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0:46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与人际敏感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30 10:35:14 浏览数:

王海燕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 文昌 571321)

人际关系敏感是影响人类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1]。人际敏感者认知上被关于自己与他人负面地占据着,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别人是不喜欢我的,经常陷入紧张、羞怯、压抑、易激惹的情绪中,在行为上表现为沉默寡言和消极退缩。目前,国内依恋理论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大中小学生一般群体,对单亲家庭的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存在空缺。本文将从亲子依恋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的类型特点以及对人际敏感的影响,有助于更深层地理解人际敏感的形成,为丰富依恋理论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一)研究对象

首先选择2016年9月~2018年6月海南4所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480名纳入研究组,其中男271名,女209名,年龄16~20岁,平均(17.96±1.26)岁;
五年一贯制293名,高职三年制187名;
父母离婚家庭学生211名,父母一方死亡家庭269名。纳入标准:年龄16~20岁;
五年一贯制、高职三年制学生;
单亲家庭学生;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双亲家庭学生;
出生前或1岁前父亲就去世或离异的学生;
无法完成本研究学生。然后选择同期上述4所高职院校同期双亲家庭学生480名纳入对照组,其中男生289名,女生191名,年龄16~20岁,平均(17.90±1.24)岁;
五年一贯制学生287名,高职三年制学生193名。两组性别、年龄、学制差异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均经受调查者知情同意,并经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方法

1.评估工具

评估工具选择《亲子依恋问卷》和《SCL-90》中的人际敏感因子[2-3]。《亲子依恋问卷》排除青少年出生或1岁前父亲就去世或离异等情况。

2.研究程序

由研究者逐一发信息与两组学生联系、约谈和填写问卷,测试时间为20分钟,被试者匿名作答后收回。本次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有效问卷91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00%。

3.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和Amos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4]。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一)两组回收问卷学生年龄及年级分布比较

在912份回收有效问卷中,研究组回收444份(92.50%),对照组回收468份(97.50%)。其中,研究组回收问卷学生男324例,女120例;
年龄16~20岁,平均(17.94±1.24)岁;
一年级34例,二年级24例,三年级134例,四年级140例,五年级112例。对照组回收问卷学生男331例,女137例;
年龄16~20岁,平均(17.98±1.28)岁;
一年级38例,二年级27例,三年级140例,四年级146例,五年级117例,两组回收问卷学生年龄及年级分布比较情况均无差异(P>0.05),见表2。

(二)两组亲子依恋与人际敏感整体状况比较

研究组父依恋(44.10±11.59)分、母依恋(43.18±10.80)分,均低于对照组父依恋(83.97±19.64)分、母依恋(81.76±18.59)分,人 际 敏 感 得 分(19.01±5.98)分,高于对照组(7.32±1.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在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跟父母生活年限不同的单亲家庭学生父依恋、母依恋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单亲年龄不同的单亲家庭学生父依恋、母依恋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父、母去世的单亲家庭学生的父依恋、母依恋得分高于父母健在的家庭(P<0.05);
父母未离异家庭学生的父依恋、母依恋得分高于父母离异的家庭(P<0.05);
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父亲、其他人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学生父依恋、母依恋得分有显著差异(P<0.05);
跟母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学生父依恋、母依恋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续表

(四)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6个维度与人际敏感的相关分析

人际敏感与亲子依恋中父沟通、母沟通、父疏远、母疏远、父信任、母信任的皮尔逊相关依次为-0.136、-0.091、-0.021、-0.032、-0.156、-0.115,其 中 人 际敏感与父、母疏远这两个维度的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P<0.05);
人际敏感与父沟通、母沟通、父信任、母信任等维度负相关不显著(P>0.05)。疏远因素的得分越低,表示被试者与父母之间的依恋的安全性越高,人际敏感水平越低,反之人际敏感水平越高。

(五)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对人际敏感的回归分析

以人际敏感为因变量,分别以父沟通、母沟通、父疏远、母疏远、父信任、母信任、生活的时间段、生活年限、父亲健在、母亲健在、父母离异和跟谁生活在一起等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发现,以父疏远、父信任、父母离异、跟谁生活在一起、生活年限作为自变量,排除了父沟通、母沟通、母疏远、母信任、生活时间段、父健在、母健在等自变量,人际敏感进入回归模型(F=18.640,P<0.01),可最大化地解释因变量的总变异量。该回归方程为Y=16.314+0.565X1-0.159X2+1.793X3-0.828X4-0.576X5。回归分析表明父疏远、父母离异对人际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信任、跟谁生活在一起、生活年限对人际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见表2。

表 2 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对人际敏感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亲子依恋水平比双亲家庭亲子依恋安全性低,单亲家庭的结构与功能残缺不全,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所能享受的家庭教育是残缺的,他们在父母离异后的家庭沟通与交往就是不健全的[5],导致亲子依恋关系安全性低。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人际敏感度属于中等程度,已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进而引发情绪与行为的异常,妨碍他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比起双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趋向敏感、自卑、多疑、难以建立依恋感与安全感,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心指导,也更容易趋向内向与孤僻,他们的人际交往很容易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5]。根据依恋理论的观点认为,对于主要抚养者的安全型依恋与更高的社交能力、同龄人接纳和受欢迎程度相关。相反的,不安全型依恋似乎会导致同龄人排斥、消极互动情绪,以及敌意、愤怒、攻击性、主动性缺乏、低自尊和易受挫等问题[6]。高职生更是因为一直以来在学习上遭受的挫折打击,高考的失利,学历的偏低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其情感较为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自责中,影响他们与他人人际关系的发展[4]。

研究发现,父亲去世的单亲家庭父亲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健在的家庭,父亲去世的单亲家庭母亲依恋的得分显著高于父亲健在的家庭[5]。根据依恋理论观点认为,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复原力,他们会选用灵活适用性较强的方式应对生活危机事件。不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可能会沿用最早期由父母塑造而成的原始模式调节其情感及行为[6]。面对父亲去世,家庭支柱轰然倒塌,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性打击会让他们感到无助、恐惧、不知所措。有的孩子会认为是他们不好、不懂事、不听话,父亲才会离开他们。为了抵抗巨大的丧失感,不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可能会使用分裂(全好或全坏)、理想化或贬低的防御机制,孩子似乎会使用理想化父亲的形象来保持在内心世界与父亲的情感连接。研究发现,跟父母生活的时间越长,对父母依恋水平的得分越高。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陪伴其成长。特别是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孩子内心最大的恐惧就是父母的离开。在孩子的内心是因为自己不好,父母才不要我的。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是严重影响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原因。研究发现,丧偶式家庭父亲依恋与母亲依恋的分数显著高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最恐怖的事件不是父母离异这个结果,而是父母离异前无休止地争吵冷战甚至暴力的过程。有研究发现矛盾冲突激烈的家庭85%是由两个不安全型依恋的对象组成的,依恋模式具有很强的代际传递的特点,父母身上僵化的行为模式,会让孩子激发和内化类似的僵化模式。在丧偶家庭,或许在孩子生命早期得到父母的善待,已经形成安全型的亲子依恋关系。因此,丧偶家庭的亲子依恋水平显著高于离异家庭。

结果分析显示,人际敏感与父、母疏远这两个维度的负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进一步回归方程分析显示父疏远、父母离异对人际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父信任、跟谁生活在一起、生活年限对人际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根据Bowlby的说法,依恋水平最主要是由生命初期即婴幼儿期(0~3岁)的关系塑造而成。在这个年龄阶段,主要抚养和照顾婴儿的承担者是母亲与父亲。婴儿需要从照顾者获得身体上的可接触性和情绪上的反应性。一个冷漠型的母亲或一个疏远的父亲,对婴儿的痛苦反应是忽视或压抑的,这个婴儿可能会发展出一种回避的对策,用以应对自己痛苦的情感。在安全型依恋的关系中,个体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和需要,在与人相处中比较轻松自在。不安全型依恋关系中,个人过分压抑或过度夸张地被情感淹没,造成人际关系中紧张敏感等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人际亲子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路径探析家长(2021年32期)2021-12-04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8-13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心理学报(2021年1期)2021-01-29单亲家庭儿童早期教育的社会干预机制散文百家(2020年10期)2020-11-22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4期)2020-02-05搞好人际『弱』关系意林·全彩Color(2019年6期)2019-07-24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科教导刊(2009年30期)2009-07-03亲子脸幼儿时代·故事妈妈(2004年5期)2004-08-25亲子脸幼儿时代·故事妈妈(2004年7期)2004-08-25

推荐访问:依恋 亲子 人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