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23:22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无创通气联合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17 12:25:09 浏览数:

王 平,刘渝鹏

(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绵阳 621000)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肺部通气障碍,主要表现为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综合征, 由于患者不能实现内部气体有效交换,病危时甚至会诱发或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因此, 如果干预不及时,会造成患者机体功能遭到破坏,增加死亡率[2]。目前,患者不得不依赖机械通气进行常规干预,但患者耐受性低,容易并发多种并发症[3]。有研究报道,在患者入院时,通过对其状态的详细评估,及时采取早期肺康复运动,有助于帮助患者有效呼吸,以及改善其生活质量[4]。基于此,为了探究应用无创通气联合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的影响,本研究选择60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
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为(54.69±6.2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
年龄40~77岁,平均年龄为(54.46±6.9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在了解本研究内容后,均愿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
①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5]并经临床确诊;
②发病时间小于1周。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肌梗死、肺出血、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②因沟通、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机械通气与药物等常规治疗,机械通气:医护人员通过患者口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青岛麦达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PB840),然后调整通气模式,以常用辅助/控制模式,设置频率为12~20次/min,潮气量6~10 mL/kg,若患者可自主呼吸,可撤机观察2 h~1 d。药物:针对实际情况酌量每次0.25~1 mg肾上腺素[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817,规格:1 mL∶1 mg(按C9H13NO3计)]肌肉注射、喘定片(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94,规格:0.2 g×50片)每次口服0.1~0.2 g,3次/d。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误吸,做好患者的体位、口腔清洁等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无创通气联合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

第一阶段。适用指标:患者氧合指数为100~199 mmHg(1 mmHg=0.133 kPa),当予以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时,其内循环基本上可以维持在稳定状态,且患者上肢肌力为2级及以上。①调整通气模式(无创呼吸机,沈阳新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DPAP 20 Plus S /T),控制为低潮气量,范围为 4~5 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控制在15~20 cmH2O(1 cmH2O=0.098 kPa)范围内,进行30 s~2 min的肺复张,每天进行大约 6次;
②做好患者的排痰干预,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③该阶段主要以康复人员的肢体、肌肉按摩为主,3 min/次,4次/d,必要时予以神经肌肉电刺激,每天1次即可;
④做好患者的体位交换干预,即 4次/d定期交换为俯卧位或床头抬高30 °角半坐卧位,预防压疮,每天体位一开始维持3~6 h,后续逐渐增加至8~12 h;
⑤机械通气及肺康复干预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低氧血症改善效果不理想,立即停止肺康复活动,然后重新调整通气参数。

第二阶段。适用指标:患者氧合指数为200 mm Hg 及以上,当予以患者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控制时,其内循环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且患者上肢肌力为2级以上。①继续进行肺复张,控制潮气量范围为6~8 mL/kg,PEEP控制在10~15 cmH2O,并进行3~5 min的肺复张。②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协助患者进行缩唇及腹式呼吸,6 min/次,4次/d。③运动训练,4次/d,持续时间从30 s开始逐渐延长,包括患者在床上四肢抬起、伸展等。每天1次戴机坐立床边,从3 min开始慢慢延长坐立时间。④体位调整,患者保持坐位时,将床头逐渐抬高至60 °~90 °,每次保持30~60 min,6次/d。

第三阶段。适用指标:患者氧合指数为200 mmHg及以上,患者基本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控制,内循环即可维持在稳定状态,且患者上肢肌力为3级及以上。①采用PSV通气模式,每天间歇脱机1~2 h,且持续延长患者的脱机时间;
②做好患者气道护理;
③在第二阶段基础上,脱机期间指导患者根据其耐受能力,进行深呼吸、吹气球等训练,每次大约20 min,4次/d;
④指导患者每天坐在床边,或戴机下床进行运动锻炼,从每次坚持2 min的站立开始,逐渐增加患者的步行时间;
⑤阻力训练:患者在椅子上坐直,昂首向前,将脚踝放置于面前凳子上,随后握住椅子的边缘或把手,慢慢伸展膝关节,一边拉伸一边呼气,吸气后回到原来的位置,每次15~20 min,每天运动1次;
⑥耐力训练:主要包括腿部屈伸、腿蹬、上举、臂弯举等,3~5组/次。

在加强早期肺康复的过程中,需每天评估患者的状况,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此期间,当患者有明显的不适感,或者生命体征值变动20%以上,需要立即停止训练,然后再次评估以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同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鼓励和肯定的话语进行心理安慰,进行呼吸衰竭知识的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①将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进行比较,应用血气分析仪(美国Nova生物医学公司,型号:Prime CCS Comp WIScanner)进行测量。氧合指数正常值为400~500 mmHg。其为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所得值,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进行测量。②将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比较,应用肺功能检查仪(CareFusion Germany,型号:MasterScreen)进行测量,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③将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测试(6MWT)和呼吸困难指数(mMRC)进行比较,其中6MWT主要是让患者在6 min的计时内,完成最大限度的徒步距离;
mMRC[6]为0~4级的评分标准,分值越高者,提示其呼吸困难程度越明显。④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对照,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下肢静脉栓塞、谵妄、压疮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均增加,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比较(mmHg,±s )

表1 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比较(mmHg,±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 d 后观察组 30 90.36±5.26 258.63±21.46*对照组 30 90.62±5.06 235.78±19.63*t值 -0.195 -4.303 P值 0.846 <0.001

2.2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预计值、FVC及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肺功能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s )

表2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
FVC:用力肺活量。

组别 例数 FEV1%预计值 FVC(%)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2.06±6.23 64.45±6.38* 60.36±5.28 77.36±7.55* 55.23±6.53 67.28±7.30*对照组 30 52.43±6.63 58.58±7.54* 60.45±5.48 72.56±7.97* 55.13±6.43 58.30±7.42*t值 -0.223 3.255 -0.065 -2.395 0.060 4.725 P值 0.825 0.002 0.949 0.020 0.953 <0.001

2.3 两组患者的6MWT和mMRC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T和mMR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6MWT均上升,mMRC均下降,且观察组的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6MWT和mMRC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的6MWT和mMRC比较(±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6MWT:6 min步行测试;
mMRC:呼吸困难指数。

6MWT(m) mMRC(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0 158.32±36.20 295.42±30.13*3.22±0.39 1.13±0.95*对照组30 162.69±38.62 202.56±30.86*3.25±0.84 1.98±0.57*t值 -0.452 11.793 -0.177 -4.202 P值 0.653 <0.001 0.860 <0.001组别例数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16.6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例(%)]

呼吸衰竭不是一种临床疾病,但也可由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炎和哮喘等。对严重的呼吸衰竭患者而言,机械通气是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需要患者长期机体制动,易导致患者机体内能量合成及代谢失衡,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影响预后[7]。

有研究指出,为患者提供多阶段、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计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8]。无创通气往往处于辅助地位,但在临床实践中,无创通气治疗被发现在呼吸衰竭的康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因此,本研究采用无创正压通气作为肺康复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前者氧合指数、肺功能均高于后者(P<0.05);
分析原因为,由于呼吸衰竭患者入院后,其人体的肺循环代偿能力较强,本研究将肺康复锻炼提前至患者入院当天,并对于运动耐力较差的患者,对其进行动态化呼吸肌功能训练,可有效降低患者对呼吸机的依赖,还可以增加其呼吸肌膈容量,改善临床肺功能指标。

除了肢体按摩、呼吸训练、营养支持之外,本研究还向患者提供了与其病情相匹配的体位改变治疗,并及时纾解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改善患者对呼吸衰竭的认知,并提高其肺康复锻炼程度,便于缩短康复时间。因此,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MWT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此外,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提供与患者状况相匹配的肺康复方法,可最大程度地保障安全性,预防长期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呼吸衰竭患者而言,应用无创通气联合进阶式早期肺康复锻炼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与肺功能,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通气呼吸衰竭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2期)2022-08-11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健康护理(2022年3期)2022-05-2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0期)2022-05-10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2期)2022-04-15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5期)2022-04-11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医学前沿(2021年18期)2021-04-14

推荐访问:进阶 通气 衰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