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20:10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西夏时期阿拉善高原的畜牧经济

发布时间:2023-03-20 12:20:08 浏览数:

高 仁

阿拉善高原与今天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区域基本重合,北山以北,西起马鬃山,东到贺兰山,北接蒙古,包括今天的内蒙古阿拉善左、右旗,额济纳旗,以及巴彦淖尔盟的一部分,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公元11—13 世纪,一个由党项民族建立,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的多民族政权——西夏,占领并统治着阿拉善高原。这里属于西夏政权的“边中”地区,分别在黑水镇燕军司与白马强镇军司的统治下。①杨蕤:《西夏地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141 页。虽然其面积几乎占西夏全部领土的一半左右,但却是西夏区域经济地理研究中最少涉及的部分,与其广阔的地域极不相称。

阿拉善高原呈荒漠地形,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多流动沙丘。研究者认为其系西夏的畜牧经济区,多产骆驼。②杨蕤:《西夏地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370 页。可是,这里的畜牧生产究竟如何展开?由于材料过于稀缺,研究多难于深入,仅史金波先生《西夏时期的黑水城社会》①史金波:《西夏时期的黑水城社会》,沈卫荣主编:《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418—419 页。对黑河下游黑水城地区的情况略有涉及。

不过,笔者经过仔细梳理史料发现,一方面,传世典籍中诸多的间接史料仍隐含不少珍贵的信息;
另一方面,黑水城出土文献中也多涉及这一内容。笔者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解析,结合阿拉善高原的自然环境,讨论西夏时期其畜牧经济的具体状况。

从诸多文献来看,诚如学者所推测,骆驼为西夏时期阿拉善地区大规模牧养的一种牲畜。

《蒙古秘史》中,西夏将领阿沙敢不曾对蒙古使者云:“如今你们蒙古人以为惯战而欲来战,我们阿拉筛(阿拉善)②原译为“贺兰山”,其实“阿拉筛”应当指阿拉善。营地有撒帐房和骆驼的驮包,就请你们到阿拉筛来与我们交战吧。”③余大钧译:《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460 页。而最终蒙古三伐西夏,迫使其纳女请和之后,“合申(即指西夏)百姓的不儿罕投降,他说:‘我愿做您的右手为您效力’。”并称:“我们唐兀惕百姓愿把席棘草丛中饲养长大的众多骆驼献给您做贡赋”,最终“不儿罕履行诺言,从唐兀惕百姓中征集了许许多多骆驼,尽力驱赶来献给了”蒙古军。④余大钧译:《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467 页。

蒙古军前三次出征西夏的行军路线皆由兀剌海城及黑水城出,所过之境大体皆为阿拉善地区。⑤吴天墀:《西夏史稿》,商务印书馆,2010 年,第420 页。西夏征集的骆驼大体来说,应当是就近在此区域征集而献给蒙古。西夏征集的骆驼“许许多多”,反映出在阿拉善广阔的地域所产出骆驼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史书中还有记载,辽国在重熙十五年(1046),即夏景宗元昊去世的次年,第二次伐夏,并在宋皇祐二年(1050)三月,遣使者至宋称“来告伐夏国还。益自言契丹三路进讨,契丹主出中路,大捷;
北路兵至西凉府,获羊百万,橐驼二十万,牛五百,俘老幼甚众;
惟南路小失利”。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八,仁宗皇祐二年三月己亥,中华书局,2004 年。我们知道,此次辽国伐夏的结果是南路萧惠军损失惨重,中路军未交战,北路军略有小胜,总体来说出师不利。⑦吴天墀:《西夏史稿》,商务印书馆,2010 年,第420 页。辽朝所告言过其实,显然是在掩饰自己的失败。不过其所言北路军的俘获倒颇值得注意。辽此次西征的北路军略有小胜,“使敌鲁古率蕃部诸军由北路趋凉州”,其出兵的地点不详,但在十月“率阻卜诸军至贺兰山,获李元昊妻及其官僚家属”,⑧[元]脱脱:《辽史》卷二〇《兴宗纪三》,中华书局,1974 年。其应当自辽夏北界的东部而出,也即黑山威福军司以北。其虽然在贺兰山“遇夏人三千来战,殪之”,且在行宫掳走了“元昊妻及其官僚家属”,但是此战辽军损失似乎也不少,“夏人扼险以拒,慈氏奴中流矢卒”,①[元]脱脱:《辽史》卷九三《萧惠传》,中华书局,1974 年。并且从后来战争的进程来看,他并没有突破贺兰山—黄河的屏障,也就没有进入兴灵平原。在这种情况下,其如果继续往西凉府进军,就只有向西北继续在阿拉善地区穿行,折向今民勤县再转向西南了。②张多勇:《西夏白马强镇监军司地望考》,《西夏学》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第152 页。使者称“北路兵至西凉府”显然是虚张声势,可能在贺兰山之役后,其又往西凉的方向走了一段,但中路、南路的退兵显然使其进军没有任何意义了。北路军所过皆为阿拉善地区,其俘获自然也皆来源于此地,虽然“获羊百万,橐驼二十万,牛五百”的数字实在夸张得有点过分,但牲畜的种类及比例应当不会有问题。显然,骆驼的确是这里大规模出产的牲畜。

事实上,据动物学家的研究,牧养骆驼有诸多不利之处:其生长周期较长,繁殖率也很低,正常的骆驼需要五年才可成熟,三年才生一胎,需要放牧在外的时间很长;
骆驼脾气很坏,有体臭的毛病,并且智力也远较马低很多。所以,从古至今,只要可以牧养其他牲畜的地区,皆不将其作为主要的畜种。但骆驼亦有着其他牲畜难以企及的特质,如其足蹄特殊,适于行走各种地形,而其又极其耐渴,在夏季,其可三至七日不饮水,而在冬季,若草料含有水分,其甚至可以完全不饮水。并且其有很强的耐力及背负能力,身体强健者,可负重275 公斤,中等者亦可负重140 公斤,其长途驮运时,每日可行35—40 公里,每月约行1150 公里,而短程行进则24 小时内亦可行85 公里。③I.L.Маsоn,“Саmеls”,in lаn L.Маsоn еd.,Evolution of Domesticated Animals,р.107.这些特质使得骆驼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普遍牧养的牲畜。阿拉善高原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沙漠广布,这一自然条件即决定了骆驼成为这一地区最主要的畜产。

不过,辽军的俘获不仅有骆驼,还有不少的羊及数量并不多的牛。羊属于小型牲畜,繁殖力强,乳、皮、毛、肉等的产能也很高,论经济价值,其他牲畜皆不能与之相比,是“内亚”地区畜牧经济的支柱,数量一般远超其他大型牲畜,④[美]马菲尔德著,袁剑译:《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年,第26 页。从辽军的俘获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不过,虽然羊的品种繁多,在各种环境中皆有适宜生长的品种,但过于严苛的环境仍难以大规模牧养;
而牛就更不用说了,牧养时需要大量的水和茂盛的牧草。可是,在以沙漠为主的阿拉善高原,如何牧养牛及大规模的羊呢?

史载,约宋元祐七年(1092)“塔坦国人马入西界娄博贝,打劫了人户一千余户,牛羊孳蓄不知数目。”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一,神宗元祐七年三月丙戌。中华书局,2004 年。所谓的娄博贝,指的就是白马强镇监军司,经考证,即为罕汗克日木古城,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巴彦诺日公苏木豪斯布尔都村沙日布拉格嘎察。这里所处为盐碱滩,属于乌兰布和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中间的湖群带上,其上游有河水流淌,周围水草茂密。①张多勇:《西夏白马强镇监军司地望考》,《西夏学》第十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第152 页。显然,这里“牛羊孳畜不知数目”,应当就是阿拉善地区出产牛、羊畜的一个区域了。

事实上,虽然阿拉善高原沙漠广布,但其中仍有为数不少的绿洲和湖泊。据统计,阿拉善高原中最大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中,如今就有144 个湖泊,最大的面积可达1.45 平方公里;
②闫存满等:《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的形成发育研究》,《地理学报》2001 年第1 期。腾格里沙漠现有湖盆422 个,面积平均在40—50 平方公里。③吴正:《中国的沙漠》,商务印书馆,1995 年,第98—100 页。根据娄博贝军司的情况可以推测,西夏时期阿拉善地区牛、羊的牧养主要依靠这些湖泊和绿洲。只不过,囿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规模应当是较为有限的。

西夏时期,游牧应当是阿拉善高原畜牧经济最主要的生产方式。④杜建录:《西夏经济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第107 页。前引《蒙古秘史》中,阿沙敢不称:“我们阿拉筛营地有撒帐房和骆驼的驮包,就请你们到阿拉筛来与我们交战吧。”⑤余大钧译:《蒙古秘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460 页。其中“撒帐房”“驮包”等应当就是今天所见“蒙古包”一类的居所。这种居所显然并不如定居的房屋宽敞、舒适,但其拆装方便,便于移动,为游牧人群普遍接受,几乎成了他们的象征符号。

事实上,“游牧”是一种人类利用农业资源匮乏的边缘环境下的一种生产方式,虽然其生产效能低下,但利用食草动物之食性与它们卓越的移动力,可将广大区域内的植物资源转化为肉、乳、皮等人类的必需品。因此,在历史上,诸多不宜农业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往往成为游牧人群活动的场所。⑥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3—5 页。阿拉善高原地处内陆高原,极端干旱,多大风沙尘,⑦刘春莲、刘春莲:《阿拉善植被退化成因及保护措施浅析》,《内蒙古气象》2010 年第2 期。极度不适宜农耕。地表植被也较稀少,仅生长稀疏、分散的耐旱植物,如前引《蒙古秘史》中提及的“席棘草”,亦作“席萁草”“芨芨草”,就是一种常见的生于微碱性的草滩及沙土山坡上的耐旱植物。西夏时期,阿拉善高原以游牧的方式大规模牧养以骆驼为主的牲畜,就是充分依赖牲畜的移动能力,有效地利用散落的植被,进行畜牧的生产。

阿拉善高原虽干旱少雨,植被稀少,但源自祁连山的黑河与石羊河,流经阿拉善高原,带来充足的水源,极大地改变了河流两岸地区的自然环境。比如今额济纳河沿岸就是一条以胡杨林和怪柳灌丛为主的绿洲带,成为阿拉善高原重要的防护林带;
唐代诗人王维亦曾作诗描写居延旧址的自然景观:“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⑧[明]高棅:《唐诗品鉴》卷八三《七言律诗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可以看出,由于有充足水源的滋润,黑河两岸水草丰美,自然条件优越,与阿拉善绝大部分以沙漠为主的自然景观是截然不同的。那么,沿河地区的畜牧业是否也相应地会有较大程度的改观?

事实上,位于黑河下流的黑水城地区就是阿拉善高原沿河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20 世纪以来,黑水城遗址不断地有大宗文献出土,并于20 世纪末至21 世纪初相继以图版的形式公布出版;
近十几年来,经过学者们的努力,诸多汉文、西夏文文献得到了翻译、整理与考释。这些材料揭开了西夏时期以阿拉善高原沿河地区畜牧经济状况的神秘面纱。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书中,经常会有大量的牲畜出现。如西夏晚期的卖畜契保留了所有交易牲畜种类及数量的信息,分别为:编号Инв.Νо.5124-3《天庆寅年卖畜契》中为三头牛;
编号Инв.Νо.5124-4《天庆寅年卖畜契》有两份契约,分别为一骆驼、一马,一骆驼;
编号Инв.Νо.2546-2,3《天庆亥年卖畜契》中为一马;
编号Инв.Νо.2546-1《天庆亥年卖畜契》中为一骆驼;
编号Инв.Νо.5404-8,9《天庆甲子年卖畜契》中为一马;
编号Инв.Νо.5404-10《天庆子年卖畜契》中为一马;
编号Инв.Νо.2858-1《天庆丑年卖畜契》中为一马;
编号Инв.Νо.7630-2《光定酉年卖畜契》中为一牛;
编号Инв.Νо.7994-14《光定亥年卖畜契》中为一牛;
编号Инв.Νо.6377-15《光定子年卖畜契》中为一牛;
还有一件编号Инв.Νо.840-3《卖畜契等》的多牲畜契约中,为羊四十、骆驼三、马二、牛二、驴二。①参见史金波:《西夏文卖畜契和雇畜契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14 年第3 期。而编号Инв.Νо.5010《天盛二十二年寡妇耶和氏宝引母子卖地房契》中,寡妇耶和氏宝引“将自属撒二石熟生地一块,连同院落三间草房、二株树等”变卖,换取的牲畜为三头骆驼与一头牛。②录文见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第477—478 页。

还有两件户籍手实文书,编号为Инв.Νо.8203、Инв.Νо.7893-9,分别将移合讹家与梁□家所牧养的牲畜详细列出。有赖于史金波先生之功,两件西夏文文书已被译为汉文,现将译文移录如下:

Инв.Νо.8203

一人移合讹千男原本与前内侍正军移合讹吉祥犬兄/千父等是一抄,先因羸弱,在行/监嵬移善盛下共旧抄,千父/及军首领嵬移吉祥山下嵬移般若/宝三人为一抄,千男现今叔/执法转运移合讹吉祥山死之养/儿子。所有畜物已明,如下列:

地:

一块接新渠撒七石处。

一块接律移渠撒六石处。

一块接习判渠撒七石处。

一块场口杂地撒七石处。

人:

年四十 年二十五 年五岁

男大幼二 祥和吉 成犬 七月乐

年三岁

十月犬

女大

年五十 年三十 年二十五

吉妇 吉金 三姐

畜:

骆驼三 二大 一小

牛大小十 四大 六小

羊大小八十

物:

一条毯 二卷纡

Инв.Νо.7893-9

一户行监梁□助有属畜品业已令明,列如下:

地四块:

一块接阳渠撒二十石处,与耶和心喜盛(地)边接。

一块接道砾渠撒十五石处,与梁界乐(地)相接。

一块接律移渠撒十石处,与移合讹小姐盛(地)相接。

畜三马中

一公马有二齿 一母马骡四齿

一幼马

骆驼三十二 大二十六 小六

人男女十八中

男十 心喜犬 三十五 正月犬 三十

铁吉 四十 势汉金 五十 祥行乐 三十

小狗吉 十二 月月犬四岁 正月吉

四月盛 二岁 祥行吉 十五

女八 吉祥乐 六十 水护 五十

…………①杜建录、史金波:《西夏社会文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第86—89 页。

从文书中看,黑水城地区牧养的牲畜有骆驼、马、牛、羊、驴五种,畜种较为齐全。骆驼仍然是最常出现的牲畜,在4 件卖畜契中有所出现,并且梁□家牧养的骆驼多达三十多头,这与阿拉善高原总体畜牧经济的情况是相一致的。但这里牧养其他牲畜的数量也很可观,比如契约中有6 件出现了马,梁□家也养有三匹马,而马是一种常充作役畜的牲畜,虽然其有着卓越的移动能力,且价格高昂,但乳、肉的产能较低,繁殖率低,因而在严苛的环境中很少牧养,而黑水城地区马牧如此普遍,足见其畜牧的良好状况;
而前述牛的牧养需要大量的水,文书中有五件出现了牛,移合讹家牧牛达十头,亦反映黑水城地区充足的水源;
契约中较少有“羊”的出现,这并不是说黑水城地区少羊,而是如前人所指出的,因为羊属于小畜,价值较低,个别的买卖无须立契约,②史金波:《西夏文卖畜契和雇畜契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14 年第3 期。而编号Инв.Νо.840-3《卖畜契等》③参见史金波:《西夏文卖畜契和雇畜契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14 年第3 期。中涉及大批量的牲畜买卖时,羊四十、骆驼三、马二、牛二、驴二,羊的数量是大型牲畜的4—5 倍;
移合讹家羊八十、骆驼三、牛十,为7—8 倍,这亦符合古代畜牧经济的一般结构。

前述阿拉善高原是西夏较为典型的游牧区域。但移合讹家与梁□家两户的具体经济状况还揭示出黑水城地区存在着与此不同的生产方式。编号Инв.Νо.8203、Инв.Νо.7893-9 文书被定名为“手实文书”,而所谓的“手实”又称“手状”,就是民间向官府申报土地与户口的牒状类文书。这两件手实文书分别详细地记录了两户家庭人口财产的情况,对人口的名字、年龄,土地的位置、数量,牲畜的种类、大小、数量都有详细的登记。④详见杜建录、史金波:《西夏社会文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第86—90 页。

通过文书来看,这两户都是较为富庶的家庭,并且不仅有大面积的土地,还养了为数不少的牲畜。第一件文书中,移合讹家7 人口,共有27 石种子的地,⑤黑水城地区常有以撒种子数量计地亩的习惯,按西夏亩制,撒1 石(斛)种子的地约合10 亩(2.4 宋亩)耕地。参见史金波:《西夏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第160 页。约为270 亩,而牲畜则为骆驼3 头,牛10 头,羊80 只;
而第二件文书中梁□家18 人口,有52 石种子的地,合520 亩,牲畜则为马3 匹,骆驼32 头。两户中,移合讹家的牲畜头数较多,达93 头;
梁□家较少,只有35 头。但是,前者绝大多数牲畜是羊,而后者皆为昂贵的大型牲畜马和骆驼,西夏晚期黑水城地区马的价格是4—7 石杂粮、骆驼是3—6 石、牛为3—5 斗,而大羊仅1 石、小羊仅7 斗,①参见史金波:《西夏文卖畜契和雇畜契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14 年第3 期。按照平均价格来算,前者牲畜总价约为121.5 石,后者约为160 石,仍然是后者具有较大的畜牧规模。

通过文书所反映的事实来看,两家既从事畜牧,又从事垦耕,并且畜牧规模与拥有土地的数量成正比关系。据此基本可以断定,两家系以农牧结合的方式来经营畜牧业,即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农副产品作为饲料,而牧业又为农业提供畜力和肥料,以达到农牧两利的效果。事实上,这种生产方式是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农区形成的一种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一种成熟的运作模式,并在农耕区普遍地推广。②马孝劬:《发扬我国农牧结合、用养结合的优良传统》,《中国农史》1983 年第4 期。

阿拉善高原虽然总体上属于西夏的游牧区,但河流两岸,借助于河水提供的便利,发展灌溉农业,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基础,广泛存在着农户,承担着租、役、草等不同形式的租税。③参见史金波:《西夏时期的黑水城社会》,《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第413—417 页而与之相适应,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也普遍为这些区域所接受。

黑水城相比其他沿河地区,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因为其位于黑河下游,临近居延海,即为今日已消失,但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居延绿洲”④参见景爱:《从绿洲到沙漠——居延绿洲消失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10—20 页。。也正因为如此,黑水城成了西夏黑水镇燕军司的驻地,是阿拉善高原一个重要的军事区、经济区和交通枢纽。而与此同时,这一因素也使得黑水城及邻近地区成了西夏官牧场的所在。

黑水城地区的官牧在诸多文献中皆有所体现,西夏法典《天盛律令》中就专门有“黑水验畜法”“黑水畜患病”⑤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名略》,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101 页。两个条目针对黑水城地区的官牧设置的管理条规。从条文内容看,该地牧场因“地程遥远”而享受着特殊的政策,无论是校验牲畜还是处措病畜,中央政府皆不过问,而“依法另定实行”⑥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一九《校畜磨勘门》,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88 页。,由黑水监军司的官吏直接管理,仅需每年二月一日将典册、票据等送至京师即可。⑦参见史金波:《西夏时期的黑水城社会》,《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418—419 页。

黑水城地区的官牧并不仅仅体现在几则法条之中,而在编号Νо.4761-15V、Инв.Νо.345⑧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著:《俄藏黑水城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012 年,第12 册,第103 页;
第13 册,第273 页。两件文书中,有更加真实的反映,现仍将译文转录如下:

Νо.4761-15V:

羊六□十三

牛小大十□种

六大 四□□

□□三 一小□母□ 一骡

一小□母□

一骆驼……

一□□□□属 二毡垫白

一□□母

□母有

一骆驼□□四竖(齿)

一骆驼……

……

一马白

□属一百四十一羊

畜四十

大二十二 幼十八

□一百一

Инв.Νо.345:

大一百五 幼十八

羊二十四

千铺山□千部

□属一百四十一羊

畜四十

大二十二 幼十八

□一百一

………………①录文见史金波:《西夏经济文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年,第458—459 页。

两件文书均为西夏文草书书写,史金波先生将其译为汉文,分别定名为《畜物账》《牲畜账等》,认为这两件是记载牲畜种类和数目的文书,有别于户籍、手实文书,而对文书的具体性质,则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事实上,就文书内容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户计畜,据此推测,它们极有可能就是在西夏官牧管理中所使用到的“畜册”。据《天盛律令》载,在官牧场中“各牧监本人处放置典册”,①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一九《畜利限门》,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78 页。并且在每年十月一日的大验前,“一本本畜册在其处大验场中,当令前所属牧监施印”。②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一九《校畜磨勘门》,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88 页。可以想见,这些“畜册”系由官牧场中的“牧监”书写,登记了其所管牧人的持有牲畜的具体情况,而这些畜册又是西夏政府号印官畜,征收畜产的基本依据。

文书中,各户所牧养的牲畜有马、骆驼、牛、羊、骡等,畜种十分齐全。各户牧养牲畜规模较大,羊通常有一百以上,大畜亦常常出现十几、数十。两件文书对各户牲畜的具体状况记载十分详细,包括它们的大小、公母、数量、毛色,甚至是齿数等,足见其管理的细致,而这与《天盛律令》中畜册“畜貌色情节皆当有”③史金波、聂鸿音、白滨译注:《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一五《催缴租门》,法律出版社,2000 年,第581 页。的规定也是颇为一致的。可以看出,黑水城地区官牧场中的畜牧生产,不仅有着相当的规模,且具有较为规范化的管理。

通过以上研究来看,阿拉善高原的畜牧经济并不像以往认识的那样,因土地贫瘠,数量上贫乏低产,质量上简单粗放。而相反,一方面,因为其地域广大而拥有着较高的载畜量;
另一方面,因自然环境的复杂多变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亦使其因地制宜地发展着各种形态的畜牧业,体现着区域经济的复杂性。

猜你喜欢 阿拉善西夏牲畜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博览群书(2021年1期)2021-04-27宁夏西夏风情园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99期)2019-09-10阿拉善SEE 7任会长的故事中国慈善家(2017年12期)2018-02-26失去自由的地方—牢学苑创造·A版(2017年4期)2017-05-13冬季牲畜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中国动物保健(2016年1期)2016-02-22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绿色中国(2015年6期)2015-07-03大美阿拉善老年世界(2015年5期)2015-05-23阿拉善(三首)江南诗(2015年1期)2015-03-12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档案管理(2014年4期)2014-07-08为什么给牲畜喂盐?中国青年(1965年9期)1965-08-20

推荐访问:阿拉善 西夏 畜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