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16:53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论新兴城乡生活环境的产品设计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4-03 18:55:06 浏览数:

郑小平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设计艺术系,福建 泉州 362500)

随着社会生活文化迎合时代需要的变迁,城乡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新兴城乡生活环境主要由新兴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其客观存在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等构成,它源自于自然资源的改造,其延伸性和扩张力使之直接或间接与城市工业化生产及其环境建构理念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兼顾自然和人文的新生活环境。为了更好地融入新兴城乡生活环境,在主客观上必须考虑其产品设计及其适应环境需要的特征,直至考虑其愿景。

现在城乡环境,着重以农业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其市场开拓为主要手段,旨在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城乡经济文化生活,它包括工、农业的生产环境和以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与具体表现形式的生活环境,包括发展人文并使之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医疗、卫生、保险,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综合性的人文环境。由于适合现代生活和文化发展实现途径的是设计与生产相结合的创造方式,因而,这样的生活环境建构需要新的设计思维及方法论。

(一)城乡生活环境概念

围绕城乡人口的衣、食、住、行、用等各种活动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即城乡生活环境,它源自于农业和工业的分工与协作,是人文关系组建、重组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结晶。早在农耕社会形成之际,农业环境便包括了农耕业、畜牧业、手工业及社会管理与为了各业持续发展的教育等,这是最初的乡村生活环境。随着手工业、商业及社会行政管理等数业融合,并与农业分工和协作关系的形成,于是,一个新的生产、生活及其管理的环境出现,这便是早期城市的雏形。它与农业生活环境并存一并构成城乡文化生活的内容及具体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尤其经过社会不断创新而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城乡生活环境和对应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甚至改变。工业化以来,生产工具及其生产方式的改变促使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生活质量及其水平也日益提高。此时,由于各种机器和信息化不断参与,人们生产和生活所采用的各种机器、机电,乃至电器产品日益增多,这便是城乡生活环境与时代生产方式及其内容与时俱进并相互适应的方式。

(二)城乡生活环境的范畴

伴随着社会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构建,城乡生活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进而成为一个宽泛的“域”,这被称作城乡文化生活的范畴。城市是在生活和文化的职能日渐集中在去农业的方式上,它以自然资源改造、加工、乃至创造性发展,以及生产成果交互作用于产品不同拥有者生产和生活需要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关系上,这便是城市生活环境的范畴。乡村生活环境则是建立在以农耕业为基础之上的,集畜牧业养殖、采集、手工制作,以及物物交换,乃至商品交流等为内容和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另外,不论城市生活环境,还是乡村生活环境,都表现在一种生产模式存在和发展与对应的生活模式存在和发展的有机关系建构之上。总之,城乡生活与人文环境表现为一定的历史时期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其内涵的主客观存在,它是以人为中心的生产和生活的境况。

(三)城乡生活环境形式

在城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确立的同时,城乡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一并确立起来,二者不分伯仲的关系说明:城乡生活和文化内容及形式是有机构成的关系,它们直接来源于社会生产。在历史上,中国传统城乡生活的核心,是围绕家庭生活的持续发展,乃至繁衍及延伸而进行的。传统经济生活是以家庭为单元,以血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生产和生活关系,还包括确保这种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秩序及其管控体系。就历史文脉而言,乡村生活与文化的建立及其运行成为最基础的模式,而城市生活与文化的确立是乡村生活与文化持续发展并得以扩展的结果。因此,不论城乡生活与文化如何分割,在本质上总是反映生产和生活关系的,即一定模式的生产为了一定动机和目的,以及竭力表现或服务生活需要而展开。不论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客观地存在于城乡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成为体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推进城乡社会融合发展,有利于城乡和谐稳定[1]。正因为如此,城乡生活环境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社会紧随世界大势迅速从现代工业化向着后工业社会迈进,直至今天,基本形成了现代产业化生产和生活的客观必要环境。

(一)新兴城乡生活环境及其建构

以工业化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出现之后,生活所采用的各种用品,包括衣、食、住、行及各种使用的物品,在质和量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衣服及其所构成的服饰生活环境看,就是成衣时代的到来,它在去手工化中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及层次性;
由于劳动专业化、职业性、集中性及其时效性的要求,与家庭和工作学习生活等的主客观需要,出现了快餐、外卖,于是,食用器具的设计、生产及其商业化服务也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模式,一次性餐具产生,其材质和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家用的;
住房,作为现代社会的迫切需要,早已转化为整齐划一的商品性购置与消费,这也同样需要达成设计、生产、营销及消费的有机统一,然而,在设计与实现关系上屡屡发生偏差,乃至失误,因而,设计最佳的适应性,尤其经济性商品房,成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的焦点;
出行是现代社会生活运作的客观需要,不论城市,还是乡村,逐渐兴起的并普遍存在的“以车代步”早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寻常之事,并且,它的显著特征,就是适应各种功能的车辆陆续出现并渗透在社会环境的每个角落;
再如,学习用具、工作用具属于用的范畴,与过去相比,也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设计中强调适用与审美的结合,强化功能的综合性,甚至直接指向多功能性与形式统一的设计表达。总而言之,衣、食、住、行、用所需要的器具、器物等构成了新兴城乡生活环境与产品设计内容。

城乡生活环境的建构,是新兴城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时空中的有机布局。这种建构是由生活方式及其所涵盖的内容决定的,它从意识思维转化为人的一种行为,最终必然以与生活目的相适合的实现方式来执行和完成。

(二)新生活环境对于产品新要求

新生活环境建构所需要的产品表现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具体反映为积极以市场为媒介与以商品为对象的贸易及流通,它严格秉承设计、生产、营销及消费等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旨在适合新兴的城乡生活环境建构的需要。

就生产条件及其所构成的生产环境而言,后工业社会以来,生产迅速由传统工业向新兴的现代工业转化,生产流水线呈现出新内容及新特征:以数控智能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替代了人工操作,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最终促使产品形成整齐划一性,它不仅时代特征鲜明,而且,尤其适合现代销售和消费沟通的需要,还有,销售广告及销售方式等等诸多方面以网络为媒介凝聚在一起,然后,配以快速的物流传送,这样,消费群体能够快速实现消费需求,不仅如此,售后服务及维护和维修体系更加成熟。总之,现代设计将生产、销售、消费及售后服务有机联系起来,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与舒适的生活条件,以及由之构成的生活环境。

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对于物质形态产品的要求,一直保持了工业化以来的成果并不断改进,从数量的满足到质量的不断提高,直到现代主义设计成熟,实现了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统一,但这并没有真正走完设计发展之路,相反,它是以后现代主义继承现代主义设计的衣钵并将之发扬光大而积极推进的,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了充分利用各种文化元素为设计创意,尤其提升了丰富生活与文化服务的高度。“现代主义发言人(之一)斯特恩(Robert A.M.Stern)把后现代主义的设计特征归结为三点:即文脉主义(Contextualism)、隐喻主义(Allusionism)和装饰主义(Arnamentation)。”[2]因此,从最为本质上讲,后现代主义设计将城乡生活与文化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城乡生活的有机融合。

正因为如此,后工业社会以来,城乡居民生活与文化产品,具有显著的“混合型”特征,既具有大机器时代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具有后工业时代的装饰性特征,乃至隐藏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

(三)适合新环境建构的产品

所谓新环境,就是工业化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以机械化为标志及内容与对应表现形式的现代生产与生活的境况的总称。一方面,由于大机器不断发展及其被广泛利用于生产实践而彻底改变了传统模式的生产环境,即普遍采用了以机械化和流水线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及其产品功能和形式的社会化生产境况;
另一方面,由于新技术的参与,生活物品也明显出现了机器及机械化特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现代工业化时代出现的电话机、电视机、电脑、手机、家用电器等,产品设计的发展依然追随科技的脚步[3],以全新的内容和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与文化,这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这种便利性反映为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强,以及与之对应的丰富多彩的各种机器用品贯穿在由设计、生产、营销、销售和消费,乃至售后服务组成的链条上,并在生产和生活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最终成为彰显新环境的标志。

城乡不断融合所形成的生活环境,依然以人为中心,以设计和生产成果为媒介,是以满足各种生活为目的,以产品形式和功能、内部结构与外部表现的有机统一为宗旨,充分反映设计、生产、销售及消费需求,尤其集中反映新环境生活对于衣食住行用及服务的基本要求,并在质量和品质上具有文化层次感。总之,适合新环境建构的产品,便是城乡生活与文化的产品,它是纳入市场经济体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的适配性反映,是指向生活目的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内涵的有机融合及其有效的媒介形式。

工业化、产业化历经长期发展,直至现在已成为引领全球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主流。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世界工业化开始接轨,经历四十多年快速发展之后,终于建立了工业化和产业化相融合的现代工业化体系,因此业已出现了城乡产业融合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一)与新生活环境趋于一致性的材质及其工艺技术

新生产和生活环境是传统生产及其生活环境的延续,尤其是优良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的结晶,它在技术上更加理性地利用材料及其工艺,使材料形态进行合理转化。现在依然依托于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并积极探索合理的工艺技术使之转化为人类生活可利用的物质资料,这便是设计、生产的本质。

后工业社会以来,针对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模式与浪费严重的生活方式,设计界持续提出了许多新理念,诸如,绿色设计、简约设计、智能设计等等,均旨在建立一个十分完善的设计体系。与之相吻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导向更是节约式的生产,它在城乡建构中的一体化,需要合理思考设计、生产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因此,在新生活环境建构中,针对材料及其工艺性能采用优良的技术以破解设计和生产难题,力争创造出新型的生活及其环境用品。

(二)与新生活环境一致的造型理念、方式

在现代主义设计主导世界生产与成为生活方式主流中,形式与功能的统一被设计和生产界屡屡强调而成为一个颠簸不破的训条[4]。强调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强调产品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高度统一,这正是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为此,产品设计的理念是适合现代生产流水线作业的,并与节约化相匹配的造型形式。这种理念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理念中已经十分明朗化,即“实用、经济和美观”相结合的生产、经销和使用理念。而现代社会,由于可消费人口增长,消费水平提高与消费总量增长,因而,旨在满足消费需要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材料、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简约产品造型形式并使产品功能最大化。另外,中国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物质文化生活理想化的基石,因而,不管时代变迁,还是社会形态更替都不会动摇生活产品具体形态中的精神主旨及其愉悦人心因素,可以说,在产品设计中赋予其文化主题及内涵,是必要的。

总之,新生活环境的建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文化理念及其价值的产品造型和表现形式。

(三)与新生活环境一致的造型形式及其功能的统一

不论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所秉承的“经济、实用和美观”原则,还是现代主义所强调的“功能和形式统一”宗旨,乃至后现代主义所企盼的设计文化的丰富性,其核心都是产品造型必须具有特定的功能性,否则,任何生产都是无意义的。由此看来,建立与新生活环境一致的产品造型形式及使其功能统一,是完全必要的。一般意义上讲,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都要指向消费市场及其广大受众,而具体产品是具体造型与一定功能的体现。从产品的特殊性上看,每种产品均具有自身独特的造型与对应的功能,这就从特殊性上规定了产品自身的造型,界定了产品的功能。另就产品的文脉而论,不论是原始的造物,还是传统手工艺品或者手工业品,乃至现代工业化产品,它们总是以适合的造型形式来执行着与之相符合的实际功能。

正因为如此,与现代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产品造型,在有实际意义中必须恪守产品的造型与功能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只有做到产品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才能使产品设计与生产有现实意义,即为广大受众所认同和所接受;
另一方面,只有做到产品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的有效转化,取得最大的社会文化效益。在中国传统理念中,人们试图建立“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模式,最为基础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便是在切实保护自然资源,乃至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总而言之,在新生活环境建构中,设计和生产仍然必须坚守产品功能与产品造型形式的有机统一。

(四)具有新生活环境特征的产品内涵及其风格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生活环境的建构,是在民主、公正、平等的条件下建立一种共同富裕的人文主义生活模式。新生活环境的产品内涵,就是基于城乡平等生活水准与共同生活理念的物质和非物质有机结合的产品所涵盖的文化内容、表现形式及其语义,而产品风格是指产品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是产品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被人感受与认知所折射出的体验。产品的内涵及其风格是在产品物质基础得以保障与产品质量得以体现基础上对于产品内外质体验所获得的情感表达,是认知感、承认感、接受感等情感认知的评判标准。新生活环境建构的目标是建立人文主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及其丰富的语义,它特别强调了产品的内涵及其风格。

综上所述,在城乡生活得到突破性发展与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当今社会,倡导城乡平等和共融的新兴生活环境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产品的特质,追求并实现之,只有在物质产品设计及其特征上具有共同性,才能从水准上达到平等,这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具有趋同倾向。

新兴城乡环境建构旨在结束长期以来所形成与延续的城乡差距,为此,城乡居民所有生活需要全部纳入城乡平等和公正的设计和生产体系,即统一的设计和生产体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人口利益的最大化,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人文主义设计和生产。因此,建构城乡新型生活环境既是设计思维及其实现方式的新发展,也是生产导向的新趋势,它力图导向设计、生产、消费的一体化,以及与城市对等的地位,才能彻底实现人文主义设计、生产及消费的宗旨,才能真正推进中国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城乡建构生产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9期)2022-11-02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9期)2021-01-04用旧的生产新的!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0期)2020-10-28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人大建设(2019年3期)2019-07-13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代工生产或将“松绑”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推荐访问:生活环境 发展趋势 产品设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