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06:2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19 08:45:07 浏览数:

谢庆平

(甘肃省临夏市逸夫第一小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数学的教学对于孩子来说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能力的考验。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所接触都是一些具体的知识,如:家长手把手的教孩子怎么走路、穿衣服,学习说话时家长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发音,让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辨物时家长会提供实物作为参考。而数学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习方式,更加强调学生自己思考领会抽象的知识点,这便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可以优化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是学生积累数学基础的阶段,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而数学中包含着大量抽象的知识点,学生也正处于刚刚接触抽象知识的阶段,仅仅依靠教师单纯的讲解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印象,对于知识点难以理解透彻,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教学目的更主要的时启发学生如何思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事物,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数学规律和本质的思考,提升学习的效率,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其次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阶段,也是其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盲目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极易养成依赖心理和惯性思维,在遇到问题时不会主动思考去解决问题,而是盲目的寻求帮助,照搬他人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方法,更要传授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发现、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并将这种思考方式应用到生活之中,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尝试去寻求解决思路,养成善于思考、敢于质疑、自主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最后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方式、个人品德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高。

2.1 教育过程中未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我国的教育模式自古以来便是以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大多数时候不敢质疑反驳老师所讲的内容。长久以来的教育传统导致人们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思维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在讲台上告诉学生“1+1=2,2*2=4”,学生上课时只需要认真听讲,所学的内容不需要经过自身的思考,直接蒋老师所说的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聆听者”的角色。同时这样“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将结果和解题过程教给学生。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独立思考环节,在当前以应试成绩作为考核和选拔人才标准的前提下,是最容易取得教学效果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将自己放置于主体地位,将学生放置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学方案的制定上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缺失了锻炼独立思考的环境。教师在灌输知识后,往往会采取大量重复练习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虽然成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满足文化知识学习的需要,但是很容易导致“惯性思维”的出现,学生习惯性的将相似问题进行归类,在归类的前提下形成固定的解题模式,再碰到类似的题目时不需要进行思考,直接照搬公式,按照公式化的解题步骤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很容易养成依赖的心理,因为无需思考,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只会去寻找过去解题的经验,而不会主动去探求出一条新的解题思路。

2.2 教师忽视了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人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方面有着无限潜力,兴趣会激励着他们去积极思考、探索。而当前小学生对于数学大多不感兴趣,出现“偏科”的情况,主要原因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重学生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小学生很容易对于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样如果他们发现这个事物不仅不如想象中有趣,甚至会为自己带来惩罚,他们便会下意识的回避、疏远。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常用的是惩罚手段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例如抄写错题,个别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看到重复几遍的题目孩子依然做错时,语气会不自觉地严厉起来,导致学生对于数学产生一种抗拒感,会不自觉地逃避数学,更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了。

同时,缺少鼓励和沉重的课后作业也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兴趣。小学生仍处于孩童阶段,他们探求新事物最大的动力来自于自身的兴趣。以往的教学模式之中根据老师总结出的解题步骤,将题目中变换的数值进行代替,机械式的重复得到正确答案,在考试中卷面成绩取得高分,是获得老师表扬的唯一方式。对于自主探索发现新的解题思路的学生,能得到的最高奖励和荣誉仅仅是教师口头上的一句表扬。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独立思考,主动创新的兴趣,缺乏了兴趣的推动,其独立思考能力便难以培养。大量重复题型的课后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再重复的过程中思维逐渐僵化,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枯燥,对知识点产生厌烦的情绪,便失去了思考了解的兴趣。

2.3 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且缺乏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仍不强,思维能力更是尚未发育完全。缺乏一种将抽象化概念具体化的能力,因此抽象的概念对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接受的,而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以抽象思维为主,其中充斥着大量的抽象概念,往往将复杂的运算过程直接抽象为一句简单的公式。其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前其思维能力的限制。同时教师扮演的是一个“灌输者”的角色,过于担忧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大量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后,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再通过大量同类型题目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得课程学习呈现“一对多”的情况,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面对一个问题若是让学生自由思考,探讨自己的思路,很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总结出统一的方法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无法得知自己思路的正确与否,在教师的权威性影响之下,便自然的认为与教师说的不一样的都是错的,盲目的坚信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面对庞大的学生数量和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难以抽出时间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思路,这也导致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缺乏专业性的引导。

3.1 针对教材内容设置情境化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方式是现代各阶段性教学应用较为广泛,同时教学效果教学显著的方式。这主要是由于此方式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不仅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景的设立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情境的设立是为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偏离教学主题就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情景的开展过程中,要转变以往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情境中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最后学生因为年纪因素,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情景设立过程中要着重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让每个学生从活动开始到结束都参与其中,保持学习的专注度。

例如小学数学中100以内的加减法课程,可以设置商场购物的情景,让学生互相扮演商家和购物者,扮演购物者的学生合理控制购买商品的价格,扮演商家的学生要好好计算出商品的总和,然后计算顾客付了100块钱之后自己需要找零多少。这样一个情景的设置不仅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还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同时为书上一成不变的练习题增添了变化,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3.2 多鼓励学生、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是推动能力培养最好的动力,学生在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过程中更是需要鼓励。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其缺乏判断能力,无法辨别自己行为的对错,于是老师对他行为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继续做下去。以往教学过程中都缺少对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鼓励,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做对了会有奖励,犯错了就会被惩罚”的概念,便导致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孩子为了避免受到责怪和惩罚,完全按照老师的说法去做,对于新思路新想法更是不敢去探索和交流。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关注那些勇于提出新思路的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思路不能简单地进行否定。通过不断地引导,让学生在探索中验证自己思路地正确与否,更深刻地了解到这个思路是否可行,不足与错误之处在哪儿,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的将自己地思路与他人分享,共同探讨,例如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想出别的解题思路,通过“某某同学真棒,这个思路值得表扬,欢迎更多的同学提出自己思路”方式进行鼓励。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更加热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也在课堂范围内营造了一种鼓励思考的环境,这样的一种环境不断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全面发展。

同时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应该是“教导与聆听”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上那门课程,因此数学老师在语言风格上应该采取风趣幽默的方式,在和学生交谈时采用一种温和的语气,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
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即使学生犯错,更是需要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学生在尝试用新方法而做错题目时,不能一味的批评学生题目做错,这样只会导致学生更加不敢尝试,而是要夸赞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鼓励之后和学生共同找出错误所在。将师生关系转变成亦师亦友的朋友关系,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语言的鼓励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3 开展游戏化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身心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够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学生是单独割裂开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交流合作的机会。在此问题下,教师需要采用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才能既达到教学目的,又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首先需要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元素。将学生按照人数划分为学习小组,在课程教育之前准备相关问题让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在课程进行中,以小组为单位,增加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相反,再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将思路呈现在整个课堂之上,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小组成员之间对于课堂知识点不理解的部分可以相互交流,解答困惑,从孩子的角度来进行解答更便于学生接受。例如小学学生一般对动物、动漫、游戏等感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这些元素融入进去,将动漫元素作为课程的开头引导;
动物元素作为知识点的练习载体;
游戏元素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加深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单一枯燥的公式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点具象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既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也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当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够一味的生搬硬套,为了趣味而强行趣味,或是偏离了重点,只顾着游戏而忽视了课程教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教学内容的学习。最后在游戏方式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主要推动者,提高参与度,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

3.4 扩展课外课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知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在生活中运用,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学生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课外主动去思考。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扩展学生的课外课堂,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疑问,并自己去探求答案。例如为什么在超市购物时,明明购物金额是43元,付出一张50的纸币便足够了,家长要付出53元呢?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列出50-43=7,53-43=10的等式,让学生明白避免找零是怎么回事。学会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更是要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对课堂、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思考,是其独立思考能力活跃的表现。引导学生将生活遇到的数学问题与大家一同分享,比如很多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而不是正方形、三角形呢?在问题提出之后不是直接告诉原因,而是问问其他同学:“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吗?”若是学生都不知道,便开始加以引导,让学生先用身边的材料做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或者是他们脑海中车轮可能的形状,然后再将这些形状逐一放在桌面上滚动,然后发现圆形的滚动起来最轻松了。这样一来不仅引导学生主动对身边事物产生疑问,还让他们学会了利用动手实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使他们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当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丰富课堂形式,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知识点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08-31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民族文汇(2022年19期)2022-05-25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大众科学(2022年4期)2022-05-14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9年46期)2019-12-30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意林·全彩Color(2019年11期)2019-12-30谈独立思考求知导刊(2017年26期)2018-01-04知识点自测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2期)2017-03-25“二次根式”复习精讲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6期)2016-08-22科学分析,高效决策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6期)2016-08-22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小学数学 独立思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