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22:52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中国式现代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4-02 13:00:08 浏览数:

解 超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即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新发展与实践新推进。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7.这实际上指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语境下未来国家的原则: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它以建立一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联合体为最高目标,既包括未来国家形态、政党性质等内容,也包括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路线、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等。在《共产党宣言》的附录中,恩格斯明确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建设目标:“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损害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69.十月革命以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围绕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做了有益而曲折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诞生,无疑是扎根中国大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它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且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时代的发展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应该走向何方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的结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描述,可视为他们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回答。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一个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那么,如何实现或者建成这一社会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需要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与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并谋取胜利,即消灭私有制。进而,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增加生产力的总量”(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了艰辛的探索。苏联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生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种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逐渐陷入僵化,到了该改革的时候没有进行必要的深入改革,导致苏联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因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在谈到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时,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2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3.邓小平强调要从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高度去认识和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由此,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突破性的崭新认识。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7)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2(17):3-14.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只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则和方向进行了描述,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理论上的科学设想。例如,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有组织的社会生产、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部把握等。正如马克思告诉我们的,“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因此,对于如何确保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由谁来组织社会化生产等这些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明确告诉我们答案,需要后来的社会主义者们在具体的物质实践、社会实践中寻找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表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方向问题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方向问题解决了,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就明确了,明确方向的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没能抵御住西方资本主义的侵蚀,最终解体、剧变,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主动或被动放弃了领导权。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第一次代表大会章程时,就把“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6.写入章程。显然,马克思恩格斯这里所说的“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等内容,就包含了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思想。也即“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8.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全面系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党的领导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即实现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势在于: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决抵制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确保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地投身现代化建设。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党发挥主心骨、主力军的作用,统筹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能够“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诠释了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二) 追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作为“最早发现产业革命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的人”(12)汉娜·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M].孙传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马克思把消灭剥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对自己本质的把握作为未来理想的社会形态,并认为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92.。这里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基于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实质的平等,而非资产阶级理论家们经常宣称的形式上的“自由平等”。显然,马克思这里所针对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不平等、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等现象。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提出了12条(1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具体措施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差别现象;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10条(1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具体措施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科学设想,既有原则性的、方向性的理论分析,也涉及实现这一科学设想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除阶级差别、消除城乡差别的一些具体措施在后来的实践中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他们关于社会公平理论的科学性。那是因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也就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平思想的认识,要结合现实的历史条件,着重从其思想中汲取理论原则、理论方法,用于解决现实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是党提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党在推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进程中,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公平思想。“社会主义好,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17)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党领导人民,通过“三步走”战略,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从20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模式。在这一现代化模式中,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在把“正义者同盟”改造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用新的符合时代和目的的组织来代替它的过时的组织”(1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5-236.。在当时,“符合时代和目的”实际上就是把各种流派的共产主义政党(例如,平均共产主义、魏特林共产主义等)统一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下,用科学社会主义改造无产阶级政党,使其真正符合无产阶级的真实需求,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即“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应该谋求在正式的民主派旁边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1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3.。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这个独立的工人政党组织在本质上,具有两方面的属性。首先,要把无产阶级组织起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革命目标;
其次,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在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实践运动的过程中,列宁无疑是成功的,他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的工人的政党,……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领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2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46-247.。正是因为列宁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革命党,才为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准备了前提。

从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中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对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的界定,到列宁把这一学说运用到实践中,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则更进一步,不仅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通过不断凸显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坚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为谁服务,是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政党必然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则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即“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3.。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力求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1921年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把“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2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献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体现了党的人民立场。从党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出,“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始终坚持并践行的价值立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时调整党的具体方针政策,以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积极推进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例如,在1949年之前,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抵御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基于此,党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自己的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以国民革命来解放被压迫的中华民族”(2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77.。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实践中,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人民群众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党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深化自身的本质属性,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党的政策方针。党的“人民中心”的本质属性,已经从“争取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转化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渐强烈,这也使党的人民价值立场更加具体。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新时代的10年,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文化、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2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在新时代,党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落实到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具体的政策和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

观照党一百多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立场的历程可以看出,党的“人民中心”立场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体两面的。正是因为党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时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够广泛动员、团结、组织人民群众投身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正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党的人民立场、人民属性更加明显,更加明确。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开创的现代化,是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属性不断深化和凸显的现代化。

(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中国社会领域发生了质的变化和革命性的飞跃,也就是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即一般所说的“社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英国状况 十八世纪》中,恩格斯对英国革命的评价之所以比对法国革命、德国革命更高,就是因为他认为英国革命才是真正的社会革命。“英国的革命是社会革命,因此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有深远影响。……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2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

当下国,社会革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赋予了社会革命以中国特色、中国内涵和时代使命。习近平指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26)习近平.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1).这句话包含三层涵义:第一,社会革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通过社会革命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第二,我国的社会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社会革命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党要勇于自我革命,通过自我革命,把自身建设得更好,才能引领社会革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也就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党的自我革命是否彻底,关系到社会革命的成败,进而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当下中国,社会革命主要指向社会生产关系调整、人们思想观念转变等社会建设活动。在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具较为坚实的物质条件、完善的制度保障、牢固的群众基础等,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社会革命,更需要党具备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在革命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迫切任务相对更容易让党员干部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革命精神而不断奋斗。在和平年代,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的情况下,让党员干部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饱满的革命精神则比较困难。如果党员干部不能以走上坡路、啃硬骨头的态度对待社会革命,就很难肩负起社会革命的使命,推动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2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因此,可以说,党在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符合时代和目的”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属性,并在努力建设一个长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深化了对自身建设规律、执政规律的认识。“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2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阶段就是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把希望寄托在资本主义制度上,反而严厉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认为其对人的压迫剥削是阻碍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原因。“劳动资料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所垄断”(2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1.是造成无产阶级各种苦难的根源。当然,马克思也承认资本主义客观上推动人类社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资本改变了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社会分工,使人类“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3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主义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根本性变革,进而改变社会交往方式、分工方式。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并非世界各国,尤其是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落后国家完全可以通过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这一新的模式,就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列举了俄国的例子,认为“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3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0.。即通过社会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也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现代化。后来十月革命的胜利证实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科学论断。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中我们发现,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需要几个关键因素共同起作用:第一,需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立更为高级的社会制度;
第二,需要对生产关系进行革新,新型的生产关系能够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需要生产力的不断持续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我国在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之后,即开启了构建新型社会生产关系的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入新时代以后,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战略措施,进一步优化了社会生产关系,释放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论断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造性回答,形成了关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宝贵经验和成功模式。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写了资本主导下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有其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大规模社会生产、对社会交往方式的改变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资本的逐利性,资本通过社会、技术、分工等对人性弱点的控制,“从生存意义上缩小了人的生活世界”(32)H.马尔库塞,等.工业革命和新左派[M].任立,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28.,阻碍了人的现代化发展,使人成为没有个性、没有价值追求、没有自主性的“单向度的人”。因此,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3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改写了资本主导的世界现代化进程。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论断,为我们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3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090.。此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目标。党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加科学、深入。例如,在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上,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3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500.。在政府作用发挥上,认为政府作用的发挥要尊重市场规律,用改革、政策、规划等激发市场活力,引导市场规范运行等。从党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关系的认识历程可以看出,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时,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优越性,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管理,使市场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另一方面,重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通过完善制度、理顺关系、优化政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改革,彻底释放了市场活力,使市场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有力武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突出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规律的把握上。首先,承认资本的逐利性,“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资本都是要追逐利润的”(36)习近平.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J].求是,2022(10):3-11.。其次,不断壮大国有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管理机制,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投资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吸纳非国有资本为我所用,壮大国有资本。第三,不断优化非国有资本。通过优化体制机制、扩大经营范围等措施,激发非国有资本的活力。

从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运用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开展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看,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的发展规律的把握,既充分发挥了资本的功能为现代化服务,又有效遏制了资本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正是党开创性地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革新,才能够不断释放生产力发展的动能,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推进了民主政治的现代化发展

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严厉批评了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议会制、普选权,指出其具有虚伪性、欺骗性,是形式民主而非实质民主。他们认为真正的民主是“实质民主”,即民主是在保护人民的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全部占有。真正的民主,是把“国家的人民”变成“人民的国家”。在西方民主政治中,“人”是从属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人”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附庸。在真正的民主中,人民是国家的全部,国家制度是由人民所创造的,国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保护人民、实现人民的意志,因此,真正的民主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人民的特定内容”(3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1.,真正的民主是以“人民”为目的和原则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质民主”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提出的“实质民主”思想是对“高级社会制度”中新型生产关系的科学设想,是对新的社会形态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前瞻性考量。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质民主”思想只是关于未来社会民主政治的原则性、方向性设想,需要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才能够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和实践,从三个方面对“实质民主”思想进行了实践深化。

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的民主。民主的形式取决于经济基础,生产资料掌握在谁的手里,决定了民主的呈现形式。在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和财富的社会中,是不可能构建起全体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民主制度的。因此,抛开经济基础谈民主,“不能说明任何问题”(3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5.。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实质的民主,是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民主,就在于其坚实的经济基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民主追求的是公平、正义,而资本主义则是“以其自己的方法巩固资本主义而侵蚀民主”(39)塞缪尔·鲍尔斯,赫伯特·金蒂斯.民主与资本主义:财产、共同体以及现代思想的矛盾[M].韩水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63.。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以社会公平为目标。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社会公平,这种社会公平体现在“共同富裕”“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等实实在在的国家战略和具体措施当中,人民能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感受到党和国家在不断推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的内容。西方民主理论强调民主的形式,认为只要公民参与了投票,就是民主权利的体现。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在确保人民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的基础上,人民还在社会中广泛享有管理参与权、参政议政权、监督权等。

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深化实践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质民主”思想,是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超越。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实质民主”激发了社会活力,提升了人民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增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总量”,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获得健康发展。

(三) 科技自主创新为现代化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除了建构新型生产关系,还有哪些路径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呢?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时,马克思恩格斯把技术看作造成人的异化的重要原因,认为新机器的发明与使用,成了资本家“驾驭劳动的权力,成了资本镇压劳动追求独立的一切要求的手段”(4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0.。当然,他们对于技术作用的分析,并未就此止步,而是更进一步,客观分析了技术发展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即技术的进步是人对自身本质力量的把握。从劳动的视角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区别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使人具有了掌握自身能力、把握自身本质的“生产工具”。据此,马克思恩格斯才有了“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4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论断。对于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而言,需要在建构新型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致力科技创新,为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赋能。

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和发展,正是在科技自主创新的赋能下进行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5.的论断。国家从人才培养、科研机构、技术交流等多个层面对科技创新进行了制度安排,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进入新时代,党把科技自主创新放在了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43)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N].人民日报,2016-05-31(1).,提出要走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在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中国在基础科学领域、前沿技术领域、尖端科技领域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党还重视科技创新的动能转化,通过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搭建规模创新平台等,推动自主科技创新成果向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关切的领域加速转化,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中国因此“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4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已经把“未来社会”作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形态文明。他们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国与国之间为了资源利益的残酷战争以及资本逻辑下物质至上和价值缺失的人类价值危机等。“物质文明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4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既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也对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毁坏。资本主义鼓励向世界各地扩张,野蛮掠夺资源,残酷剥削奴役当地居民,毁灭了当地的文明。例如,美国资本家对印第安人的驱赶和屠杀,使印第安人几近灭绝,印第安人的文明也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破坏了印度的原始公社传统,摧毁了印度的原始工业形态,毁坏了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导致印度文明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在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和资产阶级文明的发展”(4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人类文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科学社会主义告诉我们,要消除资本主义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危机,可能的路径就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建立更高级的社会制度,重新调整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构建一种符合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发展出新型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在重新界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全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缓解了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

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和使用的基础上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是人类攫取生产资料的资源库,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非此即彼”对立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让自然臣服于其生产方式之下。在这样的观念下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势必造成自然环境持续恶化。以全球变暖为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一半以上的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且主要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活动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以“人类中心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交换”(4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79.,而这显然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关键在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界定、重新建构。首先,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自然、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式现代化践行了这一思想。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48)闻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学习习近平《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N].人民日报,2022-04-07(6).,人的生命活动、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自然准则,形成人与自然生命融通、气息融合的生态图景。在生态自然联动上,用系统思维、协同方法推进人、自然、社会的生命联动,把自然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自然环境本质上就是一种“自然生产力”。“经济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4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88-389.即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自然生产力可以转换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也必然会转换为自然生产力而得以保存。良好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良好的自然环境还可以改变区域的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生产力组成等,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构建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原则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绿色生活方式”等多维度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50)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2(17):3-14.理念的提出和践行,使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把握住了自然发展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站在了人类未来文明发展的制高点上,契合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构想。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马克思主义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最高目标,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这样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各个人都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各个人的这样一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发达的生产力为前提的),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发展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5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科学设想,把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作为目标。同时,这一科学设想也包含着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即国与国之间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应以整个人类的命运、整个人类的前途为基准,而不是仅以一国之私利行事,不顾他国人民的生死。显然,这一“共同体”思想,是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秉承“丛林法则”、坚持利益至上原则的批判,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自古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52)王文锦.礼记译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1:287.的理念,这是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世界观念和天下理想,即人们的知、行应以“天下人”的幸福、“天下人”的发展为目标。体现在国际关系领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利合作、互利共赢”的,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对立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表明中国式现代化内含着对人类命运、人类未来的思考和安排。在具体的实践中,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建设、拓展“金砖+”合作、召开“中非合作论坛”、设置“中非发展基金”等。在共同体理念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细化、具体化,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海洋命运共同体”“人类环境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在全球人民关注的生命健康、医疗卫生、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推动共同体建设,推动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合理,为全人类的发展、幸福作出了中国的贡献。

(三)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根本价值遵循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资本主义价值的超越。资本主义坚持个人至上、利己主义的价值观,所有与这一价值观念相冲突的价值,都是不可容忍、不能被允许存在的。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价值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们认为,资本主义遵循个人至上的价值原则,虽然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却易使个体陷入对自身需求、利益的无限制追求,个人被欲望利益所捆绑,导致人性的扭曲,最终不能实现人对自己本质的把握。个人至上原则推广到世界范围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为了利益不断纷争。要消除资本主义价值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就要倡导一种多元包容、尊重差异的价值观念,即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是科学社会主义所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内核、价值观念。

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鼓励世界价值的多元化。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价值的虚伪本质,指出,“半野蛮人坚持道德原则,而文明人却以自私自利的原则与之对抗”(5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04.。即世界各种价值观念,没有本质上的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是根据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政治、历史进程而发展出来的价值取向、价值形态。在处理世界各种价值观差异时,应该坚持“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从此发生的社会结构,便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历史的基础”(5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21.的原则,尊重不同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这样的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方法:坚持开放、包容、多元、发展的价值判断标准,鼓励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以自己的价值传统、价值准则进行价值取舍、价值判断;
在价值实现上,每个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实现路径。

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5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在承认世界价值观多元化、多样性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发展”这一与世界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环节,把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的普惠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让每一片土地都孕育希望”(56)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7(1).。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应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纽带、价值桥梁,成为不同文明共同发展的根本价值遵循。可以说,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价值内核的实践和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5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准确科学把握;
源自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的决心勇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无疑是人对自己本质的把握,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那么,如何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呢?囿于历史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局限,他们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时,只是从原则、方向上对未来人类社会的“联合体”进行了推绎和论证。自此,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团结人民,进行了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以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社会阶级区分”“实行社会革命”(5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经历上百年的奋斗,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如何建设长期执的无产阶级政党、如何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实现现代化发展、如何引领世界文明走向未来等科学社会主义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科学回答,全面推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飞跃性发展。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3-01-04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马克思像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2期)2021-05-02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论马克思的存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0年2期)2020-07-21——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快乐语文(2019年8期)2019-11-28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推荐访问:现代化 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