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08:55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关系辨正

发布时间:2023-04-01 13:05:08 浏览数:

王海璇 洪向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北京 10009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赴西藏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西藏八项工作之一。从2014首次提出“要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时代命题经历了由“树立”到“培育”再到“铸牢”的逐步深入的三个阶段。这是在深刻把握西藏民族关系发展状况和本质特征的基础之上,依托政治统一、文化兼容、经济依存、血脉共通的历史事实,顺应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潮流,实现了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引领我国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于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之中,包含着“一体”孕育“多元”、“多元”凝聚“一体”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既尊重“多元”又强调“一体”的家国同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制度。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的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项伟大创造,在共同治理与建设国家的过程中促进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在这一过程中,西藏地区以异质的民族文化和频繁的文明往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并与各族人民共同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国家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走向自信的历史选择与基本依据。

(一)历史逻辑:中华民族走向自信的历史选择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族群和各个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是历史形成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1]从我国五千年延续的文明史中可以探究出,“西藏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西藏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藏族和其他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贯穿了西藏历史发展始终,藏族就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发展起来的。”[2]也就是说,无论是物化载体还是精神同构,都足以证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代以来,西藏与中华各民族共同凝心聚力抵御外族入侵之时,强烈的民族意识就已在危机面前开始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了救亡任务。新中国成立后,西藏人民很快摆脱了严酷的封建农奴制度,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开创了西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随着1965 年西藏成立自治区,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后又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西藏社会一步跨千年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幸福大道。同时,西藏与各民族人民胼手胝足共同造成了高度发达的中华文化体系,培育出“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等伟大的民族精神,涵养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家国情怀。西藏各民族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己家园和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得以加深,为形成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自信与自觉的情感滋养。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党的坚强领导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3]充分回答了西藏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由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勃发与情感的积淀奠定了基础,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各民族团结统一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成为与历史进程相契合的必然选择。

(二)理论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境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与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同时就是一切被压迫民族获得解放的信号。”[4]其定位是基于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民族理论教条化和辩证看待民族问题之上,以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谋求各民族平等、和谐、联合的科学思想,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党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为解决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曾指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5]由此,中国共产党在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内涵的基础之上,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推动我国民族工作的创新性发展,建立起各民族真正平等互利的社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提供了新思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西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并取得了伟大成就,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全面贯彻新时代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6]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民族问题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围绕民族团结、稳定、发展的主基调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创新性地发展了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也为世界上“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三)实践逻辑:既尊重“多元”又强调“一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曾有许多民族登上过历史舞台,这些民族经过诞育、分化、交融,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7]虽同根同源但不同的民族又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再经历多次的分化、融合等多次变迁,不得不承认五十六个民族是多元的。但从民族共同体生成发展的历史逻辑分析中可以看出,“多元一体”的存续状态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无论是夏、商、周“族类”意识的萌发,秦汉时期“大一统”基调的倡导,或是清代统治者强调的“满汉一家”的相关政策,还是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公开标举“中华民族”的旗帜来共同抵御外来侵略,中华民族由多元走向一体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经过几千年的融合发展,中华民族已然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一方面,民族的“多元”属性得以充分彰显。我们不仅以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手段合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利益,并从制度设计上,允许民族地区当家做主,自己管理内部各项事务,而且极大地尊重少数民族地区在节庆、饮食、宗教等方面的风俗习惯,充分照顾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民族“一体”的内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风云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意蕴。除了各民族之间的优良传统与特殊优势要兼容贯通,进一步走向民族团结统一之外,还强调民族的独立自主。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个别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民族分裂策略干预我国民族问题。西藏作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处于反分裂斗争的重要战略地位,尤其当前正面临着“后达赖”向“达赖后”转变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应对至关重要。作为上层建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将进一步促进各族人民广泛凝聚“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共识,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贡献更多“多元”力量。

(四)制度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来都不是传统制度的搬运工,而是传承优秀制度的时代继承者,更是开创新制度的创造者。事实证明,“中国之制”的成功实践造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重塑了中国本土制度互洽的逻辑。正如西方学者所说的:“中国已经开始展示出一种与西方不同的、诱人的发展模式。”[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当前,世界约3000 多个民族或类似群体,不少国家仍然饱受着国家分裂、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动乱战火之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这一重大民族事务的成熟制度设计,具有“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9]的优势,可以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助力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消除了民族间不平等和被压迫的基础,充分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10]西藏自和平解放70 年以来,治藏之本的关键在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渐发展成熟,既能符合西藏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也能充分体现广大藏族同胞的共同意志,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的高度。

西藏是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毗邻四国,地理位置特殊、民族成分繁多、宗教因素突出。尤其是达赖集团的分裂活动并未停止,境内外的反动势力仍然活跃。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11]当前,西藏正处于“五期叠加”的关键阶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方向引领与关键举措,也是新时代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有力依托

自“国家”这一政治组织出现后,由于其形态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国家划分为传统型和现代型两种类型。传统国家是“有边陲(frontiers)而无国界(borders)”[12],而现代国家是以民族——国家为组织形式和以民主——国家为制度体系。这样一来,国家便有了明确清晰的国界,成为民主的公民社会,更加突出国家主权并重视人权。建国以后,我们打破了之前传统国家重“中心”地区而轻“外围”地区的边疆观,逐渐确立起“中心”与“外围”平等发展的治边思想,大力扶持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发展,故而加深了各传统民族在地域、民族、国家上的认同程度,最终形成了结构性的政治心理状态,并认识到只有边疆地区具备充分的地域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才是民族国家巩固、稳定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心理内核便是认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边疆各民族微观政治行为与国家宏观政治体系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新国家中的人民必须把他们的国家领土视为家园,他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个人,他们的人格认同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其按领土划界的国家的认同定义的。”[13]

就西藏地区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治国、治边、治藏一致性的逻辑关系,构成了新时代下“三位一体”的治国新理念。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西藏不仅是我国疆域的边缘部分,也是国家地缘政治角力的前沿阵地。由于涉及世界上主要的宗教信仰,国内外一些反华势力出于自身利益、政治因素等方面的考量和双方意识形态的抵牾,蓄意煽动民族仇恨,扰乱我国边疆的稳定发展。加之西藏特殊的地缘结构,自西向东毗连五国,边境安全同样事关国家安全。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重拾这些被异化了的宗教认同,构建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政治世俗化原则,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从内部稳定西藏,确保地域和谐。与此同时,引导西藏各族人民进一步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自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独特作用,提升中华民族的同质性与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西藏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以保证国家治理拥有关键性的抓手。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夯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根基

与资产阶级民族性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民族平等为根本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特权,主张消灭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在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构建起了全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合方式,彻底打破了民族压迫,实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大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不断铸牢。

70 年来,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相互帮助、互相支援,既实现了民族间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共赢,还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上患难与共支援灾区。充分证明,以共同体的团结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的载体,将激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一体多元的格局,是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但我们也要看到,短时间内西藏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并不会完全消除,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具有利益民族的性质,彼此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与竞争关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西藏也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与其他社会关系相互纠缠,很大程度地加大了新时代下做好西藏民族工作的难度。但每个民族的利益都是相对的和有限的,西藏地区各民族的利益要在统一的意志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不断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民族地区族际政治整合的能力,进一步协调、规范各民族间的政治关系,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西藏地区的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地域因素的有机结合,真正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西藏各民族才能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真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西藏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能

如今,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成为西藏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在伟大梦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统一的共同体,总是需要一定目标与方向的精神指引来连接单个人和群体,正如“一个机器的各个部分,为着一个共同的结果而以最大限度的合作运作,但是他们并不形成一个共同体。但是,如果他们都认识到共同的目的,大家关心这个目的,并且考虑这个目的,调节他们的特殊行动,那么,他们就形成一个共同体”[14]。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起到整合共同体、行为规约、精神凝聚等功能,既可以从民族精神层面,也可以从社会主义意识层面促进各民族团结一致、奋斗创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精神推力。

一直以来,西藏各族人民具有奋斗进取、勤劳勇敢、爱好和平的民族品质,在经过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改革开放、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过程中,都取得过显著成绩与突出贡献。在这些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西藏所孕育的民族精神形成并塑造着中华民族作为整体和共同体的意识,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藏时指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15],我们要在世界体系中顺应大势,充分运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现民族复兴之间的内在逻辑与高度关联性,将建设美丽幸福的新西藏与民族复兴的目标相适应,进一步整合国家认同建设和族际政治,构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族化政治共同体,来弥合西藏地区不同民族、地域、风俗等结构层面的异质性,与中华各族儿女共同迎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西藏和平解放70 年,恰逢“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必然也是时代所需,对建设美丽幸福的新西藏具有深远意义。因此,要从党的领导、经济发展、思想引导、民生改善等方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实路径的探究,以期为涉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政治保证

西藏70年来跨越式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民族地区发展的典范。捷克《新报》专栏作家卡雷尔·克鲁茨曾说:“真正使西藏告别中世纪式残酷生产关系,并且使西藏大多数民众摆脱没有自由的农奴身份的,是上世界50年代和平解放西藏的中国共产党。”[16]除了西藏和平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党的坚强领导也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一是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17]要把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贯彻到西藏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党可以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与力量凝聚的核心作用。二是提高干部治藏稳藏兴藏的能力。西藏民族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求西藏地区的干部队伍具备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水平与能力,还要能够随时应对重大斗争、防范重大风险。这就需要西藏地区干部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坚决态度,明辨大是大非清醒的头脑,这是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要。三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西藏社会的主体是广大的农牧区,也是民族工作任务最艰巨的区域,要把治藏方略中“凝聚人心”作为西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深入基层有人懂,夯实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基础。

(二)加快经济发展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物质基础

一般来说,多民族国家在建立之后,如果民族成员的政治安全感得到了保证,随之而来的就是内部利益问题,尤其是经济利益问题就会呈现出来,成为民族共同体的核心问题,因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8]。为了消除汉族与西藏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差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一定是要建立在各民族利益融通,且真正平等互惠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共融。

加快西藏经济发展一部分要依靠自主发展。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兼具自然地理、人文社会等特色。同时,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西藏境内形成了丰富的金属与非金属矿藏区,是国家矿藏开发战略储备基地。因此西藏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将党和国家的总方针与西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好本民族的特色经济、文化等资源,加快发展高原农牧区产业、矿产采选业、农作物种植、山区林业、高原碳汇功能区等特色经济产业。另一部分要依靠积极帮扶。邓小平曾说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19]因此,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如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对口支援、人才引进等政策措施和制度性安排支援西藏经济建设。在建设美丽幸福新西藏的进程中,应继续加大对西藏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抓好教育、就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工作,不断实现西藏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在每一个人心中。

(三)加强思想引导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提供思想力量和精神支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尤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西藏,“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要积极借助文化创新的力量,不断丰富和满足西藏各民族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因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凝结着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发挥着“最大公约数”的共识凝聚作用。因此要以其为引领,引导西藏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五个认同”。第二,以学校教育为根本。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要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将课堂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确保国内外形势、基本国情、建党历史等重要内容走进课堂。并注重发挥西藏地区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结合校园文化开展多样化学习,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植根于青少年的头脑中。第三,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思想引导令人信服才最具有说服力。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要是面向广大农牧群众和僧尼,因此在思想引导和宣传方式上要结合历史上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事例、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根据农牧区、寺庙、机关、企业等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讲好西藏故事,引导藏族同胞真正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生关系,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改善民生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群众力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党的辉煌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历史。从“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21]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一切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皈依。西藏地区虽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但党中央始终心系当地的民生工作,强调所有的发展“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2]只有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充分发挥各族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一方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受制于西藏自身发展动力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西藏脱贫工作仍然面临着返贫的危险。除了提升产业基础、加大异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政策外,首先要从思想上彻底摒弃陋习,淡化宗教的消极影响,引导人们崇尚科学。其次借助对口援藏政策提供更多外区就业的机会,加强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培训,调动群众积极性。最后变“输血”为“造血”,改变以往简单给钱、给物的资助方式,形成劳有所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另一方面,按照“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当前,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要探索创新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加强科技、制度、产业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三产良性互动。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协调城乡之间的政策,实现资源共享。此外,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坚持走生态文明的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五)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方法和手段

民族间从交往到交流再到交融,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递进的关系过程,最终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结果是各民族共同性逐步增多,这不是所谓的“同化”或“汉化”,而是共同走向现代化。为扎实推进以团结进步为宗旨的民族工作搭建起了政治、思想、理论、情感认同的桥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作用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中,做到既要“对内”民族共融,也要“对外”开放包容。对内,促进西藏交往交流交融不同渠道和路径的相互叠加协同,努力构建跨越民族边界的民族交往和国家认同,加强多文明形态共处共融。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同时,扭转部分文化机构中存在“有地方而无中央、有断代史而无通史、有内地史而无边疆史、有汉族史而无少数民族史”的现状,将各民族形成包容共生的意识嵌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不断巩固壮大中华文明共同体。对外,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要秉持“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念,打破民族、国家间存在的地缘性、血缘性壁垒,扩大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范围。西藏作为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充分利用西藏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中华文明共同体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中,努力担当起面向东南亚开放的重大使命,促进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共同体西藏中华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9期)2021-09-27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2期)2020-02-06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2-07神奇瑰丽的西藏小猕猴智力画刊(2017年12期)2017-12-27

推荐访问:辨正 西藏 共同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