与家长之间形成一种较为系统、科学的管理体系。

最后,进一步强化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学校应按照专业化、实用性、开放式、共享性的原则[4],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管理模式。学院与企业联合,提出工学融合的培养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由学院带领教职工和企业管理人员协作,共同对实习生进行德育、专业技能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安全生产、企业内部精细管理工作考核等教育教学过程,进一步培养学员的实际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形成满足企业市场需求的“双高”型人才培养。

(三)建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

1. 明确人才分类遴选标准

一是注重名师的带动效应。首先,学校应打造全国教育教学改革智库建设平台,与知名教授工作室共建研究队伍,依托大型教学项目与重大课程,着力破解制约教师专业领域教学提升的重大问题,通过联合攻关,瞄准学科前沿,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力,生产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第二,积极打造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平台,积极构建全国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联合交流培养制度,带动中青年老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研发、学科综合改革研发、教学课程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宣传名师工作室的教育教学成功经验;第三,建立名师平台,开展国家、省、市级的网上公开教学,宣传教育研究成果,共享名师工作室经验成果。

二是建立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创新型团队。第一,学校应以产学研一体平台为载体,集成院校技术研究资源,以企业项目开发的科技要素为纽带,通过与知名企业的产品开发协作,调动二级院校的活力,引进科技服务与项目,拟定由公司、科研机构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合作教育制度,培养并形成跨境校企协同研发创业的队伍;第二,坚持市场导向,集聚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重点进行重要的共性科技研究,为提高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提供技术保障,同时针对国家和地方的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将科学技术转化为教学,培育在社会上和产业中知名度较大的创新队伍。

2. 强化人才分类考核

双高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开展以教师分类管理和团队评价为核心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对于挖掘教师潜力、拓展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促进教师发展,形成建立合作高效的教师队伍的积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服务职能,由教师发展中心负责教学名师选拔管理办法、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等方面,协调教师的分类考核和团队考评等工作,引入《技能大师选拔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在《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与管理办法》等,建立基于教师分类和团队测评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估制度。在队伍和平台组建后,教师根据岗位任职期间的目标任务,进行各团队的目标绩效考核,并确立与各集团目标相对应的个人职位和岗位职责,逐步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业绩评价标准,真正建立健全的岗位薪酬、职务责任一致、劳动条件良好、生活待遇完善的绩效正激励机制。

(四)完善产业学院与合作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

在“双高”背景下,产业学院的教学质量与校企沟通密不可分。而产业学院与合作公司的顺畅交流,对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关键意义。高校和企业都应当确定好培养宗旨、目标和规划,明确双方的权力、责任和工作范围,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产业学院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5]。学院和企业都要逐步完成双边交流制度的建设,成立专业的教学组织与研究人员开展双边交流,沟通产业学院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做好对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和课程环境的调查研究,确保双方具备一定的人才培养资格,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顺利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结语

“双高”建设肩负着时代使命,不仅与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和国家精品院校建设一脉相承,也与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要面向未来,大胆创造。各地高校要集中力量,齐心协力,建立推动职业教育变革、支撑行业发展、反映我国特点、达到全球水准的产学研连锁体系和专业集群。

参考文献:

[1] 杨军,郑焱,韩冰源,等. 基于产业学院的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 科技视界,2021(35):87-88.

[2] 孫兴洋,高春津,洪林. 关于产业学院产业学院质量文化建设的思考[J]. 职教发展研究,2021(04):43-52.

[3] 徐金锋,王军龙,杨琳. 基于西铁职院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 四川建材,2021,47(12):246-247.

[4] 潘丽娜,黄南芬. “校企合作”产业学院下二元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新奇特汽车产业学院为例[J]. 内燃机与配件,2021(23):180-182.

[5] 梁骥. 新媒体领域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22(01):64-69.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产业学院双高人才培养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年11期)2022-05-31数说高教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年4期)2022-04-27“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04-25产业学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23期)2018-01-13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33期)2018-01-09关于高职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17年10期)2017-11-03全职妈妈浪费吗孩子(2017年1期)2017-01-16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模式 双高 产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