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5日 22:44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课程整合,让教育回到原点*

发布时间:2023-04-01 11:55:18 浏览数:

俞 敏

(马鞍山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安徽马鞍山 243000)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知识的教授向重视能力的培养转化,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教育,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将是中小学教育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课程结构需要调整学科本位的思想,减少科目,多学科整合,更好地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果每一门学科泾渭分明,每一科教师隔行如隔山,学生的学习就只能停留于表面。其实,虽然各学科内容不同,但是知识的本质有着统一性。课程整合就是让老师们从传统的授课中跳出来,将不同学科的学习有效地联系起来。破除学科壁垒,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继而构建连贯、系统的学习过程,避免重复教学。这也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

好的课程整合应该是自然通畅的,应该是把学校的课程学习与校外的实际生活及学生的特长紧密结合的系统化课程。2019年,马鞍山市师范附小也针对跨学科课程整合进行了探索。

(一)统整

在常规的学科教学中,把同册教材中不同章节的内容横向统整,把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重组,进行纵向统整。更加重视学科目标和学科任务的达成,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学内容的重构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和逻辑进行,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的相互关联。

(二)跨学科整合

跨学科整合指课堂教学中由某一个学科提出学习主题,其他学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进行整合教学,学科的界限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也更加明显。

(三)实施

首先,针对课程整合这一研究课题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对整合的目的、理念进行解读。其次,由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教师认真研读本册教材,在组内进行研讨,每位教师从本册教材中选取一篇自己觉得最有整合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将需要其他学科教师进行补充拓展的知识点标出,重点撰写整合理念,凸显需整合的学科内容,在每一个教学板块的后面描述整合意图。最后,由其他学科(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师,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上传的教学设计中,挑选一节与本学科教学有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课例的设计,并阐述教学目标。

(一)围绕一个学科内容,多学科协同教学

多学科教师通过研讨,立足于共同的教学目标,从各自的学科视角,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进行合作教学。教学时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改变做适当调整。例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吹泡泡》一文,作者冰心通过细致的观察,对肥皂泡的形状、颜色及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同时也写出了吹泡泡时的心情与美妙的想象。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两年的学习经历,文章浅显易懂,很好理解,对吹泡泡游戏也特别感兴趣,但缺乏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同年级科学、语文、美术三科教师梳理出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制订共同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有着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及对未来的想象。科学教师事先准备好制作肥皂泡的工具,带领学生根据语文文本的先后顺序进行泡泡的制作,体会作家用词的准确和制作过程的细致。语文教师引领学生朗读体会冰心奶奶语言的优美、生动,积累精彩的词句,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美术教师则指导学生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五彩斑斓,体会生活的快乐美好,指导学生画出泡泡,每一个泡泡就是自己的一个梦想。

《荷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一篇散文,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叶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荷花的高雅脱俗,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姿态各异、生动明艳、清新美丽的水中荷花图。文字生动,意境幽雅。而三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还有所欠缺,缺乏语文素养,散文中也没有具体可感的事件,学生理解不透。然而多学科教学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体会情感、交流想象;
美术教师带领大家欣赏荷花,通过直观的生动的影像,感受静态、动态的荷花的美,观察荷花含苞、初开、盛开的不同姿态,然后指导学生通过画笔将荷花的各种姿态画出来,尤其是“冒”这个动作,学生利用绘画技巧,很好地再现了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美景。

(二)聚焦一个问题,不同学科展开主题研究

跨学科学习中,课程统整是最核心的内容。学科之间以某一学科主题为切入点进行对话、联结和初步统整。跨学科学习就是破除某一门学科本身的知识逻辑体系,围绕一个或多个问题,整合平行学科的相同的知识点内容,鼓励学生对问题展开质疑、发问、探索。各学科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地完成本学科的学习任务,但是各学科之间互相拓展、补充,学习时间按照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三到五个课时。例如,二年级上册语文《井底之蛙》的教中学,多学科教师聚焦一个问题:为什么井底之蛙会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科学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做实验,了解光的作用,以及人所看到的景物与所处的位置有很大关系,井口越深,所看的范围越窄。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理解故事的寓意,续编青蛙跳出井口之后的故事。美术教师则带领学生发挥想象,想象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去哪些地方,会看到什么?指导学生对想象的景象进行绘画创作,制作成插画电影,并进行说话训练。

又如三年级语文《赵州桥》一文,文中有一些数字信息,如“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等,学生的空间概念还不是很具体,这些数字无法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撼。我们可以请数学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测量教室的宽和长,通过对比来体会赵州桥的长是教室长度的几倍,提升学生脑海中文本的真实性与立体感。同时仅凭语言文字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例如,只有一个大拱,没有桥墩,仅仅利用拱中拱的方式实现了涨潮时的排水,已经几千年了,桥为什么不会塌呢?科学教师准备了模型,让学生现场模拟搭桥,用砝码代替行人。通过实践,得出结论,拱桥最坚固。然后教师再讲授一些力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

课程整合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延伸,带来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同样催生教研方式的改变。以往的教研形式多为同一学科针对某一篇文本或是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讨,而现在我们鼓励并要求各学科教师合作。我们请需要整合的学科教师们坐在一起,共同研读一篇文本,立足于共同的教学目标,从各自的学科视角,阐述自己在教学环节中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并且需要其他学科在哪一个知识点上给予整合补充。教研方式多样,可以打破年级,打破学段,由多年级多个学科教师针对相同的主题进行研讨,也可以是某学科的专职教师培训非专职的教师,或者不同学科教师一起说课,或者分享整合课程的成功案例。我们期待有一种理想的研讨: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科教师能共享一个办公室,这样教师就会从本学科中伸展出来,在一个跨学科研讨的团队中参与整合课程的设计,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学习变得更加畅通,这样的融合教研将衍生出一种相互欣赏、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的教师文化。

课程整合的开发,需要教师树立一个思想:课程是由学习者的需要和个人特性发展而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元化的课程能力。这也给教师带来一些困惑:“备课时很苦恼,这节课内容是数学多一点,还是语文多一点?多学科整合在一起,学习目标怎么定?”“整合课,会不会影响我的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我教的整合课就像一个小人,头大身子小,腿细胳膊粗,特别不协调、不舒服。”起初自认为很适应整合课程的老师们说出了自己的困惑。课程整合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课程整合的实施,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树立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打破学科界限,用整合的思路找到学科之间共同的主题或者概念。在最初的整合中,教师会感到不适应,对本学科知识点的传授尺度把握不准,但最终会在探索新领域、新教法中有所收获。

整合课程的研究需要教师由原来的只有课程实施能力转化为兼备实施的能力、对教材重新架构和开发的能力、对文本重组的能力、评价能力,成为多学科课程的研究者。教师不仅要关注本学科的学习过程,更要加强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研讨、交流,让自己的知识层面更具高度、广度,教育形式更丰富。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与课程的匹配情况的基础上补充文本。

同时需要教师成为多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师不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直接建构者和参与者,各学科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对教材中相通的知识点加以梳理、整合,重组各种课程要素,使分化了的教学知识形成有机联系,再融合为整体。在整合过程中回归教育本真。

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意识很强,但课程意识相对较弱。整合课程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个人能力。在进行课程整合教学之后,很多教师会基于自己所教的学科,思考需要补充哪些学科知识,认识到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良性互补的必要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整合课程的研讨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的“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获取支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慢慢地,教师从摸索中领悟到了“最初以为是课程适应我,后来觉得是我要适应课程,现在明白了,无论我还是课程,都要适应孩子”。

所有的“变”都是为了“不变”,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教育原点的坚守。在经历“变”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学生的改变。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学科的相互拓展和补充能够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广泛,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扎实、更全面。

例如,在学习了《井底之蛙》之后,学生了解了青蛙目光短浅的原因,由此对光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产生极大的兴趣,生活中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便捷,有学生提问道:“汽车的观后镜和路口放置的凸面镜之间有什么不同?生活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镜面才能让效果最优化。”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寻找答案,学生在查找资料、请教教师和寻求家长帮助的过程中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破学科边界,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积极探索、自主学习中真正意识到学什么和怎么学,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实践能力与运用能力。在知识与思维的迁移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智慧得到提升。这才是课程整合的价值和魅力,才是我们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发明与创新(2022年30期)2022-10-03【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

推荐访问:原点 整合 回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