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5:50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审计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5 19:45:04 浏览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论文6篇

【篇一】审计学论文

案例分析 :

1、请分析说明飞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止标志会计事务所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合理性。

材料中中止标志会计事务所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原因是杜杰一在公司工作,不必再花费这笔费用了,董事会同时还请杜杰说明,他能保证公司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性。

审计工作目标包括审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审计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目的在于评价会计数据和其他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说明是否如实反、恰当地反映及其结果以及其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真想,说明其记录和计算是否准确无误,所有经济业务是否全部入账或记录,从中发现问题,纠错揭弊,并作出意见和建议。

合法性和合规性就是审查被审查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在于评价其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揭露和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正确处理国家、地方、企业和事业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被审计单位和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审计报告的合理性的目的是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正常,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常理,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审查其效益性的目的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供、产、销等各项经营活动和人、财、物等资源利用是否经济、是否健全,经济活动有无经济效益,并找出其原因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飞狐公司的财务报表多年来一直由标志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杜杰审核。在本公司财务总监离职后,董事长聘任杜杰为财务总监,与此同时杜杰依旧是标志会计师事务所员工。之后,飞狐公司中止标志会计师事务所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

飞狐公司的这种做法不符合审计工作的合理性。没有遵循独立性原则。独立性是审计业的灵魂,是审计工作有价值的基础。而真实是投资者信心的生命线。现在,审计行业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关着名的大会计师事务所大规模重组的报道。其目的是用公司的咨询业务盈利,通过重新重视会计与审计,有可能促进公众利益。然而,这些咨询业务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审计行业,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在其商业抱负与对公众利益的承诺间存在冲突。他既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又要保护自己的商业竞争力。由于全球化、经营形式的不断扩张,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断转变,内在压力又使其向客户提供一系列审计以外的业务。事实表明,审计业务已不再是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业。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顾问与其他管理咨询业务以其超乎想象的速度占据了总业务的一半左右。所以今天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多种类专业服务组织”的定位确认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不再是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了。他们除了提供传统的会计、审计、税务服务外,还拓展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估、兼并收购分析、网络与数据库设计、资产管理等业务。

  当会计师事务所扩展业务时,咨询与其他服务会缩小审计师与管理层的距离。独立性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变得更加难以保证。当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客户的财务数字进行评估、履行内部审计功能、保管客户的账册时,独立性的原则便会受到损害。而当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公司的税收或其他项时,收费与工作结果有关时,审计的独立性便不复存在。杜杰就任飞狐公司财务总监,违反了机构独立的原则。杜杰就职于飞狐公司,其经济来源会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制约,不符合经济独立原则。

飞狐公司的做法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和趋势。不能发挥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见证的审计职能。而且,对于企业制约性作用减弱,也大大降低了对企业的促进性作用。

该案例中中止标志会计师事务所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是不合理的,因为不符合上述审计目标,不具有客观性,不合法,不合理,单纯追求公司的经济利益,费用成本而中止审计工作是不对的行为。虽然公司董事让杜杰做了合法性公允性的说明,但只是属于公司内部审计,杜杰已经属于公司内部人员,且设计财务工作,所以让杜杰做审计说明不具有真是性,不客观,飞狐公司应该具有外部的审计报告,存在社会公允性和合法合理性,这样才是合理的,公司这样的行为是不合理,单纯考虑公司成本问题的不合法的决策,所以不合理。

2、分析说明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审计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历史意义:

1.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对世界民间审计史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尽管在1720年之前,就有人认为已有了民间审计这一行业。如美国审计史认为,早在1718年,在当时还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在报纸上曾刊登这样一则开业广告,内容如下:“布罗姆·蒂姆斯先生住在波士顿南端新希里大街,店主为爱德华·奥里斯,愿为商人和店主记账。”因而,审计史编纂者下结论说,美国在1718年就有了为社会服务的民间审计员。实际上,由于无法找到蒂姆斯先生执行审计工作的任何证明材料,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审计理论工作者都认为,查尔斯·斯奈尔是世界上第一位民间审计人员,他所撰写的查账报告,是世界上第一份民间审计报告。而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也被列为世界上第一起比较正式的民间审计案例。由此可见,该案例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英国南海公司审计案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了解、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对表达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的检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协调、平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如果缺乏民间审计这一机制,就会像南海公司一样,使得经营者为所欲为,严重损害所有者利益,从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可见,注册会计师行业生来就是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而存在的。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天职。

深远影响: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影响。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随之诞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诞生那一刻起就将审计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发展孕育了新的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间审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

在民间审计发展2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研究和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案作为起点,并将此案例作为第一起正式民间案例。可见英国南海破产案例对世界民间审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股份有限公司对民间审计的客观需要。通过南海公司案例的深入亚研究,可以揭示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在客观上迫切需求,以及在股份公司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民间审计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性,英国南海公司案的发生,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公司,其经营具有委托性质。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投资者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公司经营各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必须借助于其余会计报告。但是股东和债权人要得到公司制真实,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决非易事,这在客观方上要求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就公司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证明,以便客观、可信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公司股东和债权人。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经营者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利益;
另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及债权人正确决策。否则,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关系难以维系,股份公司难以存在和发展。

【篇二】审计学论文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察了解和监督管理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式,在丰富干部监督管理的内容和信息来源渠道,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党中央积极推进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利用现有探索和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当看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比如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尚未实现经常化、制度化,领导干部“先审后离”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等等。现仅就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交流和探讨。

1、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存的问题

1、普遍存在“两先两后”的问题。即一是先离任后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种形式,“两办通知”明确规定其审计结果应当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参考依据。目前,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审计对象联系不便,审计核实工作难以进行,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效率和审计人员的工作情绪;其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继任者积极性无法调动,措施也不会得力;其三,易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与“两办”文件精神相悖。二是先严后松。部分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伊始强调要查严查细、查深查透,待审计出问题后,却主张大事化月、,小事化无。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对象均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其处理难度就可想而知。

2、纪检监察、司法与审计部门案件线索移交无既定制度,相互间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在办理经济领域案件过程中,可发现涉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大量线索,但缺乏相对专业的查证力量。而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发现许多涉案线索,但又苦于缺乏更为有效的手段将违纪事实查深查透。

3、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尚未建立相关制度和衡量标准,审计结果难以适应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客观要求。一般性违纪、严重违纪、触犯法律以及政绩突出和政绩平平等审计结果缺乏统一认识和界定,难以满足加强干部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要。

 

4、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组织人事制度结合不够紧密,未能体现应有的监督效果。现阶段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先下达调任通知,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新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公证人”,对离任者和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原因无任何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方法

1、要积极争取、赢得领导的重视支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工作有效推开的关键,这是中国国情下普遍适用的一条经验。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涉及敏感的干部人事工作,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是很难开展和深人的,也只有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才能真正地得到转化利用。
因此,我们不能被动等待,更主要的是靠大家自身的积极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一是要以多种形式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只有为经济责任审计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真正的为广大群众及被审计责任人所理解和支持,最终也才能引起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视;二是要多向领导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汇报的过程中,让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更深的了解,只有领导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重视和支持。三是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取得领导的关注。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加工、提炼,上升到宏观的层面,以简报、审计要情、综合报告等多种形式向领导报送,从而为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进而取得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注。
2、要加强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层次高、内容复杂的一项工作,不只是审计部门一家的事。由干纪检、组织、审计等部门的各自工作目标、重点、手段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分歧和差异,但作为委托方的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和作为受托方的审计部门,其大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审计部门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将审计的结果通过纪检、组织等部门转化利用到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上。这就需要在各部门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实践证明,联席会议制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形式之一。各部门之间通过制度的形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在经济责任审计进点时,与纪检或组织部门一同召开进点会;在审计过程中遇到审计手段难以核实的情况和问题,需要纪检、组织等部门介人的,通过纪检、组织等手段加以解决。审计结束后,纪检、组织等部门又将审计结果利用到对干部的廉政监督和选拔任用上来,通过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人到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考核档案中,从而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
3、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检察机关经济案件线索的双向移送制度。
即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发现线索,但涉案资金尚不够立案时,主动向审计机关提供线索,先以审计的名义由双方派人进点检查,最终结果够立案标准则进人司法程序,不够立案则进行审计处理处罚。

3、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作用

1、审计既是一种监督,又是一种服务。要树立审计既是一种监督,又是一种服务的思想观念。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审计监督是审计服务的基础,审计服务寓于审计监督之中,监督只是手段。审计者和被审计者都必须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对领导干部的经济决策行为、经营管理行为、政策执行行为、自我约束行为进行审计评判,从而分析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从事经济领导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和决策水平,正确评价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责,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纪。这为干部管理部门正确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干部监督管理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光明磊落者就不怕监督。领导干部要想减少失误就得欢迎审计监督,要想提高决策水平就应该要求审计服务。当前,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执政理念,消除“恐审症”,走出“审计就有问题”或“有问题就审计”的误区,建立正常审计工作秩序,使领导干部乐于接受和配合经济责任审计,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2、突破数量,提高质量。是在数量上要有大突破。如果没有一定的数量作基础,审计范围过窄,势必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应有效力,也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的既定目标和审计质量。二是在质量上要有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直接关系到对干部的使用和对被审计单位的评价,直接关系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因此,能否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确认和评价被审计者的经济责任,是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要下大力气提升审计质量,对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制定、审计内容确定、审计取证、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三是在效率上要有大改进。要从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应履行的经济责任、规范评价指标和改进审计方式方法等方面,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尽快建立科学的符合我省实际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体系,逐步走上依法审计、规范运作、健康发展的轨道,以工作效率促进和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3、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经济责任审计面广量大,工作上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紧紧围绕权力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审计监督。在审计对象上,重点突出财政财务收支数额大的地区和部门,有财政资金分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部门,群众反映较多的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重要国有骨干企业的领导人员;
在审计内容上,在坚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基础上,重点突出监督制约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财经政策执行权。特别是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监督尤其重要,要通过重点审计,带动一般,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4.关口前移,事后监督。要把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规范在前,预防在先,把被动监督变为主动监督。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主要是指先审后离,事后监督则指先离后审,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方法。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两种必要的组织形式并存的情况下,作为事前监督的先审后离应作为主导方面,它有利于联系审计对象,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违纪问题,减少损失浪费,落实审计决定、意见及建议,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工作质量;
而先离后审作为必要的补充形式,在加强干部管理及领导干部考核任用机制不断健全的前提下,其不利因素将会逐步得到消除。况且已经离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担任新的职务,只要是事实存在的经济责任,都可以通过组织程序进行追究,直至党纪政纪的处理,审计意见和建议也最终会得到落实。
  5、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后,审计力量一定时期内缺乏是个棘手问题。因此,必须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式,拓宽视野,以政府审计为主导,整合社会力量来帮助我们稳步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一是政府审计部门自审一批。二是组织相关部门力量审计一批。三是委托中介机构审计一批。要发挥社会审计力量,把那些保密性不强、资金流量不大的单位委托给社会力量审计,解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要加强政府审计自身建设,配备和充实专职人员,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综合业务能力强的经济责任审计骨干队伍。这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力量。
  6、及时内部通报,适当社会公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仅在内部通报,在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审计中一些已充分暴露的问题,往往因内部处理而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应被追究责任的领导干部没有得到惩戒,其“乌纱帽”亦纹丝不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不利于群众监督和审计效力的发挥。为了更好地运用审计成果来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促进财务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要积极大胆地探索行之有效的审计结果公开的方式方法。《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公开是保证审计结果发挥最大效力的前提。审计结果和责任追究情况,应以适当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实行公告或进行通报,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公开,以扩大影响,增强威慑力。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手段

1、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使用负有决策、管理责任。使用的合理不合理、决策是否正确、管理是否科学到位、责任是否明确;
国有企事业负责人对单位大额资金的投资、对外担保、金运转等都能够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来分清责任,追究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就像一把高悬的利剑,党政领导干部从掌握手中权力运用权力之日起,就会碰到经济责任审计这一关。权力和责任是把双刃剑,能不能过关在自己。面对利剑,每个党政领导干部都会很好地思考一番。不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覆盖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工作的全过程,对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2、经济责任审计是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客观反映领导干部的成绩与问题,全面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职责的履行情况,如审计资金结构,评价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执行情况;
审计重点支出方向,评价领导干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财政情况;
审计大额资金和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等重点支出绩效,评价领导干部决策的科学性、决策绩效和廉洁自律情况;
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评价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贯彻执行上级方针政策和科学管理情况;
审计全部政府性资金的收支成果,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和取得政绩所付出的代价。 

3、经济责任审计是推进政务公开的重要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而公开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公开透明、全面准确地评价考核业绩;
有利于依靠群众发现平常审计不易发现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被审计人的监督力度;
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自我约束,恪尽职守,是推进政务公开的一个重要方面。


  4、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应当做到五公开:一是审计进点公开,提前安民告示。要形成多部门、多方面联合审计,公开讲明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对领导干部本人,实际也是对该单位在领导干部任期内的一次综合审计,而且不仅仅从经济指标角度衡量,将涉及多方面的领导责任。群众都有义务参与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审计程序公开。通过公开审计程序要让大家知道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范围、审计要求、审计方式、审计重点。公开审计程序可通过图示形式将审计程序公布,也可以口头形式告知大家。三是审计纪律公开。通过宣布审计纪律,严格要求审计人员依法公开审计,使群众敢于揭露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方便群众监督审计人员廉洁自律情况。另外,公开审计还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遵守有关纪律,要局出发,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既要指出存在问题,又要肯定成绩,做到对组织和被审计本人负责。四是审计评价公开。现行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能对领导干部起到警示、教育和制约的作用。但这里强调的是关口前移,在审计结果公告之 前,通过群众公开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公开说明审计中肯定了哪些成绩,发现了哪些问题,领导干部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因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既要征求被审计人本人意见,还要征求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的意见以及部分干部职工代表的意见,甚至社会人士的意见,以利于充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使审计结果客观公正,也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篇三】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非审计服务自诞生以来,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001年安然事件发生后更是把审计失败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诚然,安然的破产,安达信审计的失败不可否认的有对其非审计服务监督限制不力的原因在里面,但把责任完全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指控其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并最终导致审计失败显然也是不当的。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是客观历史发展的要求,是顺应市场需求及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发展的要求的,它的存在对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其正面的影响是超过负面影响的。

背景资料: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掌握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10月31日,证监会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而一直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也因为安然公司作家帐并私自销毁档案受到控诉,并最终破产。

安然破产后,关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再一次成为争议焦点。首先,媒体“一边倒”地支持全面禁止注册会计师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
其次,“五大”曾持非审计服务不影响独立性观点的坚定立场,然而,安然事件后,也对外发出了不再向客户公司提供信息咨询和内部审计的承诺。美国政府则迅速出台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在非审计服务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法案关于注册会计师执行非审计服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非审计服务的概念: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它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如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甚至技术咨询等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非审计服务的产生及发展:非审计服务的迅猛发展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更是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结果,是与全球经济市场的变动休戚相关的。没有市场的服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非审计服务—安然:安然的破产很多人把它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而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也确实一直在为其提供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但安然的破产是各方面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等各种因素综合大爆发所导致的,不能片面的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非审计服务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的。

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执业过程中审计师的超然独立是审计师获得社会公信的基础,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一。

独立性对审计的意义: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 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
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 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 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 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说,独立性是审计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反映了公众的信任与信心。

审计独立性——安然:在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系列指控,其中独立性问题是被控诉的焦点之一。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人员曾经是安达信的前雇员,包括财务总监、会计主管和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等,而且,安达信一直为安然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且咨询服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审计服务。为此,美国媒体纷纷对审计独立性提出质疑。一些影响重大的组织,如美国劳工联合会与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也专门致信美国证监会,要求修改审计独立性规则,重新定义审计独立性。不可否认的,在安然事件中,审计独立性遭到了破坏并成为安然破产的原因之一,由此可看出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非审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就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渐渐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非审计服务影响并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而随着研究进一步的加深,纵使出现了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如影响广泛的安然事件)且矛头都直指非审计服务,都不能否认非审计服务本身及其实质是不必然影响审计的独立性的。且非审计服务既然是顺应历史和市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研究也表明非审计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对审计独立性有其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

我国应该理性的看待非审计服务,不能因为安然事件等小范围事件的发生,就大肆渲染,因噎废食。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的现状需要非审计服务的存在。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可以用竞争激烈、人才短缺、风险高来形容。而非审计服务正是这三大“弊病”的“对症之药”。历来由审计服务占据主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现在正是刚刚起步的非审计服务展露锋芒,发挥积极作用的时期。其原因在于:1.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审计服务,拓展能力薄弱,事务所利用较低的审计收费吸引非审计业务的现象并不明显。2.相对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规模偏小、力量薄弱、审计业务风险大、竞争激烈,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淡旺季现象明显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国不宜盲目照搬其他国家拆分非审计服务的做法,而应从我国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和引导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拓宽业务范围,发展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市场,以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非审计服务的产生于发展也是顺应历史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的。虽然若干财务丑闻矛头直指非审计服务,认为其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但归根到底这不是非审计服务的存在而导致的,而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和会计体系存在问题的反映。禁止非审计服务的发展无疑是逆发展潮流的。而在中国,非审计业务尚处于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事务所仍旧是空白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非审计业务,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来,从而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服务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篇四】审计学论文

案例分析 :

1、请分析说明飞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止标志会计事务所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合理性。

材料中中止标志会计事务所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的原因是杜杰一在公司工作,不必再花费这笔费用了,董事会同时还请杜杰说明,他能保证公司财务报表的合法、公允性。

审计工作目标包括审和评价审计对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审计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目的在于评价会计数据和其他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说明是否如实反、恰当地反映及其结果以及其有关的其他经济活动的真想,说明其记录和计算是否准确无误,所有经济业务是否全部入账或记录,从中发现问题,纠错揭弊,并作出意见和建议。

合法性和合规性就是审查被审查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营管理活动的目的在于评价其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揭露和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正确处理国家、地方、企业和事业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进被审计单位和整个国家国民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审计报告的合理性的目的是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正常,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常理,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审查其效益性的目的在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供、产、销等各项经营活动和人、财、物等资源利用是否经济、是否健全,经济活动有无经济效益,并找出其原因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飞狐公司的财务报表多年来一直由标志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会计师杜杰审核。在本公司财务总监离职后,董事长聘任杜杰为财务总监,与此同时杜杰依旧是标志会计师事务所员工。之后,飞狐公司中止标志会计师事务所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

飞狐公司的这种做法不符合审计工作的合理性。没有遵循独立性原则。独立性是审计业的灵魂,是审计工作有价值的基础。而真实是投资者信心的生命线。现在,审计行业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关著名的大会计师事务所大规模重组的报道。其目的是用公司的咨询业务盈利,通过重新重视会计与审计,有可能促进公众利益。然而,这些咨询业务对审计的独立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审计行业,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在其商业抱负与对公众利益的承诺间存在冲突。他既要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又要保护自己的商业竞争力。由于全球化、经营形式的不断扩张,会计师事务所也不断转变,内在压力又使其向客户提供一系列审计以外的业务。事实表明,审计业务已不再是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业。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顾问与其他管理咨询业务以其超乎想象的速度占据了总业务的一半左右。所以今天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多种类专业服务组织”的定位确认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不再是一般的会计师事务所了。他们除了提供传统的会计、审计、税务服务外,还拓展了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评估、兼并收购分析、网络与数据库设计、资产管理等业务。

  当会计师事务所扩展业务时,咨询与其他服务会缩小审计师与管理层的距离。独立性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变得更加难以保证。当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客户的财务数字进行评估、履行内部审计功能、保管客户的账册时,独立性的原则便会受到损害。而当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处理公司的税收或其他项时,收费与工作结果有关时,审计的独立性便不复存在。杜杰就任飞狐公司财务总监,违反了机构独立的原则。杜杰就职于飞狐公司,其经济来源会受到被审计单位的制约,不符合经济独立原则。

飞狐公司的做法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和趋势。不能发挥经济监督、经济评价和经济见证的审计职能。而且,对于企业制约性作用减弱,也大大降低了对企业的促进性作用。

该案例中中止标志会计师事务所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是不合理的,因为不符合上述审计目标,不具有客观性,不合法,不合理,单纯追求公司的经济利益,费用成本而中止审计工作是不对的行为。虽然公司董事让杜杰做了合法性公允性的说明,但只是属于公司内部审计,杜杰已经属于公司内部人员,且设计财务工作,所以让杜杰做审计说明不具有真是性,不客观,飞狐公司应该具有外部的审计报告,存在社会公允性和合法合理性,这样才是合理的,公司这样的行为是不合理,单纯考虑公司成本问题的不合法的决策,所以不合理。

2、分析说明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审计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民间审计产生的深远影响。

历史意义:

1.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对世界民间审计史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尽管在1720年之前,就有人认为已有了民间审计这一行业。如美国审计史认为,早在1718年,在当时还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在报纸上曾刊登这样一则开业广告,内容如下:“布罗姆·蒂姆斯先生住在波士顿南端新希里大街,店主为爱德华·奥里斯,愿为商人和店主记账。”因而,审计史编纂者下结论说,美国在1718年就有了为社会服务的民间审计员。实际上,由于无法找到蒂姆斯先生执行审计工作的任何证明材料,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审计理论工作者都认为,查尔斯·斯奈尔是世界上第一位民间审计人员,他所撰写的查账报告,是世界上第一份民间审计报告。而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也被列为世界上第一起比较正式的民间审计案例。由此可见,该案例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2.英国南海公司审计案的发生进一步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基础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了解、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对表达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的财务报表,进行独立的检查,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协调、平衡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如果缺乏民间审计这一机制,就会像南海公司一样,使得经营者为所欲为,严重损害所有者利益,从而破坏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可见,注册会计师行业生来就是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而存在的。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应该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天职。

深远影响:

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开创了近代民间审计的先河,对世界民间审计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和影响。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随之诞生和发展,在股份公司诞生那一刻起就将审计纳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股份公司的发展孕育了新的现代民间审计的产生,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造就了世界第一位民间审计师,同时也揭开了民间审计发展的序幕

在民间审计发展2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研究和探讨民间审计理论及实务,均将英国南海公司案作为起点,并将此案例作为第一起正式民间案例。可见英国南海破产案例对世界民间审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股份有限公司对民间审计的客观需要。通过南海公司案例的深入亚研究,可以揭示股份公司发展对民间审计在客观上迫切需求,以及在股份公司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民间审计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性,英国南海公司案的发生,说明建立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股份公司,其经营具有委托性质。由于受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投资者即公司股东和债权人不可能直接接触公司经营各方面,要了解公司经营的详细情必须借助于其余会计报告。但是股东和债权人要得到公司制真实,准确,客观的会计信息决非易事,这在客观方上要求与公司无利益关系的熟悉会计语言的第三者就公司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出证明,以便客观、可信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公司股东和债权人。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经营者为所欲为,损害投资者利益;
另一方面可以使股东及债权人正确决策。否则,投资者与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关系难以维系,股份公司难以存在和发展。

【篇五】审计学论文

内部审计独立性国际比较研究

简介: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和本质,是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审计活动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理解和要求不尽相同。本文结合中外内部审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对内部审计独立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涵义比较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 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一般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这定义比较笼统和抽象,只是简单提及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与执行,没有具体解释什么是独立性,什么是客观性,也没有对损害独立性或客观性的情形予以列举,更没有说明发生损害情形后应如何披露。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实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给予了明确的解释: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客观性一般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能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客观性的提高。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属性准则1100号”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并进一步解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体现为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机构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执行主管在机构内应向能使内部审计活动实现其职责的阶层报告,即内部审计在组织地位上的独立。机构独立性的标志是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结果时应不受干扰;
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师应有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即内部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是,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判断意见,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而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要通过机构的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内部审计师的客观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独立性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外延 依照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 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提出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比较中外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发现,其中最大的差别在于我国内部审计仍处于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是监督与评价,内部审计的目标主要是防弊兴利,内部审计所提供的是以审查和评价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为主要活动的保证性服务,没有涉及咨询性服务,这也是由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发展水平和现状所决定的。IIA作为内部审计职业的国际性组织,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实务经验,经过深入的内部审计理论研究,已制定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职业实务准则框架,并适时提出了内部审计最新定义,恰当地反映了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最新发展。根据IIA的定义,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防弊和兴利而是价值增值,内部审计不仅是一种保证活动,也是一种咨询活动,将内部审计的服务领域由审计领域延伸至咨询领域,内部审计通过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以实现价值增值。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与外延问的联系 通过探讨中外关于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与外延的规定和解释,可以认为,中外对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的界定以及对机构独立性与内部审计师客观性关系的理解上渐趋一致,即都认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内部审计师个人的客观性。机构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地位上的独立,是保障内审机构“独立”履行其职责的首要条件。只有当内审机构具有独立从事审计活动所要求的良好的组织地位,才能确保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报告审计结果时不受干扰,内部审计师的审计行为不受限制,审计意见或决定得到实施,审计建议得到适当采纳。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对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地位的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核心: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应置于组织内部的一个较高层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隶属关系和领导层次的高低,理想的情况是在行政上隶属于最高管理层(首席执行官或总经理),在业务上隶属于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接受其业务指导并向其报告业务工作;
二是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拥有行使职责所必备的充分的权力,如保证广泛的审计范围、依据审计建议采取适当的行动,与组织最高决策层直接交流信息等;
三是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其他职能部门或个人的干扰,要求内部审计师应该取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得到被审计者的合作,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在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外延方面,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规定和指导已延伸至咨询性服务领域,这也是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目前尚无法达到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将咨询服务纳入内部审计活动必将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准则所要面临的新课题。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及其披露比较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 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没有列举可能损害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因素或情形,也没有说明发生损害情形后应如何披露和处理。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前,应主动对其客观性进行评估,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首先识别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因素;
其次评估这些因素影响的严重性;
再次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采取措施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有关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同时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提出了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形态:内部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自己以前负责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
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
内部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或其管理层存有文化、种族或性别上的歧视;
内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项目存有认识上的偏见;
内部审计人员遭受来自机构内部和外部的压力;
内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等。内部审计人员一旦识别了可能损害客观性的因素后,应对这些因素的严重性进行评估,并考虑是否已存在降低其影响的措施。当发现存在严重损害客观性的因素时,应及时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在客观性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应及时向董事会最管理层报告披露客观性受损的具体情况。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以属性准则形式作出强制性规定:无论独立性或客观性是表面上还是事实上受损,都应将损害的具体情况向有关方面披露,披露的性质取决于损害的具体情况。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形态包括:内部审计师应避免评价其以前负责的具体运营工作,如果审计师对其在上一年度负责的运营活动提供保证性服务,客观性就会受到损害;
对审计执行主管负责的工作提供保证服务时,应由独立于内部审计活动以外的有关方面进行监督;
内部审计师可以提供与以前负责过的工作相关的咨询服务;
在内部审计师本人可能损害所要提供的咨询服务的独立性时,内部审计师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前,应向客户说明情况。为了给内部审计师提供更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实务公告还对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某些形态加以进一步解释并给出应对措施,旨在帮助内部审计师作出合理判断。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披露 一旦发生独立性或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认为应该予以披露。实务公告提供如下披露的办法:如果已经出现或经合理推断认为可能出现利益冲突和偏见的情况,内部审计师应该向审计执行主管进行报告,审计执行主管应该重新指派审计师;
审计范围界限是对内部审计部门的一种限制,该界限妨碍审计部门实现其目标和计划。审计范围的界限可能使章程所规定的审计范围,使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中接触与开展审计业务相关的记录、人员和实物财产,经批准的审计工作项目计划、必要审计程序的实施,经批准人员配置计划和财务预算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以书面形式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报告审计范围的界限及其潜在影响;
审计执行主管应该考虑就原来已经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它治理机构报告并通过的范围界限,再次向其报告是否合适。如果机构、委员会、高级管理层或其他方面有变动,可能尤其需要进行这种报告。由此可见,中外内部审计准则关于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形态及其披露的规定既有相似之外亦有不少差别。相似主要表现在:两者都对损害内部审计师客

 观性的形态给予了总结,并且都认为一旦发生独立性或客观性受损情形时,应向有关方面予以报告或披露。差别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者列举的损害内部审计独立性或客观性的具体形态有所不同。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只是作出了简单的描述,而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不仅列举了有关形态,还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提供指导性意见,因此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在如何披露损害形态方面,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只是笼统提出:当发现存在严重损害客观性的因素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客观性受损的情况。在客观性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及时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披露客观性受损的具体情况。这既没有指明区分客观性损害程度的标准或者哪种形态属于客观性的严重损害,也没有指明何种损害形态应向审计项目负责人报告,何种损害形态应向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报告,何种损害形态则应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以及应采用哪种形式报告,从而显得过于抽象,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操作。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提出的披露对象包括审计执行主管、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它治理结构,披露的层次明显较高。这是因为国外内部审计机构普遍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和权威性。另外,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还明确指出何种形态下应向审计执行主管报告,何种形态下则需进一步向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它治理结构报告,且报告最好采用书面形式。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建议比较   

  (一)我国关于实现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建议 在如何确保机构独立性方面,我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给出如下建议: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由组织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经过适当的程序确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负责;
内部审计机构应通过内部审计章程的制定明确其职责和权限范围,并报经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批准,以确保内部审计活动不受到组织内其它部门的干涉和限制;
内部审计机构应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提交审计报告及工作报告,并在日常工作中与其保持有效的沟通;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有权出席或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与审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并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保证客观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
增派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审计项目,并进行适当分工;
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安排审计项目及审计小组;
建立适当、有效的激励机制;
制定并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停止执行有关业务并及时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

  (二)国际内部审计关于独立性的建议 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对如何对确保机构的独立性给予了如下建议:内部审计师应该取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这样才能得到被审计者的合作,并且在不受干扰的条件下开展工作;
审计执行主管应该对机构内以下方面拥有充分权力的人负责:促进独立性、保证广泛的审计范围,充分考虑审计报告、依据审计提出的建议采取适当的行动;
审计执行主管应该对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它相关治理机构报告业务工作,向机构的首席执行官报告行政工作;
审计执行主管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其他相关治理机构必须能直接交流信息。在保证内部审计师客观性方面,国际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的建议是:内部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保持的一种独立的精神状态,内部审计师不能在对有关审计事务作出判断时依赖于他人的意见;
内部审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对其工作成果要有一种诚实的信条,而且不作重大的质量妥协,不得将内部审计师置于他们感觉无法做出客观专业判断的处境中;
在为员工分配职责时,应避免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审计执行主管应该定期从内部审计职员中获取有关潜在利益冲突和偏见的信息。内部审计师被指派的工作应定期轮换;
在提高有关的审计报告之前,应该审查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以合理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进行;
内部审计师接受公司雇员、客户、顾客、供应商或有工作关系的人员的酬金或礼物都是不道德的。

  综上所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与国际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理解和规定在许多方面均形成了共识,反映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表明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已逐渐溶人世界内部审计大潮中。但由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必须考虑我国特有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内部审计准则的影响,内部审计准则既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内部审计的发展水平,用以规范现阶段内部审计实务,又要科学地预见未来内部审计实务的发展方向,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的规范。中外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理解和规定尚存不少分歧,这也是不容回避的。随着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日趋成熟和完善,内部审计独立性内涵也会不断发生变化,由此带来的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会更加科学、健全、有效

 

论文:内部审计独立性国际比较研究

科目:国际审计学

班级:市场营销二班

姓名:张建财

学号:12205246

【篇六】审计学论文

审计论文

审计作为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越发展,审计工作也就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它能有效降低信息风险,使信息使用者采取相应措施。

在前半段的课程中,我对审计学有了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审计按照执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我国采用的是行政型模式的政府审计,即委托人和审计人不独立,审计部门隶属于行政部门,审计人和被审计人独立。内部审计为的是给公司创造收益,促进公司管理控制,增加组织价值。主要的审计机构类型有受董事会的领导、审计委员会、总裁或总经理以及总会计师这四类。我们此课程的学习重点是注册会计师审计。阅读其发展历程,给予我的启示有:注册会计师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并且其发展是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推进的。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两大类:提供某种程度保证的鉴证业务和不提供任何保证的相关服务。前者又分为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审计和审阅的对象都是历史财务信息,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保证程度高。那么到底什么是审计?最为采纳的定义为:审计是指为了查明有关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认定与所制定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客观收集和评价证据,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一个系统化过程。简言之就是为了查明认定与标准是否相等。

在学习基础概念的过程中我能慢慢体会到会计和审计的异同。会计基本上是一个反映过程,而审计是一个鉴定过程。审计源于会计又高于会计,逻辑思维要强,做审计必须要懂财会的知识。明白财务数据之间的联系。三大报表之间的相互勾稽关系,比如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根据科目余额表得来的,而发生额是根据科目汇总表得来的。在查账时,把这些数据的具体联系理清楚,才能看出哪些数据是合理的,哪些有问题。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了解了建立审计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注会需要从法律责任、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三块去把握自身行为。只有知法才能督促自身不去触犯。法律责任是由经营失败引发,加上注会没有应有的执业谨慎,出现审计失败,从而承担的责任。当未能达到合同条款的要求时即违约,当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即过失,而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被审计单位有问题却加以隐瞒的即为欺诈。其中以第三种最为严重,需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包括诚信、独立性原则、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和良好职业行为。

在我看来,其中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是对执业注会执行鉴证业务的要求。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即不受损害职业判断的因素影响,和形式上的独立性,即在他人看来自身是独立的。独立性不仅是对注会而言很重要,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三大业务时,也应当从整体层面和具体层面采取措施,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的独立性。因为这决定了其在审计报告披露客户会计报表错报和漏报的概率,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也是提高审计质量的难点所在。站在国际视角,各国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也都高度重视对事务所独立性做出要求的工作。可以说,独立性因素是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审计的本质要求及灵魂所在。从这一点来说,诚实、正直、不偏不倚、客观和公正等要求解释了审计独立的概念,表示的都是一种人的精神状况和主观立场。

在实践中,审计师精神上的独立与否是非常难以观察和直接评判的,因而也就难以让人相信的。尤其是,当审计师与委托人——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某种利益关系时,精神上的独立性更难以得到认可。为了使审计的独立性得到外界认可,审计师除了要在精神上保持独立之外,还要在第三者面前呈现出独立的形象,即在可以观察的利益关系方面与其客户保持独立。在审计理论中,前者称为实质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后者为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性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压力和影响;
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必须与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即在他人看来审计人员是独立的。审计质量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审计本质而言,需要实质上的独立性,但形式上的独立性也必不可少。这不仅在于形式独立的可能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当形式缺乏时,实质即使存在也无法让人相信。正因为如此,各国审计管理机构都将审计师形式上的独立这一“唯一可以被衡量的审计品质”予以高度的重视。

在知道什么是审计和作为一名审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后,我学习到的是审计要做什么即审计的目标。概括来看总体目标一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二是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内容会与财务报表的“错报’相关,所以注会必须要合理保证查出重大错报。合法性具体有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否达到财务报表目标,以及财报是否充分披露会计信息使用者所要的信息。公允性则包括财务报表是否符合注会的认知,财报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是否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在此基础上,又学习了管理层的认定,它与会计原则直接相关。这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简单梳理一下,不难发现,管理层认定分为三类: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及与披露和列报相关的认定。注会要做的就是确定这三个层次的认定是否合理。根据管理层的认定推论具体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以验证是否满足该目标。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无论碰到什么类型的公司,开展审计工作都离不了这块。必须熟稔于心。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有五个: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具体审计目标相应则为交易是真实的、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金额正确、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和交易经过适当分类。它与利润表直接挂钩。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有四个: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相应的具体审计目标为: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资产归属于本单位而负债属于本单位的义务、计价或分摊已恰当记录。它与资产负债表挂钩。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有四个:完整性、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准确性和计价、分类和可理解性。具体的审计目标则依次为应当披露的事项都披露、未发生的未包括在财报中、财报信息已公允披露、财报信息已恰当列报。在掌握了前面的东西的基础上,我们给出相应的审计程序。能够在给定目标的情况下,知道运用什么方法并是为了鉴证什么认定。这是学习整本书必须掌握的。

审计风险也是我学习过程中该掌握的一大重要概念。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大小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乘积。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而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它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其与注册会计师自身相关,取决于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和审计程序执行的有效性。在这里,要掌握几对相互关系。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成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检查风险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审计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否则就成为脱离实际的理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发展的动因。实践和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过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帮助我很快进入到审计学的理论学习中。但就像前面所提及的那样,只有把理论运用到实务中才是归宿。所以这学期我没有放松对该课程的学习,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其中。为的是吃透字里行间笔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第一步就是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此时间早于其他审计工作之前。这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确保自身已具备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确保管理层是诚信的;
确保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包括针对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对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通俗地说就是决定接不接该业务。在决定接下公司业务后就要编制相应的审计计划,以更好地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审计目标。我认识到审计计划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修正的过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分为两个层次,总体审计策略有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审计方向和审计资源等主要事项。具体审计计划是要把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确定下来,以便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

接着要做风险评估,以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易发生错报的地方。风险评估程序具体包括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其他程序。并从行业状况等外部因素、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目标战略、财务业绩和内部控制这六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这之后,要做的是了解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等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它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监督五大要素。内控的好坏直接影响错发的发生,必须引起注会的重视,从而能够发现和防止某项重大错报。当然。我们作为进驻的审计人员,只需了解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要做到三件事:会描述内控,评价控制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控制是否得到执行。其中的核心即“对标”-将常用的控制活动与被审计单位的控制活动进行比较。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最后一步就是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具体说来有四类风险: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特别风险和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风险。针对这四类风险,我们要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第一种要确定总体应对措施,第二种要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概括一下就是六字要求:性质、时间和范围。实质性程序用于直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而控制测试则与其截然不同,不能用来直接发现报表的错报,目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在各个不同时点是否按既定设计得到一贯执行。

这学期最有收获的地方在于编制了一份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从开始承接某公司业务到完成一个具体的循环审计。以我们小组选择做的是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为例,如果只是把理论记住并没有很大的意义,不能对其有深刻体会。而我们对照着一个实体公司,将所需做的程序一步步走完,也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和应当这么做的必要性。首先要了解有六大关键部门,有订购单、发货单、销售发票等凭证产生。然后是对六个关键点控制的把握,而内部控制测试就是去检这些关键控制有没有得到执行。这样一解释感觉清晰不少。实质性程序是用来直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其中实质性分析程序做的是与预期有联系的指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通过与预先设定的期望值比较差异并得出判断。在销售交易这块,细节测试主要用来去论定存在、发生、计价认定比较合适。涉及到具体会计科目的话主要是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审计。我们要把握两个对应关系: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和审计程序与目标的对应关系。我个人觉得查明是否符合主营收入的确认条件很关键。应收账款这块的重点就是函证。具体到工作底稿中,只要将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一一对应到所填的各个表中。内控测试主要是要完成程序表、汇总评价表和检查询问观查三个关键点的测试表。并在每次做完一个表后给出相应的审计结论。通过亲手做一遍流程,能够对审计的工作有直观的了解。

审计工作是个浩大工程,它的完成需要审计人员的团队合作。有序的分工对于取得最后的工作成果有很大帮助。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审计理论要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具体审计过程严格走审计程序,如实记录,定期检查,反馈总结,尽最大可能保证财会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督促和规范被审计单位会计行为。加强防范,从而发挥好经济监督等各项审计职能。所以开设审计实务课程增强了我们对审计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我们对于审计知识,仍有很大的片面性,很多的处理我们只是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只是个虚拟的业务处理程序,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还会碰到很多突发状况,这些都需要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慢慢认识和体会。

至于建议嘛,建议对课程的课时安排再改进一下,每节课更紧凑些,最后的几节内容讲得太匆忙。当然这些都是小细节,我自己要把相应精力投入到后续的审计学习中才是关键。

推荐访问:审计学 论文 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论文3000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