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04:01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林业苗圃地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3-03-26 14:25:08 浏览数:

向运强,谢玉娟

(华蓥市天池国有林场,四川 华蓥 638600)

当前,社会对于生态保护以及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也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林业苗圃地建设便是国家在生态保护开展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林业苗圃地建设需要的周期较长,耗费的精力较大,涉及面积较广,管理难度也在无形之中加大。病虫害作为林业苗圃地建设中的重点环节,一直以来是管理的重点。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林草部门也加大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引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此方法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林业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生态保护建议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林业苗圃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1.1 林业苗圃地病虫害的特点

林业苗圃地病虫害是林业苗圃地发展中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林业苗圃地病虫害的主要特点有以下3点:①防治难度较大。林业苗圃地病虫害的繁殖速度较快、同时经过代代发展还会对化学试剂和部分防治技术产生免疫效果,对林业苗圃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影响,同时很多林业苗圃地病虫害的传染性和爆发性非常强,若有一株树木受到感染就会引发大面积的传播,对整体林业苗圃地树木造成影响。②外来生物入侵现象较多[1]。林业苗圃地发展由于很多外来生物入侵导致整体林业苗圃地环境经常受到危害,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等外来生物都是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引发生物,外来生物是指在某个特定环境中本不存在的生物由于其他原因入侵到现在的特定环境,对环境内的原有生物造成影响。外来生物不仅会占据原有生物生长繁殖的资源和环境,还会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水源造成影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时会导致原有生物的生长变慢、影响生物多样性、甚至使原有生物灭绝。外来入侵会对生态自然环境造成损害,还会对国家经济效益带来影响,是目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③林业苗圃地面对的病虫害种类较多。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处理技术和措施也不尽相同,因此导致进行治理工作时的难度较大,而且由于部分病虫害难以根治,经常出现反复现象导致治理工作的难度极高[2]。

1.2 林业苗圃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作用

林业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是目前全国进行防治工作的主要手段,可以在保证病虫害治理效果的基础上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传统病虫害防治措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态系统的运行稳定被打破,例如防治工作中常使用的化学试剂、农药等设备,虽然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非常好,但极易出现残留现象,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林业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态保护工作的效果,林业苗圃地病虫害防治符合目前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因此国家大力推行林业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除此之外,林业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措施还可以提高生态自然环境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对当地的生态物种发展起到保护作用,对建设平衡的生态环境、加快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林业苗圃地病虫害一直是中国林业苗圃地建设中的重大问题,2021 年,林业苗圃地病虫害发生面积为1.03 万hm2,山核桃等经济林病虫害发生面积约为6000hm2,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约为866hm2。可见,病虫害为林业苗圃地建设带来的危害十分巨大。

2.1 林业苗圃地常见虫害

中国土地资源具有跨度大、环境复杂等特点,在林业苗圃地种植期间需要充分考虑地域环境、气候等特点开展林业苗圃地建设。同时,林业苗圃地树木种类较多,病虫害种类范围较大,林业苗圃地常见虫害主要有介壳虫、蚜虫及红蜘蛛等,通过分析常见虫害,可为林业苗圃地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癌症,能够引起松树整株枯死,是中国森林头号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根治。其病原为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昆虫主要为松褐色天牛、云杉花墨天牛等,对枯死树木除治和媒介昆虫防治是重要的防治环节。蚜虫是中国林业苗圃地种植中分布范围最广泛的虫害,且在多种植被中均有分布,难以根治[3]。蚜虫体积较小,可以单向繁殖,在4~5d 内最多可繁殖5 代。同时,蚜虫主要聚集在植物嫩芽及花蕾上,通过吸食植物组织来成长。感染蚜虫后,植物被吸食的部位会出现黑色、黄色不规则斑点,枝叶脱落、皱曲,被吸食的花蕾也会出现枯萎脱落的现象。蚜虫在吸食汁液后,会分泌一种花蜜分泌物,植物沾染上后会感染细菌,从而导致煤烟病等病害。部分昆虫会以花蜜为食,在吸食过程中还会对植物造成二次伤害。红蜘蛛又被称为叶螨,又名棉红蜘蛛,俗称大蜘蛛等,中国的红蜘蛛种类主要为朱砂叶螨,分布范围广,在国内外且多个区域均常见,危害植物多达上百余种。红蜘蛛每年产1 次卵,每次产卵约100 只。一般在春季开始危害植被,展叶后转到叶片上,首先以叶背面主脉两侧为主,从若干个小群开始危害整个叶片。若发生量大,会在叶片表面拉丝爬行,可借风传播。5 月中旬为盛发期,7—8 月为发生高峰期,危害严重,可以使全树叶片枯黄泛白,是林业苗圃地建设中常见的难以根治的病虫之一。

2.2 林业苗圃地常见病害

幼苗猝倒是林业苗圃地常见病害之一,常见于所有树木种类中,尤其常见于阔叶、针叶树木种类。针叶树幼苗更加容易受到危害,幼苗在未木质化时感染该病可迅速倒伏,从而导致根系腐烂、枯萎致死。主要病因在于树木感染了丝核菌、镰刀菌及腐霉菌等。这类病菌寄生范围较广,且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可以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不易被根除。如果苗木种植环境过于潮湿,就会增加苗木患病率。

松类疱锈常见于各年龄段的松树。在染病后,枝干主要症状为表面梭形肿大或溃疡,出现肿瘤等。一般多发于春夏季节,发病部位会出现皮层开裂,并出现黄色疮状物,散发出大量的黄色粉末,以此为孢子进行传播。主要病菌为锈菌,有数10 种菌种,梭形疮锈菌、茶藨生柱锈菌等为常见菌种。并以美国五针松、糖松、白山松等种类为主暴发病菌[4]。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皆可发病,在中国东北地区也较为常见。在幼苗期危害较大,幼苗染病后会增加死亡率,表现为肿瘤及溃疡斑,且生长不良,容易折损等。烂皮在多个树木种类中都较为常见,大部分由真菌引起,在树木染病后,树皮局部发软、变黄,最终局部坏死或干裂,枝干病斑在出现1周后会导致树木枯死。若树木抗病能力强或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树木可在病斑外形成1 圈愈伤组织,从而限制病菌的扩展。

3.1 防治技术落后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较国际水平而言相对落后,因此进行防治工作的效果也较为低下,防治技术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府拨款的资金较少,林业管理部门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比较落后,同时由于病虫害在进行繁殖时会逐渐产生较强的耐药性,导致林业管理部门的防治措施效果不佳,影响到林业环境的整体发展。

3.2 缺乏管理技术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对很多种类的病虫害做到非常熟悉,了解病虫的生活习性和处理应对方式,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目前林业管理部门的部分管理工作者普遍存在能力较低、理论知识欠缺的现象,因此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病虫害现象频发。

3.3 天然林的面积越来越小

整体林区面积非常大,但其中有大部分林区是由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种植而来的,天然生长形成的林区面积较小。人工种植的林区与天然生长的林区相比,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为薄弱,因此经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和威胁。病虫害问题的一大特点就是爆发性非常强,如果林区中的部分树木产生感染现象,其他良好的树木也会在很短时间内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会导致大面积的树木受到危害。而目前林业管理相关部门在建设人工林区时的建设手段较为单一、对病虫害防治的建设措施较少,人造林区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较差是导致很多人工林区病虫害现象大面积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3.4 不重视预防工作

预防工作是解决病虫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减少病虫害现象的发生概率,但部分管理部门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较为忽略、重视程度很低,将工作重心全部放在病虫害问题的治理工作上而忽略了预防工作,形成了病虫害问题经常出现、相关部门一直进行治理的现象,对林区发展非常不利。同时部分管理部门存在“重治理而轻预防”的思想认识,这也不利于管理人员对于森林保护工作的实施,一旦发生病虫害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经济去进行治理,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部分林区面积较大,而负责管理的人员相对较少,无法做到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森林资源做到全面布控,导致监测效果不佳、对病虫害的预防不到位。有一些管理单位使用的仍是之前的管理措施和设备技术,整体的管理工作和效果也受到影响。导致病虫害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根治。相关部门想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工作效果,不仅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要对使用的设备和相关防治技术进行更新和学习,只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保证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林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5]。

4.1 物理防治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中,物理防治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此技术主要借助人工、工具完成病虫害捕捉工作,进而达到防治的目的,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操作简单且实用性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看到防治效果。当前,物理防治技术中常用到的有以下三种:人工捕杀技术、隔离法以及诱杀法。其中,人工捕杀技术多用于昆虫;
隔离法运用时针对的是某一区域,在检测某区域时发现其有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便将此区域隔离,避免病虫害大范围的蔓延,尽量减少损失;
诱杀法运用时会将昆虫引诱到集中地,在短时间内将昆虫集体消灭,而捕虫灯便运用的此原理,根据不同害虫类型,结合其特性吸引害虫,进而将其捕捉。此方法操作简单,而且经济实惠。人工捕杀技术与工具捕杀相比较,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较大。物理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使用,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耗时大、效率低。为此,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病虫害类型,进行科学合理考虑以后,进而选择最适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4.2 生物防治手段

生物防治技术不存在污染、可以长期使用,因此这种方法属于典型的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目前被各地区的林区管理部门广泛利用。生物防治的原理就是在区域内构建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来实现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对病虫的天敌进行引进,同时可以将原有自然环境改造成更适合天敌昆虫生存的环境,给天敌昆虫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除天敌生物以外,引进一些微生物和细菌也是进行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部分微生物、细菌针对病虫害问题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如苏云金杆菌就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物防治细菌,可以对天牛、马尾松毛虫等生物进行有效处理,解决马尾松植物的病虫害问题。

4.3 化学防治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过程中,化学防治也是极其常见的方法。此技术主要采用的是不同类型化学农药的使用,进而将病虫害问题解决。在具体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林业建设具体情况,病虫害发生原因、类型等相关事宜,选择药效好、污染小的农药。同时,还要在配比及喷洒时把握好化学农药用量,药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既能够将害虫消灭,又要确保不伤害其他资源,推动林业稳定发展。需要注意的重点就是工作人员施工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合理分析农药成分,保证防治效率的提高,在喷洒农药时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苗圃地的主要成员是苗木,也就是生命体。任何生命体都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在病虫害面前。即使是人类,在病痛的折磨之下也会痛不欲生。植物也是如此,只是它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因此,需要苗圃地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观察,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提高病虫害联合治理的意识,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思想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让苗圃地真正有所发展,也为国家的林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苗圃林区树木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分布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及比例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15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南方农业·中旬(2021年3期)2021-10-31树木之最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1期)2020-12-16全面停伐背景下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2期)2020-11-06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7期)2018-05-04辨认树木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18年12期)2018-04-04车顶苗圃环球时报(2017-10-30)2017-10-30苗圃诗潮(2016年9期)2016-05-14树木之最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5年2期)2015-06-16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科技创新与品牌(2015年4期)2015-05-21

推荐访问:病害 苗圃 林业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