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06:12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民生领域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3-03-28 14:20:08 浏览数:

□何 欣

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市民生领域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发展基础和优势得到持续巩固。市民在教育、卫生、养老、文体方面的基本需求和发展需要得到有效满足,全市民生发展的保障网不断织牢结密。

(一)教育综合改革释放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系统性改革激发新动力。围绕促进人的现代化、提升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功能以及优化教育事业发展条件,上海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来,教育事业进入更快更好的新发展时期,教育普及、教育质量和高等教育成效都得到新的提升。

1.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巩固。2021 年,上海市平均每万人口中,普通中学、普通小学的在校学生数为255 人和346 人,分别比2017 年增加19 人和21 人。学前教育规模扩大。2021 年,上海市幼儿园达到1699 所,比2017 年增加108 所,增长6.8%。义务教育发展优良。上海大力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家门口的好学校”日益增多。2021 年,上海共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9.03 万人,比2017年增加19.37 万人,增长16.2%。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取得新进展。自2017 年至今,全市分六轮共批准命名17 所市特色普通高中,以特色课程体系及实施体系为基础主动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持续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新增9 所五年一贯制新型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21 年,上海市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3.27 万人,比2017 年增加2.76 万人,增长13.5%。其中,学前教育、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各阶段专任教师分别为4.55 万人、6.33 万人、4.60 万人、1.94 万人、0.81 万人和4.87 万人,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长13.5%、15.7%、17%、8.4%、5.1%和12%。幼儿园生师比明显改善,从2017 年的14.3∶1 下降为2021 年的12.3∶1。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生师比分别为14.1∶1、10.8∶1 和9.7∶1,总 体保持平稳。普通本专科阶段高等教育生师比从2021 年的11.8∶1 下降为2017 年的11.3∶1,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3.高等教育成果稳步提升。2021 年,上海市64 所普通高等学校共有在校本专科生54.87万人,比2017年增加3.38万人,增长6.6%。上海市普通高等教育为社会输送19.11 万名毕业生,比2017 年增加1.65 万人,增长9.5%(图1)。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生5.54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的比重为29%。

图1 2017—2021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

(二)医疗卫生服务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年来,上海市坚持健康优先的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卫生健康事业各项工作方针,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能级有效提升,医疗保障待遇稳步提高。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发展。2021 年,上海共有6317 家医疗卫生机构,比2017 年增长22.8%。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6.85 万张,比2017 年增长25.2%。与2017 年相比,每万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由56 张增加到68 张。家庭医生制度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家庭医生“1+1+1”累计签约超864 万人,签约率超过34%,比2017 年提高4个百分点。

2.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加强。2021 年,上海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3.96 万人,比2017 年增长27.4%。与2017 年相比,每万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8 人增长到35 人,注册护士由35 人增长到44 人。

3.基本医疗保障不断增强。五年来,通过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整合,全市老年人口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21 年,全市共有1614.38 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65.05 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上海有序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至2021 年末,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享受人数为38.1 万人,有效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照护压力和老年人经济负担。

(三)养老服务事业协调发展

五年来,上海立足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总目标,完善保障机制,加快设施建设,为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老年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1654.36 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2017 年增加106.14 万人,增长6.9%。其中,离退休人数为528.35 万人,增加39.16 万人,增长8%。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2021年,上海共有养老机构730家,养老床位15.86万张,比2017年分别增长3.8%和14.7%。截至2021年末,上海建有371 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433 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分别是2017 年末的3.71 倍和2.03 倍。

(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不断加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上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持续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

1.基本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2017 年以来,程十发美术馆、上海天文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相继建成运营。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上海图书馆东馆预计年内正式开馆,有望成为上海公共阅读的新热点。2021 年,上海市共有备案博物馆158 个,比2017 年增加33个;
档案馆51个,比2017年增加8个。上海首创公共文化内容四级配送网络,形成全市统一配送平台,全市公共图书馆和覆盖街镇的社区文化中心为市民群众提供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参与方式更加多元。

2.重点文化领域蓬勃发展。上海加快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着力擦亮“上海电影”金字招牌。2021 年,上海电影全年票房共计25.44 亿元,占全国票房比重的5.4%,放映场次421.9 万场,观影人次4986 万人次。截至2021 年末,上海的影院数、银幕数、座位数位列全国城市第一,电影票房蝉联年度全国城市票房冠军。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昊浦影视基地、定军山影视数字科创基地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科技前瞻性的重点项目落地上海科技影都。围绕推进“亚洲演艺之都”建设,上海打响“演艺大世界”品牌,大力引进一流人才和机构,演艺市场发展态势稳步向好。2021 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8366 场,日均演出105 场,比2020 年增长24.7%。截至2021 年末,上海共有100 家演艺新空间获得授牌,比上年末新增34 家。近两年,上海不断加快“全球电竞之都”建设步伐,提升电竞产业全球竞争力。由伽马数据发布的《2021 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评估报告》显示,上海电子竞技游戏市场规模为228.1亿元,比2017 年增长60.4%。2021年,上海电子竞技赛事收入进一步提升,占全国电子竞技赛事收入的比重达50.7%。在价值榜TOP50 的电子竞技俱乐部中,44%位于上海,上海依旧是头部电子竞技俱乐部的集中所在地。

3.文化产业快速成长。上海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推进“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①“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指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竞之都;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建设。2020 年,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超过3500 家,营业收入首次超过1 万亿元。上海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389.64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继续保持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2021 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为162.49亿美元,同比上升54.14%,首度达到千亿元人民币规模。

(五)体育事业量质齐升

五年来,上海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优化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深入推进体育惠民,竞技体育硕果累累,走出了一条都市型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1.市民健身氛围进一步浓厚。全市各类体育设施持续完善,群众健身环境不断改善。2021 年,上海新建107 条市民健身步道,比2017年增加32 条,增长42.7%。2021全年新建743 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累计建成市民益智健身苑点达18299 个。全市体育场地面积为6072 万平方米,人均面积达2.44 平方米。五年来,上海共完成社区体育服务配送25499 场,直接服务市民约70 万人次。作为国内较早进入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城市,上海于2021 年在全国首创建成40 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专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截至2022 年2 月,上海已经试点建成6个“都市运动中心”②“都市运动中心”是新时代上海全民健身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首批都市运动中心为三邻桥体育文化园、翔立方体育文化综合体、智慧湾、洛克公园SSR 体育综合体、中体城奉贤都市运动中心、云间粮仓运动中心。项目,成为市民健身的新去处,健康上海的新地标。

2.竞技体育实现多项历史突破。上海竞技体育运动成绩不断攀登新高峰。东京奥运会上上海体育健儿获得5 金4 银2 铜的历史最佳成绩,金牌总数、获金牌运动员人数、对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贡献率均创新高。在第14 届全运会上,上海体育健儿获得36 枚金牌、27 枚银牌、28 枚铜牌,金牌奖牌总分均超过上届。

(一)公共服务需进一步完善

1.公共服务供给和保障水平有待提升。尽管上海市公共服务基础较好,但在均衡发展、精准保障、品质提升等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例如,2021 年上海市统计局开展的上海市医养结合情况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在25 家被访的医养结合机构中,享受政府建设补助等一次性奖励补贴的机构仅占44%,享受收住老人补贴的机构仅占32%。这些机构中能够享受政府提供的运营补助补贴的仍是少数,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给予更多医养结合政策协同支持。

2.民生服务设施建设和资源布局需更加优质均衡。截至2021 年末,7 个中心城区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的数量占全市的比重为54%,优质普通高中教育城乡一体发展还需大力推动。2020 年,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为32%,与建设完善的健康服务设施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要大力推进养老床位及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2021 年,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4 平方米,略高于全国的2.41 平方米。从发达国家的水平看,2010 年日本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达到19 平方米。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有很大提高空间,为更加丰富市民公共文化体育,要持续推进体育场地建设,不断推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更新提升。

(二)重点特殊人群需更加关注

1.老龄化程度加深对发展提出新需求。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重逐年上升。2020 年,上海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4%和36.1%,65 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抚养系数为4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与少子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纯老化等趋势共存。2021 年上海市统计局开展的上海市医养结合情况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迫切希望药品种类数量、医护人员数量配置、设备条件和服务种类数量等方面有所改善。面对社会与家庭养老负担不断加重的情况,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需持续加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主格局的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养老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养老服务的需求。

2.学龄前儿童养育教育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2021 年,全市托育服务机构提供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8 万个,其中普惠性托位2.64 万个,每千人口拥有3 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1.9 个。受限于托位供给数量紧张而无法入托的情况在部分人口导入集中的地区仍然存在。要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强托位资源的配置保障,促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整体建成。

3.对重点和特殊困难人群的保障需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残疾人基本保障一个也不能少,必须维护残疾人生存权、健康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对残疾人要实施精准帮扶,包括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应养尽养、加强残疾人的就业服务保障、继续保持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的高入学率水平。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残疾人福利设施建设和对残疾人家庭扶持保障的力度,尤其是发展市、区两级重残养护机构和床位,稳步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青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对孤残儿童、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兜底保障应进一步强化。要聚焦稳步提高困境儿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困境儿童家庭支持力度。为了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既要大力发展专业工作队伍,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和儿童福利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又要不断提高各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规范达标率,实现更加全面、更大力度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

(三)服务理念和方式应与时俱进

1.推动各项服务实现数字化转型。为提高民生服务质量和效率,要不断推动更多领域和服务事项进行数字化转型。以上海“一网通办”移动端政务服务品牌“随申办”为例,现已对接上海市16 个区、200多个街道、300 多个系统,用户已突破1400 万。通过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公共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平台,医疗、养老、就业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目前,上海许多民生领域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卫生健康方面,要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便民惠民服务,不断提高三级医院复诊患者中使用互联网诊疗的比例。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发展,使移动诊疗和远程医疗体系更加完善,互联互通的健康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更加健全优化。

2.积极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在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鸿沟已成为当前制约老年人平等享受民生服务的一大难题。为了积极推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并享受数字红利,要全面分析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困难,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并找到弥合路径,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类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水平,加快推进政务公众号和政务APP 信息无障碍改造。为了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要保留传统的服务提供方式和办理渠道。针对特殊群体,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提供更多智能化、简易化的产品和服务,切实保障各类群体的服务需求。

猜你喜欢 全市养老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9期)2022-10-10养老生活环球时报(2022-05-19)2022-05-19上海之巅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11期)2020-12-28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投资北京(2016年11期)2017-02-16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投资北京(2017年1期)2017-02-13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推荐访问:民生 福祉 上海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