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1日 23:09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大学生多维学习力影响因素研究——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样本

发布时间:2023-03-14 11:20:12 浏览数:

常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 430205)

大学阶段正值学生学习信念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力是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其是促进个人学习意愿转化为学习成效的一种潜在能量,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和竞争力,是决定其学习成效的关键。学生不同学习力大小影响和决定着其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学习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并且,对于处在大学不同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力大小也会存在一定差别。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学习力随时间而发生改变的路径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与研究。

学习力的概念具有较宽的广度和高度的综合性,既包含学生心理层面的学习意识、动机和毅力等,也包含学生行为层面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管理等,是大学生学习动力、学习技术、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应用拓展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大学生学习力的本质是个体的竞争力,是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保持旺盛的学习力就是要求学生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使命的引领下,能保持不竭而积极的学习动力,能拥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丰富的知识存量、更有优异的知识质量和持续的知识流量。

对学习力概念的解释和内涵分解,国内外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英国学者Guy Claxton 首次提出了形成学习力的四要素,即4R 概念,包括顺应力(resilience)、策应力(resourcefulness)、反省力(reflection)和互惠力(relationships);
2005 年,哈佛大学教授W.C.Kirby出版了专著《学习力》,丰富了学习力概念的内涵,认为学习力是一个综合体,由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组成;
2008 年,日本教育学学者提出了学习力新四层结构:由上至下分别是利阶层、探究层、兴趣层和体验层。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1994 年,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最早在《授业功能论探讨——日本学者的“新授业论”(之二)》一文中研究了“学力”,提及到“学习力”;
我国著名学习力教育专家余建祥最早在教育领域系统地研究学习力,目前已进行了十多年研究和实践,创立了“六要素说”,将学习力划分为学习方法、学习动力、时间管理、学习习惯、学习心智(情商管理)和学习意志6 个维度。

提升学习力,是大学教育中提升学生学习成效的关键。对学习力的研究除了要明确学习力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以外,更要对其进行延展性挖掘,对学习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将以W.C.Kirby 对学习力的概念界定为标准,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对目前大学生学习力相关因素进行摸查与梳理,然后,依据调查结果,进一步通过时间截面和时间轴进行横向和纵向多维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尝试全方位解析大学生学习力架构。

大学生学习力的影响因素来源广泛,高校层次差异、地域差异和发展阶段差异等均会导致学生学习力的差别。为了准确了解到真实数据,课题组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学习力情况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了33 个问题,其中32 个客观选择题,1 个主观问答题。公开发放了调查问卷900 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68 份,其中,二本高校362 份,三本高校206 份,均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

课题组对答卷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在32 个客观选择题中,有部分指标具有明显的动态特性,即学生的答案会随着年级的不同而发生规律性变化,本文称之为“动态因素”。经整理,主要有以下5 个动态因素,见表1。

表1 不同学年影响学习力的主要因素的高度认同人数占比 %

从表1 很容易看出不同学年阶段学生的反馈差异,动态特征较为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1.教师教学方法与水平方面。不论处于哪个学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因素对学习力的影响是很大的,高度认同人数占比大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到了大四,学生已经对大学学习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水平影响学生学习力的认同度达到最高。

2.实习(见习)效率方面。学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在大学四年各阶段中也不尽相同。在前3 年里,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第四年认同度虽然达到了57.14%,但仍然不高,也说明了学生的实习效率有限,这可能与学生自身的认识有关,也可能与实习(见习)的执行方式有关。

3.课外自学的效率方面。大一的学生由于还部分停留在高中的学习习惯中,自学意识薄弱,课外学习时间不长,效率也不高;
然而,大二学生并没有改善,反而情况更糟,这也是需要进一步详细调研之处;
大三阶段,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大学学习环境与方法,许多学生也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故课外自学情况最好,自觉性较其他年级段最高;
大四阶段,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外实习,故该指标参考价值不大。

4.学生课堂学习方法方面与学生课堂投入程度方面(这2 项指标有一定关联性,4 年的趋势也大体相同,故在此统一分析)。大一至大三整体情况逐渐变差,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做自己感兴趣而与课堂无关的事或是准备其他考试,所以,课题组继续追加了一个问题,学生课外学习时间主要投入到哪方面,从而可以推算出学生关注的重点是否与课堂有关。

如图1 所示,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备考各种证书和考研占据了大二、大三学生大部分课外时间,许多学生甚至为了“争取”更多的备考时间,不惜在专业课课堂上也进行复习,而忽视了课堂的参与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分析其原因主要有2 个:一是老师的课堂教学和组织水平欠缺,二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存在偏差。

图1 各年级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投入分布

接下来,进一步利用相关分析(根据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考察这5 个动态因素对学习力的具体影响。通过SPSSAU 在线分析软件的计算,得到的结果见表2。

表2 相关分析结果

由表2 可以看出,5 个动态因素中,除实习(见习)效率因素与学习力关联度不足以外,其他4 个因素均呈现出0.01 水平的显著性,并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除此以外,本文还额外计算了几个指标与学习力的相关性,发现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与学习力也呈现出较强的关联系,均在0.01 水平的显著性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306 和0.449,而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5 个动态因素的高低,其之间是存在逻辑关联的。

根据上述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学习力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在不同学年段,部分影响因素也会发生一定变化。所以,接下来有必要从截面和时间2 个维度对这些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

首先不考虑年级差异,从截面维度整体分析学习力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将学习力内涵分解为W.C.Kirby 提出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6 要素。前文根据调查问卷已得到的5 个显著性动态影响因素,为了和学习力6 要素建立相对对应的关系,根据要素的重要性,这里再从问卷中筛选补充课堂规模与硬件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学校优势与影响力3 个固态因素(这些因素对学习力的影响年级差异性不大,故称为固态因素),共组成8 项影响学习力的主要因素。

接下来,本文尝试在截面维度建立二维坐标系,横轴表示课堂空间载体,纵轴表示驱动力,影响因素通过学习者(大学生)的内部转化,成为学习力的动力来源。整理后的坐标系如图2 所示。

图2 影响学习力的因素组合

坐标轴将截面分割成4 个象限,每一象限内分别分布2 个主要的影响学习力的因素(根据坐标系分布,将8 个影响因素给予对应的编号),这些影响因素同时又分别对应和影响着学习力的不同方面(如各象限中箭头指向的白色框所示)。接下来分别对各象限进行概括性解读。

(一)第I 象限:关注课堂内的外在驱动力

1.课堂规模与硬件设施

课堂规模主要指授课班级人数规模,在大部分地方本科高校中,由于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办学成本等压力的存在,班级人数在40 人以上的已是普遍现象,有些班级人数甚至达到50 人以上。超人数规模的班级会造成在专业课讲授时的困难,教师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听课状况,师生互动等教学活动也较难有效开展,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这样的条件下多表现为以听为主要途径的被动知识接受。另外,硬件设施的充足程度及先进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施、教学效率和效果。

2.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来自教师教学的因素显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方法,常规的满堂灌式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获得率通常较低,这种方法也被称为CDR 方法(conventional—direct—recitation,传统—指导—背诵),教师自身储备知识的输出过程就占用了75%甚至更多的课堂时间,学生接受和消化效果极其有限。与之相对应的PDC(progressive—discovery—constructivist,进步—发现—建构主义),则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及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会随着老师布置的任务和教学安排而发生变化,更多地向着主动学习的方式转变。

(二)第Ⅱ象限:关注课堂外的外在驱动力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指外部大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行业结构、就业状况和价值观等,这些因素虽然看似十分宏观,但往往能从广泛的途径和角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认知,进而影响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心态和学习动力。

2.学校优势与影响力

学校优势包括学校层次、办学软硬件实力和区域影响力等诸多因素,学习优势和影响力越明显,越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教学、实习与就业资源,带来更多的机遇。同时也有更多可能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提升学习动力,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目标与态度。

(三)第Ⅲ象限:关注课堂外的内在驱动力

1.实习(见习)效率

实习(见习)过程既包括大四期间统一的实习安排,同时也包括非毕业年级的见习和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习。这一系列安排是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校正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步骤,其价值在于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应用并非生搬硬套,更要求学生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得以锻炼的契机。

2.课外自学的效率

课外自学包括翻转课堂、课外作业和自习等多个环节。大学生课外时间相对较充裕,对课外时间利用效率的高低对学习成效好坏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教师采用PDC 教学法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在课外有更多主动的学习投入,例如调研、查阅资料和内容制作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这对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的锻炼极大。

(四)第Ⅳ象限:关注课堂内的内在驱动力

1.学生课堂学习方法

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与基础教育阶段有着显著不同,由于课前、课后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及课程教学的属性的原因,大学生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及元认知能力。课堂学习中听课的效率和对重点的把握也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方法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尤为巨大,学习方法正确与否可以对应到学习力全部6 要素。

2.学生课堂投入程度

课堂学习投入主要包括课堂参与程度、思维专注度及课堂收获等。学生课堂学习投入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知识传授与交流环节中最主要、最直接的要求,学生必须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全身心融入课堂学习过程才能学有所获。然而,由于学习者自身因素,课堂学习投入程度存在不稳定性,再加上绝大部分线下课堂形式是具有不可重复性的,学生需要克服和减少这种自身变量,才能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并取得收获。

前文表1 所示,影响学习力的5 个动态因素会随着学年的不同而改变,进而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成效也会随着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有必要理清其变化路径,找出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

调查问卷中,按不同年级分,收到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大一151 份、大二152 份、大三149 份和大四116份。为了具体研究动态因素与时间变化的相关性,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通过SPSSAU 在线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对于5 个因素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即影响学习力的5 个因素确实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具体来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实习(见习)效率对学习力影响的重要性随着年级的增长而越发明显;
课外自学的效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长而提升,大二阶段指标的下降尤为明显;
学生课堂学习方法和学生课堂投入程度同样随着时间推移呈现整体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后3 者所显现出的结果与常规认知出入较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力提升路径仍然存在可以改善的空间。

动态因素的改变影响着学生学习力在4 年不同阶段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对于动态因素的调整和改善,可根据学生处在不同学年的状态来进行。调整的目的在于要提升学生对这些因素影响学习力事实的认同,从而愿意在这些方面努力做出改善。另外,这些动态因素的改变在不同年级中的难易程度和改变力度也有所差异,需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此,本文将这些因素在具体每一学年做出改变的情况分为3 类,从难到易分别为不易改变(H)、适度改变(M)、容易改变(E),具体分析如下。

大学一年级(G1)(学习力探索阶段)。除考虑1.1、2.1 和2.2 不变因素外,由于第一学年不存在实习任务,所以可以认为因素3.1 也是不变因素。而1.2、3.2 和4.1属于通过努力可以适度改变和提升的因素,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尚处于大学第一学年,学生自身需要时间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包括课堂学习方式和课外学习方式,教师同样需要时间了解和熟悉新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调整。

大学二年级(G2)(学习力培养阶段)。和一年级相比,有些专业已经开始了专业见习,学生可以利用见习期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和行业发展动态。实习效率高低与学生的投入程度与态度、实习的安排成正比,所以因素3.1 在此可适度改变。

大学三年级(G3)(学习力养成阶段)。因素1.2、4.1在这一阶段应进一步提升,且比之前更容易实现。原因是经过了2~3 年的大学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适时做出教学方法(因素1.2)的调整,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已经不是难事;
另外,学生到了大学三年级,也对大学学习方式有了全面的了解,也知道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学习目标也应该更为清晰,所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因素4.1)在这一年应该有明显地改善和提升。

大学四年级(G4)(学习力提升阶段)。这是大学里最后一学年,学生有了较长的实习期,实习过程也是对大学课堂学习成果的实践检验,较之之前的见习阶段,学生对实习期工作的胜任力应该更强,为了更好地过渡就业,学生应充分投入实习工作,努力提升实习效率;
另外,对于计划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课堂外的努力在这一年体现得更为明显,为了明确的目标,学生会有更强的主动性投入课堂外的学习中。因此,因素3.1、3.2 在这一阶段得到进一步提升应更容易实现。

另外,因素4.2 是学生课堂投入程度,这一因素的高低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毅力等都有关联,是一个受综合影响程度高的因素,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身容易改善的因素,其改善难易度与学生所处哪一年级关联不大。

上述分析可以用表4 呈现,依据时间节点做出的学习力影响因素改变的分析,教学管理部门也可依次采取相应的具体对策。

表4 随年级变化各因素改善难易度的变化表

综上所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8 个方面,其中包括动态因素5 项和固态因素3 项,动态因素会随着年级的不同而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不同年级段改善这些动态因素的难易程度也有所差异。

(一)大学生学习力提升任重道远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很多指标的表现上如课堂学习方法、课堂投入程度等方面,学生所展示出来的水平和程度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向好,反而呈现总体向下的趋势。说明当学生充满憧憬来到大学校园,随后所经历的学习过程并未给予他们足够的学习力提升的动力,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不清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

(二)学习环境和教师因素是提升大学生学习力的关键

大学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从软硬件2 方面进行改善。硬件方面:前文所提到的3 个固态因素,所谓固态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从长期来看,这3 个因素实际上也是动态存在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往往办学实力相对较弱,办学资金压力较大,学校应该广开渠道,逐步改善硬件条件,特别是教学条件,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首先从形式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高校更应该找准市场定位,逐步树立自己的形象标杆,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同与关注,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软件方面:问卷中也显示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与学习力较高的相关性,本文所提及的5 个动态因素也正是学习动力和毅力的具体表现。教师在提升动态因素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与学习力的相关性不论是单从问卷结果,还是经过统计分析之后的结果来看,都与学生学习力关联较大,而且其关联性随着年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教师的业务水平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且学生对这一影响非常赞同。另外,正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影响,决定了学生课堂学习方法与投入程度,同时也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任务内容和表现。教师除了教授课程内容以外,还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引导教育,使学生形成高远的学习志向,正确认识并尊重本专业,认同本专业的发展,形成较强的学习毅力与动力。

(三)实习、见习效率需提升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实习、见习重要性的认识度基本也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可见,实践过程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作用是较大的。实习和见习是学生在大学阶段仅有的能与社会实际直接对接的机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契机。学生只有经过了实践过程,才能从主观上真实体验行业境况、扩大视野和纠正社会观,将社会认同和自我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及时作出学习上的调整,养成较为清晰的职业化人格,正确面对挫折和失意,学习动力往往也是通过实践过程才能得到本质上的激发。所以,实习、见习绝不能是走过场,必须建立完整的执行方案和考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其效率,确保任务的落实和激励效果的达成。

猜你喜欢 动态课外因素 小满课外班中学生博览(2021年12期)2021-07-15我的“课外老师”阅读(低年级)(2021年2期)2021-04-08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魅力中国(2017年16期)2017-07-31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智富时代(2017年4期)2017-04-27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中国经贸聚焦(2014年7期)2014-08-14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中国经贸聚焦(2014年6期)2014-08-14取经之路故事作文·高年级(2009年1期)2009-01-06雕塑动态雕塑(2000年2期)2000-06-22

推荐访问:多维 样本 本科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