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03:34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条件下理想信念话语表达的三个关键基础

发布时间:2023-04-04 09:40:10 浏览数:

任 媛

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社会理想,其构建过程就是话语表达实践,因此研究理想信念离不开对话语的认识。话语作为人们交往的特定符号系统,是言说者在特定社会实践与社会交往中输出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的表达上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0页。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2)《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7页。这些看法揭示了话语表达的三个关键要素:作为话语表达基础的社会实践,作为话语表达主体的特定群体和作为话语表达内容的观念体系。这三者的相互依存与有机发展就是话语源源不断发展的过程。由是观之,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话语表达的理论思考需要认真厘清上述三个关键基础。当前学界的相关研究中,关于话语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对于当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社会实践、话语主体以及观念体系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缺乏系统的思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小康理念的升级版与终极版,既内嵌着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话语表达的历史演进,又着重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话语表达的现实展开,所形成的三个基础是我们观察解读当下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话语表达的重要切入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从而推动理想信念话语表达向着“不言自明”“言之有据”更进一步,“伟大的社会实践是理想信念发展的实践之‘原’”。(3)练庆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时代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4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兑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它的实现将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目标达成,反映了共产党人共同理想的逐步实现。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共同理想的牵引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设定奋斗目标的方式从而调动全党和凝聚群众力量为之奋斗。“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在革命年代,党的二大便提出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结合的奋斗目标。在建设年代,我们提出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年巩固恢复全国秩序,1956年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用50年到100年的时间,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并且在21世纪初总体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标准社会主义小康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页。,这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第一个具体的目标。具体而言,包括指标分解、时间表制定、短板提升。从任务角度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规划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是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党的十八大接续了十六大、十七大所要求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并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十三五”规划。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目标进行了规划,201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满收官。就短板聚焦方面,特别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最艰巨的任务是“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812页。,尤其是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在经过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与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发展,既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战略布局、总任务、最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形态的认识,以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部分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具体目标中要求“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页。。“十三五”规划在对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化时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专门列为一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有具体要求,要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和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基础。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固然是要按时兑现发展承诺,但更要承担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重要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内涵和高标准要着眼于破解制约发展的一系列重点难点,创造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等诸多陷阱的条件,防范化解可能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类风险。较之上一阶段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小康社会,重点在于全面,关键是建成,落脚点是保障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肖贵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制度保障》,《思想教育导刊》2015年第9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通过权力的制度化建设与话语技能的改善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话语主体的权威,强化了理想信念话语表达“说了可信”“言之有众”的有利局面。

话语主体一旦丧失良好权威,实践中不仅会出现表达无力无效,甚至会出现说什么都是负向结果的“塔西佗陷阱”。话语权威可以解释为话语权力与话语威信的结合,其中话语权力来自话语主体在话语硬件资源上的合法占有,使得权威的产生有着坚实的制度支撑。话语威信则是来自于话语策略、话语手段、话语艺术的有效运用,从而使得话语权威“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左右人们‘想什么’或‘怎么想’”(9)李江静:《新形势下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着力点》,《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期。。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权力的制度化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权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标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方面的发展要求日益受到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全球经济下行、治理格局变动的约束,从而对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方向把握、战略决策、力量整合、改革推进、社会组织的高标准领导要求。为了匹配这种对政党领导的高标准要求,党的领导需要在范围上拓展为包括党内领导和党外领导的全面领导,在内涵上由传统执政能力发展为现代治理能力。(10)郭一宁:《党的领导力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领导科学》2020年第1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效地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从而为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挥领导作用提供了良好前提。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暗流涌动的舆论角力和主流意识形态遭遇冲击的巨大考验,原有意识形态工作模式越发需要通过增强党的领导进行整合和转换。从2013年中央宣传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党媒建设、文化生产、网络治理方面的工作,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史无前例地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再仅仅停留在党内工作以及依靠经验惯性推进,而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制度支撑,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保持话语的连贯性、突出议程设置、建设新的话语媒介提高了党的话语权威。话语表达是具有内在规律可遵循的,发现并主动使用规律有利于提高党的形象和威信,进而获得人们情感上、心理上的自觉内化和自愿服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连贯性。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连贯性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追求上以及历届领导人对上述政治承诺的自觉兑现上,具体而言,这种政治承诺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定型为以“两个一百年”为长期目标,十五年到二十年发展为中期目标,五年规划为短期目标的模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十三五”规划短期目标的落实,是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全面小康建设中期目标的落实,是对十三大以来“三步走”的长期目标的落实,关系着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这种兑现政治承诺的方式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能力和实力,也说明了其自身奋斗目标的前后一致,有效地避免了话语前后不一致带来的负向影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重视程度则起了增强议程设置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党内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从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个人修养、共产党长期执政、加强党的建设、干部评价等角度来论述,将理想信念比喻为“精神之钙”,思想行动“总开关”,“压舱石”,指出“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是从理想信念的丧失与缺失开始”,要求在日常表现中考验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并把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全党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这一系列做法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立场、目标愿景、政党宗旨,唤起了全党全社会对理想信念问题的再次对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积极建设新的话语媒介的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媒介技术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移动互联技术基础上新媒体的兴起,集中表现为包含微视频在内的“三微一端”。这些新媒体短期就可以累计相当规模的用户,成为信息传播、民意传递、舆论生产的重要场域。因此,“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11)习近平:《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解放军报》2015年12月30日。。面对技术革新,主流意识形态通过主流媒体新布局实现话语媒介的更新。一方面是传统媒体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探索建设拥有多种载体的新型全媒体、融媒体集团。其中,《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传统中央媒体已经成长为新型全媒体、融媒体的领先者。另一方面,大量政务新媒体也迅速发展,截止到2019年12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达到179932个(12)《2019年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20/0117/c209043-31553643.html。,到2019年平均每个微信用户关注2.3个政务号(13)《2018年平均每个微信用户关注2.3个政务号和1个媒体号》,《新闻战线》2019年第3期。,截至2018年6月入驻抖音的政府机构和官方媒体数量超过了500家。上述做法使得中国共产党铺设了全新的话语媒介,可以在“众声喧哗”、去中心化的网络舆论中重新发出权威专业的声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实践与理论提供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素材资源,使得理想信念话语表达“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理想信念话语表达从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来看,遵循着情感共鸣—理论教育—价值认可的顺序。(14)韩丽颖:《论理想信念形成的三种形态》,《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第12期。从要素特征来看,情感和理论处于显性层面,价值处于隐性层面。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话语表达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是要做到“理论输出”和“情感输出”的双输出,“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融合。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话语表达理论输出的新内容。回顾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史,始终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确立都曾凝聚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但是经典作家没有也不可能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成熟的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却是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接力探索形成的理论成果,是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自觉和系统地思考,推动了上述问题的深入理解。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丰富了。20世纪末,随着总体小康的实现,邓小平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之作得以形成。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社会建成阶段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在其理论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中集中体现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这些主题虽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差异性,但更具有内在一致性与连贯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发展起来后如何实现新的发展”的时代课题,对上述三个理论主题又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挑战和全球竞争始终保持清醒的自觉和坚定的自信。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形成的理论成果还有力回击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种种质疑与误读。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态度多以质疑和误读为主,不仅产生了诸如“中国崩溃论”“历史终结论”“国家资本主义”等说法,还有大量的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泛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有力地解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党的领导、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关系等问题,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成功之道。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话语表达的情感注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党推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也是活生生的共产党人、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凝结着目标感、获得感和安全感。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承“十三五”五年规划、全面小康二十年设计、小康社会四十年发展,具有强烈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既内含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对百年复兴的渴望,又包含着政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这样的目标感容易调动情感认同与信心坚定。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的发展成就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获得感与幸福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延续了每十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自2010年起保持在世界第二,当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补齐总体小康短板让美好生活得到多维保障,二十年来我们建立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提供了教育、就业、医保、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同时通过加大区域开发力度、对口支援、精准脱贫等方式,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实现“惠及全体人民”、告别绝对贫困的高水平小康,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切实惠,实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小康梦想。再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现的强大防风险、抗风险能力带给人民强大的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克服了2012年的钓鱼岛争端,2016年的南海风波,2019年的香港俢例风波、中美贸易战以及收官之年的新冠疫情,防范化解了风险的转移与扩大,有效地保障了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尤其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国家比较中,得到了人民的认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摆脱贫困梦想的实现标志,总体而言为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话语表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为了充分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契机,通过讲好“小康故事”讲好理想信念,要在上述的三大关键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补充相关细节。首先,及时将社会实践上升为系统理论。尽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并不意味这些成绩可以自动转化成人们的认可。其次,要增强话语表达的对话性。话语权威要在克服话语多元化、碎片化、失真化基础上保证言说的一元性,也要改变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不加回应的自说自话,转变过去“我说你听”单向传递模式为“你我都说”的双向对话交流模式。再次,促进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生活话语转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成的新的理论资源与情感资源,还处在政治话语的框架中,有着自己的一套支撑概念和逻辑,虽然严谨准确,但对于普通群众难免抽象枯燥费解。要通过学术话语实现全面小康的知识生产,通过生活话语实现全面小康表达通俗化、大众化。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理想信念话语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医药与保健(2022年2期)2022-10-23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回族文学(2022年2期)2022-04-15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大众文艺(2020年18期)2020-12-24汇聚打赢疫情阻击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巾帼力量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人大建设(2017年5期)2017-04-18奋进“十三五” 实现“小康梦”——小康社会在江苏大地的现实写照系列报道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推荐访问:条件下 小康社会 理想信念

相关文章:

Top