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4日 17:27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论韩愈对骈文的态度

发布时间:2023-03-16 12:25:07 浏览数:

黄雪梅

不少学者认为,古文与骈文是对立的。章太炎认为,韩愈之所以提倡古文,是因为“自知虽规陆机,摹傅亮,终已不能得其什一,故便旋以趋彼耳”。曾国藩说:“溯古文所以立名之始,乃由屏弃六朝骈俪之文,而返之于三代两汉。”他认为,古文与骈文是对立关系。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中这样评价唐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就形式来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清代刘开这样评价:“夫退之起八代之衰,非尽扫八代而去之也,但取其精而汰其粗,化其腐而出其奇。其实八代之美,退之未尝不备有也。”刘熙载指出:“韩文起八代之衰,实集八代之成。盖惟善用古者能变古,以无所不包故能无所不扫也。”韩愈不反对骈文,反对当时骈文内容空洞、词藻华丽的浮靡文风。

先秦两汉对于唐代来说是“古代”,所以称之为“古文”。骈文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文讲究对偶、用典,这就限制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魏晋以后,文学逐渐弱化了儒家的政治教化作用,开始寻找文学自身的独立价值,重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永明体”严格按照“四声八病”进行创作,讲究声韵格律。建安时期的文章讲究“词采华茂”。而六朝以后的骈文过度追求文章的形式,忽视了文章的内容,片面堆砌辞藻,刻意追求音韵,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使骈文丧失活力。这种文体形式僵化、内容贫瘠、文风萎靡,正是韩愈所反对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批评骈文:“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浮靡的文风会阻碍内容的表达。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这样评价魏晋以来的文章:“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从文章的声音轻清而浮荡、音节繁密而急切、辞藻华丽而感伤、意志松弛而放纵、语言杂乱而没有规则这五个方面,批评魏晋以来的骈文表达不出心声,比不上古文的深邃隽永。在《答李翊书》一文中韩愈系统地阐述了创作文章的要求,首先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其次要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他认为先秦两汉的文章包含儒家圣贤的思想,而魏晋的文章往往使人误入歧途。韩愈“务去陈言”的提出是为了扭转魏晋以来文章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的局面。所谓“陈言”,不仅指文章中的陈词,而且指文章的框架结构、写作手法、内容等方面。清代叶燮的《原诗》对此给予肯定的评价:“愈尝自谓‘陈言之务去’,想其时‘陈言’之为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使天下人之心思智慧,日腐烂埋没于陈言中,排之者比于救焚拯溺,可不力乎!而俗儒且栩栩然俎豆愈所斥之陈言,以为秘异而相授受,可不哀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骈文存在的弊端就是堆砌陈言,韩愈意在求新、求变。若文章只是一味地模仿,必然依旧流于世俗。

在《进学解》中,韩愈用“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总结了先秦两汉经典作品的特点,“上规姚姒,浑浑无涯;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韩愈总是能用简要的词语概括作品的精华,可见对这些典籍了然于胸。韩愈所效法的古文止于西汉,是因为东汉以后,尤其是魏晋以后文章骈偶成分逐渐增多,与他所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主张不合。除了列举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庄子》《史记》以及《楚辞》和司马相如、扬雄的赋、杂文等,说明韩愈涉猎之广,并不只取一家之长,其所列举的这些作品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

南北朝以来,重视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骈文佳作有很多。韩愈这样评价王勃的《滕王阁序》:“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整篇文章都在抒发心之向往的赞美之情。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也是用骈文撰写的,其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还要求内容的深度,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韩愈现存近400篇散文来看,其中有10余篇骈文。与同时代的古文家相比,他创作的骈文数量也不算少。《送李愿归盘谷序》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评价:“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辙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从写作艺术来看,这是一篇骈散、歌赋、韵文结合的序言,先写盘谷景美以及得名缘由,接着对比穷奢极侈的达官贵人、追逐名利的小人和山中隐士的处世之道,表达对隐士的赞美,讽刺黑暗的官场、志得意满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最后以歌结尾,称赞盘古之美,表达对隐逸的向往之情,融铺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钱基博评论说:“《进学解》虽行愤慨,亦道功力;
圆亮出以俩体,骨力仍是散文,浓郁而不伤缛雕,沉浸而能为流转,参汉赋之句法,而运以当日之唐格。”《进学解》骈散结合,极具语言形式之美。首先,运用铺陈的表现手法吸收了赋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没有过度堆砌。其次,运用排偶句韵散结合,整齐和谐。再次,语言方面力求创新,创造了许多成语。最后,注重音律和谐,灵活运用押韵。如“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前几句“张”“良”“庸”“光”“扬”押韵,后几句“精”“明”押韵。整篇文章注重押韵,韵脚多次转换,读起来铿锵有力,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文章以问答的形式抒发失意之情,这种文体最早源于西汉东方朔的《答客难》,之后扬雄仿作《解嘲》,韩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文体,借鉴了辞赋、骈文的优点。

韩愈反对“文道”分离,不反对文章追求形式美,写出了诸如《进学解》《送李愿归盘古序》等兼有辞赋、骈体、散文之美的文章。韩愈在《题哀辞后》中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韩愈明确地指出作文的目的在于“道”,“文以明道”的古文主张,强调文学要有深厚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这的确有进步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如若只强调文章的政治功能,那将会走向重道轻文的极端,其古文也未能完全摆脱骈文的影响。韩愈25岁参加省试考试时,作《省试颜子不贰过论》一文。这是一篇骈文成分很浓的古文,“不贰者,盖能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这一句虚词除外,句式很整齐;
“饮一瓢以求其志,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知高坚之可尚,忘钻仰之为劳,任重道远,竟莫之致”,对仗工整,四六句式交错。这是一篇应试答卷,表达了他对《论语》的见解。韩愈为了考中科举,其文章当然不能脱离时俗,否则就无法中举。

韩愈提倡古文,又创作骈散结合的文章,这也与唐代的时代背景、政策、文化心理等有关。韩愈之所以对骈文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是因为骈文从一开始就处于主体地位,其无可替代性和广泛应用性使之无法脱离文人的生活。从先秦散文到汉赋,散文逐渐吸取辞赋的表现手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越来越注重形式,讲究骈四俪六、“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讲究押韵、对偶、用典等。萧统《文选》辞藻华美,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必然与前代文学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所以它一向被文人视为必读的一部书。南朝后期,骈文受到宫体诗的影响,走上了只追求形式的道路,堆砌大量的典故,导致内容晦涩难懂。初唐时期,陈子昂要求复古革新,主张文道合一,也并未反对骈文。中唐韩愈提倡古文,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扩大了散文的体裁范围,逐步将散文的句法与骈文相结合,强调文章之“道”,但是他并未撼动骈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骈文一直用于公文、书信等,可见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不管是从审美角度还是从接受角度来看,骈文形式美、文风华丽的确优于古文。佛教发展到唐朝,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当时信奉佛教的人有很多,寺院的面积扩大,僧尼增多,大量钱财流入寺院,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不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韩愈所提出“尊儒反佛”,统治者并未采纳。除此之外,韩愈倡导的“文以明道”的“道”即孔孟之道,力图挽救已经没落的政治秩序和思想,这肯定是收效甚微的。如果过分强调先秦散文的价值,以己之力创造新词,不沿袭前人的词句,那么所作的文章必然文采不佳,价值不高,万一没有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韩愈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尤其对欧阳修等人。欧阳修少时家贫,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与韩愈结缘,“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在《记旧本韩文后》中又说:“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
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虽然当时韩文已不再盛行,但他仍旧刻苦钻研。刘熙载曾提出欧阳修师出于韩愈的观点。韩愈的两大文风“奇”和“平”,欧阳修继承的是“平”的文风。将《送李愿归盘古序》和《醉翁亭记》相比,前者借李愿之口表达对隐居的向往之情,“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后者以贯穿全篇的“乐”字表达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都受骈文影响,骈散结合,浑然天成,“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无论在句式还是修辞都有相似之处。欧阳修在学习韩愈的同时,也形成了平易自然的文学风格。

文章的优劣与形式没有必然关系,骈俪总给人浮靡之感,但并不是所有的骈文都不优秀。韩愈否定六朝以来片面追求形式、内容不够深厚的骈文,肯定骈文的形式美。不论什么事情,一旦过度追求,就会出现问题。文学在内容上要具有审美价值,在形式上也要有美的追求。韩愈在提倡古文的同时,吸收了骈文的许多优点,使自己的散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取得了较大成就,对欧阳修等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猜你喜欢 文风韩愈古文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作文大王·低年级(2022年5期)2022-05-23称象阅读(低年级)(2019年11期)2019-12-27嫦娥奔月阅读(低年级)(2019年9期)2019-11-15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百家讲坛(2019年20期)2019-04-30不良文风要害在“假”公务员文萃(2018年9期)2018-11-05关于通过改进文风促进作风转变的探究青年时代(2018年24期)2018-10-13刘奇葆:改文风永远在路上红旗文稿(2017年6期)2017-05-03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红旗文稿(2013年2期)2013-01-29

推荐访问:骈文 韩愈 态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