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15:5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国内外女子10000,m优秀运动员配速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6 08:55:07 浏览数:

路明月,邱俊强,2,曹 维,杨俊超,佟 彤,缪 蕊

10000 m跑是体能主导的以有氧代谢为主的周期性耐力项目,有氧供能比例大于96.8 %。其能量代谢特点是从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逐步过渡到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1, 2]。其项目特点为长时间持续的肌肉活动,它需要将速度和耐力发挥到极致[1, 3]。10000 m跑的成绩受到无氧和有氧参数的制约[4],是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环境和战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

在比赛期间参赛者必须调节速度,以便在最快的时间到达终点,这种速度分布被称为“配速策略”[6]。配速策略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进行调节,该系统平衡了最佳表现和运动时动态平衡的关系。影响配速策略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外部因素[7]。其中,生理因素包括跑步机峰值速度(PV)、最大摄氧量(VO2max)、跑步经济性(RE)、乳酸阈值(LT)和净血乳酸积累[6]。VO2max是LT的基础,LT反映VO2max的利用率[8]。更大的RE和较低的血乳酸积累能使运动员以较高的起跑速度开始比赛[8],并在比赛中保持更高的速度。在10000 m比赛中,疲劳在3000 m对步态产生影响,运动员根据自身疲劳状态改变节奏来保持RE,此过程会引起步幅、步频、关节角度等变化[9-11]。VO2max与RE之间存在平衡关系,运动能耗越高,VO2max越高,反之亦然[12]。心理因素是影响配速策略的主要中介,自觉疲劳程度量表(RPE)和运动时的情感反应是改变节奏策略的相关因素,RPE单独解释了开始阶段运动员最大速度的变化[13]。运动员遵循想象积极结果忽略消极结果的策略,达到激励选择的作用。配速策略同样依赖于环境(温度、湿度、海拔、空气阻力等)、竞争状况、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影响[14, 15]。运动员的初始速度一般遵循领先运动员设定的速度,并采用跟随战略,可在比赛结束之前降低能量消耗。Kyle等人[16]指出,当一个跑步者落后另一个跑步者2 m时,空气阻力减少40%,能量消耗减少3%。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在10000 m比赛中,运动员自然选择的起始速度远大于比赛的平均速度。这种快速启动之后速度逐步下降,直到完成整个距离的90%,此时运动员再次加速以产生“最后冲刺”[6]。研究指出,在10000 m跑中采用的节奏包括最初400 m的快速起跑,中间的均匀跑,最后400 m的冲刺,该过程通过调节运动强度,防止机体系统内稳态衰竭[17]。Thiel等人[18]分析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10000 m成绩,发现奥运会的节奏策略不同于世界纪录模式,主要分为快速的起步、起搏快且速度均匀、最后加速冲刺3个阶段。若想在长跑比赛中获得金牌,男女运动员必须分别达到6.9-7.1 m·s-1和7.7-8.0 m·s-1,这是在设计训练方案时要考虑的因素。

综上所述,配速策略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赛能力[19],而我国对于各类竞速项目速度节奏的研究较为薄弱[20]。因此,本研究通过总结国内外女子10000 m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分析差距所在,其中,重点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张德顺比赛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我国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支撑。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2017年和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女子10000 m前10名,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子10000 m前3名,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10000 m前6名,2017年全运会女子10000 m前6名,以及张德顺201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选拔赛的成绩和每千米的分段速度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际田径联和会的官网(www.iaaf.org/results)查询历届女子10000 m比赛成绩及每km的分段时间,获取2019年、2017年以及2015年世锦赛的成绩及每 km的分段时间。通过查询中央电视台CCTV 5网络平台,将2017年全运会女子10000 m决赛和2018年雅加达女子10000 m决赛的比赛高清视频。

1.2.2 视频拍摄法

通过在比赛现场实地拍摄[21],获取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以及张德顺2019年世锦赛选拔赛的成绩。主要拍摄方法如下:

比赛开始之前提前在跑道内侧使用彩色肌贴进行标记,标记点为10000 m比赛的起点以及起点后的200 m处。2名专业拍摄人员使用2台索尼常速摄像机进行扫描拍摄,分别置于之前标记的10000 m起点及起点后200 m处,标记点辅助识别相机扫描位点,拍摄人员置于跑道外侧较高位置,能清晰地拍摄到扫描标记点以及运动员号码牌。最后将拍摄内容导出,最终获得实时比赛视频。

1.2.3 视频分析法

通过使用Kinovea软件对所获得的视频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计算获得每 km的分段时间和速度,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首先将网络获取以及比赛现场实地拍摄的实时视频上传至 Kinovea 软件,在 Kinovea 软件中选择视频中运动员通过关键位置(即10000 m比赛的起点和起点后200 m处)时的画面逐帧观看,分别截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达到每个关键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并通过计算得到每 km所用的时间,最后计算得出每 km的速度。有报道曾经指出,视频分析法的典型误差为0.02 s,当相机的角度和位置合适时,该方法所得出的数据是有效和可靠的[22]。因此,本研究数据有效。

1.2.4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软件,首先对国内外每 km的分段速度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成绩的差异,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每 km的分段速度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通过 Mauchly’s Test 检验球形度(Mauchly 球形度<0.05 时,不符合球形检验,主体内效应需采用Greenhouse-Geisser 进行自由度矫正),然后报告组间、组内因素的主效应,分析时间(10000 m共10个分段)和组别(国外、国内)是否具有交互作用。若存在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若无交互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组内、组间因素进行纵向或横向对比。本研究以p<0.05作为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1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10000 m成绩

表1表示的是我国女子10000 m优秀运动员与世界顶级水平运动员之间的成绩。我国女子10000 m优秀运动员的成绩水平与世界顶级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p<0.01)。目前来看,我国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张德顺与世界最好成绩水平之间的差距在1 min 56 s 16,差距比较大。

表1 我国女子10000 m成绩与三届世锦赛中前6名成绩/min

2.2 国外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

在女子10000 m比赛中,对国外优秀运动员10000 m比赛每km 的分段速度进行分析,发现0-2 km的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8-10 km的速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7 km的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0-2 km和8-10 km的速度变化较大,4-7 km的速度变化较平稳。结合图1可知,国外女子10000 m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特点主要分为快速起跑阶段(0-2 km)、中间阶段起搏快且平稳(2-8 km),最后加速冲刺阶段(8-10 km)3个部分。其中,起跑速度平均比冲刺速度低0.76 m·s-1,中间阶段速度比起跑速度高0.39 m·s-1,比冲刺速度低0.37 m·s-1。前9 km的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系数为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与万米成绩高度相关,最后1 km的速度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系数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成绩的影响不大。但国外运动员的分段速度离散程度较大。

2.3 国内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

在女子10000 m比赛中,对国内优秀运动员10000 m比赛每km 的分段速度进行分析,发现第1 km和最后1 km的速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0-3 km的速度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3 km和第9 km的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1-3 km、3-9 km、9-10 km的速度变化差异较大。结合图1可以看出,国内女子10000 m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的速度特点主要分为起跑后速度下降阶段(0-3 km)、中间阶段速度小幅上升或下降(3-9 km)、最后阶段加速冲刺(9-10 km)3个部分。

图1 国内外10000 m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

2.4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对比

表2是国内外女子10000 m优秀运动员的分段速度的重复测量方差结果(p<0.01),需要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表2 多变量检验结果

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我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每km的分段速度均存在明显的差距(p<0.01)。国外运动员起始和结束阶段速度非常快,中间阶段速度平缓上升,加速前小幅下降。而国内运动员加速后速度下降,中间阶段速度起伏变化较大。通过表2计算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国内优秀运动员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平均每 km的分段速度分别低0.20 m·s-1、0.40 m·s-1、0.50 m·s-1、0.56 m·s-1、0.52 m·s-1、0.56 m·s-1、0.54 m·s-1、0.46 m·s-1、0.45 m·s-1、0.53 m·s-1。可见差异非常大。

表3 女子10000 m国内外运动员的分段速度/(m·s-1)

2.5 张德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对比

图2为2015年、2017年以及2019年世锦赛女子10000 m前3名的平均成绩与我国优秀运动员张德顺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的对比图。在此次亚运会上,张德顺跑出了个人的最好成绩并取得了铜牌,但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其配速差异很大(见图2)。张德顺取得的最好成绩除前2 km和8-9 km外均低于世界优秀水平,尤其是与2019年水平差距较大。在最后冲刺阶段,张德顺在8-9 km加速之后,最后的1 km速度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经计算,下降的幅度在0.57 m·s-1;
而世界优秀运动员在最后1 km的冲刺速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2 张德顺与国外10000 m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对比

图3为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女子10000 m决赛的前3名的分段速度对比图。我国女子10000 m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但与亚洲运动员之间差距较小。开始阶段1-2 km,张德顺比前两名高0.04 m·s-1;
中间阶段第2-3 km与5-6 km张德顺速度低于其他人,分别低0.04 m·s-1、0.06 m·s-1、0.03 m·s-1、0.06 m·s-1、0.01 m·s-1、0.04 m·s-1、0.01 m·s-1、0.06 m·s-1,第4 km以及第7-8 km均高于其他人,分别高0.04 m·s-1、0.14 m·s-1、0.01 m·s-1、0.02 m·s-1、0.01 m·s-1、0.05 m·s-1;
最后冲刺阶段张德顺明显低于其他人,为0.16 m·s-1,差距最大。有趣的是第1名的获得者冲刺阶段速度始终保持在持续上升的高水平。此外,有趣的是,国外运动员的运动水平随着时间逐渐增加。

图3 女子10000 m亚运会分段速度对比

图4为本研究中选取的张德顺3次比赛(即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以及201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选拔赛)的分段速度对比图,在国内的两次比赛中,张德顺均没有达到亚运会时的水准,配速差异较大。虽然国内比赛最后达到了冲刺加速,但成绩仍然低于亚运会水准。

图4 张德顺三次比赛分段速度对比

3.1 国外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

在女子10000 m比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绩水平与世界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每公里的分段速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快速启动阶段(0-2 km),平稳加速的中间阶段(2-8 km),加速冲刺阶段(最后8-10 km)。这种配速策略与之前的研究一致,有报道指出,世界10000 m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主要分为3个阶段:快速的起步、起搏快且速度均匀、最后加速冲刺[17, 18]。但不同的是,本研究(0-2 km,2-8 km,8-10 km)与之前的研究[17, 18](0-1 km,1-8 km,8-10 km;
0 m-400 m,400 m-9600 m,9600 m-10000 m)对于每个阶段的分段存在差异,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其他研究没有将男女运动员分开,或是没有分析比赛时的速度变化,当然,也与每个研究选择的分段有关。第一阶段主要是受技、战术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第2、3阶段主要受生理和肌肉参数的影响。最佳配速策略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最有效地利用生理资源,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的关键。对于10000 m这种距离较长的项目,如何有效地利用生理资源取得最佳运动表现对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

3.2 国外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

在女子10000 m比赛中,我国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同样分为3个部分:起跑后速度快速的下降(0-3 km);
中间阶段速度起伏,小幅度上升或下降(3-9 km);
在比赛结束前的阶段出现一个快速的冲刺,速度增加幅度较大(最后1 km)。之前没有研究对我国10000 m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进行分析过。我国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速度起伏较大,尤其是在前两个阶段。开始时速度的下降可能是由于领跑者的位置所决定,中间过程起伏较大,可能会造成运动员在氧气积累阶段的能量消耗较多,从而导致最后加速阶段冲刺时所能利用的能源减少,以至于无法保持较高的速度,冲刺速度下降,无法达到预计的运动表现。最佳配速策略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最有效地利用生理资源,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的关键。

这些速度的变化代表运动员在疲劳积累的过程中,通过节奏的微小改变来使自己的速度维持在一个较为理想的水平,同时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生理损伤[18]。而在比赛结束时的加速冲刺,是由于运动员氧气积累阶段未使用的缓冲能量在最后快速爆发,达到峰值速度,以使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水平。运动员在比赛结束阶段进行持续的协商,耗尽无氧能量的储备,以达到肌肉糖原的极低值和/或仅在比赛结束时达到体内平衡紊乱的临界水平,从而获得最佳运动表现[23, 24]。运动员比赛开始时采用较快的起搏策略主要由RPE决定,不会对其生理方面造成影响,受情感知觉的影响较大,也有战术方面的考虑。此外,通过对比近3年世锦赛发现,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成绩在逐年提升。

3.3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对比分析

在女子10000 m 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分段速度整体低于国际水平,尤其是冲刺前的两个阶段。从能力水平上来看,我国运动员本身低于世界水平,这包括先天性因素,只能通过训练和改变配速策略减小差距。我国运动员初始速度较低,可能是由于领跑者的速度决定的。中间过程起伏较大,会造成在氧气积累阶段能耗较大,导致最后冲刺时所能利用的能源减少,无法维持最佳冲刺速度,冲刺时速度下降。我国优秀女子10000 m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水平均存在冲刺后速度下降的问题。之前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解释。Fukuba等人[25]发现,如果10000 m比赛的起跑速度低于疲劳阈值的速度,运动员则无法通过最后冲刺弥补起跑丢失的时间。但就国内选手来说,冲刺前本来就没有达到很好的能量储备,比赛最后且不说无法覆盖前面导致的速度下降,就连最终的冲刺都无法保证,成绩可见一斑。Tucker等人[26]调查了34项10000 m世界纪录,发现在这34项世界纪录中有33项的第1 km或最后1 km的速度大于中间阶段的速度,而中间阶段的速度则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而我国运动员在中间阶段速度的起伏较多,影响了能量储备。此外,RE是决定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当以正常速度比赛时,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可以无意识地选择将能耗降到最低的步长和步频。在比赛过程中,在一定速度下,运动员能量消耗越少,就越轻松,冲刺阶段所积累的加速储备就越高,相同条件下运动表现相对较好。Buckalew等人[27]发现,女性跑步者在马拉松过程中跑步速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步长的缩短,而节奏始终基本保持不变。研究表明,间歇跑、力量训练、高原训练都以提高RE[28]。因此,通过提高RE来提高运动表现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考虑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国外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的离散程度较大,也就是说,不同的运动员在每一段距离的配速差异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不同的比赛中运动员选择的配速策略不同,分段速度也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说,运动员在较快起跑之后,速度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然后维持在平稳的水平,最后进行加速。再比如说,有的运动员在冲刺前的阶段会有意无意地降低速度,以做好冲刺前的准备,蓄积能量,达到最后的爆发,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达到理想效果。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比赛中,战术的考虑也很重要。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奖励是基于终点位置的,而不是终点时间,即使在同一项目的同一比赛中运动员的配速策略也是有所不同的。此外,在某些情况下,教练员可能会建议运动员在第1公里时跑的比平时快,以便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位置,或者是在比赛结束阶段的冲刺之前选择将自己置于其他运动员之后,这样能够使自己的能量消耗达到一个很好的节省作用,这是大家熟知的跟随战略。Kyle等人[16]指出,当一个跑步者落后另一个跑步者2 m时,空气阻力减少了40 %,随之减少了3 %的能量消耗。在中长跑的比赛中,无论是高水平的还是普通的一般型比赛,跟随战略被广泛应用,在很多的比赛中都能够看到,是一种提高运动成绩切实可行的策略,不过还要看时机以及领跑者的速度和能力如何。在比赛中使用这种战略时,应该全方位分析各种情况,以达到其最佳的效果。

此外,我国优秀运动员分段速度的离散程度较小。即不同的运动员在每一段距离的配速差异较小,本研究中的所有国内优秀运动员在10000 m比赛中的运动表现较为接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国内数据获取困难,分析的国内数据少,年份较为集中,整体水平起伏较小,还可能是运动员选择的配速差异较小。当然,最重要的是国内优秀运动员本身能力水平没有太大差异,而世锦赛的成绩是汇集了世界上各个国家最为优秀的选手,因此,造成了这种情况。有趣的是,近几年来,国外女子10000 m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在逐年升高,而我国的10000 m水平却始终停滞不前,甚至在下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自身能力无法决定,应该从技战术等方面提高改进,争取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

3.4 张德顺与世界优秀运动员配速策略对比分

析通过研究可知,近几年来,我国女子10000 m运动员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张德顺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上的成绩,当时获得了第3名。同样,与世界水平相比,配速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有趣的是,张德顺的成绩与当时前2名的亚洲运动员相比,差距却不是特别大大(见图3)。从中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亚洲运动员本身的能力大都在一个水平,运动能力相差不大,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欧美和非洲地区的运动员相比,在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方面,我们自身的能力水平在田径10000 m项目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如配速策略等尽量来缩小这个差异。

整体观察张德顺2019年在国内两次大型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均没有达到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时的水准(见图4),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比赛均取得了冠军,不可否认,张德顺已经是我国10000 m领域最优秀的女子运动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领跑者和竞争者有很大的关系。在10000 m比赛中,领跑者的速度相当重要。亚运会上,张德顺跟随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进行比赛,他的配速策略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起始速度很快,中间过程虽然有所起伏,但能够保持一定高的速度,虽然加速时没有保持冲刺,但却取得了高于国内比赛的成绩。国内比赛时,起始速度和中间速度很低,虽然能够储备能量完成冲刺,但是再快的冲刺也无法弥补之前落下的距离。综上,在使用较快的起始和中间速度(国外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的时候,虽然冲刺速度下降,但也比使用较慢的起始和中间速度、较快的冲刺(国内优秀运动员的配速策略)取得的成绩要好。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进行这样的模拟比赛与训练呢?提高国内运动员的起始和中间速度,尽量保持较高的冲刺,这就要从提高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储备做起,采取各种训练手段和策略,提高速度,同时减少冲刺前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这样,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可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去验证。当然,配速策略的重要之处在于,既要在前半部分达到理想的速度,又要在最后阶段保持持续冲刺,二者缺一不可,这需要生理、心理、战术、生物力学以及环境等的共同作用[5]。

战术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国内比赛中,张德顺均未达到亚运会水准,是因为与领跑者速度有关,领跑者的速度改变了她原有的国内比赛时的配速策略。大多数国外优秀运动员在10000 m比赛中采用跟随战略。之前的研究验证了其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于运动水平不同的运动员来说,是不同的。有研究指出,前方1m处竞争者的屏蔽可以将单圈时间减少1 s[29]。我国运动员本身能力水平低,起跑速度低,当然领跑者的速度也很低,这就造成整体速度低于国际水平。大多数对配速的研究都是在模拟比赛的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坏境以及人为因素是受控的,而比赛中会发生各种意外情况迫使运动员改变速度策略。此外,跟随战略对于那些能力不足的选手来说也是有一定风险的,顶级水平运动员可能会以低于理想速度的方法进行跑步,速度节奏可能随整体节奏变化,而成绩稍差的运动员可能会追赶领先的跑步者,这增加过早疲劳的风险,也可能导致速度的决定性和渐进性降低[18]。因此,最重要的是运动员自身的能力水平,比赛中根据自身水平随机应变至关重要。

同样,影响当前肌肉工作速度的心理因素也被认为是运动员选择节奏策略的重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RPE[30-32]和情感心理认知[10]。多数选手比赛时由于竞争对手的影响选择和自己差距较大的初始速度,超过承受的生理范围,使得成绩下降。Bertuzzi等人[8]研究发现在起搏阶段(前400 m),RPE占72 %,PV解释了中间阶段(400-9600 m)差异的52 %,而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动态强度占额外的23 %和5 %。因此,在10000 m跑步过程中,跑步节奏的影响因子是一个从感知(开始阶段)到肌肉以及生理因素(中间以及最后阶段)的发展过程。

1.配速策略是决定运动员最佳运动表现的关键,国内外运动员在10000 m项目中存在的较大配速差距主要是由运动员本身的能力水平决定的。

2.国外女子的配速策略分为3个阶段:较快的起搏阶段(0-2 km),平稳加速的中间阶段(2-8 km),加速冲刺阶段(最后8-10 km)。我国运动员的配速策略也分为3个阶段:快速起跑后速度下降(0-3 km);
中间阶段速度起伏(3-9 km);
最后阶段快速冲刺(最后1 km)。国外选手在快速起跑后速度上升,国内运动员速度下降,且国外运动员中间过程速度平稳上升,国内运动员速度起伏。

3.我国优秀运动员张德顺采用与国外相同的策略时成绩最好,但后程冲刺存在问题,应提高运动员中间过程的能量积累,在保持起跑和中间阶段较快的速度时,提高冲刺水平。

猜你喜欢 德顺冲刺分段 冲刺时代邮刊·下半月(2022年6期)2022-06-22缘分阳光(2019年9期)2019-10-18分段计算时间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8年11期)2018-12-03冲刺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分段函数“面面观”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一使用)(2018年1期)2018-02-10寻求分段函数问题的类型及解法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6年10期)2017-01-17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太空探索(2016年9期)2016-07-12单项选择冲刺练习新高考·高三英语(2013年5期)2013-08-20孕期最后的冲刺现代家庭·生活版(2009年12期)2009-12-25姬德顺与他的青铜浮雕壁画“黄河”和“乐”雕塑(1996年2期)1996-07-13

推荐访问:运动员 国内外 策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