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8:5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武汉市汉绣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以武昌、汉阳和江汉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02 13:35:08 浏览数:

喻颖

(中南民族大学 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汉绣工作坊的历史较为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明崇祯二年(1629 年)的长江南岸武昌区。此后,清咸丰年间(1851 年),官方在汉口设立刺绣局,加工制作官服和装饰用品,迅速吸引大批汉绣艺人并集聚在长堤街、大夹街和万寿宫一带。1860 年前后武昌区拥有数家汉绣工作坊且主要集聚在塘角(今新河街)一带;
1862 年郑氏兄弟武昌学艺成之后去汉口长堤街开工作坊,开启汉口地区的汉绣工作坊先河。此后武昌区汉绣工作坊逐渐衰落,甚至到1866 年骤减到只青龙巷徐兴发一家。清光绪年间(1875 年前后),汉口的汉绣工作坊多集中在万寿宫附近,形成汉绣一条街。1918 年,汉口地区拥有汉绣工作坊16 家且逐年增长,1933 年仍有17 家。此时汉绣工作坊遍及武昌、汉口和江夏,在三层楼、积玉桥和白沙洲也聚集了众多汉绣艺人[1]。

笔者访谈过程中发现,一方面70%的汉绣工作坊教学目的是推广汉绣和招收与培养学徒。10%的汉绣工作坊在此基础上提出举办汉绣展览、参赛以及制造商品。其余的工作室并不明确提出教学目的,只要有学员来学习就进行教授。另一方面,汉绣教师中明确知晓教学目的的汉绣教师占总人数的80%,能够做好具体的目的实施的汉绣教师人数则占比不到30%。主要原因:①工作坊教学属于学员与教师的商业邀约,学习时间长,目标不能完全明确,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考量是否值得继续培养;
②工作坊更注重教学过程,教师精力需要分散到生产、销售和教学三个方面,甚少考虑教学目的。

汉绣工作坊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内容,其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实施部分,直接性地展现出汉绣工作坊的教学特色。

2.1 理论较为忽视,注重实践教学

汉绣工作坊注重实践教学,较为忽视理论教学。一方面汉绣教师普遍学历较低,另外一方面学员年龄和阅历不适合将汉绣理论讲得十分深奥。一般汉绣工作坊都会进行理论教学,讲述汉绣历史、特点和代表作,讲述方式随意,不系统。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教学的部分在三节课以上的汉绣工作坊仅占10%,两至三节课的则占40%,半节课到一节课也达到了50%。原因在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所习得的并不属于一个知识体系,像笔者在江欣苑和昙华林访谈期间便发现两所汉绣基地对于汉绣的历史、特点、图案和创意的理解不同。单就汉绣色彩选取的理解,江欣苑偏重于传统的“大红大绿”“大俗大雅”的色彩理念,昙华林则注重市场的反映进行多种色彩理念的结合如水墨画、油画或其他少数民族色彩的理念。

2.2 实践教学粗糙,缺乏体系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实践教学成为汉绣工作坊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汉绣准备工作、学习汉绣针法、汉绣图案设计和汉绣绣制等。这些内容中又包括了更加细致的安排,比如汉绣图案设计就包含传统图案和其他图案,每类图案的表现方式和元素都不同,也会影响到针法的表现。

在实践课程中,专门讲述汉绣准备工作课程的汉绣工作坊不到10%,35%的汉绣工作坊根据课程的安排、学习的进度进行粗略或详细的讲诉,55%的汉绣工作坊一带而过,在学员提出问题的时候也是简单的解答。

当然,对于针法、图案和绣制过程的课程比重明显上升,占到课程的80%甚至95%。一般针法和绣制会根据图案来进行安排,因此教师会先讲授图案的选择。87%的汉绣工作坊会讲述汉绣的传统图案像花鸟、龙凤和花纹字等,仅有13%汉绣工作坊会讲授除传统图案外的现代、当代以及国画、油画、版画、雕刻和书法图案。当选定图片之后,开始根据图案的性质来选择针法和颜色。传统图案的针法多用平金夹绣,色彩也属于视觉强烈的“撞色系”——红绿、黄紫和红蓝等;
现代图案或者绘画题材的图案则需要进行针法设计,色彩一般根据图案原始色彩进行搭配或者自行创作配置。因此,76%的汉绣工作坊会选择传统图案进行教学,针法也多为平金夹绣;
13%的汉绣工作坊则是先教授传统图案再适当引入其他题材图案,针法的难度属于逐步提升;
11%的汉绣工作坊并不会将图案进行区分,直接将图案选择权交给学员,针法也是根据学员的功底和悟性来增减。

2.3 教学成果单一,转化率低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学成果应运而生。目前教学成果的类别主要是日常用品、装饰用品和其他用品等,其中装饰用品占教学成果的84%,其他用品占10%,日常用品仅占6%。然而装饰用品中以装裱画为主,占装饰用品的92%,原因在于形式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基础性强且不用二次加工,其他用品多与赛事、节庆或者展览相关。装裱画的商品转化率虽有70%,实际上销售额并不多,以汉绣精工坊为例,工作坊放置了部分优秀学员作品,但购买者不多。

教学方式是汉绣工作坊教学开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员学习汉绣的效果。汉绣教学方式包括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工具配置等。

3.1 教学形式

现行的汉绣教学形式包括课时设置和开班形式。课时设置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短期课程针对游客、体验群体或者公司团队活动,中期课程针对在校学生或兴趣爱好者,长期课程一般针对培养学徒、工艺美术师和传承人等。大部分工作坊都有中期或和长期的课程,仅10%的工作坊有短期体验课程。开班形式分为一对一、小班制和线上教学。汉绣工作坊均有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主要来源于言传身教;
小班制针对的是团体报名、重大活动或者参加展览,注重集体氛围;
线上教学在汉绣工作坊属于新兴教学方式,虽然有微信群视频教学,但仅占3%且不够系统。工作坊也会根据选择的教学形式进行收费,一般短期课程是9~300 元不等,中期课程是600~2000 元不等,长期课程较为复杂——有的只收材料费用、有的按月收取,还有“先定金,后补价”。

3.2 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口传心授、电子教学和教材教学等。口传心授为所有汉绣工作坊的教学手段,工作坊的教师认为口传心授能够更好地传达意思和指导绣制汉绣,电子教学和教材只能做辅助且有些学员知识水平不高,教材不容易读懂。目前电子教学、教材教学主要用于校园教学,显得教学手段更加正规。现在的汉绣教材主要有《荆楚汉绣》《汉绣传奇》《经典织绣》系列和中小学各学校的汉绣教材。教材在工作坊的使用频率不高,多为展示作用,只有逢媒体访谈、专家调研或者工作报告会的时候才会拿出进行展示。电子教学在工作坊运用极少,笔者调研的工作坊中,汉绣教材但主要用于汉绣作品展示或者宣传片播放,并未与汉绣教学相结合。

3.3 教学工具

汉绣的教学工具众多,主要根据作品的大小来区分。教学工具每个工作坊的配置大体相同,只是小部分有所区别,例如圆形手绷有的是木制、有的是塑料制;
方形绣绷有的是可伸缩和半自动的,有的是纯手工调节的。选绷后选面料、绣线和针,90%的工作坊的面料是真丝布、绣线是蚕丝线和金线。只有2%的工作坊在短期课程中采用棉布、棉线作为教学工具。绣花针按数字选取,汉绣工作坊一般由教师直接配置好发给学员,学员刚开始学并不需要掌握,只有到了手法娴熟可以创作的时候才会学习选针。

教师是汉绣工作坊教学中的组织者,也是汉绣工艺的传播者。汉绣工作坊教师的年龄层次、从业时间、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和教学特点等能够直接反映出汉绣工作坊教学教师的现状。

目前汉绣工作坊教学中教师包括汉绣传承人、工艺美术师和高级徒弟等。汉绣传承人由名录组成,目前汉绣传承人总共有19 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 人,省级传承人2 人,市级传承人6 人,区级传承人10 人[2]。这些传承人中年龄超过60 岁有7人,占总人数36.8%;
年龄超过40 岁人数有10 人,占总人数52.6%;
年龄小于30 岁人数仅有2 人,占总人数10.6%。主要分布在江汉区和汉阳区。工艺美术师则参差不齐,甚至于传承人进行混同,无法找到完整的数据,并且职称和称号混杂,造成工艺美术师乱象丛生,因而遭到诟病。而高级徒弟只是做教学辅助,仅在师傅不在或者忙碌的时候才会进行“代课”。

笔者调研的10 个工作坊中,教师的学历除王炜佳、杨小婷和哈斯其木格是大学学历之外,其余多为小学至中职。主要在于20 世纪70、80 年代能够读书的人群较少,大学学历也是极少,偶尔遇到单位组织培训才会到大学去进修或者读夜晚大学。此外,教师的从业时间从20 年到50 年不等,60%属于早期学习中途退出后又重操旧业,15%属于职业做汉绣,25%是属于退休后学习汉绣并再就业。对于教学,75%的老师注重言传身教亲自教学,讲授当时多为闲谈或指导,氛围比较温馨。

学员是汉绣工作坊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也是汉绣工艺的传承者。一方面学员的年龄、职业、学习基础、学习目的、课程选择、对教学老师的评价和结业作品等,能够体现出汉绣工作坊学员结构的多元。另一方面汉绣工作坊的学员层次、学员再就业情况和学员作品转化情况等,也能反映汉绣工作坊的教学效果[3]。

目前学员年龄集中在25~60 岁之间,其中短期课程的学员多为18~25 岁,中、长期课程的学员年龄偏向于45~60 岁甚至更大。主要在于退休后时间更多可以充分学习,18~40 之间为事业期,空余时间不多,即使学习也是属于短期兴趣。在学员的职业中,退休人员占到80%,上班族、学生和自由职业者总共只占到20%。由此反映出学员的老龄化程度严重,即使有青年人学习也是短期或者中途而废,原因在于难以维持生计。

在学员中,拥有美术基础的学员占35%,拥有刺绣基础的学员仅占5%。72%的学员表示自己学习汉绣主要是因为感兴趣,技艺成熟了才考虑从业问题,也有12%的表示自己陶冶情操而已,未考虑因此就业或者再就业,还有16%表示自己只是为了打发时间[4]。

此外,学员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或者不同的地区,背景复杂、底细不明和性格不透,对于汉绣教师还需考虑人际关系处理和习俗的交融。

汉绣工作坊教学课程面向社会,推广方式也能决定学员或者未来传承人的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目前宣传方式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展览、赛事、节庆活动和电商等。

汉绣工作坊的宣传还是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仅占30 %。即使有汉绣教师开通抖音、斗鱼或者一直播等短视频平台,更多的精力还是用在了线下宣传上。主原因有两个:①工作坊成员计算机水平不高;
②聘请运营成员的费用较高。所以宣传手段主要集中在赛事、展览和节庆活动,比如武汉马拉松、武汉徒步大赛、第七届武汉军人体育运动会、东湖荷花节、东湖梅花节、中国非遗日和二十四节气等。此外,汉绣工作坊也加入了美团、大众点评和微店等电商平台,但发展缓慢且滞后,还是以线下店铺为主,原因同新媒体。

7.1 开展定制化教学

汉绣工作坊作为传承汉绣的“第一教室”,教学目的不仅是传承汉绣,还应该根据每个学员而制定较小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去教授学员,以人为本。过于功利化、市场化教学目的虽然能够让学员获得谋生的能力,但对于汉绣本身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比赛获奖、参加展览和博览会以及收藏,这些能够将汉绣的课程、成果与社会相结合,走入寻常人们生活之中,激发汉绣的活力,使得其更好地发展。

7.2 加强理论教学

新时代新要求,汉绣教师不能只将技艺作为传承和教学的内容来培养学员,更应当在汉绣的理论教学上进行传授,这需要汉绣教师自觉提升其能力。此外,统一汉绣的定义也急需解决,汉绣传承人自身不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总结定义的能力较弱,需要学术群体进行协助,但需要注意的是,学者与汉绣传承人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对等的,而不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关系。

7.3 成果转化多元

教学成果的转换,目前汉绣工作的教学成果呈现单一化的现象,学员的作品进入商业流通、竞赛参与以及私人收藏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员的积极性。工作坊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承技艺、制作汉绣作品,更需要将学汉绣、做汉绣与发展汉绣相结合,在保证汉绣学员生活的同时进行艺术深造才能给汉绣的发展带来活力。

7.4 教学方式改革

汉绣工作坊仍旧是汉绣技艺传承的主要方式。但是,汉绣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生存,单靠政府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工作坊必须自身进行改革,兼容并包,推陈出新。工作坊可与设计公司、品牌或者学校的合作能够进一步加强汉绣产品种类的多样性。但需要保持原创性和特色性,不能走入完全市场化审美的误区。

猜你喜欢 针法工作坊图案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0期)2022-06-09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锦州医科大学报(2022年2期)2022-05-07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年2期)2022-04-23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科学之友(2022年4期)2022-04-21艺术管理国际工作坊暨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1期)2020-06-11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科教新报(2019年27期)2019-09-10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科教新报(2018年20期)2018-10-21画中谜娃娃画报(2018年6期)2018-08-15画中谜娃娃画报(2018年5期)2018-08-15画中谜娃娃画报(2018年3期)2018-08-15

推荐访问:武昌 武汉市 教学模式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