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30日 18:5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2022年新中国科技发展与成就【优秀范文】

发布时间:2022-10-06 20:40:03 浏览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中国科技发展与成就【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新中国科技发展与成就【优秀范文】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与成就2篇

【篇1】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航空航天科技成就——“七个第一”

1.第一枚火箭——1960年奔向太空

2.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东方红1号进入太空

3.中国太空第一人——2003年,杨利伟驾驶“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

4.首个月球探测器——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5.太空行走第一人——2008年翟志刚成功独立进行太空行走

6.首个空间实验室——2011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分别与之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成功,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

7.

军事科技成就——“八个第一”

1.第一枚导弹——1960年,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2.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第一颗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第一种兼有对空、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歼10战斗机

5.国产“空警——2000”预警机填补了我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

6.

7.

8.

生物与医药领域成就—— “三个第一”

1.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全合成成功的国家

2.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1973年,袁隆平培育的“南优二号”,比常规稻增产20%

3.中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第一人——药理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强有力的抗疟疾药青蒿素于2011.9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仅次于诺贝尔,是第二大医学奖)

其他领域成就“一个第三+一个第五”

1.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试运行,它是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中国是继美、俄之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

国外重大科学与技术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

1.哥白尼——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的独立的科学家

2.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测天象,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及太阳黑子

3.牛顿——提出运动三定律;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第一次科技革命时期

1.瓦特——1784年发明“万能蒸汽机”,解决了大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标志着进入蒸汽时代

2.史蒂芬孙——1814年,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3.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并成为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人

4.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5.达尔文——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

1.西门子——1866年,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自激式发电机,标志着电力时代的到来

2.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3.1888年.赫兹发现了电磁波

4.爱迪生——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

5.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于1899年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6.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

7.普朗克——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8.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核能技术和空间技术——“十个第一”)

1.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由苏联发射

2.第一颗原子弹——1945年美国新墨西哥州成功爆炸

3.第一座核反应堆——1942年,在美国成功运行

4.第一座核电站——1954年,苏联建成并正式启用

5.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的“东方一号”发射成功,环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

6.人类首次太空行走——1965年,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离船5米,停留12分钟

7.

8. 人类第一个成功着陆的无人驾驶月球车——1970.11,苏联发射的无人驾驶的“月球车”1号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9.人类首次有人驾驶的月球车之旅——1971年“阿波罗15号”将两名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和欧文送到月球表面

10.人类首个空间站——1971年苏联发射了第一个空间站“礼炮1号”

常见的新能源

特点

污染小、储量大、低碳经济

太阳能

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风能

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水电

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地热能

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核能

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核电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

(核电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氢能

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

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世界第四大能源(沼气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海洋能

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
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海洋渗透能

智能电网

电网的智能化,“电网2.0”;
基本特征:技术上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传统能源

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木材、化石能源

主要的新材料

按组成分类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

按性能分类

结构材料、功能材料

石墨烯

最薄、最坚硬的物质;
导电性能极佳,导热性超过现有一切已知物质

纳米材料

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

超导材料

零电阻、磁悬浮性

现代高新技术

生物技术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

杂交水稻、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再生医疗技术)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只读ROM、随机RAM,断电丢失RAM)、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常见文件名后缀:*.exe、*.com、*.fon、*.fot字库文件;
*.txt文本文件;
*.doc、*.rtf是Word产生的文件;
*.bmp、*.jpeg、*.gif图像文件;
*.dat数据文件/VCD的媒体文件

常用快捷键:Alt+F4关闭正在运行的窗口;
Alt换挡;
Ctrl控制键;
CTRL+ALT+DEL热启动/结束任务;RESET复位启动

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我国的“天河二号”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

信息高速公路:由通信网、各种信息网服务设备、相关的软件与工具、信息资源组成。主要特征:很高的信息容量;
提供的是综合性服务(声音、图形、动画、数据、活动电视画面);
其终端信息服务设备都是多媒体计算机。它能向用户提供多媒体的信息服务。主要作用:它是未来社会的基础性设施;
它将全面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
它可促使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4G: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三网融合: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

生物医学常识

细胞

一切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蛋白质

生命的物质基础,有机化合物

DNA

脱氧核糖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

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RNA(核糖核酸)序列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血液

动脉含氧多,呈鲜红色;
静脉含二氧化碳,呈暗红色

血型

A、B、AB、O四种血型,AB万能受血者,O万能输血者、异能血者

维生素系

维生素A:脂溶性;
鱼肝油、动物肝脏、绿色蔬菜;
夜盲症

维生素B1:水溶性;
豆类、谷类、硬果类、水果、牛奶、绿叶菜;
对声音国民,小腿间歇性的酸痛,脚气病,神经性皮炎

维生素B2:核黄素,水溶性;
肝脏、牛奶、鸡蛋、豆类、绿色蔬菜;
口腔溃疡

维生素C:抗坏血酸,水溶性;
新鲜蔬菜、水果;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伤口难愈,牙龈出血,常感疲劳

维生素D:钙化醇,脂溶性;
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
骨质软化,佝偻病。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多晒太阳)

自然常识

太阳系

主要成分:氢、氦,其能量来自核聚变

构成: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类地行星(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外行星、气体巨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最小、无天然卫星,中国古代称为辰星,公转最快

金星:无天然卫星,中国古代称为长庚、启明、太白、太白金星,唯一逆向自转和无磁场的行星,运动轨道最接近正圆

木星:最大,目前拥有天然卫星数量最多,有光环,自转最快,中国古代称为岁星

土星:有光环,目前拥有卫星数量列第二位,中国古代称为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有光环,唯一“躺着”自转的行星(自转轴趟在轨道平面上,赤道与两极的位置调换)

地球: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地壳圈、地幔圈、地核圈(铁、镍元素)椭圆体,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约40米,东西半球的实际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

月球: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无大气,月偏食、月全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光年

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

【篇2】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新中国60年的发展成就

一、回首看历史
解放前夕,旧中国的经济已处于崩溃边缘,连年战争留下满目疮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市场萧条,物价飞涨,失业现象严重,广大劳动人民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1949年,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当时大部分人的生活仍维持在最低的生存水平上。面对这样的局面,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生产,稳定物价,安排就业,以安定人民生活。广大人民以主人翁的精神和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这在发展生产稳定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对救民于水火的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对自己当家做主充满了自豪和热情。“一五”时期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但是,由于已知的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扎扎实实的经济建设中去,人民生活几起几落,在温饱线上徘徊20年之久。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会忘记,人民生活虽有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市场供应匮乏,消费品供应不足,绝大多数商品都需要凭票证购买。正是在这个时期,整个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相比之下,中国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35倍
如今,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已30年,我省也同全国一样,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跨越和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主体分配向个人倾斜,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到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29.45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与1981年相比,增长了35倍,26年间平均增速14.1%。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断增加的,经历了“快速增长、高速增长、平稳增长”的过程,收入渠道实现多元化。


一是工资性收入仍是可支配收入主要来源,非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虽然不断下降,但仍占60%以上,是家庭总收入的主要来源。2008年达到8677.27元,比1981年增加了8313.56元,增长了23倍。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36.2%。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增长及比例变化可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非工资性收入发展时期。1981年至1985年,由于经济体制尚处在起步阶段,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减少,收入仍以工资为主,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一

直保持在90%—94%之间,变化甚微。随着其他收入渠道的拓展,家庭收入的多元化渐渐表现出来,非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上升。
非工资性收入全面增长时期。1986年至1998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城镇居民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城镇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第二职业、停薪留职的人数逐渐增多,是非工资性收入增加和收入来源多样化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非工资性收入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非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由15.27%,上升到1998年的26.46%,增加了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增长较快,到1998年为4223.88元,比1986年的764.76元增加了3459.12元,增长了4.5倍。家庭总收入增加带动工资性收入和非工资性收入同步上升,由1986年的648.01元,116.75元,上升到1998年的3106.32元和1117.56元,分别增长了3.8倍和8.6倍。
非工资性收入高速增长时期。1999年至2008年,非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占家庭收入比重稳中有升。1999年开始,在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城镇居民就业渠道拓宽及就业主动权变化的共同影响下,非工资性收入快速增加。2008年达4928.76元,占家庭收入比重为36.2%,同2000年相比,增加了3453.08元,8年间平均增速高达16.27%,比重上升5.6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与非工资性收入比例接近6:4。
二是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快速增长。2008年,我省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达到97.74元,比2002年增加了29.22元,增长42.6%。经营净收入为1154.14元,比2002年增加了332.96元。转移性收入为3676.88元,占非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为74.6%,比2002年增加了2003.48元,增长1.2倍。


三、农村居民收入增长27.3倍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农村居民物质生活逐步丰裕,消费质量明显提高,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到2008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2.7元,比1978年的181元增长27.3倍,平均每年增长11.6%。
回顾30年来,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可以划分摆脱贫穷到解决温饱、温饱有余到实现总体小康、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三个阶段。


一是摆脱贫穷,解决温饱(1978至1991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我省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多,土地资源的优势充分显现,使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农民生活基本摆脱了贫穷,解决了温饱。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81元增加到1991年的748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11.5%;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79年的194元增加到1991年的649元,增长3.3倍,年均增长10.6%。恩格尔系数从1979年的67.5%下降到1991年的56.6%,下降10.9个百分点。
二是温饱有余,迈向总体小康(1992至1999年
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定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整体配套、重点突破和全面攻坚的新阶段。
在这一时期,农村经济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和突破,各种市场的建立使商品从“小流通”走向“大流通”,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条件。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民的生活水平也由温饱有余快速向总体小康迈进。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2年的807元增加到1999年的2261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15.9%;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92年的643元增加到1999年的1348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1.2%。恩格尔系数从1992年的59.4%下降到1999年的53.3%,下降了6.1个百分点。根据《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测算,到1999年,我省农村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水平。
三是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2000至2008年
进入新世纪,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主要是靠政策推动。自2003年以来的税费改革、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等惠农政策,对减轻农民负担、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农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显著提高。


2008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2.7元,比2000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1.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43.2元,比2000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0.5%。恩格尔系数为39.6%,比2000年的45.4%下降了5.8个百分点。


30年来,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农民收入与农村改革密切相关。1978年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81元增加到1988年的628元,增加447元,增长3.5倍,年均增长13.3%。而从1965

推荐访问:科技发展 新中国 成就 新中国科技发展与成就 新中国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新中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