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3:23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生招生质量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某高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14 11:45:10 浏览数:

●刘 佳 李鹏杰 范 林

自1949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走过了探索与发展的70年,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快速发展的过程,分别经历了初始探索期(1949—1977年)、恢复发展期(1978—1988年)、稳步发展期(1989—1998年)、快速发展期(1999—2009年)和内涵发展期(2010—至今)。自2017年起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从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到2021年达到377万人,5年间报考人数翻了近一番,研究生招生规模急剧扩张。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边陲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经济、就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报考黑龙江本省高校的考生人数增长却相对缓慢。尤其一些省属高校和冷门专业一志愿上线人数较少,主要靠校外调剂完成专业计划。招生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黑龙江省某“211工程”高校为例,通过对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2017—2019年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结构和生源质量分析研究,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招生院校优化各学科招生规模分配和生源结构、确保充足的生源数量、稳步提升招生质量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一)招生规模与结构现状分析

2017—2019年我校招生计划数分别为1920、1860和2060人,实际录取人数分别为1593、1738和1906人,计划完成率分别为83.0%、93.4%和92.5。其中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规模较往年增长较快,增长了168人,增长比例为9.7%。学术型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录取比例为0.93∶1。全校录取硕士研究生中,“211工程”以上高校生源比例占33.8%,比2018年下降了3.1%。从2017—2019年全校研究生报考录取人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全国报考我校人数逐年攀升。

(二)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分析

1.一志愿生源报名情况分析。自2017年开始全国报考我校人数呈现显著增长。2019年全国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3563人,比2018年增长了834人,涨幅为30.6%。由于受就业压力陡增、在职人员积极提升学历、“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入全国统考等因素影响,一志愿报考我校人数呈现激增趋势。

表1 2017—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及录取情况统计表

2018年我校报录比为1.64,相比2017年的1.72略有降低,但2019年该值上升至1.95,上升幅度较大。2019年全国平均水平为4.03,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211工程”高校甚至达到6以上,相比这些高校还有较大差距。报录比是反映学校生源质量的重要指标,集中体现学校是否具有生源质量优先选择权。报录比较高时,提供给学校选择的生源较多,复试阶段学院有更充足选择空间择优录取,更好地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图1 2017—2019年学校一志愿生源报名人数

图2 2017—2019年学校一志愿生源报录比

2.录取研究生生源院校类型情况分析。我校2017—2019年录取新生中,非“211工程”高校学生比例均超过50%。我校对非“211工程”高校生源有一定吸引力,已录取新生中“211工程”生源多为本校生源,外校“211工程”院校生源较集中在东北农业大学。“985工程”高校生源来源有限,其半数以上为调剂录取,其中2017—2019年调剂人数分别为13、11和18人。2017—2019年全校录取总数中本校生源所占比例分别为30.9%,27.3%和25.9%,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生源质量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生源结构有待优化,生源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如何吸引更多“211工程”及以上高校和本校生源推免、报考、调剂本校是我校招生生源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

表2 2017—2019年学校录取硕士研究生生源院校类型

3.录取研究生生源地情况分析。2018—2019年我校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以本省生源为主,外省生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辽宁等地域临近省份和山东、河南等人口大省,经济发达省份生源占比较少。由于我校地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理位置与沿海省份高校相比不具有优势,尤其是气候、饮食等因素使得一些南方考生不适应,因此影响了报考我校的总体人数。如何扩大地域范围、改变生源结构,吸引更多的经济发达省份“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的本科毕业生报考成为提高我校生源质量的关键。

(一)地域影响因素较大

因我校地处边疆且经济欠发达,面临的招生形势更加严峻。其它地区的“双一流”高水平大学考生大多不会选择报考我校。一志愿报录比相比东南部省份高水平大学有较大差距。与和我校处于同等层次的发达省份“211工程”高校相比,也仍有一定差距。高质量生源主要依赖调剂。有些考生甚至为了留在经济发达省份不惜降低调剂学校的档次,选择一些非“211工程”高校。地域因素的影响使得我校生源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二)生源规模结构不合理

从研究生生源质量现状分析发现,我校考生来源单一,生源结构梯度不明显,欠缺学科特色,调剂比例偏高。所有学院均需要靠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成为一个常见现象,甚至一些文科、理科、非应用型专业,经过多轮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为了保证一定的研究生招生规模,生源选拔机制不够成熟,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研究生生源质量明显有所下滑。通过对研究生生源院校类型的统计也可以看出,我校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录取研究生主体为非“211工程”院校。录取的“211工程”院校生源中本校生源占主要部分,“985工程”高校所占比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三)高质量生源流失严重

由于国家全面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高水平大学正在逐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部分高校硕士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招生数。高质量生源向高水平大学流动的趋势愈发明显。我校推免生严重流失,本校生源录取比例下降明显。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部分高水平大学中,推免生的比例已经超过本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寻求提升生源质量的举措和途径,生源质量下滑将愈加明显。这将给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带来一系列后续影响。

(一)优化配置人才培养结构

科学发展和动态调配已经成为研究生招生规模调整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存量安排和增量调整,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招生计划上向学校特色优势学科、重大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倾斜,以高水平学术研究支撑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根据新增院系、学科适当增加申报计划,优化研究生计划配置,稳定学术学位规模,完善专业学位结构。优化各学科招生规模分配,实现各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细化招生指标下达,增量招生计划优先配置给优势学科、基础学科、前沿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平台以及高水平师资。充分调动学科活力,激发学科发展潜能。

(二)拓展扩宽招生宣传渠道

积极吸引优秀生源,举办“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基层学院、学科、系、实验室、研究团队和课题组等针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招生宣讲,开展“导师与学生面对面”活动,让大三的本科生有机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让教师有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方向,加强师生沟通,用感情留人,用科研留人。

为提升学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组织各学院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咨询会。各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到位,充分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以“双一流学科”为基点,以点带面,明确主体,拓宽渠道,实现招生宣传多元化、信息化和常态化。全方位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三)建立健全改革招生机制

优化研究生招生培养结构,适应国家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在一些专业研究生规模偏小,供小于求的情况下,通过存量调整、增量牵引,合理配置研究生资源。积极扩大学术型招生规模,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同时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规模发展不能以质量下降为代价,质量提升不以数量的减少为手段,适应生源提质要求,改革招生选拔运行模式。

同时,加大研究生招生投入,在奖助体系设置基础上提出优化、完善方案,学校拿出增量资金,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奖助水平,给予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待遇。加大新生奖学金投入力度,扩大奖学金覆盖面并分设获奖等级,增设推免研究生奖学金,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提升生源质量。尽可能发现考生的科研潜质,让真正有科研兴趣、具备科研潜质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他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学习、深造。

(四)推进长学制招生培养机制

持续推进实行长学制招生培养机制。实行“本研一体化”、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等长学制招生培养模式,打通本硕博课程体系,实施培养环节一体化设计,将其打造成学校高层次人才“贯通式”培养的示范区。长学制招生培养既解决了我校优秀本科生外流的现实问题,又保持了我校各学科各专业方向研究的连续性和持久性,实现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式整体结构的根本性改变。

长学制招生培养不仅可以留住优秀的本校生源,同时还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大学优质生源报考我校,为我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型人才和具有职业素养及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生源质量是培养质量的前提,创新招生培养改革机制,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可实现招生与培养的互相促进、相互融合、同向发展。

研究生招生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今后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招生质量可以更好地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服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提高生源质量,注重分类培养,强化质量监控,成就一流人才,为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努力形成招生规模与质量共荣、学生与导师相长、科研与教学协同、管理与学术并进的“双一流高校”。

猜你喜欢 调剂生源硕士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22年5期)2022-05-22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文教资料(2022年1期)2022-04-08要不要服从调剂?求学·文科版(2021年5期)2021-05-27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9期)2019-09-10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科教新报(2019年12期)2019-09-10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4期)2018-05-14唐维泽、段立作品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6期)2016-08-13跨省生源调控新民周刊(2016年20期)2016-05-25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留学生(2015年3期)2015-04-13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思考和建议考试周刊(2009年34期)2009-06-18

推荐访问:黑龙江省 为例 研究生招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