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5:20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基于互惠理论的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研究现状、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25 08:00:09 浏览数:

尹 士

(河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近年来,我国多次就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出目标任务,作为我国支柱产业和碳排放大户的制造业,其能否率先达峰中和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1-2],数字创新成为助推制造业绿色创新与转型增效的关键途径[3]。然而,当前制造业企业仍然存在绿色价值创造水平低,数字技术嵌入融合性差,以自身利益为重等现象。第一,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对地方政府扶持的依赖性强,绿色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与发达国家60%~70%相比差距较大[4],导致制造业企业绿色价值创造水平低。第二,合作绿色创新主体种类愈加繁多,关系愈加多样,产品、流程愈加复杂,制造业企业难以通过有效协调多主体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绿色产品或服务,忽视了数字技术嵌入绿色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第三,在绿色创新过程中,制造业企业与多主体合作可能会受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进而增加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风险。互惠理论是实现物质激励刺激、最优契约设定及合作行为治理的重要理论[6]。制造业企业依托互惠理论思想开展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活动是解决制造业应对绿色升级和数字转型双重挑战的关键路径。

数字绿色创新是通过信息、计算、沟通和连接技术的组合对数字资源进行重组,将数字技术嵌入到绿色创新中,带来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改进、组织模式变革及商业模式的创建和改变等,并显著改善环境的过程[7-12]。本文引入互惠理论,探讨制造业企业合作互惠、数字技术嵌入绿色创新的实现机制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科学问题:数字技术如何嵌入制造业企业合作绿色创新活动中?基于互惠理论新视角,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识别数字技术嵌入绿色创新的机会,并为数字绿色创新做好准备?如何将产生的绿色创新想法发展成为可以应用的数字绿色创新?如何通过系列复杂的组织变革将开发出的数字绿色创新进行应用?如何有效调节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活动?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数字创新的内涵、外延和实现框架相关研究梳理。近些年,关于数字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研究在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得到关注,数字创新的问题更是获得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主要结合不同环境探讨数字创新的内涵、外延和实现框架,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推导和案例分析。

在数字创新的内涵方面。学者们主要从过程和结果2个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两者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使用数字化资源改善企业创新的过程绩效[9,13-14]和通过数字化资源为现有的非数字产品和服务添加新属性[8,15]。随着这2个观点的融合,数字创新的内涵应突破过程和结果视角的束缚,需从理论视角以较为全面地讨论数字创新如何实现[11,16]。

在数字创新的外延方面,通过梳理现有文献,数字创新特性主要包括收敛性(边界模糊且重要性降低)[9]和自生长性(持续地不断改进、变化)[17]。根据数字创新的实现方式,其可分为数字产品创新、数字过程创新、数字组织创新和数字商业模式创新[11]。数字产品创新指新的产品或服务是包含数字技术或者被数字技术所支持[18];
数字过程创新指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善甚至重构了原有创新的流程框架[19];
数字组织创新指数字技术改变了组织的形式或者治理结构;
数字商业模式创新指数字技术的嵌入改变了原有商业模式[7,17]。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创新实现的基础支撑[20],是支持企业运行的数字技术与组织结构及相关的服务和设施,从形式上是指共享的、无界的、异质的、开放的系统[1]。在数字基础设施之上催生的多主体合作数字平台因其灵活性、开放性、可供性已逐渐成为许多企业创新活动的中心[21]。现有多主体合作数字平台相关的研究主要涵盖技术管理视角、产业组织视角、战略管理视角等[22-23],总体上仍然与数字基础设施的研究类似,包含多主体合作数字平台的构建与演化及治理这两大类研究。

数字创新是如何实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是Desouza等[24]及Kohli和Melville[25]的实现框架,认为实现数字创新需经过数字创新启动、数字创新开发、数字创新应用3个阶段。数字创新启动过程是企业通过识别数字创新机会并为数字创新做准备的过程[26]。制定数字战略、架构数字资源、提升数字创新能力及构建数字创新导向的文化是组织启动数字创新的重要环节[25]。数字创新开发是企业将启动阶段产生的创新想法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应用的数字创新的过程[25]。数字创新开发过程是一个强调设计逻辑、开放式创新、情境交融和持续迭代的动态交互过程[9,17]。数字创新应用是开发出数字创新的应用过程,涉及到系列复杂的组织变革[25]。数字创新应用过程要求组织持续变革价值创造、重新定义价值网络及变革组织架构[27]。此外,学者们认为数字创新实现结果主要表现在运营效率与组织绩效方面。一方面,数字技术本身的优势使产品、过程、组织和商业模式均可大幅提升运营效率[28];
另一方面,数字产品创新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改变企业原有价值获取及价值创造的方式,进而帮助企业提升组织绩效[7,29]。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一些研究对于数字创新的内涵、外延和实现框架进行了探讨,但已有研究仍有3方面的不足可以完善。第一,忽略了数字技术的破坏属性对企业原有创新的影响。数字技术可以根本性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和预期、颠覆在位者的竞争格局[1,10],这表明数字技术具有破坏性属性。这些观点亦为我们理解数字技术的破坏属性对企业原有创新的影响提供了一些思路。第二,缺少揭示企业合作数字创新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数字技术的嵌入不仅使合作创新主体间的竞合关系发生改变[30]。然而针对如此复杂数字创新活动,现有文献很少关注企业合作数字创新如何实现,少有运用理论推导或案例方法开展研究,实证研究的文献非常少见。第三,很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直接检验数字创新对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虽然现有文献认为数字创新是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32-33],但是数字技术的高外部性使数字创新影响组织绩效的机制会更加复杂[34],目前少有文献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直接检验数字创新的实现机制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提升[11,25]。

2.多主体合作绿色创新的实现、强化及绩效相关研究梳理。在多主体合作绿色创新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主导、多主体协作、市场导向的创新是符合当前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需求的,对提高创新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5]。关于多主体合作绿色创新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合作绿色创新的实现、强化和绩效管理。

多主体合作绿色创新的实现因素主要包括合作创新动机、主体职能差异、资源种类分布、资源配置方式和主体相互作用等方面。多主体合作创新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为获取互补性资源和为合作者带来丰厚的潜在利益[36],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可以分担创新的成本和风险[37]。无论哪种合作动机,多主体合作创新实现过程均具有明显的主体协同特征,是各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不同角色功能的过程。创新资源在主体间的分布是分散的,多主体通过主体间协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与整合,进而促进多主体合作创新效果显著提升。在多主体持续的合作过程中,主体间互信互惠行为是不容忽视的,现有文献主要强调了文化氛围、信任等因素的重要作用,认为互信互惠的协作行为有利于创新网络的优化和创新成果的产出[6]。绿色创新具有高外部性的本质特征,其实现机制更需考虑政府环境规制政策的重要影响[5,38]。

多主体合作绿色创新的强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过程视角和绩效视角。过程视角上,如于飞等[39]研究认为创新组织间知识共享、技术合作有利于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方刚和谈佳馨[40]研究认为知识管理是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核心知识活动和关键环节。绩效视角上,Vaio等[41]研究指出企业应重点关注知识管理在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作用并构建相应的管理框架,合作创新绩效的产生源于知识管理,知识螺旋可以提升合作绩效的产出。

多主体合作绿色创新的绩效管理主要涉及绩效的评价和影响机制。在绩效评价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创新投入、科技产出、经济产出、社会效应4个方面是绿色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因素、知识共享、创新政策、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5,12,39]。在影响机制方面,学者们从互动行为、创新价值、边界效应、合作网络等视角研究了多主体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机制链[35,42]。

3.互惠理论与创新管理相关研究梳理。互惠理论的研究,主要以精神领域—生物学领域—人类行为博弈实验为主线,建立了互惠模型及与其他理论进行了融合,开发了互惠相关的量表。现有研究考察了以互惠理论为基础的委托-代理模型、序贯互惠博弈模型等互惠模型在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在人类文明中,“礼物交换”研究是互惠理论形成的开端。后续,英国功能学派创始人Malinowski描述了美拉尼西亚社会中库拉族的交易过程,深入探讨了礼物交换的内涵,并揭示了该行为背后的互惠意识[43]。经济人类学家把对礼物交换的研究扩展到精神领域。对互惠理论的正式研究始于生物学领域,如生物学界亲缘选择理论、互惠利他理论(直接互惠理论)。随后,Nowak和Sigmund研究发现互惠不一定只发生在有直接相互作用的个体间,从而提出间接互惠理论[44]。然而直接互惠和间接互惠都无法对人类群体面临灭绝威胁时个体合作行为做出恰当解释,为此,强互惠理论被学者们提出。

后续学者们通过大量的行为博弈实验证明了互惠确实存在,是影响人们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如最后通牒博弈[45]、礼物交换博弈46]、公共物品博弈[47]、信任博弈[44]等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家又试图通过构建模型来刻画互惠偏好,主要模型包括:①基于结果公平的互惠模型,包括Fehr & Schmidt模型和Equity Reciprocity Competition模型;
②基于动机公平的互惠模型,包括动机公平模型与序贯互惠模型;
③结果公平与动机公平相结合的互惠模型,包括Falk和Fischbacher连续互惠模型和Charness和Rabin心理互惠模型;
④基于机会公平的互惠模型,Tanimoto和Sagara提出了困境博弈与交替式互惠[48]。此外,一些学者研究了互惠类型并开发了测量互惠的量表,强调了平等性、即时性和利益性的核心观点,量表研究包括广泛互惠、平衡互惠、负面互惠、积极互惠、消极互惠等。部分学者研究了互惠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一是从组织内部研究个体和团队的互惠性行为对知识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二是从组织外部探讨网络互惠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6,49-50]。

(二)现有研究不足分析

关于绿色创新的研究对象多侧重于产学研主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绿色创新的模式、机制、效率等方面。这类研究一般是侧重分析外部资源管理[51-52]、内部资源管理[39]及内外部资源交互因素[35,54]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其研究思路是通过计量或网络模型等方法分析政府主体、供应链主体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或是通过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内外部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总的来说,当前研究缺乏制造业企业合作绿色创新实现的研究[42],难以全面揭示制造业企业合作绿色创新的实现机制[5,54]。

关于制造业数字转型、数字创新的研究对象多侧重于企业内部数字管理、数字转型生态伙伴选择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字转型的趋势与机理、数字创新理论研究等方面。其研究思路主要是运用理论推理、案例研究、计量模型等方法探究如何实现数字转型或数字创新。而且很少学者关注数字转型或数字创新如何与企业原有创新进行融合,数字技术嵌入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过程的实现机制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更少有涉及。

关于互惠理论的研究多以个体和团队为研究对象,且多数集中在企业内部,少有企业层面不同主体间合作过程的互惠,很少考虑制造业企业如何与多主体互信互惠地开展绿色创新活动,及如何改善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是未来绿色创新活动的发展趋势,而互惠理论是阐释合作行为动因的内在机理,需要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6]。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绿色创新、数字转型、数字创新的单一方面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文献对数字技术嵌入制造业企业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有限,很少探究数字技术如何嵌入制造业企业合作绿色创新活动中,更没有揭示嵌入过程中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第二,已有研究多主体合作绿色创新时,较少考虑数字技术这一重要要素在制造业企业多主体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及探讨如何强化这一作用的效果。第三,目前大多研究忽视了制造业企业与合作主体的行为偏好会随着环境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缺乏考察依据互惠理论探究制造业企业与合作主体动态交互合作的可持续性问题。第四,当前较少见关于数字绿色创新影响组织绩效的研究,尤其是缺乏理论演绎对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下影响机理的考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引入数字创新理论、数字创新价值链理论和系统论,提炼出数字绿色创新的分析属性,建立了规范的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分析逻辑框架,并指出未来可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一)框架目标

本文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系统分析思路和基本框架。具体目标如下: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企业合作绿色创新、数字创新及互惠理论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托数字创新理论与创新管理理论,融合数字创新价值链理论和系统论,厘清数字技术嵌入制造业企业合作绿色创新活动中的复杂机理,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据行为经济学中互惠理论,揭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启动机制、开发机制、应用机制和调节机制,进一步探究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二)框架建立

数字创新价值链理论和系统论的融合为深入理解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系统基本内容包括要素、联系、结构与功能。系统研究应凸显系统的整体功能性、要素结构性、作用动态性,这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奠定了逻辑基础。按照系统逻辑,制造业企业主导数字绿色创新的实现被视为系统,并根据系统分析法中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研究逻辑,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包括:数字绿色创新启动机制—数字绿色创新开发机制—数字绿色创新应用机制—数字绿色创新调节机制。制造业企业主导数字绿色创新实现过程亦呈现出要素多样性、要素互联性、动态结构性及整体效益性。

2.数字创新价值链理论。Hansen和Birkinshaw首次提出了创新价值链,并将创新价值链划分为创意产生、创意转换、创意传播3个阶段。Desouza等[24]及Kohli和Melville[25]认为数字创新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数字创新启动、开发、应用。后续Hensen和Dong提出了数字创新价值链概念,并强调了信息技术嵌入新产品开发后对创新绩效的增强效果。从过程视角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是在多主体合作下制造业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从数字技术要素与绿色创新资源投入到数字、绿色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一个价值传递过程。遵循这一研究思路,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实现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遵循“输入—处理—输出—升级”的研究逻辑,即数字绿色创新启动机制—数字绿色创新开发机制—数字绿色创新应用机制—组织绩效提升。

3.融合数字创新价值链理论和系统论,建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数字创新价值链理论和系统论视角下的研究逻辑呈现融合趋势,采用两者融合模型分析逻辑来揭示和构建本文分析框架是合适的。将系统论下的研究逻辑和数字创新链理论下的研究逻辑融合,可以得到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遵循“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升级”的研究逻辑,即数字绿色创新启动机制—数字绿色创新开发机制—数字绿色创新应用机制—数字绿色创新调节机制—组织绩效提升。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分析框架

(三)内容设计与研究方法

1.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科学界定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及其实现的概念,并分析制造业企业与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供应链、消费者等主体合作的互惠行为,识别出互惠理论视角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特征。

(2)结合网络互惠理论、公平互惠理论、直接互惠理论、间接互惠理论及互惠博弈等互惠理论,以客户动态需求为线索,理论揭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启动机制、开发机制、应用机制和调节机制,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2.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启动机制研究。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启动是制造业企业与多主体合作通过识别数字创新机会并将其为数字绿色创新做准备的过程。数字绿色创新的启动过程涉及到组织过程、制度基础设施等重大变化,本研究认为以下3个方面至关重要。第一,制造业企业需构建数字绿色创新导向的文化,包括学习文化、组织内分享观点和分权决策的文化。第二,考虑数字技术的自生长性,制造业企业需要持续扫描和更新数字环境以识别新的绿色创新机会,涉及数字环境扫描能力、企业识别、吸收和使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及重构、整合和变革现有资源和新资源以实现新的复杂资源组合的能力。第三,制造业企业需要架构组织内外潜在的可以数字化和绿色化的信息,配备灵活的人力资本及通过建立动态创新团队以整合具有不同技能的员工。为此,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启动机制包括互惠性氛围形成机制、互惠性机会识别机制和基于互惠性动机的要素整合机制3个方面内容。

(1)科学界定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性氛围的概念,理论分析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性氛围的形成机理,分别建立直接互惠和间接互惠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性氛围形成的动态模糊博弈模型,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性氛围形成机制。

(2)以互惠性文化为基础,从数字绿色创新的资源、主体和环境3个层面构建互惠性机会识别的理论模型,运用搜寻匹配模型融合Attention机制改进的Word2vec模型,智能识别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性机会,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性机会识别机制。

(3)基于B-Z(Belousov-Zhabotinsky)反应模型,以互惠性动机为控制变量,建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要素集聚、要素共享、要素耦合的Logistic模型,通过问卷数据和Matlab软件仿真探究在3种不同初始状态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要素整合机理,进而构建数字绿色创新要素整合机制。

3.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开发机制研究。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开发是制造业企业与多主体合作将启动过程产生的数字绿色创新想法发展成为可以应用的数字绿色创新的过程。本研究强调数字绿色创新的开发需要着重注意以下3个方面。第一,数字绿色创新开发过程的重点是制造业企业对于期望数字绿色创新产出的设计。第二,数字绿色创新的开发过程需把数字技术与绿色产品或服务特定使用情境相结合,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和多主体知识深度融聚。第三,数字创新的自生长性要求数字绿色创新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可自我参照的、可延展的、可持续改进的过程,即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为此,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开发机制包括期望互惠性产出机制、基于网络互惠的知识融聚机制和情境互惠迭代机制3个方面内容。

(1)科学界定期望互惠性产出的内涵,以数字孪生为依托,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期望数字绿色产品创新和数字绿色工艺创新互惠性产出的理论框架,基于全生命周期,从需求分析、概念设计、个性化配置、虚拟样机、融合设计和数据管理等方面,建立数字绿色产品环形一体化设计制造框架,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对数字绿色工艺创新过程中多源动态扰动进行预测和诊断,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期望互惠性产出机制。

(2)理论分析网络互惠、知识共享对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知识融聚的作用机理及平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构建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回归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分析,从外部知识融合和内部知识会聚方面,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知识融聚机制。

(3)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对访谈结果和二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整合调节焦点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情境互惠迭代机理的理论模型,通过操控数字绿色创新情境并控制外生变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揭示期望互惠性产出、知识融聚调节对互惠迭代的作用机理,以此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情境互惠迭代机制。

4.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应用机制研究。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应用是开发出数字绿色创新后制造业企业和多主体将其应用的过程。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使用可以让客户深入参与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这为制造业企业改变价值创造过程提供了基础,制造业企业数据管理部门不仅可以快速提升运营效率,而且可以寻找出为客户创造新价值的机会。另一方面,数字技术通过减小沟通成本,不仅增加了绿色创新网络的连接性,而且增加了网络中绿色知识的异质性和整合异质性绿色知识的需求,同时创新网络连接性的提升可以使得更多的多主体成为价值共创者。为此,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应用机制包括基于公平互惠的价值获取机制和互惠商业模式创新机制两个方面内容。

(1)理论分析数字绿色创新价值获取的途径和特点,通过基于数字化增强、数字化扩展及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从主体视角、架构视角、行动视角,探究数字赋能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价值创造机理,以公平互惠为原则,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效率型价值获取机制、融合型价值获取机制和生成型价值获取机制。

(2)采用形态分析法和纵向案例研究法,聚焦于新能源汽车案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基础与过程机理,及如何有效捕捉和利用消费者所拥有的互补性异质资源,建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通用互惠商业模式,从客户价值创新、关键资源创新、关键流程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中互惠商业模式创新机制。

5.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的调节机制研究。为强化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启动、开发、应用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在互惠评估、网络治理、风险管理、动态激励等方面进行强化。这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既能有效优化数字绿色创新活动的实施过程,又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与多主体紧密结合,充分创造数字绿色创新成果。为此,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调节机制包括互惠评估机制、互惠网络动态治理机制、基于互惠性行为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基于跨空间多元互惠的动态激励机制4个方面内容。

(1)运用变异系数和R聚类遴选信息含量最大的互惠性指标,从主动互惠和被动互惠视角,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动态互惠评估体系,基于组合属性权重和组合时间度权重,引入考虑属性间相互作用的区间直觉模糊几何加权Heronian平均算子,运用新的得分函数计算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动态互惠水平,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动态互惠评估机制。

(2)以网络宏微观转化的中间层次——组织间互惠关系为切入点,从知识依赖、关系依赖和结构依赖3个维度,建立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网络治理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揭示制造业企业推动和目标拉动的动态治理机理,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互惠网络动态治理机制。

(3)以互惠性行为视角,建立制造业企业应对合作数字绿色创新风险的模糊Moran过程演化模型,探究在经济动因、环境动因和政府规制影响下数字绿色创新动态稳定机理,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风险管理机制。

(4)运用序贯互惠模型,从数字技术嵌入绿色创新过程视角,揭示制造业企业和多主体之间的多元交互机理,通过跨空间数据对数字绿色创新的任务模型、主体模型和互惠度模型分析,构建基于跨空间多元互惠的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动态激励机制。

6.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对组织绩效影响研究。数字绿色创新是制造业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数字、绿色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少有文献直接检验数字绿色创新如何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数字和绿色方面使能技术的外部性非常高,这使制造业企业从数字绿色创新中获益面临极大的挑战,意味着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会更加复杂。由于数字技术的嵌入,绿色产品或者服务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制造业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的数字绿色创新才能在竞争环境中提高组织绩效。本部分研究思路如下:(1)基于动态能力和主体集聚度的视角,理论分析制造业企业主导数字绿色创新中网络互惠方式、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并建立概念模型;
(2)结合不同的情境条件,综合运用层级回归、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方法,进行影响机理的实证分析;
(3)以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为切入点,揭示动态能力和主体集聚度交互调节作用下,直接网络互惠和间接网络互惠及强网络互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并进行案例组态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借此揭示因素联合互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根据框架目标和上述分析,给出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如图2所示。

本文设计的理论框架契合了实践管理和理论发展的需要。通过实际观察、制造业企业访谈及政府部门咨询,深入了解制造业企业使用数字技术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实践情况及在进行数字绿色创新活动中遇到的现实困惑,初步确定了理论框架。同时,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广泛查阅,更好地把握了相关研究动态和进展,识别当前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并基于现有研究文献进一步完成理论框架的确定。通过本理论框架的研究,有助于打开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和组织绩效提升的理论黑箱,为有效开展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活动和持续地提升组织绩效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

本文认为互惠理论所带来的正向互信互惠思想是实现合作可持续性的关键,是对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管理理论的重要补充。互信互惠是实现企业多主体动态交互合作的基础保障,已成为治理合作困境、实现长久合作的关键机制。未来可基于互惠理论开展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启动机制、开发机制、应用机制研究路线:①启动机制。界定互惠性氛围的概念,建立直接互惠和间接互惠下的动态模糊博弈模型,构建互惠性氛围形成机制;
运用改进Word2vec模型,构建互惠性机会识别机制;
建立数字绿色创新要素集聚、要素共享、要素耦合的B-Z反应模型,构建数字绿色创新要素整合机制。②开发机制。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期望互惠性产出机制;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外部知识融合和内部知识会聚方面,构建制造业企业主导数字绿色创新知识融聚机制;
基于扎根理论建立情境互惠迭代机制的理论模型,运用实验研究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构建互惠迭代机制。③应用机制。运用Meta分析从主体视角、架构视角、行动视角,以公平互惠为原则,构建制造业企业主导数字绿色创新价值获取机制;
采用形态分析法,从客户价值主张创新、关键资源创新、关键流程创新和盈利模式创新4个方面,构建互惠商业模式创新机制。

(2)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调节机制研究路线:使用双重组合赋权法估计互惠性水平,构建动态互惠评估机制;
以组织间互惠关系为切入点,建立互惠网络治理模型,构建互惠网络动态治理机制;
以互惠性行为视角,建立模糊Moran过程演化模型,构建风险管理机制;
运用序贯互惠模型,揭示多元交互机理,通过跨空间数据分析,构建基于跨空间多元互惠的动态激励机制。

(3)制造业企业主导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对组织绩效影响研究路线:建立概念模型,运用多项式回归揭示动态能力和主体集聚度调节作用下,网络互惠方式、数字绿色创新实现机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并进行案例组态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借此揭示因素联合互动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

(4)结合实证分析结果,从保障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实现的启动、开发、应用和调节顺利开展,及可持续地提升组织绩效方面,提出促进制造业企业合作数字绿色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绿色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为制造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制造业主体机制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9期)2022-11-02论碳审计主体财会月刊·上半月(2022年5期)2022-05-17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何谓“主体间性”领导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当代贵州(2018年21期)2018-08-29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中华诗词(2018年1期)2018-06-26皮革机制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推荐访问:研究 互惠 制造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