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1:33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中科院资源计划项目(ARP)构建成效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0 19:00:11 浏览数:

■ 刘东峰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0

管理信息系统既承载着现代管理思想,也承载着信息化发展最新成果,如此优势已使其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多个领域。管理信息系统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利用信息技术,生成了高质、高效的信息,提高了使用者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任何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成效,不仅受到软硬件设备的影响,还受到所产生信息的质量、使用者利用系统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资源计划项目(Academy Resource Planning,ARP)是中国科学院按照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的原理构建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利用信息化设备处理科研管理事务,目的是提高科研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科研管理水平。经过10余年发展,ARP 软硬件不断完善、模块不断增加、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撑不断增强。伴随ARP 的发展,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予以关注,如提出ARP 辅助决策的模型[1],探讨数据质量提升路径[2],以及就人力[3]、财务[4][5]等模块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等等,但此类研究多从软硬件建设、业务流程角度寻找提升ARP构建成效的路径,把ARP看作独立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条件支撑人的决策、满足人的需要,因此管理信息系统无法脱离人、信息环境等因素而独立存在。已有的ARP 研究中,尚未见到从人、信息环境等角度来综合判断其构建成效,本研究利用信息生态理论,把ARP放入“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三者交互影响的视角里,通过问卷调研等实证研究,探究ARP 构建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ARP构建的优化建议。

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早有研究。1973年,诺兰(Nolan)提出了诺兰阶段模型,并于1980年对模型作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成长“六阶段”(起步、扩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和成熟)和增长“六要素”(计算机硬软件资源、应用方式、计划控制、在组织中的地位、领导模式、用户意识)[6]。米切(Mische)在诺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连续发展的“四阶段”(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和“五特征”(技术状况、代表性应用和集成程度、数据库和存取能力、信息技术融入企业文化、全员素质及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面)的“米切模型”[7]。事实上,在早期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中,已充分考虑组织支持、企业文化、用户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信息生态学是由信息学和生态学发展而来的交叉学科,该理论从“人”、“信息”和“信息环境”的角度分析问题,涵盖了以往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为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也为ARP 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1.1 信息生态的基本构成

“信息生态学”是上世纪中后期发来而来的新兴学科。1989年,德国学者卡普罗(Rafael Capurro)在其《信息生态学进展》中,对信息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信息污染”、“信息平衡”、信息富有和贫困社会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8]。1997年,美国学者达文波特(T. H.Davenport)与普鲁萨克(L.Prusak)提出了微观层次的信息生态学观点,结合多种信息管理理论来分析信息环境中人与组织间的关系[9]。进入本世纪,国外学者们更多地关注信息生态学的具体应用。2001年,德特勒(B.Detlor)通过对公司员工的调查,研究了信息环境对电子商务的影响进行研究,建议公司应设立专门委员会来督促电子商务的开发,同时应对工作人员专门的培训[10]。2014年,瓦西里欧(Vasiliou)等人将信息生态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分析、构建信息流来探讨“信息空间”中的合作学习行为[11]。学者们对“信息生态”有多种界定,李美娣研究认为信息生态包括“信息、生命体及其周围环境”[12]。陈曙则认为信息生态包括“信息、主体和环境”[13]。

伴随网络信息化的迅疾发展,“信息生态”理论已广泛应用到诸如信息环境[14]、舆情应对[15][16]、人才培养[17]及智库建设[18]等方面。本研究认为,信息生态有关研究是在信息化获得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考虑人的生存和发展而逐步兴起。可以说,人是信息生态的主体[19],其既要获取信息满足自身需要,又要发出信息能动地改变着周围信息环境乃至整个社会。信息虽尚未形成统一概念,但从其作用来说,它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信息环境是人与信息间相互作用的空间,该空间中的软件(如信息传递规范)和硬件(如技术设备)直接影响着人和信息。据此,信息生态是人、信息以及信息环境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自组织状态,其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人、信息和信息环境3部分。

1.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影响因素

信息生态包括人、信息和信息环境等3 部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信息管理平台,必然受到信息生态的3 个组成部分的影响。对于每部分所包含的具体因素,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进行查找。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以“科研管理信息化”和“科研管理数字化”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时间范围是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对搜索到的文献,本研究作进一步筛选,纳入标准是:研究对象为科研机构或高校;
研究内容为科研机构或高校整体性、全面性管理中的信息化或数字化情况;
文献被引用超20次。排除标准是:研究对象为企业、医院以及高职院校等非典型科研机构;
研究内容为科研管理中具体业务(如财务、人事、档案、项目管理等),或为网络构建、程序设计、系统开发等信息工程内容。

经过上述筛选,本研究从剩余文献查找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影响因素并赋予代码(表1),分别归入“人”、“信息”和“信息环境”3类;
此外,文献中有关“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成效”包括3项内容,即提升互联网对工作的重要性、提升支撑决策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表1 从文献查找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影响因素

1.3 ARP构建影响因素研究假设

已有研究多是将ARP 看作独立个体,尚未考虑人、信息环境等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将ARP放在人、信息和信息环境所营造的信息生态中寻找影响其构建成效的影响因素。基于文献查找到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这些影响因素同样适用于ARP系统,同时本研究假设:

(1)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三者相互产生正向影响。

(2)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三者均对ARP 构建成效产生正向影响。

(3)ARP 本质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满足使用者需求,因此及时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将对其构建成效产生重要影响。

为进一步通过实证了解ARP构建成效,本研究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法设计了“ARP 构建成效”调研问卷,该问卷对上述查找出的每个影响因素都设计了相应题项,如:“信息获取便捷程度(X1)”相应题项内容是“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或是Pad 轻松浏览ARP 网页”。接受调查人员对该题项的选择分五级,分别是“非常同意”(5)、“同意”(4)、“一般”(3)、“不同意”(2)和“非常不同意”(1)。

本问卷发放对象限定在中科院内部,首选中科院下属研究院所的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等熟悉ARP的人员,此外也向其他人员发放。经统计,本次调研共收回问卷419 份,经过整理、核对,最终得到408 份有效问卷。其后,本研究利用SPSS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信效度、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

2.1 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删除X1、X2、X7、H1、H4 项后,结果(表2)显示:样本中人、信息、信息环境等3 方面因素的α 系数分别是0.805、0.949 和0.935,说明信度质量高。α 系数较低的是“ARP 构建成效”,为0.678,但其信度系数值高于0.6,信度质量可以接受。整体来说,各方面的信度系数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

其后,本研究使用KMO 和Bartlett 检验对表2 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效度验证,从表3 可以看出KMO 值为0.941(大于0.8),说明研究数据效度非常好。

表2 信度分析结果

表3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

2.2 人、信息和信息环境间的关系及其对“ARP 构建成效”的影响

根据信息生态理论,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相互作用的自组织状态。本研究将经过信效度分析所剩的R1、R2 组成潜变量“人”,将X3、X4、X5、X6 组成潜变量“信息”,将H2、H3、H5、H6 组成潜变量“信息环境”,然后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3 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人和信息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682,人和信息环境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632,信息和信息环境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765,而且均呈现0.01水平显著性。据此,人、信息和信息环境等3个潜变量相互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将人、信息、信息环境三者中任意两者选为自变量,第三者为因变量进行分析,三者之间互相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证明了假设1。

此外,将人、信息和信息环境等3个潜变量作为自变量,而将“ARP 构建成效”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发现人的回归系数值为0.592(p=0.000),信息的回归系数值为0.778(p=0.000),信息环境的回归系数值为0.758(p=0.000),意味着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会对“ARP构建成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证明了假设2。

2.3 “ARP构建成效”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本研究通过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研究(表4)显示,“ARP 构建成效”和R1, R2, X3, X4, X5, X6, H2, H3,H5,H6共10项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4 “ARP构建成效”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其后,通过逐步回归(表5)可以看出,将R1、R2、X3、X4、X5、X6、H2、H3、H5 和H6 作为自变量,而将“ARP 构建成效”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剩下R2、X3、X5、X6、H2 和H3 共6 项在模型中,R 方值为0.764,意味着R2、X3、X5、X6、H2 和H3 可以解释“ARP 构建成效”的76.4%变化原因。同时,模型通过F 检验(F=215.999,p=0.000<0.05),说明模型有效。模型公式为:ARP 构建成效=0.679 + 0.125*R2 +0.118*X3 + 0.148*X5 + 0.188*X6 + 0.075*H2 +0.191*H3。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得到模型中VIF 值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德宾-沃森(D-W)检验值在数字2 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关系。

表5 “ARP构建成效”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总结上述分析可知:

R2(对应问卷题项:ARP 客服人员对用户意见的回复认真负责)、X3(对应问卷题项:ARP 中的信息质量满足需求)、X5(对应问卷题项:ARP 中的信息共享程度满足需求)、X6(对应问卷题项:ARP 中的信息标准化程度满足需求)、H2(对应问卷题项:所在单位的信息化培训有成效)、H3(对应问卷题项:信息化建设能及时听取、吸纳本单位职工的意见)等6个因素会对“ARP提升管理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中,H3 对“ARP 构建成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证明了假设3。

3.1 相关结论

(1)本研究依据信息生态理论寻找ARP构建成效的影响因素,验证结果显示:人、信息、信息环境对ARP 的构建均产生影响。以往把ARP 作为独立的系统去研究和构建,割裂了ARP与用户及整个信息环境的关系。提升ARP构建效果的方式方法,理应从人、信息、信息环境三者交互的视角中考虑。

(2)真正实现科研管理“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外在的信息化设备,更关键的是本质转型,即实现信息技术与科研管理业务的完全融合。基于此,ARP 助力科研管理、提升科研效率,应为科研机构工作人员(包括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项目、财务、人事、资产、规划、监督等方面标准、规范的数字内容。

(3)在信息支撑决策的同时,ARP 能否为使用者提供解疑释惑的便利条件,是这一信息化系统可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在信息设备竞争激烈、推陈出新的形势下,ARP不断吸引使用者需要ARP客服及时与使用者沟通,这既是方便使用者工作,也是在提升使用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提升培训效果对科研管理信息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持续有效、适应工作人员实际需要的信息化培训,可使科研单位各类人员迅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方式和技巧、享受新系统带来的便利,进而推进科研信息系统的普及。

(5)科研机构能否及时吸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见对ARP 建设有重要影响。ARP 系统是中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为“人”,即为全体工作人员服务,要达到此目的,首先要做到的是了解工作人员的需要,听取、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2 ARP构建优化建议

(1)提升ARP 数据的质量、共享程度及标准化。ARP 源自ERP,ERP 的目的是解决企业大量的信息处理问题、辅助企业管理决策。ARP 的本质是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目的是辅助科研管理决策。依据诺兰关于管理信息系统成长的“六阶段”和米切关于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连续发展的“四阶段”,当前ARP 建设仍处在财务、资产、人事等具体模块构建阶段。在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层出不穷、相互竞争愈加激烈的情况下,ARP 应及时、充分利用多年来在财务、公文、人事、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积累,尽快寻求信息标准化的途径和方法,更好支撑中科院决策之需。

(2)提升ARP客服能力。ARP支撑科研机构工作人员的日常决策需求,这种支撑的首要特征是及时、方便和快捷。ARP 发展已有多年,用户数量持续提升。各类使用人员的需求差异化较大,从具体操作、模块流程到未来发展目标,各类别、各层次问题不断产生。因此,除了加强基础软、硬件建设外,在日常服务、满足需求、消解疑问等方面,ARP 要提升客服能力,时时了解使用者的疑问并及时解答。这既是为使用者提供便利,也是吸引使用者更多地使用ARP。

(3)提升各级单位对ARP的支持和建设力度。中科院各下属单位作为独立法人,在支持ARP建设方面有着主动权。基于此,中科院各单位领导层要带头使用ARP,通过亲历ARP 功效形成单位ARP 应用整体环境,带动更多人使用ARP。同时,各单位应鼓励全员参与,让员工了解ARP对自身管理变革的重要意义,鼓励员工发表意见并及时予以采纳。在获得广泛支持后,院属单位设定具体、可行的ARP 发展目标,围绕目标制定整体和阶段性发展计划,配备有执行力的团队予以完成。在此过程中,各类人员将及时发现ARP 不足并予以改进,促进ARP不断优化。综上,通过全员参与、设定目标、领导带动、激励支持等,中科院将以ARP实现管理变革,持续提升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猜你喜欢 使用者问卷因素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工业设计(2022年4期)2022-05-17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好日子(2018年5期)2018-05-30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魅力中国(2017年16期)2017-07-31抓拍神器中国新闻周刊(2016年33期)2016-10-27问卷大调查创新作文·初中版(2015年1期)2015-03-11《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问卷你做主创新作文·初中版(2014年5期)2014-07-18梦乡床学苑创造·A版(2009年10期)2009-12-09

推荐访问:中科院 成效 构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