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10:55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新时代党员干部传承弘扬马克思精神的意义及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27 16:55:13 浏览数:

□路 梦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党员干部是国家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的先头兵,其先进性和表率作用直接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更是我党伟大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然而不得不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的认知,宣传马克思主义走形式、喊口号,只知“主义”和“理论”,忘记了“精神”。丢失了“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就像是标签化了的稻草人,很容易出现“信仰危机”。

“马克思精神”是马克思除了其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之外,为全世界共产党人乃至全人类贡献的另外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如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引导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奇迹,更是“马克思精神”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砥砺奋斗终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研究和弘扬“马克思精神”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有助于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成为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克思精神”的基础上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真正读懂马克思所倡导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要坚持在实践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迎接和化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二)有助于增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三化”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下随着全球治理进入危机多发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转型时期,由于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创立的科学理论学说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人虽然天天讲马克思主义,却不是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更不能让马克思主义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工程,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成为人民大众的信仰,在情感上实现共鸣,在理论上实现认同,才能构筑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三)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境界。马克思精神中蕴藏的人格魅力和髙尚的道德情操始终是世人学习的典范。马克思的崇高道德情操和人格焕发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以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价值观为特征的社会文化现象,导致一些人思想迷茫,是非善恶不明,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更有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淡漠,丧失了革命奋斗精神,忘记了初心,玩忽职守、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等,不断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的红线,严重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败坏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风尚。

传承和弘扬马克思精神,有助于提升公民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境界,发扬马克思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勇于追求真理的理想信念精神,形成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以马克思精神统领社会思潮,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引导人民大众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不仅有利于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和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有利于形成人人讲正气、知荣辱,人人讲奉献、讲诚信,人人讲爱国、敬业,人人讲团结、友善的良好和谐社会风尚。

(一)马克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灵魂,是马克思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可以说没有马克思精神,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马克思精神形成于马克思从事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实践活动之中,凝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价值准则。解读马克思的思想及其精神产生的要素,不难发现,青少年时期的马克思就树立了为人类解放而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诚然,革命精神是马克思精神的灵魂色彩,但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是马克思一生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马克思一生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场”始终是马克思精神最鲜明特征和价值取向。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是马克思精神的主要载体。一方面,我们不可能脱离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谈论“马克思精神”;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能脱离开“马克思精神”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精神”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建人,毫无疑问,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无产阶级斗士,革命斗争精神也是马克思精神的首要特征。马克思的一生不是在追求真理就是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并最终发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真谛。勇于追求真理,敢于批判和自我批判,以及严谨的科学求实态度是马克思伟大人格特征的写照。

(三)马克思精神是马克思个人品质与修养的高度凝结[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和理论体系,具有意识形态化、理性化特点;
马克思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则更具有个性化、感性化特点。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是指导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性思想武器;
“马克思精神”则是鼓舞人、感召人为理想信念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作为实践的理论工具可以被发展和创新,但是“马克思精神”作为一种信仰的力量永不会磨灭。

(一)真学真懂真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传承弘扬马克思精神,首先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即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信仰是一个政党的生命,也是一名党员的政治灵魂。在血雨腥风和白色恐怖的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旗帜,以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畏、无私的献身精神谱写了人类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迹。然而在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当下,某些党员干部受物质欲望的诱惑,动摇了共产党人原有理想信念的根基。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员干部的骨头才会硬,如果理想信念缺失,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针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同质疑之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2]。马克思精神是激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永恒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坚守马克思精神“人民立场”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初就是人民的政党,党员干部是先锋队、先头兵。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特征。毛泽东曾经说过,党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衡量一个党员是否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不二标准,并强调,“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马克思精神“人民性”理论品格,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3]。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把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新时期我党重点工作目标。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又进一步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4]。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让人民的利益成为党员干部的最高价值追求。

(三)固根守魂,传承马克思实践创新精神。创新是马克思精神的基本内核,也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在追求真理的坎坷道路上,正是其勇于追求真理的批判创新精神,使其哲学思想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和实践证明,中国走马克思主义道路绝不能教条化、模板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5]。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新问题,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使命感审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全世界、全人类提供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新时代中国方案。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坚守马克思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诚然,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我党的最高纲领,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的理想信念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现实阶段性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共产党最高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低纲领相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内涵,更是对马克思实践创新精神的传承。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马克思党员干部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医药与保健(2022年2期)2022-10-23马克思像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党员干部新书架党员干部之友(2022年3期)2022-03-13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论马克思的存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2期)2020-07-21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推荐访问:马克思 新时代 党员干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