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13:04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5 15:05:08 浏览数:

方新荣

(福建医科大学 福总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医学教育,德育为先,这既是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也是医学教育的特殊要求[2]。在临床医学专硕培养教育中,重视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是响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疗力量的重要途径。

以导师为主导的教师队伍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政工队伍在临床医学专硕教育管理方面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具有交叉互动性和共生共赢性,这两支队伍所在的组织体系构成了传统的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的组织架构。临床医学专硕的思政教育从两个路线各自开展,分别是以导师为主导的教学路线和以辅导员为主体的工作路线(图1)。目前,两条思政教育工作路线缺乏高效的协同机制和完善的体系引导,难以形成真正的育人合力,无法适应新时代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图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育人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缺乏关联

临床医学专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条路线平行向前,导师和辅导员各司其事,较少有横向关联。在以辅导员为主体的政工路线中,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其主要受学生工作处(研工部)和学院二级党委的领导。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主要以年级或者专业为单位,面向每一名研究生开展日常事务管理、党团建设和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而以导师为主导的教学路线中,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临床及科研方面的领路人,对临床医学专硕的价值引领、个人发展、身心健康以及职业规划具有直接影响力,其主要领会和落实研究生院(处)和二级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要求,并通过课题组传达给研究生。这说明在组织架构中,临床医学专硕导师和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时其所属管理部门不同,分别隶属研究生培养系统和学校政工系统;
在建制平台和面向群体中,辅导员主要以年级建制班级,面向所有的研究生开展思政教育。导师则以专业建制平台,面向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实施专业教育和学术引领[3]。可见,临床医学专硕导师的专业教育和辅导员思政管理两个路径分工明晰,这种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体系机制上已不能有效满足导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合力育人的需求。

(二)教育内容鲜有融合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研究生培养中承担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以及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职责。但临床医学专硕主要活动空间在课题组,活动内容为临床规培和学术活动,辅导员的显性教育与研究生生活贴合不够紧密,教育活动难以深入开展,进而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极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责任人,除了对临床医学专硕进行学术指导,培养学术修养和创新能力,还应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充分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由于导师不受学校政工部门的管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引领上缺乏相应的约束和规范,缺少系统性的规划。临床医学专硕导师和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上都从各自的工作条件出发,没有科学合理的分工安排,做不到相互补充,而这种倾向性过强的分工模式容易造成在一些功能交织、难以明晰主要负责的公共区间中出现育人工作的盲点,导致学生的诉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4]。

(三)教育形式缺少协作

辅导员是引领学生思想、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队伍直接接受学校政工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并经常性地接受系统的思政教育培训,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具备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质。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辅导员主要采用会议、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和引导。这些活动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但针对性和个性化相对不足,容易造成研究生思政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因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临床医学专硕平日与导师交流密切,在导师课题组内提升临床技能、完成学位论文,在频繁的互动过程中增强对导师的信服力,有助于导师在思政教育中深入研究生的内心。但临床医学专硕导师大多是科室的医疗技术骨干,有些还兼有行政职务,他们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临床任务,且不受思政管理部门的直接管理,对研究生思政教育往往出于自发性,缺少专业性和系统性,难以拓展研究生思政教育广度和高度。因此,辅导员和导师对临床医学专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异,两个群体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引导,在工作中较少交流和协作,缺乏合力育人机制和长效的融合管理制度。

“协同”概念最早主要用于系统论领域,聚焦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协同理论认为任何复杂的系统,在外来能量达到某种临界值时,具有共同目标的子系统能够形成强大内驱力,在共同平台上相互配合协作,使系统从无序变成有序,展现出稳定的协同效应[5]。在高校育人主体逐渐走向多元、权力结构趋于扁平的背景下,实现各育人主体之间的协同已成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的关键所在。协同理论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主体协同、多元互动的有效机制,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从协同理论视域来看,导师和辅导员作为临床医学专硕思想政治教育这项育人工程的构成要素,两支队伍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并非独立存在、相互隔离的独立部分。坚持围绕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探索构建基于协同理论的导师和辅导员育人机制,推动两者通过协调、渗透、融合等方式将各自的育人工作进行交互整合,对于实现育人手段优势互补,达成一致的育人目标,增强临床医学专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6]。

在协同视域下构建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需要对导师和辅导员两大育人主体的角色准确定位,从明确目标、平台搭建、融合管理、建立考评体系4个方面构建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使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育人工作相互交融渗透、协调交替、相辅相成,更好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

(一)明确共同目标: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各科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指向是构建导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开展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将实现“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作为导师与辅导员合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导师和辅导员共同致力于增强临床医学专硕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素养、思想境界,建立正确认知体系,指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人文素质和医德修养教育,大力开展职业精神培育,增强临床医学专硕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和道德责任感,树立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使临床医学专硕形成正确的从业理念、职业准则和职业人格,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二)搭建统一平台: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

若要导师和辅导员在临床医学专硕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协同作用,必须实现主管部门的协同和作用平台的统一。首先,要梳理研究生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搭建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增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运行效率和信息共享程度。其次,临床医学专硕导师和辅导员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和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领导下,明确各自工作定位和职责分工,促进两者在思想引领和价值教育上的统一,进而实现在教育方式上的协作以及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互补[7]。再次,临床医学专硕以课题组为单位,并由导师或课题组内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搭建共同作用平台,以学术研究和临床教学为纽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临床医学专硕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发挥导师主导作用和落实辅导员主体作用,扫清导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协作的空间障碍,促进两者间的交流和沟通,为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奠定结构基础。

(三)融合育人职责: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

推动临床医学专硕导师的隐性教育和辅导员的显性教育相互结合,实现两者从单向沟通向双向沟通的转变,进而保障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的良性、有序运行,需要建立长效的融合管理制度,积极完善共管共融的参与机制。融合管理是整合两者各自的育人优势和资源,促进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全方位融合。构建融合管理制度必须从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特殊规律入手,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基础上,通过职能互补的方式进行融合管理。通过融合管理,导师与辅导员互相沟通交流、彼此协作,实现在工作方式、专业引导和育人内容等方面的互补。具体来说,导师积极主动开展临床医学专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职责和环节,参与对临床医学专硕的日常思想品德的鉴定,包括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培养考察等工作。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临床医学专硕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的监督和教育,积极组织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科研活动和竞赛。例如课题工作坊、科研主题分享等,通过不同研究方向临床医学专硕间的学术交流和思想沟通,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学术思维,提高学术创新能力。辅导员还应该主动邀请导师参与到临床医学专硕的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及党团建设等工作中来,让导师能够全面把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

(四)建立考评体系:临床医学专硕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保障

临床医学专硕导师和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各自存在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在协同育人体制下建立和完善各类考评机制,发挥机制体制上的动力牵引,转变育人观念,化被动为主动,努力促进从“我能”向“我愿”的转变和升级。第一,建立考评制度。在对导师的工作考核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考核比重,将对其立德树人的考评结果作为招生资格、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8]。在制定辅导员考核标准时,将辅导员与导师在日常管理中的联系频率和反馈成效纳入考核体系,激发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积极性。第二,创新性地建立声誉评价机制,加强榜样示范教育。开展优秀导师、优秀辅导员评选活动,树立潜心育人的导师典型和优秀辅导员典型,组织医学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育人工作经验交流活动,树立敬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第三,完善奖惩机制。对育人主体取得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对未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职责的主体进行相应的惩处并加以引导和提升,做到权责一致、奖惩分明,进而有效激发临床医学专硕导师与辅导员的育人动力,促进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

猜你喜欢 导师协同研究生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02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全(2021年4期)2021-05-19“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导师的猫读者(2018年24期)2018-12-04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京津冀协同发展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美术界(2017年3期)2017-06-22和谐秘诀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3年8期)2013-05-14

推荐访问:育人 协同 临床医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