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5:59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山西桑干河流域旅游发展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5 09:40:08 浏览数:

王婧雯,李珍梅

(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

桑干河流域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哺育了两岸人民,是一条生产文化的河流,是“东方人类的根祖地”。[1]1948 年,著名作家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呈现出了华北大地上农民生活的样貌,让桑干河成为新时期土改运动的象征符号。梁启超曾说:“凡人群第一期之文化,必依河流而起,此万国之所同也”。千百年来,由于人类逐水而居的生存特点,世界上绝大多数文明依傍流域而生,进而孕育并传承地域文化。因此,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是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据此,桑干河流域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演变特征,使得流域及沿线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

(一)研究区域概况 桑干河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在山西省界干流总长260.6 km,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14′~114°00′,北纬38°55′~40°00′之间,流域形状近似于哑铃形,面积为16748.71km2。[2]山西境内桑干河流经区域包括山西省朔州市、左云县、右玉县、山阴县、应县、怀仁县、大同市、大同县、阳高县、天镇县、浑源县、广灵县。

桑干河上游分为源子河和恢河,分别发源于山西省左云县和宁武县境内,由于在朔州市境内受到神头泉的补给,桑干河为常年性河流,在神头镇马邑附近同源子河汇流后称为桑干河,而后经纳黄水河、路庄河、浑河、口泉河、御河等支流,从阳原施家会村流入河北省,在阳原东北大渡口村附近,与源出山西省广灵县,流经河北省蔚县的壶流河汇流,从石匣里进入山峡,穿过宣化县南部和涿鹿县,至怀来县夹河村与洋河汇流,两河汇流后入官厅水库,在官厅以下称永定河。[3]

(二)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 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聚落的重要元素,因此历史上桑干河流域经年累月的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聚落,进而在一些地势平坦或战略要冲之地形成了大的城镇。同时,桑干河流域属于环境敏感区域的农牧交错地带,易产生因粮食危机导致的战争隐患,因此古时战事频繁。从气候条件上来看,桑干河流域属于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光照较足,但由于纬度较高,降水较少,受干旱、风沙、盐渍影响较大,因此桑干河流域周边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几十年来,沙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近年来,随着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的实施,河流流经区域的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改善,极大促进了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流域沿线城市组合式跨越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桑干河作为京津冀的水生态屏障,承担涵养首都水资源的重任。因此,桑干河流域是华北地区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一)理论述评 流域属于一种典型的自然区域,是一条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是一个从源头到河口的完整、独立、自成系统的水文单元,是区域的一种特殊类型,流域内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联极为密切,地区间相互影响显著,特别是上下游间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4]

根据流域的生态特征及其内涵延伸,流域旅游资源是流域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5]在流域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学者鲍捷与陆林从旅游及地域系统复杂性的角度探讨河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关注游憩娱乐功能主导下河流利用方式转变以及游憩活动在流域综合发展中的地位。[6]然而,从近年来流域旅游的整体研究情况来看,流域旅游或河流旅游的概念较为模糊,学者们在地域范围、活动类型、组织模式等研究方面都有不同理解。目前,国内学者尚未提出流域旅游的准确概念,因此流域旅游缺少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更系统地阐述流域旅游开发活动中各主体之间、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等基本问题。[7]

(二)开发模式 在流域旅游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实证研究,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学者对于流域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较为丰富。其中,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促进和拉动流域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研究者提及较多。因此,流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及流域区域间协作,需要依托合理而有效的开发模式,才能够实现流域区域范围内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流域内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目前,我国流域旅游研究案例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研究范围跨度较大。然而,从流域旅游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部分流域地区资源优势明显,旅游开发较早,造成了资源与旅游开发不均衡的现象。同时,流域旅游的开发是一个涉及行政区划、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大体系,从而要求其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化和高效化。[8]生态相协调的流域旅游开发模式能够提供经济反哺,创造社会效益。[9]此外,由于流域旅游资源的线性特征,将流域作为遗产廊道型旅游资源开发,是流域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10]在未来,流域旅游深度开发模式及产品的创新将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一)流域文化 通过学者的考古发掘证实,桑干河流域具备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在桑干河两岸82公里长的范围内发现了超过40处距今百万年以上的早期人类遗址。同时,桑干河流域地区的先民所创造的人类存续技术十分先进发达,存有新、旧石器时代泥河湾盆地的早期人类文明遗址,是华夏文明起源地之一。[11]因此,桑干河流域是一个天然、宏伟的人类起源和演化博物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1]是探索东方文明历史的重要场所。

桑干河是雁北母亲河,她不仅孕育了以桑干河的起源、变迁、治理、开发为内容的流域水文化,也滋养着两岸人民的民风民俗,呈现出了特色鲜明的地区性文明。桑干河两岸的民众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都是人们在对河流利用的过程中汲取了生存智慧,激发了创作灵感。桑干河流域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与地方性文化存续,并在少数民族文化和游牧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流域文化。

(二)军事文化 山西境内的桑干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界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逢乱世即陷入民族纷争的中心,[12]流域内军镇数量众多。同时,由于桑干河地理条件的优势,地处高原,西北倚长城,东南向平原,因而在政治、军事上拥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桑干河流域不仅是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也是各民族生活聚居、社会交往、文化交流的区域。

从秦汉时期开始,由于北部匈奴等的骚扰,桑干河流域沿线设镇增多。北魏时期,定都平城,为加强都城周边的守卫与北部柔然军事威胁的防范,北魏城镇激增。从古代秦汉至隋唐时期,桑干河流域位于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界地带,战事频发,当时桑干河水量充沛,于是利用河道开发漕运来解决军需物质的供应。[13]辽金时期,桑干河流域的城市居民点逐渐发展起来。明代开始,政府为了巩固北部军事力量,确保政权稳定,在雁北地区大力加强军镇的设立,此时的桑干河流域周边与北魏时期一样成为了都城周边重要的军事防御与缓冲地带。由此可知,桑干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战乱时作为汉族的战略前线,因而建立了一系列军事重要城镇,形成了独特的边塞军事文化。

(三)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力量,生态景区的建设能够快速推进桑干河生态水系建设。桑干河流域拥有的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流域内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生态旅游区在流域知识科普和环保意识宣教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目前,山西境内建设有山西桑干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同盆地桑干河流域,是以保护杨树、樟子松、油松人工林和野生动物、迁徙水禽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14]山西省境内桑干河流域所包含的重要湿地有:位于朔州市山阴县城南部的山阴桑干河省级重要湿地(主要分布于在山阴县桑干河省级湿地公园),位于大同市云州区云州桑干河省级重要湿地(主要分布于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和册田水库)。

此外,朔州区域范围内的主要生态风景区还包括神头公园、七里河公园、恢河公园、金沙植物园、西山森林公园、东榆林水库风景区,镇子梁水库龙潭湖景区、鹅毛口河湿地公园,怀仁县生态旅游观光公园等。[15]其中,神头泉群地处桑干河上游,出露于山西省朔州市东北部神头镇境内,是华北最大的岩溶泉群,泉域面积近五平方公里,亦是雁北最大的自流灌区——桑干河灌区的主要水源。由于泉水温度较高,山西北部冬天较为寒冷,在冬天常常形成“桑干冬暖”的独特景观,水雾缭绕,如同仙境。大同区域范围内的主要生态风景区还包括依托册田水库大坝的桑干湖景区,乌龙峡桑干古道等。

(一)生态优先发展 由于旅游活动的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因此,旅游发展在产生社会效益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发展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发展的第一要义。在桑干河流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认知,加强流域内水利管理,完善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同时加强流域内自然景观保护与利用,以长远的眼光谋发展,丰富景观内涵,提升景区价值品位,完善流域内整体旅游发展管理体制以及监管制度。

由于桑干河湿地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的科普特性,能够为学生提供科普教育和科研实习场所,因而应依托桑干河流域的生态优势打造生态相关的旅游产品,充实桑干河流域旅游产品的生态文化内涵。同时,对于流域生态知识的缺乏易产生经济利益驱动短期行为,进而严重损害流域生态利益,为避免此短视行为,必须加强桑干河流域科普知识与环保知识的宣传,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培训来强化公众对于桑干河流域生态保护意识,充分了解其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人们对于流域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只有在综合治理的条件下,才能够重现“桑干夕照”盛景,形成时下热门的“网红地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雁北圣境。

(二)文化品牌塑造 流域旅游资源承载着自然风貌与文化内涵,因此流域旅游的品牌建设与发展,应在深入分析地脉和文脉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标志性、独特性的文化符号、主题形象,进而激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文化品牌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播与发展,在打造桑干河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从促进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地方文脉传承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桑干河流域文化内涵,分析地域文化独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潜在旅游吸引力,继而将地方文化形象合理且有效地应用于旅游活动之中。在民俗文化建设方面,应当让游客走进塞北,感受当地民风民俗,继而实现传承桑干河历史文脉的发展愿景。在军事文化发展方面,可通过恢复古战场场景,演兵场,边塞营地等体验场景,以及建设边塞战争文化体验区等主题游览与深度体验的方式,让游客体验塞北景色的粗犷苍凉美与军事文化的震撼。

在桑干河文化品牌塑造过程中,应通过挖掘桑干河及其流经区域的文化资源,打造新时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文化新名片。同时加强桑干河流域景区景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让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成为桑干河流域文化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在桑干河文化品牌的整体建设背景下,应继续研发与丰富文创旅游产品,关注旅游商品的文化性与创意性,组织开展民间工艺品、旅游演艺项目等文化旅游项目的创造发展,延伸科教宣传、研学旅游的文化产业价值链。同时,结合桑干河流域多元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活动项目,从而建成文化底蕴深厚的休闲度假旅游圣地。此外,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营销模式,扩大桑干河文化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桑干河成为晋北大地的重要文化代名词,成为享誉全国、名扬海外的重要文化品牌。

(三)民众参与 流域旅游的良性发展,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政策调控,还要依赖社区居民的参与,以及每一位旅游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才能综合促进桑干河流域旅游的良性发展。在城市中的流域旅游发展需要依托城市居民的参与,才能形成生态水景与人文共生的景象。具有地域文化的水域景观是城市历史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展示,因此,桑干河流经城市的支流沿线应设计城市滨水景观游憩带,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空间,让居民参与到流域旅游的保护发展与建设中,同时满足广大民众对历史人文景观以及亲水休闲游憩的需求,让人们的生活与河流共同发展。

此外,桑干河流域周边传统农耕文化资源丰富,因而桑干河流域旅游的发展可通过引导流域两岸居民的广泛参与而融入农耕文化,继而将地方民俗活动、传统节庆和手工艺品等以旅游商品的形式展示给游客,亦能使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转化成为当地居民生存与发展的来源之一。因此,流域农耕文化产品的开发能够助力于当地脱贫与转型发展,尤其适用于正处于脱贫攻坚阶段的乡村地区。由此可见,民众在桑干河流域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能够为发展区域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承氛围,同时能够强化居民对桑干河流域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让更多民众从桑干河旅游发展过程中获得幸福感,在此良性循环下,不断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到桑干河流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使桑干河流域的传统文化获得新的发展生机。

(四)跨区联动 由于流域的线性文化特性,流域旅游的联动开发与综合开发所产生的效应明显,特别是在全域旅游的发展助推下,流域旅游的发展价值尤为凸显。同时,流域沿线产业综合发展所产生的扩散、辐射等强带动作用,能够促进流域内旅游产业联动发展,从而使流域所在区域内的旅游产业发展突破地域限制,进而提升流域范围的整体综合实力。随着山西改革转型的步伐加快,以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山西省各方面建设和发展逐步迈上新征程,不断焕发新活力。在政府政策指引下,山西文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桑干河流域沿线也不断建设具有本土景观特色的景区景点,旅游产业格局不断拓宽。因此,在桑干河流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还需继续发挥旅游企业整合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区域间共享流域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丰硕成果,助推山西文旅产业的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流域旅游在省域范围内部联动发展的同时,省外经济刺激作用与跨区带动作用依旧明显,亦不容忽视。桑干河从山西省进入河北省境内,后流入北京永定河、天津海河,最后归于渤海,将华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与区域联系在一起,因而桑干河流域能够和各大城市共享旅游资源,产生跨区域的情感共鸣,实现流域旅游的全域发展。因此,桑干河流域的发展不仅要在山西省省域内实现各市、区、县的联动发展,还要跨越省际,与京津冀城市实现联动发展。

流域旅游的发展极具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作为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之一,流域旅游开发的基础理论与一般区域旅游开发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因此,打造生态景观,延续历史文脉,是桑干河流域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桑干河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跨地域、跨区域合作,对流域沿线各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及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有重要意义,是不同区域间进行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的必然选择。在桑干河流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使生态优先发展成为桑干河旅游发展的重要指针,文化品牌塑造成为重要发展目标,加强民众参与成为重要发展途径,实现跨区联动成为重要发展方案。目前,山西省全面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文旅为脉络的新经济带,全域旅游、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休闲度假等产业形式成为山西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格局。因此,山西省境内桑干河流域旅游的发展能够更加丰富旅游产业形式,拓宽省域旅游产业格局,在不断融合晋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亦能作为山西旅游三大板块发展的有力补充。

猜你喜欢 流域生态旅游 区域联动护流域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年8期)2021-09-05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当代陕西(2020年15期)2021-01-07长抓政治生态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2期)2020-02-06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中国科技术语(2016年4期)2016-11-19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09年18期)2009-08-31

推荐访问:山西 探究 河流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