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16:5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学习新课标,,把握新变化,,践行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2-09-29 20:35:05 浏览数:

孙旭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强化了化学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化学课程内容,研制了化学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教育教学的指导性,加强了各学段间的衔接,对推动我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新课标,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新课标的变化,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内容,并在教育、教研工作中践行新课程理念,是我们当前学习和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学习新课标,重在提高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相应的结果。要认真贯彻新课标,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实到位,首先要学习新课标,提高思想认识。

(一)新课标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2021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做出修订,其中在第五条的修订中,明确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新增了“劳”的教育要求。新课标与国家教育方针相呼应,是国家教育方针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性质,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说明教育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为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服务。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可见,化学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科学保障。

其次,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基本途径,即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新课标确定了劳动和社会实践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如新课标在前言中要求“落实劳动教育”,在课程内容“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中,明确指出“在家务劳动(如清洗餐具、正确使用燃气做饭、学做馒头或面包等)中感悟化学原理”,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收获,提高技能。跨学科实践是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新课标把跨学科实践列入课标内容,并在附录中提出了10项跨学科实践活动,还规定了所用课时不少于化学学科总课时的10%,这是对跨学科实践活动务必落实的硬性规定,也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积极响应。

第三,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课标在前言的指导思想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国家教育目标高度一致。

(二)新课标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和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经历了8次课程改革,每一次課程改革都发布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起始于1992年的第7次课程改革,将文件名称由“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这是“课程”一词首次出现在相关文件中。第8次课程改革始于2001年,这次课程改革发布的相关文件将“课程计划”改为“课程标准”,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经历了10年的实验探索后,于2011年正式颁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

2011年版课标发布以来,作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国家化学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这是国家层面对课程改革发展提出的要求。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家长对教育的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这是社会层面对课程改革发展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化学学科的科技进步也是突飞猛进,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元素种类由112种增加到118种,世界各国的化学工作者每年发现及合成大量的新物质分子,世界物质已超过1亿种之多,量子纠缠、暗物质、暗能量等正改变着人们对传统世界的认知。化学课程的内容设计需要与时俱进,这是从学科发展层面对课程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课标的推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

(三)新课标是学科教学的行动纲领

新课标规定了义务教育化学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并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价值,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新课标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依据。新课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科教学与评价的行动纲领。

二、把握新变化,是理解新课标的关键

新课标的修订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思想,全面理解新课标的内容体系,关键是把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整体结构更加完整

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较,新课标在前言部分介绍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修订原则和主要变化,体现了国家对课程标准修订的整体性要求。在栏目设置上,把2011年版课标前言中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单列为两个部分,同时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并在附录中介绍了具体教学及评价案例和学生必做实验等内容,形成了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六个方面加附录的“6+1”结构体系。

(二)课程目标更加明确

新课标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培养目标,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化学学科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然后对应核心素养提出了四项目标要求。新课标把化学学科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和目标要求统一起来,构建了素养为本的课程目标,既是对2011年版课标中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又体现了新时代化学课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见表1。

(三)内容体系更加科学

新课标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化学科学发展的新成就,精选化学课程内容,以大概念为统领,科学构建化学课程内容体系。

和2011年版课标相比,新课标课程内容共设五个学习主题,与2011年版课标的五个一级主题类似,但新课标学习主题的表述更适当,内涵更丰富,其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跨学科实践活动,具体结构见图1。

新课标课程内容的每个学习主题内容分为五个方面,以大概念为统领,分别对应五个维度,即大概念、核心知识、基本思路与方法、重要态度、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从而构成了完整、全面的内容体系,具体结构见表2。

新课标针对每一个学习主题,都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内容结构完整科学。

(四)打造了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体要求。化学学业质量以化学课程应培养的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是化学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

新课标依据化学学科要培育的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点,设置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情境,对义务教育化学学业质量进行描述,把学科应培育的核心素养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有机融合,体现了学业质量统筹兼顾的理念。与普通高中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相比较,义务教育化学学业质量没有分级描述,避免了对某些内容分级描述时出现重复或缺失等现象。

新课标描述“学业质量1”时创设的情境为“认识物质组成、性质及分析相关实际问题的情境”,“学业质量2”创设的情境为“探索化学变化规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这两个情境主要对应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素养;“学业质量3”创设的情境为“实验探究情境和实践活动”,主要对应科学探究与实践素养;“学业质量4”创设的情境为“常见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情境”,主要对应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具体学业质量的描述在这里不再赘述,详见新课标。

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三者是相互联系而又各有侧重的。内容要求是针对学习主题所对应的课程内容,从知识、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对教学过程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注重过程,在语句上较多采用动宾结构,如“认识水的组成,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学业要求是学生完成学习主题所对应的内容后所应达到的学业水平和素养表现,具有阶段性,在语句上主要采用能字结构,如“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能识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学段全部或部分化学课程内容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具有整体性和总结性,在描述时对应具体的学习情境,也采用能字结构语句,如“在认识物质组成、性质及分析相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能根据科学家建立的模型认识原子的结构,能说明分子、原子、离子的區别和联系……”

(五)强化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性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基于问题导向,紧扣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继承2011年版课标的部分内容和观点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培训与研究等方面给予了具体而全面的指导。

跨学科实践活动是课程内容的新增部分,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的所有学科共有的部分内容。新课标在活动内容上明确了可供选择的10个项目,要求时间上要保证、方法上要指导、评价上要跟进,并在附录中提供了具体案例,以保证实践活动落实到位。

在评价建议中,新课标特别强调了学业水平考试,对命题原则、命题规划和试题命制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还提供了试题命制的基本流程,见图2。

新课标研发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案例、评价案例和跨学科实践活动案例,为教师理解新课标,实施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可学习的模型和案例,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有意义的支撑。

三、践行新理念,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

新课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打造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二者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课程理念是课程的基本思想和灵魂,决定课程的目标、内容和任务等;课程目标是实施课程教学要达到的效果和标准,是课程理念的具体反映。践行新课程理念,是达成课程目标的必然途径。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新课标的育人功能,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素养立意确定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标体系可以简单划分为四个层次。从国家层面,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总目标即一级目标或教育目标;从各阶段对应的各级各类学校来看,每一类学校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即二级目标;学校要达成培养目标需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每一门课程都有对应的课程目标,即三级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实施教学,制订单元教学目标或课堂教学目标,即四级目标。教学目标是最基础、最具体的目标,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成长及核心素养的落实。

以核心素养为立意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不能生搬硬套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也不能沿用2011年版课标的三维目标体系,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或认识知识的本质,形成相应的化学观念;或掌握研究方法,提升相应的思维能力;或感受化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如通过探究一定温度下固态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程度,认识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初步形成认识溶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新视角,这包含了具体过程、知识和观念。

(二)以大概念统领教学内容

以大概念统领课程内容是新课标内容设计的重要理念,课程内容的五个学习主题分别对应五个大概念,依次为“化学科学本质”“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与转化”“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以大概念统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用好大概念,帮助学生建构化学观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课程目标。

以大概念统领教学内容,要注意厘清大概念、核心概念和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学习主题三“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为例,该主题的大概念是“物质的组成”,核心概念是“元素”“原子”和“分子”等,基本概念是“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等。不同层次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事物的本质,呈现了关于物质组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以真情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早已为大家所熟识,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问题、促进真发展,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中多次出现“真实情境”一词,如“设计关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真实情境和任务”“围绕学习主题和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等。在每一个主题的教学提示中,都有“情境素材建议”的设计,更是对情境教学的有力促进。

教学中的情境来源是多途径的,如化学实验情境、日常生活情境、工农业生产情境、家务劳动情境、化学史料情境和科技文献情境,等等。只有用好了情境素材,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以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科学评价是基于证据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实施科学评价是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需要。新课标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深化综合评价,探索增值评价,改进终结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加强过程性评价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日常的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评价、实验探究评价、小组合作评价、跨学科实践活动评价、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等。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新课标中附有具体案例可参阅。

深化综合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是运用多种方式,从多个不同维度,对学生在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达成度进行客观评价。评价的主体多元,如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的维度多元,如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或从核心素養的四个维度开展评价。在评价结果上,可以是等级式评价,也可以是计分量化评价,还可以是教师评语式评价,等等。

探索增值评价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关注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习进步的“增值”,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实施增值评价的关键是起点和过程点的学业水平统计或计算要科学合理,可以采用绝对分数,也可以是相对成绩比较,还可以是位置值的变化,等等。

改进终结性评价,克服“一评定终生”对人的发展带来的弊端。终结性评价具有高利害性,所以必须要客观、公正、小心、谨慎地评价,要给学生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新课标的发布和实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支持和实践探索,这对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员和学校领导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让我们行动起来,学习新课标、把握新变化、践行新理念,胸怀理想、手握本领、勇于担当,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助力。

责任编辑 / 曹小飞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学业新课标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年5期)2021-04-28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2期)2020-06-27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河南教育·基教版(2018年12期)2018-12-22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黑河教育(2017年2期)2017-03-07业精于勤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6年46期)2017-03-0635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数学教学(2013年3期)2013-05-15

推荐访问:践行 新课标 新理念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